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530章 墨累河流域大開發
  第530章 墨累河流域大開發

  一戰結束到現在已經度過了將近三年的時間,但一戰帶給世界各國的隱患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結束。

  最讓歐洲各國頭疼的,就是一戰參戰士兵的安置問題。以英法舉例,英法在戰爭中召集了數百萬士兵,他們在戰後瞬間丟失了工作,沒有獲得任何的撫恤金。

  這些人極大程度增加了英國和法國的失業率,也是英法政府和社會的安全隱患。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各國的參戰士兵普遍高達數十萬甚至數百萬,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導致嚴重的遊行和危機。

  這也是澳大拉西亞比較好的一個點,因為大部分士兵都是土著組成的,只需要發一小筆遣散費就行。

  剩下的的澳大拉西亞士兵完全不需要裁撤,甚至還要進行一定規模的擴軍,根本不會有失業的風險。

  在加上國內進行的各種各樣的建設,這也讓澳大拉西亞的失業率已經成為列強中最低的,也是最受向往的移民選擇地之一。

  反觀英法的失業率已經不太能夠控制得住了,數百萬被強行退伍的士兵,再加上縮減軍工行業的失業工人,讓英法的失業者高達數百萬人。

  大量的失業者又破壞了社會的秩序和穩定,不少的人逐漸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也變相提高了英法的犯罪率。

  就連遠在萬裡之外的美國也沒能避免。雖然美國在一戰中的軍隊規模並不高,但在戰後也裁撤了數十萬軍隊。

  再加上流感時期背負的罵名,讓美國的經濟遭受了重大的損失。

  在種種影響下,美國的失業率也已經提升了上來,失業危機已經開始影響全世界。

  雖然看起來各國的工業和經濟都在恢復,但背後的隱患,已經證明這只是經濟崩潰之前最後的余暉。

  如果阿瑟估計的沒錯,這個世界仍然會發生經濟危機,而且注定會影響全球。

  就目前各大戰勝國的表現來看,基本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逃脫經濟危機,就連澳大拉西亞也不能完全避免。

  不過,要是提前做好準備的話,無非就是影響進出口的貿易額,對於國內的影響是可以進行控制的。

  雖然目前距離經濟危機還太過遙遠,但各國經濟的衰退已經是肉眼可見的。

  不過是有著澳大拉西亞和美國這兩個例外罷了,才讓世界經濟看起來有所好轉
  實際上,歐洲經濟相較於六年前已經衰退了太多太多,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歐洲人處於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

  這在一戰前是不可想象的。一戰前的歐洲一直是發達和繁榮的代名詞,別說吃不飽穿不暖了,在其他落後地區的的眼中,歐洲人都是富人,隻吃好的。

  但現在的現狀,德國,俄國加起來約兩億的人口受著巨大的糧食危機,其他的戰勝國也有相當嚴重的失業危機,歐洲的衰退是肉眼可見的。

  經濟危機的影響是一環套一環的,除了對於各行業和企業的影響之外,還會產生大量的失業者,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

  在經濟危機中,糧食的儲備是很重要的一環。阿瑟對澳大拉西亞的期望,自然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實現糧食的自產自給,做一個物產豐富的大國,而不是糧食進口國。

  1920年4月底,阿瑟再次坐上了專車,前往聖阿瑟堡附近,視察墨累河流域平原的開發狀況。

  之前提到過,墨累河流域平原擁有上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因此,這片地區自然也不只剩阿瑟堡這一個城市。

  阿瑟這次視察的目的也不是聖阿瑟堡,而是附近的其他城市,巴爾拉納德。

  巴爾拉納德位於墨累河沿岸,在聖阿瑟堡以東一百公裡左右。

  巴爾拉納德是新首都聖阿瑟堡的糧食儲備城市。換句話來說,這裡注定是一個農業城市,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發展農業,作為首都聖阿瑟堡的糧食供應地。

  為什麽選址在這呢?從地圖上就能夠看出,巴爾拉納德周圍數百公裡的土地全部都是廣泛的平原,並且就在墨累河沿岸,土地和水資源是完全不缺的。

  作為開發墨累河流域的試點城市,巴爾拉納德凝聚了澳大拉西亞政府的心血,是一定要開發成功的,並且必須要開發的很完善。

  在確定了聖阿瑟堡的地理位置之後,巴爾拉納德的開發其實比聖安瑟堡還要早。

  在鐵路建設完成之後,政府調來了大量的拖拉機,安裝上爬梨開始開墾,並且已經開墾出數萬英畝的土地。

  目前的巴爾拉納德已經擁有上千個居民,這裡將完全實行大型自動化生產,爭取用更少的人力生產更多的糧食,甚至在將來滿足大半個國家所需。

  糧食的生產完全離不開水資源,好消息是,因為墨累河的緣故,巴爾拉納德及附近的農業種植區基本不缺水資源。
    但為了以防萬一,在附近還是要修建蓄水區的,以便於在任何時候都有足夠的農業用水。

