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63章 經濟和人口的高速增長
  第363章 經濟和人口的高速增長

  對澳大拉西亞來說,1913年的12月絕對是最忙碌的一個月。僅僅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澳大拉西亞就接收了大量的英法太平洋殖民地,成功的將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張到了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區。

  如果單論澳大拉西亞目前的土地面積來看,僅僅只有800多萬平方公裡。

  但如果算上澳大拉西亞的領海面積,澳大拉西亞其實也能號稱一個上千萬平方公裡的龐大國家。

  要知道,目前世界各國對於領海的劃分其實並不明確,並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數據來規定各國的領海范圍。

  這也代表著,如果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實力足夠強大,甚至有可能將夏威夷以西以南的大部分太平洋化為自己的領海。

  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這一目標,澳大拉西亞的本土將無人能侵犯,太平洋就是澳大拉西亞的內海。

  澳大拉西亞政府對於新的領土的接收十分重視,海軍幾乎隨時待命,防備著任何有可能發生的意外。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如果澳大拉西亞能夠徹底控制這些新的領土,就能夠在澳大拉西亞本土之外形成一層堅固的防禦島鏈。

  到時候哪怕是和美國這樣的工業經濟大國對抗,澳大拉西亞也擁有充足的實力和底氣。

  目前澳大拉西亞最缺的就是時間。既需要時間來發展人口,也需要時間來穩定這些新領土的統治。

  海軍的艦隊護送著運輸船前往各大殖民地和領地,他們運送的不僅有新的殖民地和領地的總督,也有需要駐扎在當地的駐軍和一些當地比較稀缺的資源和糧食等。

  時間過得很快,在澳大拉西亞內閣政府的繁忙中,12月也很快來到了最後一天。

  1913年12月31日,按照慣例,每年一度的年度報告會議在悉尼宮召開。

  今年的年度報告會議不僅要匯報1913年一整年的情況,同樣也要匯報新的殖民地的部署情況。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實際勢力范圍已經擴張到了太平洋中央,這些領海是需要進行防禦部署的。

  同樣,各殖民地之間的調度和交流,以及本土和殖民地之間的聯系,需要頒布相應的政策來穩固。

  整個1913年,澳大拉西亞的人口仍然處於暴增狀態。雖然部分歐洲國家已經開始限制移民出口,但澳大拉西亞因為加入了協約國的原因,實際上的移民並不受到限制。

  對澳大拉西亞來說比較重要的英國和俄國移民,正在源源不斷地抵達澳大拉西亞,成為澳大拉西亞的正式公民。

  1913年一整年,澳大拉西亞的新生嬰兒數量首次超過了40萬,達到了43.14萬人。

  這一數字是澳大拉西亞歷史上新生兒最多的一年,其中,新的內閣政府頒布的鼓勵生育政策功不可沒。

  鼓勵生育政策讓澳大拉西亞人在生育方面沒了後顧之憂。生孩子不僅可以拿到獎勵,新生兒以後的學費和醫療費用,政府也要承擔一大部分。

  這也讓目前澳大拉西亞人對於生育比較積極,反正大家平時也沒有什麽貸款壓力,生生孩子也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

  在移民方面,因為俄國移民大量增加的原因,讓澳大拉西亞的移民環境仍然維持著高速增長的狀態。

  1913年一整年,澳大拉西亞一共獲得了130萬移民人口,其中俄國就貢獻了80萬以上。

  為了從俄國吸引移民,澳大拉西亞政府甚至派人賄賂俄國的中底層官員,這才讓移民之路暢通無阻。

  對於俄國來說,不到100萬的移民簡直就是小數字,對於俄國總人口來說簡直九牛一毛。

  而向澳大拉西亞大量移民,還能從澳大拉西亞換來一部分軍事裝備和戰略物資,完全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俄國不缺人,澳大拉西亞不缺武器和工業產品,大量移民對於雙方來說都是雙贏。

