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03章 青霉素的銷售
  第603章 青霉素的銷售

  泰斯特-1火箭的試飛成功固然是一個好消息,但阿瑟對此也誕生了更大的期待,那就是關於火箭和導彈方面的更進一步研究。

  為此,阿瑟特意將現在的火箭研究團體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由齊奧爾科夫斯基主導,主要負責火箭方面的改進和研發,將泰斯特系列火箭作為主打產品,力求在火箭研發方面不斷創新,創造更多的紀錄。

  而另一部分由赫爾曼主導,負責將現有的火箭改造成導彈,用作軍事方面,並且不斷的進行創新。

  這也代表著以後齊奧爾科夫斯基和赫爾曼的研究方向就會被劃分為火箭和導彈,一個負責軍事領域,一個負責民事領域。

  兩人對於這樣的劃分都沒有任何異議。畢竟齊奧爾科夫斯基到目前為止67歲的高齡,而且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在火箭理論,沒有太大的精力將火箭改造成導彈。

  而赫爾曼不同,作為出生於1894年的年輕科研工作者,他到現在的年齡不過也才30歲,正值春秋鼎盛,精力是比較多的。

  與其繼續探索火箭研發理論方面的知識,不如讓赫爾曼主力研究火箭改造成導彈,以及導彈的後續研究。

  畢竟是個年輕人,精力更多,相關的思緒也會更多,說不定會創造出更多的想象力。

  阿瑟對於火箭方面還是有著一定的了解的,也自然明白被稱為航天先驅的三個專家,齊奧爾科夫斯基,戈達德和赫爾曼的含金量。

  將導彈的研究交給赫爾曼去做,至少在現在這個時間點,算是比較合理的選擇了。

  阿瑟也不奢望短時間內火箭和導彈的研究就有著重大突破。但至少在二戰之前,有著更多的改進還是很有可能的。

  畢竟德國在二戰中就研製出了攻擊距離高達300多公裡,最高飛行高度達到接近30公裡的V2火箭。

  澳大拉西亞目前的研發進度已經領先許多,提前研發出和V2火箭同等級別的火箭似乎難度也不大吧?
  除了火箭的試驗成功之外,醫藥集團也決定把青霉素作為藥物對外銷售,但嚴格保密其製造配方和具體的生產原理。

  畢竟歷史上青霉素在二戰前就被發現,二戰中已經有許多國家可以獨自製造並生產青霉素了。

  與其將這項技術捏在自己的手中,等到將來被其他國家也研發出來,不如直接將其作為藥物生產,提早一步從其他國家手中賺取大量的利潤。

  哪怕澳大拉西亞現在就開始銷售青霉素的藥物,其他國家沒有幾年十年的功夫是無法發現並且大規模生產青霉素的。

  再加上經濟大蕭條的影響,大規模生產青霉素的時間很有可能被拖延到十多年以後。

  而現在已經是1924年,距離二戰的爆發也就是十多年的時間。這也代表著在二戰真正到來之時,未必會有多少國家能夠掌握青霉素的生產,光是銷售青霉素就足以讓澳大拉西亞賺取一大筆利潤。

  醫藥集團之所以打定主意在現在銷售青霉素,是因為目前的醫療手段對於傷口感染沒有太好的治療方式。

  也代表著,被驗證能夠治療傷口感染的青霉素藥物,對於那些身患傷口感染的人來說就是救命良藥。

  哪怕是曾經的希臘國王亞歷山大,不也是因為傷口感染和引起的敗血症而死亡的嗎?
  更不要說條件更差的普通民眾,面臨較為嚴重的傷口感染時,能做的只有等死。

  這時候要是宣稱能有一種徹底治療傷口感染的藥物,帶給那些需要人群的震撼和轟動,絕對是無可比擬的。

  哪怕是打一個時間差,也完全能夠利用這個時間差賺取大量的利潤。

  目前一瓶盤尼西林藥物的製造成本大約在0.9澳元左右,但對外的售價普遍高達3.5澳元以上,甚至部分地區的售價已經超過了5澳元。

  這還是在澳大拉西亞國內的售價。國外的售價因為有著運輸成本和進口關稅的原因,每瓶盤尼西林的藥物售價高達10澳元以上,並且基本都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

  盤尼西林藥物的真正上市時間是在1924年7月,一經上市就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也引起了大量的媒體爭相調查和實驗。

  他們利用受傷傷口感染的白鼠進行實驗,最後驚訝的發現這種藥物確實能夠治療傷口感染,這也直接將盤尼西林推上了神壇,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藥物。

