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517章 限制海軍軍備條約
  第517章 限制海軍軍備條約
  隨著時間進入1919年的十月,原本已經銷聲匿跡的流感似乎再次流行了起來。

  當然,和致命性比較高的第二次流行相比,這次的流行並不那麽嚴重,許多人的症狀只是一次嚴重感冒,絕大多數時候並不會危及到生命。

  隨著阿瑟的一聲令下,澳大拉西亞的各部門緊急響應了起來,應對這次卷土重來的流感病毒。

  雖然從歐美的數據來看,第三輪流感的致死率並不高,但澳大拉西亞政府也算是嚴陣以待,並沒有絲毫大意或者懈怠。

  不管怎麽樣,美國大流感對於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破壞是巨大的,對於民眾的生命安全的破壞也是巨大的。

  從十月初第三輪流感在歐美流行開始,短短數天的時間,就已經造成了數十萬人感染,數千人死亡的恐怖數字,也讓歐洲報社和媒體再次驚呼狼來了。

  這場大流感已經被完全定性為美國大流感,要說最不願意見到流感繼續流行的,應該就是美國人了。

  別的不說,頂著美國大流感的名字,就足夠讓美國人在流感中膽戰心驚。

  幾乎所有國家的報社和媒體在報道這場流感的時候,都在不間斷的提到美國大流感的名字,並且企圖將流感造成的傷亡罪責歸咎到美國的名下。

  甚至有一些好事的歐洲媒體,已經在宣傳美國再次傳播流感的陰謀論了,讓原本就在國際社會上不敢高調的美國人徹底當了縮頭烏龜,生怕世界聯盟再次將鍋甩到自己身上。

  可惜,這樣的事情不是美國人想躲就能躲過的。

  如果說第二次傳播以高死亡率著名的話,那麽第三次的傳播就以高感染率出名。

  原本在第二輪流感傳播中沒有波及到的地區,比如一些偏遠封閉的島嶼,人少的山區,基本都出現了多多少少的病例。

  如果是比較發達的地區還好,因為醫療設施的完善,真正的死亡率普遍維持在5%以下,甚至能夠降低到2%左右。

  但那些治療並不發達的地區,比如太平洋的一些島嶼,還有一些土著部落,就只能遭受流感肆虐的折磨了。

  荷屬東印度再次受到了嚴重波及,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感染人數已經超過百萬,死亡人數更是突破了20萬。

  那些原本走在街上趾高氣揚的荷蘭人,此時龜縮在城市內根本不敢出門。

  他們生怕在土著之間傳播的流感傳染到自己的身上,這也讓荷屬東印度政府下達了比較嚴格的限制法令,禁止任何土著靠近荷屬東印度的城市,並且將現有城市中的土著全部驅逐。

  許多土著部落甚至接連成群的死亡,這也讓東南亞地區的土著數量降低了許多。

  澳大拉西亞所控制的蘇拉威西島的土著也是有流感傳播的,為了解決這一隱患,阿瑟決定將其中一部分土著驅逐到荷屬東印度,減少土著大量死亡後可能造成的瘟疫等更加嚴重的危機。

  這些土著可沒有什麽文明和衛生的觀念,好的情況下死了就地掩埋,差的情況下甚至不管不顧,要麽等著林間野獸將屍體吃掉,要麽就只能等著自然的力量,讓屍體自然的腐朽破敗了。

  蘇拉威西島大約擁有500萬的土著人口,有超過150萬土著被征召到了澳大拉西亞本土進行勞動。

  這其中,在礦場工作的就有高達80萬土著,這些人也是礦場的免費勞動力。

  剩下的350萬土著,幾乎都在澳大拉西亞驅逐的名單之中。

  但隨著國家的發展,土著這樣的人力顯得越來越不重要,遲早要被全部驅逐出澳大拉西亞的土地。

  不過,驅逐土著的行動是緩慢的,這整整500萬土著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會全部驅逐出境,甚至需要更久的時間。

  流感的傳播自然也影響到了美國,以及美國所控制的菲律賓。

  在短時間之內,流感就導致了數十萬菲律賓人感染,上千人死亡的慘重數字。

  但對於菲律賓來說也有一個好事,那就是能加深和美國之間的仇恨,更加激起菲律賓民眾對於美國之間的不滿。

  沒辦法,誰讓流感的名字是美國大流感呢?美國大流感讓菲律賓產生了如此重大的傷亡,菲律賓不找美國又找誰呢?