  在剩下的將近50萬移民中,英法兩國移民佔據31萬以上,德國移民2萬,意大利移民4萬,其他的移民分布在歐洲各個國家。

  而因為澳大拉西亞各方面福利待遇的普及和醫療的建設,導致1913年的死亡人口其實很少,只有兩萬人出頭。

  再加上新接收的殖民地共計十多萬的人口(土著未計算),澳大拉西亞的年新增人口高達一百八十多萬。

  新增人口減去死亡人口之後,澳大拉西亞的淨增人口仍然高達182萬出頭,是當今世界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甚至沒有之一。

  而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也已經高達1393.2萬人,正在朝著1500萬人口奮起直追。

  當然,澳大拉西亞政府計算人口時,更不會計算澳大拉西亞國內目前已經高達數百萬的土著人口。

  如果算上土著人口的話,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其實已經超過1500萬。

  問題是因為澳大拉西亞比較極端的民族主義,導致那數百萬的土著人口並不被大多數澳大拉西亞人所接受。

  這些人口其中的大多數,和普通的澳大拉西亞人有著宗教和文化之間的根本差異,也並不是那麽好同化的。

  好同化的,是那些新接收殖民地的土著人口。這些土著人口已經和當地的歐洲移民居住了數十年的時間,許多土著已經能夠熟練的使用英語,甚至部分土著已經皈依了基督教。

  特別是大英帝國的部分殖民地,許多土著人口已經信仰新教,也將英語視為自己的主要語言。

  這些土著比較好同化,或許能夠在將來成為澳大拉西亞受認可的公民。

  雖然人口的增長是個好消息,但澳大拉西亞政府發放給新生兒和移民的各種補貼,也耗費了大量的資金。

  根據財政部的統計,澳大拉西亞政府向新生兒家庭發放的補貼,就高達三百多萬澳元。

  這些數據相較於上一年增長了兩成多,也足以見得澳大拉西亞的新生兒已經越來越多。

  不過這對於阿瑟和澳大拉西亞政府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相較於移民,本土人口的新生嬰兒才是最核心的人口。這些人口從一出生就是血統純正的澳大拉西亞人,他們對於國家和民族的認可程度,要比來自國外的移民高得多。

  來自國外的這些移民,至少要經過十五年以上的同化,才能將他們徹底的同化為澳大拉西亞人。

  還是因為歐洲移民和澳大拉西亞人幾乎同根同源的原因。如果是不同皮膚不同種族的移民,同化的時間甚至要翻數倍。

  因為大量的新生人口,這澳大拉西亞的每戶家庭平均人口高達6.3人。

  這也代表著,在適齡階段的澳大拉西亞夫妻,已經開始普遍的選擇生三四個孩子。

  如果繼續這樣持續下去,可能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單單澳大拉西亞的新生嬰兒數量,每年都有希望高達上百萬。

