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68章 土著問題
  第368章 土著問題
  得益於T-14坦克14.6噸的重量,讓這輛坦克能夠在容納五名乘員的基礎上,還能夠攜帶2800發機槍子彈,42枚炮彈和一些物資,以及足夠行駛400公裡以上的燃油。

  當然,五名乘員各自的武器也算在其中,這是當坦克報廢或者拋錨之後,坦克士兵們用來自衛和參加戰鬥的。

  T-14坦克在速度方面也有著不錯的提升。雖然重量方面也提升了許多,但T-14坦克在平坦路面仍然能夠保持至少26千米每小時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也能達到30千米每小時左右。

  但平坦路面的數據並不能說明什麽,因為坦克這種家夥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良好的適應各種各樣的路況,甚至是敵人挖掘的戰壕和溝壑。

  只可惜,哪怕在動力方面有著加強,T-14坦克在非平坦路面的行駛速度並不快。

  綜合各種各樣的路況來看,非平坦且有障礙物的路面下,T-14坦克能夠保持15千米每小時的平均速度,最高速度也不會超過20千米每小時。

  如果在有各種各樣障礙物的路面上時速超過20千米每小時,那麽很快就會出現趴窩等問題,大殺器將會變成大廢鐵。

  這種問題並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甚至在歷史上的二戰時期,坦克都會時不時出現問題。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坦克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已經領先世界坦克科研進度一大截。

  雖然不能解決T-14偶爾會趴窩的問題,但綜合來看,只要能夠對坦克進行快速修理,T-14坦克仍然是戰場上的大殺器。

  憑借著厚實的裝甲和一門75毫米的半自動火炮,一挺馬克沁重機槍,這在戰場上將是堅硬的盾和鋒利的矛盾結合,只要對方沒有反坦克武器,或者動用大口徑火炮轟炸,否則坦克將沒有任何危險。

  T-14坦克之所以被稱為第一代坦克的基礎改進版的原因,是因為還有著T-14A重型坦克這樣的大殺器。

  先看T-14A坦克的重量,就知道它和T-14坦克之間有著許多的差異。

  T-14A坦克重量達到了21.7噸,相較於T-14坦克提高了足足7.1噸。

  在火力方面,T-14A坦克裝備了一門GA1906式105毫米半自動火炮和一門CA-1-37毫米機關炮以及一挺MA-107馬克沁重機槍。

  因為在火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因此,T-14A坦克也擁有一個主炮塔和一個前炮塔。