  雖然因為流感的影響,菲律賓的行動暫時終止。但菲律賓三大本土勢力的招兵買馬的行動並沒有任何停滯,反而因為菲律賓民間對於美國的不滿,導致有更多的人願意加入反抗美國的隊伍之中。

  1919年十月底,沉寂了一段時間的英國人終於打算行動。

  英國人在世界聯盟新的會議中提出了三項提議,第一項和之前一樣,是關於減少德國人的賠款的提議。

  第二項是限制世界各國海軍的規模,來防備像一戰之前那樣的,沒有必要的海軍軍備競賽。

  至於第三項提議,要求美國對於第三輪流感傳播進行解釋,並且進行一定的賠償。

  不管流感的致死率高不高,對於世界各國的經濟的損害都是相當嚴重的。

  眼看著第三輪流感的傳播愈演愈烈,美國人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任何說法,英國人可不會放過他們。

  對於英國人來說,能有這樣的光明正大的打壓自己的競爭對手的機會,用腳趾頭想都不會錯過。

  目前英國人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就是法國和美國。法國在徹底恢復之前,威脅程度是沒有美國大的。

  英國人之所以提出限制世界各國海軍軍備的數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限制美國人。

  法國人此時可沒有太多的心思去修建海軍,英國皇家海軍目前的競爭者,實際上是美國人的海軍。

  目前的各國海軍規模和綜合實力,大英帝國仍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美國世界第二,法國世界第三。

  而在之後,澳大拉西亞,意大利,俄國,島國位居第四到第七。

  至於世界第八,沒有人關心,已經和前七拉開了比較大的差距。

  澳大拉西亞的海軍綜合實力已經能夠排到世界第四,其實也可以看出一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的地位和實力到底有怎樣巨大的改變。
    在海軍方面,澳大拉西亞還遠遠不是大英帝國的對手。有實力,有資本和英國人進行競爭的,也只有法國和美國。

  縮減德國貸款的提議再一次被擱置了,流感的再次流行勢必會讓各國的經濟再次遭受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縮減德國賠款的比例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英國人的第三個提議,要求美國人的解釋並且進一步賠償,到了大多數世界聯盟會員國的讚同和支持。

  在一年以前,世界聯盟就已經做過這樣的事情了。

  那時候美國人退縮的很快,並且也承擔了高達200億美元的賠款,讓世界聯盟各會員國小賺了一筆,挽救了在流感期間造成的大量損失。

  很顯然,世界聯盟的各大會員國仍然想故技重施,讓美國人為自己承受在流感中的損失。

  關於限制各國海軍軍備數量的提議,在世界聯盟的會議會談中就比較兩極分化了。

  大部分中小國家對此保持無所謂的態度,畢竟就算不限制軍艦的數量和噸位,他們也不會去建造那些超大型的軍艦,更不會去和英國這樣的超級列強競爭,因為那不僅勞民傷財,是他們根本不可能承受的龐大財政壓力。

  要知道,軍艦的花費不是建造完成就終止的。拋開一艘軍艦的成本,軍艦運行所需要的燃料費用,海軍士兵的薪資,以及一些設備的保養和維護的費用,包括各種武器的使用,消耗等,還有整個海軍的日常開銷,加起來是一筆十分龐大的數字。

  一艘超級戰列艦大約擁有數百到上千名士兵,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加起來,每年的花費高達數萬英鎊。

  但凡軍艦在運行中出點問題,維修費就足夠一個中小國家頭疼的了,更不要說維持數量龐大的艦隊,這是一些列強都做不到的事情。

  唯一不太同意限制海軍軍備,或者說對此略有些防備的國家就是法國了。

  雖然法國人的工業和經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目前的法國也不太缺錢,畢竟德國和美國的賠款就讓法國的財政轉虧為盈,想要組建一支龐大的軍隊更是輕而易舉。