  到那時候,澳大拉西亞政府也就不用辛苦的從國外引進移民,只需要妥善處置國內的新增人口,不能夠將澳大拉西亞發展成一個人口大國。

  如果按照目前的人口趨勢來看,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增長速度十分誇張。

  如果人口增長的幅度能夠穩住,十年之後,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就可能翻倍。

  當然,移民多多少少會受到戰爭的影響,十幾年的時間讓人口翻倍,也完全能夠做到。

  甚至如果不是澳大拉西亞對於俄國的移民有著比較嚴苛的要求,單單每年俄國移民的數量,就早已經突破了百萬人口。

  對於俄國的人口,阿瑟只需要那些身世清白的平民,也就是之前的農奴。

  對於那些有著獨到的思想,或者不太安分的人,自然要經過嚴格的挑選,不會被允許進入澳大拉西亞的國境。

  阿瑟可不想讓俄國將來的革命燒到澳大拉西亞的國土。最能摧毀一個國家的,不是來自外敵的侵略,是來自內部的混亂。

  當然國外的情報人員也不是萬能的,難免會有一些漏網之魚來到澳大拉西亞。

  只不過所有前來澳大拉西亞的移民,都要經過為期半年左右的觀察期。

  在這半年內,情報人員,移民機構,治安和警察局,當地政府都會嚴密監督這些移民,一旦發現任何問題,這些移民的最終下場,就是前往礦場當一輩子的苦勞力。

  可不要小看阿瑟在移民方面的重視。單在1913年一年的時間,澳大拉西亞政府就從移民中揪出數百名身世並不清白的“不穩定分子”。

  一些人,要麽在移民前進行了多次違法行動,要麽就是一些革命的參與者和策劃者。

  這些人想都不要想,直接進了阿瑟的黑名單,喜獲礦場勞動權。

  他們想要重新獲得自由,或許就得祈禱澳大拉西亞早日成為世界霸主,讓阿瑟心情高興高興,說不定大手一揮,就放他們出來了。

  而且,一般這些人一經查實之後,都要經歷審訊階段。如果被發現是有目的,並且團夥性的前來澳大拉西亞,那麽面臨他們的可能是直接槍決。

  為了澳大拉西亞的穩定和安全,在移民方面,阿瑟秉持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態度。

  哪怕在自己的統治階段能夠維持穩定,但阿瑟不敢保證,沒了自己的壓製,澳大拉西亞的革命勢力不會冒頭。

  因此,從根源上解決他們,是阿瑟能想到的,維護國家穩定的唯一方式。

  只要澳大拉西亞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盡量杜絕外來革命分子的進入,澳大拉西亞的安全和穩定還是能夠保障的。

  雖然澳大拉西亞很是缺少人口,仍然對每位移民保持著半年觀察期的限制。

  除非是特別有能力的技術和科研型人才,否則,想要直接獲得澳大拉西亞的國籍,就必須得做出十分重大的貢獻。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美國人從美國偷盜出高科技武器的資料,那麽也是能獲得澳大拉西亞的國籍的。

  當然,這樣的可能很小。因為目前在所有軍事科技方面,美國都沒有大幅度領先澳大拉西亞的方面。

  但沒有吸收歐洲科學家和技術人才之前,美國的科技充其量也只是列強水平,甚至在許多方面都落後於英德法這樣的老牌列強。

  1913年,澳大拉西亞的經濟發展也非常迅速。人口的大量增長是其一,其二是澳大拉西亞國內正在不斷進行著的基礎建設,以及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投入生產。

  1913年,澳大拉西亞的國民生產總值(GNP)高達15.78億美元,折合為3.156億英鎊,6.312億澳元,增長率為10.3%。

  雖然增長速度已經十分不錯,但相較於其他各大列強來說,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GNP的高速增長,在人均收入方面體現的最為明顯。

  截止1913年年底,澳大拉西亞的人均收入為51.7澳元,位於法國之後,但已經小幅度超過了奧匈帝國,俄國和意大利。

  俄國的人均收入落後其實再正常不過。灰色牲口不是白叫的,不俄國的大多數平民還處在吃不飽穿不暖的階段,人均收入能趕上其他列強才是有問題。

  而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差距和澳大拉西亞其實並不大,其實已經在逐漸拉開了。

  如果不是這兩個國家的人口都是澳大拉西亞的數倍,恐怕澳大拉西亞的國民生產總值,早就超過了這兩個國家。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人均收入目前還趕不上英,法,德,美這樣的國家,但如果隻統計人民的幸福指數的話,澳大拉西亞說不定能和這些國家扳扳手腕。

  阿瑟每年付出數百萬澳元的救濟金不是白花的,英法德美這樣的列強,也避免不了有人餓死凍死。

  畢竟他們擁有數千萬甚至上億的人口,一旦頒布相應的救濟政策,對於國家的財政來說,將會是一筆不可負擔的損失。

  而澳大拉西亞就沒有這個煩惱。頒布救濟政策的時候,澳大拉西亞的人口還很少。再根據人均收入和家庭平均收入進行劃分,需要救濟的群眾人數很少,花費的資金也自然不多。

  雖然現在人口提升了,那有很多人的收入早已經超過了人均水平。

  加上各種建設導致國內根本不會缺少工作崗位,因此,澳大拉西亞需要救濟的人群數量,仍然保持在一個比較少的范圍。

  能夠吃飽穿暖,並且有一定的積蓄,還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應該是全世界大多數平民最美好的願望了吧!
  在澳大拉西亞,這個美好的願望有很大概率能夠實現,這也是澳大拉西亞人愛戴阿瑟,熱愛這個國家的真正原因。

  平民要的真的不多,當政者只需要簡單的照顧平民,能夠得到平民的好感和愛戴。

   4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7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