  而發明盤尼西林的弗萊明和賴特,也被阿瑟公開聲明授予男爵爵位,並且每人授予5000澳元的獎勵。

  澳大拉西亞國內一瓶盤尼西林的淨利潤大約在3澳元左右,國外的淨利潤大約在7澳元。

  目前盤尼西林上市一個多月就銷售了超過40萬瓶,總銷售額突破了350萬澳元,純利潤也高達230萬澳元以上。

  要知道,這只是一個多月的銷售數據,而且還因為前期人們不相信醫藥集團的宣傳,再加上相應的運輸工作並不完善,導致在國外的銷售情況並不良好的原因。
    哪怕是這樣,在國外銷售價格高達9澳元以上的盤尼西林,也獲得了大量的歐美人士的歡迎。

  醫藥集團給出的理由是因為目前生產技術的不成熟,再加上藥物生產數量的有限導致的價格高昂。

  當然還少不了高額的關稅和運輸費用,這才是國外的盤尼西林售價接近國內盤尼西林售價兩倍的原因。

  別的理由還好,單單是生產數量有限的理由,就足以讓一些家境富裕的人擔心了。

  這些富人在錢財方面的擔憂並不大,那更怕的是需要的藥物被窮人搶走,或者直接被消耗殆盡。

  雖然目前盤尼西林的價格確實很高,換算成美元高達25美元以上,但這仍然不能阻止富庶的美國人搶購盤尼西林。

  根據醫藥集團在美國的銷售情況統計,美國人購買了絕大多數盤尼西林,光是一個美國就為醫藥集團貢獻了至少15萬瓶的銷量。

  這還是因為醫藥集團在美國采取了饑餓營銷的策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國銷售量的原因。

  要是直接放開限購,恐怕光是在美國的銷量就會在短時間內突破百萬瓶。

  不過饑餓營銷也是有好處的。盤尼西林在美國的售價是最高的,普遍高達11.5澳元以上,遠遠超過歐洲平均價格的10.5澳元。

  但美國人對於這種價格昂貴的藥物沒有絲毫嫌棄,甚至每天都在排隊瘋搶,變得十分瘋狂。

  根據醫藥集團的預估,盤尼西林的銷售在短時間內根本不會受到影響,甚至銷售額只會越來越多。

  除非其他國家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發現青霉素,並且快速找到青霉素大批量生產的方法,才能影響澳大拉西亞的盤尼西林的銷售。

  但問題是,澳大拉西亞的青霉素研究耗費了十多年的時間,還有著大量的相關人員的努力。

  特別是亞歷山大·弗萊明,他本身就是歷史上首先發現青霉素的人物,在阿瑟的指點下更是得心應手,也是能夠迅速發現青霉素的原因。

  阿瑟為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研究,專門為青霉素的發現組建了相應的研發團隊,耗費重金打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物研究室,還是耗費了十多年的時間才實現了青霉素的批量生產。

  其他國家從發現青霉素到批量生產青霉素,如果沒有得到國家政府的大力讚助,同時籠絡相當一部分生物學的人才的話,想要完成這個步驟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按照青霉素每個月帶給醫藥集團高達200萬的純利潤來算,一年就是至少2400萬純利潤,十年就是至少2.4億澳元的純利潤。

  對於阿瑟來說,這已經遠遠大於對醫藥集團和生物研究室的投入,回報是遠遠大於投資和成本的。

  更重要的是,接下來的二戰才是青霉素銷售的最大時機。就算到時候有幾家搶生意的,澳大拉西亞還是能獲得相當部分的青霉素訂單。

  這種藥物哪怕到後世都是極其重要的抗生素,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愁銷路,完全是一個源源不斷的吐金巨獸。

  而且這樣的利潤計算根本沒有考慮醫藥集團目前正在進行的饑餓營銷的策略。

  按照青霉素製造廠的實際生產速度來看,一個多月40萬瓶的銷量遠遠落後於生產量,接下來的銷售額應該還能更多,甚至翻好幾個倍也不成問題。

  這也代表著在這段時期內,青霉素帶給醫藥集團的利益是無法估量的。

  這不僅是資金上的收入,還有國家名聲和科研等級方面的提升,以及對於那些生物留學生的吸引程度。

  此時青霉素的銷售也能在世界范圍內打響澳大拉西亞醫藥行業的名氣,為澳大拉西亞其他藥物的銷售做好基礎準備。

  或許這還能成為一個品牌,澳大拉西亞醫藥集團將成為世界著名的藥物生產企業,甚至憑借青霉素有希望成為世界范圍內最大的醫藥生產廠商之一。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