  如果達成一份關於限制海軍軍備的條約,對於法國這樣的國家來說,壞處肯定是大於好處的。

  不過,目前大英帝國在接收了德國的部分軍艦之後,相較於第二和第三的美法來說差距已經拉的更大。

  單單英國部署在本土的艦隊,就足夠讓法國人頭疼,更不要說部署在印度的印度洋艦隊和東亞的遠東艦隊了。

  三大艦隊加起來的皇家海軍,對抗聯合起來的美法兩國的海軍都不成問題,這種關於海軍的壓迫是巨大的。

  法國人比較好奇的是,要想達成這樣的限制海軍軍備的條約,勢必要對所有締結條約的國家進行限制。

  這對於大英帝國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接下來英國人建造軍艦就得按照條約來算了,想要再保持對美國和法國的巨大優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英國人在條約上搞什麽小動作,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美國和法國也不是吃素的,大不了大家都撕毀條約,不認可這份協定罷了。

  如此來看,英國人提出的提議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到底又是何居心呢?

  英國人也明白這份海軍軍備限制條約到底是針對哪些國家,因此,也特意跳過了沒有獨立建造戰列艦能力的國家,只要求和擁有獨立建造戰列艦的能力的國家締約。

  整個世界范圍內,目前能夠獨立建造最先進的無畏艦的國家,也差不多就是幾個列強了。

  說實話,只要英國人提出的條約是公平的,基本上也不會有國家拒絕這份條約。

  至少阿瑟不會拒絕,畢竟澳大拉西亞也沒有在短時間內向英國海軍霸主的地位發起衝擊的想法,自然也不會傻到主動掀起一場海軍軍備競賽。

  只不過,想要提出一份完全公平的限制協議也並不容易。對於各大列強海軍噸位的限制,必須要保持在各大列強都能夠接受的范圍,否則不會有人心甘情願的簽署這份條約,就算簽署了也不會心甘情願的執行。

  但問題是,每個國家的情況都有巨大的差異,對於每個國家的限制也應該有所不同。

  就比如現在的美國,工業和經濟理論上來說都是世界第一,但目前的海軍實力只是位居第二,和大英帝國還有著巨大的差距。

  如果對美國的海軍規模進行限制的話,到底參照哪些數據,以及進行哪些限制,就是英國人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英國在工業和經濟方面都比不上美國,這不是代表著對英國人的限制應該更高,美國人應該組建更大的海軍才對。

  但問題是,英國人提出這份海軍限制協議的目的肯定是為了限制其他國家的海軍,這麽做的話就和英國人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阿瑟也接收消息,不過也並不著急。

  怎樣來簽署這份協議是英國人該頭疼的事情,並提出提議的是英國人,想要簽署協議的也是英國人,其他國家可沒想著簽署這份協議,至少不會主動的上英國人的當。

  經過世界聯盟的多次會議,以及各大列強私下的碰面,終於達成了初步的協議,就是在限制海軍協議中,對於各國海軍應有的規模以及比例情況的劃定依據。

  判定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工業和經濟是繞不開的一環。因此,在這份限制海軍協議中,確定各國海軍規模和比例的依據,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各國的工業和經濟的實際情況。

  想要調查各國的工業和經濟實際情況,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加上目前流感的影響,恐怕在一兩年之內是無法實現的。

  這也代表著,這份限制海軍協議的簽訂,至少也要等到兩年後了。

  除了各國的工業和經濟規模之外,現有的海軍規模也是一大參考因素,畢竟英國人的工業和經濟不是世界第一,但海軍規模卻是實打實的世界第一。

  歷史上不同的是,美國人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有著較大的改變。

  根據阿瑟的估計,美國人的海軍份額應該不會如同歷史上那麽多,會和英國人有著一定的差距,排在世界第二或者第三。

  最後各國海軍比例應該遵循英國>美國≥法國>澳大拉西亞>俄國≥意大利≥島國的情況,但實際的份額和比例就得看到時候各國調查的實際數據情況了。

   今天偷個懶,就這一更,明天兩更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