  唯一的一挺重機槍設立在前炮塔上,還有一門CA-1-37毫米機關炮,保證對於敵人的陸地部隊造成有效殺傷。

  而主炮塔內一門105毫米半自動火炮,專門用來攻陷敵人的陣地和堡壘,是衝鋒陷陣的頭等利器。

  在裝甲防護方面,T-14A坦克擁有厚達35毫米的鋼甲,在體型方面比T-14坦克大了整整一圈。

  這也讓T-14A坦克的防護能力取得了大幅度提升,至少敵人的輕武器對於這輛重型坦克沒有任何威脅。

  甚至一些大口徑火炮,對於這輛大家夥的殺傷力都沒有那麽大。因為T-14A坦克整體的設計,不過炮彈不是很好的命中直接爆炸的話,會被堅固的鋼甲彈開,殺傷能力大大減弱。

  除非是位於坦克底部的炮彈爆炸,或者直接將坦克的履帶炸斷,否則,T-14A坦克在戰場上只需要橫衝直撞即可。

  T-14A坦克的乘員比T-14坦克還要多兩個人,擁有一名駕駛員,一名指揮員,兩個炮手,一個機槍手和兩個裝彈手一共七個人的乘員。

  作為重型坦克,T-14A坦克所能夠攜帶的武器彈藥更多。

  一般情況來看,T-14A坦克能夠攜帶4600發機槍子彈,180枚37毫米炮彈,22枚105毫米炮彈和足夠坦克行駛300公裡以上的燃油。

  當然,這樣的數據是相對來說。如果是在平坦的道路上,坦克能夠攜帶的武器彈藥會多一些。反之則會少一些。

  作為重型坦克,T-14A坦克雖然擁有更多更大的柴油發動機,但行駛速度相比T-14坦克要慢上一些。

  當然,這其實也是這輛坦克的設計。並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更加重要的穩定性。

  根據農用機械廠私下的幾次測試來看,這輛重型坦克,在平坦道路上行駛的最大速度能夠達到22千米每小時,平均速度能夠達到18千米每小時。

  而在非平坦道路,T-14A坦克能夠達到最大速度16千米每小時,平均速度12千米每小時。

  雖然速度看起來不快,但如果阿瑟記得沒錯的話,一戰中的大部分坦克的速度,似乎都沒有達到十千米每小時。

  而二戰相距一戰已經過去了二十年左右,坦克的各種技術取得相當的進展也非常正常。

  就目前澳大拉西亞坦克所取得的進度來看,指不定能夠提前十多年,製造出二戰時期性能的坦克。

  “喬爾廠長,這兩種坦克的性能都經過實際測試了嗎?”看完了兩種坦克的數據,阿瑟略帶好奇的看向皇家農用機械廠廠長喬爾,詢問道。

  “機械廠已經進行了小規模測試,陛下。不過這種軍事武器想要確定真正的性能和穩定性,恐怕還得經過大規模、長時間的測試才行。”喬爾廠長連忙回答道。

  畢竟是要用到戰場的軍事武器,哪怕農用機械廠已經進行了幾次測試,喬爾廠長仍然不敢保障不出問題。

  武器的正式測試一般會有軍方高層,研發廠商高層等出席,只要軍方確定了T-14坦克和T-14A坦克沒有問題,就算在使用中出現了一些缺陷,不至於怪罪到喬爾廠長頭上。

  甚至重要性比較高的武器裝備測試,阿瑟也會親自並且發表意見。

  在阿瑟的監督下順利完成質量檢測的坦克,誰又敢說有問題呢?
  阿瑟點了點頭,也自然明白喬爾廠長的小心思,說道:“盡快組織正式測試吧,但消息一定要保密。除了皇家農用機械廠的部分高層之外,參加坦克測試的人員,只能由軍方高層和能夠信得過的士兵組成。”

  坦克這種東西建造起來還是太過簡單,就像澳大拉西亞的第一代坦克,只是在拖拉機的基礎上稍微進行一點改進,就能成為矛與盾結合的坦克。

  雖然坦克的暴露是在所難免的,但阿瑟還是想讓坦克暴露的時間再晚一點。

  雖然在飛機和坦克的研究上落後削弱英法一部分實力,但同樣也是在削弱德國的實力。

  只要澳大拉西亞擁有坦克和飛機,協約國的綜合軍事實力就會遠遠大於同盟國。

  至於英法俄沒有坦克和飛機的事情,澳大拉西亞可以出售給他們,絕對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在一戰爆發之前就擁有第二代坦克,這對於阿瑟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哪怕第二代坦克的產量不高,就算戰爭爆發了也最多擁有幾十輛,能夠在戰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目前T-14A坦克的性能數據來看,毫無疑問,這是一輛能夠無視對方火力,輕易摧毀敵方陣地和堡壘的強大武器。

  如果在歐洲的塹壕戰中出現這樣的武器,那麽能否加快戰爭的進程呢?

  是一個未知數,但能夠確定的是,第二代坦克的誕生,將大幅度減少澳大拉西亞軍隊的傷亡,至少是澳大拉西亞正規部隊的傷亡。

  至於數量高達數十萬的土著軍隊,他們的傷亡沒人會在乎。

  就算這些土著軍隊中有平安歸來的,最終也會被阿瑟遣送到其他地區,或者在不為人知的地方秘密處死。

  如果非要問原因的話,那可能就是,大洋洲的三大島群之一,澳大拉西亞的大部分殖民地所在地,美拉尼西亞的土著大多都是黑人。

  美拉尼西亞的領土范圍包括新幾內亞,皇家領地,澳屬帝汶,澳屬所羅門群島,澳屬新喀裡多尼亞,澳屬斐濟等,佔據澳大拉西亞海外領土的絕大部分。

  而美拉尼西亞這個名字,來源於希臘語,寓意為黑人群島。

  根據澳大拉西亞政府的初步統計,這些土地上大約生活著上百萬土著,大部分都是美拉尼西亞人,少部分是新幾內亞人。

  而美拉尼西亞人之間保持著血統純正,黑人隻與黑人聯姻,這也導致這片土地上的黑人血脈才是最純正的黑人血脈。

  正是這個理由,導致了他們不可能會被澳大拉西亞所接受。澳大拉西亞人強烈的種族主義不接受這樣的人口,阿瑟強烈的個人意願,也絕對不會接受這樣的人口。

  實際上,澳大拉西亞接手美拉尼西亞地區的這些殖民地之後,這些土著的命運只有兩個,除了為澳大拉西亞效力致死之外,他們最好的下場,就是被遣送到東南亞的荷屬東印度。

  但截止目前為止,澳大拉西亞有記載的遣送土著的行為,並不超過三次,每次並不超過2000人。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國內數百萬的土著,目前平安離開澳大拉西亞的最多不超過6000人。

  而葬身在這片土地,被集中草草埋葬的土著,人數已經高達將近150萬。

  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他們用十多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列強國家。

  而阿瑟和澳大拉西亞也沒有忘記這些土著的貢獻,遣送土著的行動仍在繼續,並且相較於之前次數有所增加。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