  看著巴爾拉納德農業開墾的盛況,阿瑟還是十分滿意的。

  平坦的平原讓拖拉機在這裡大展身手,也能夠更好地實現農業的自動化生產。

  無論是澳大拉西亞還是美國,和歐洲都十分相似,天然性的具有很高的城鎮化率。

  特別是像這種移民國家,人均土地面積很廣闊,自然也造就了農莊的廣袤和自動化農業生產的迅速普及。

  農業化的自動生產在歐美從來都不是一個新鮮的詞語。早在1830年,美國人就發明了最初始的收割機,對於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經過接近百年的發展之後,收割機對於歐美農業的生產來說已經相當重要,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要遠遠大於人力,這也為歐美國家解放了相當規模的人力資源。

  澳大拉西亞農業生產一直以來也崇尚的是機械化,也就是所謂的用更少的人力生產更多的糧食。

  無論是拖拉機還是收割機,只要能夠運用,自然要比使用大量的人力進行種植和收割好得多。

  墨累河流域在進行開發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這片地區的農業生產必須是機械化的,而且最終要走向全面自動化。

  這上百萬平方公裡的平原能夠給澳大拉西亞帶來什麽還未曾可知,指不定將來會是澳大拉西亞的大糧倉,供給澳大拉西亞全國大半的糧食消耗。

  說起巴爾拉納德的開發,仍然離不開王室財團的影子。

  當然,現在的農牧業由聯合集團管理,負責澳大拉西亞的農牧業發展,擁有大量的農莊和牧場,目前是澳大拉西亞最大的農牧業巨頭。

  有著聯合集團的技術和人員支持,巴爾拉納德的農業開發還是非常順利的。

  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前來巴爾拉納德居住,澳大拉西亞政府也開放了相關的政策,免費提供給巴爾拉納德的居民相關的農業技術,並且廉價出租拖拉機和收割機。

  預計正式遷都到聖阿瑟堡還需要五年的時間,這五年的時間也完全足夠巴爾拉納德的開發。

  等到將來搬遷到聖阿瑟堡的時候,巴爾拉納德的糧食產量也至少足夠聖阿瑟堡的消耗了。

  墨累河的流域除了巴爾拉納德之外,在下遊還有一個城市名為貝裡。

  巴爾拉納德主要發展農業,貝裡就主要發展工業。

  從貝裡出發,順著墨累河幾十公裡就到了海岸線。再加上臨近阿德萊德,鐵路和公路還是相當發達的。

  擁有著這樣的先天優勢,貝裡十分適合工業的發展,相關的貝裡工業區也在進行著建設。

  雖然總規模並沒有利奧諾拉工業基地那麽龐大,但完整的貝裡工業區,也至少能夠提供數十萬個工作崗位,容納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工廠。

  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大多都是重工業和化工業,而貝裡工業區則主攻輕工業,彌補澳大拉西亞在輕工業方面的一些不足。

  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和貝裡工業基地一西一東,一個重工業一個輕工業,正好能撐起澳大拉西亞工業的半片天。

  因為有著建設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經驗,建設規模更小的貝裡工業區還是相當簡單的。

  這裡的建設也能為澳大拉西亞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也算是為之後的經濟危機做好鋪墊了。

  反正澳大拉西亞的基礎建設還有很多,就算經濟危機爆發了,也完全能夠憑借著大量的基礎建設,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讓失業的群體有個工作,能夠養家糊口。

  為了澳大拉西亞的生態環境,在建設這些工業區的時候,阿瑟還是提出了相關的要求的。

  首先是工業的排放問題,工業生產中的汙水必須要經過淨化處理,才能排入河流,這是必須的。

  排汙設備是工業區建設時必須要考慮的,至少不能對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

  同時,空氣的排放也是重中之重。阿瑟可不想新首都如同倫敦一樣,變成那大名鼎鼎的霧都。不說對於身體健康的傷害,就連名聲也沒有那麽好聽。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