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24章 反保加利亞同盟
  第324章 反保加利亞同盟

  奧運會和飛艇環球航行的熱度逐漸下降之後,歐洲目前正在進行的巴爾乾戰爭,以及巴爾乾諸國的和談,再次成為了歐洲各國議論的焦點。

  其實這也正常。龐大的歐洲已經數十年沒有爆發過大型戰爭,像這種由多個歐洲國家參與,雙方總動員的士兵高達百萬人的戰爭,已經足夠進入歐洲人的視線,被人津津樂道了。

  巴爾乾諸國和土耳其之間的和談選在了倫敦,這是大英帝國的首都,由大英帝國作為這場和談的見證者,自然更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的信賴和認可。

  此時的倫敦人潮擁擠,富人們乘坐著各式各樣的汽車,來往在倫敦四通八達的道路之上。

  貴婦們或三三兩兩,手捧著一杯名字叫做可樂的飲料,時不時用吸管呡上幾口,和身邊的朋友說笑。

  這樣一副繁榮昌盛的樣子,不愧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的首都,目前世界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對於所有倫敦人甚至英國人和歐洲人來說,正在進行的巴爾乾戰爭,似乎只是一場存在於歷史和民間故事的戰爭。

  騎士們身穿華麗的鎧甲,似乎只需要一個衝鋒,就能將敵人殺的屁滾尿流,四散潰逃。

  這些已經被時間衝刷了記憶的歐洲老爺們絲毫不知道,戰爭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殘忍的,戰爭對於任何生命來說,都是無情的收割機器。

  巴爾乾戰爭從開戰到現在,雙方的傷亡加起來已經超過了數萬。單純死亡的士兵,就已經足足數萬人。

  如果不是這場和談的地點選在倫敦,或許這樣殘酷的戰爭和倫敦沒有絲毫瓜葛。

  但就算這樣的和談地點在倫敦,也仍然不影響歐洲老爺們的生活。

  雖然倫敦和談已經持續了大半個月的時間,但進展約等於零。

  和談每有一點點進展,都會被列強施加自己的影響,從而讓進展覆滅。

  原因也很簡單,雖然巴爾乾戰爭看似是巴爾乾諸國不滿奧斯曼土耳其在巴爾乾地區的壓迫政策,但實際上仍然是以奧俄為首的列強在巴爾乾地區的政治博弈。

  列強的參與讓這片土地變得極為混亂,也讓這場和談的進展向著讓人有些看不懂的方向而去。

  比較直白的來說,和談了大半個月的時間,雙方唯一達成的共識,就是奧斯曼土耳其承認在這次戰爭中戰敗。

  其他的進展絲毫沒有,這大半個月的和談,不如說是各國代表在倫敦享受生活罷了。

  對於這場和談最焦急的,應該就是巴爾乾諸國了。

  土耳其倒是不怎麽心急,畢竟何談時間拖的越久,土耳其國內也就更能積蓄力量,說不定還能伺機再來一場反攻,奪回被侵佔的土地。

  但對於巴爾乾諸國來說,國內的總動員對於國家來說是一種負擔,總動員持續一天,對國家的經濟和工業造成的損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能夠越早一天達成和談,不能夠越早的解散預備役,讓這些人恢復到之前的生產生活之中。

  況且,巴爾乾諸國都有大量的新佔土地,需要制定新的政策進行佔領和消化。

  如果再這樣一直拖著,難免不會有土耳其的極端主義者,對國內的局勢造成影響。

  這些已經佔領的到嘴的肥肉,自然是越早吃進肚子裡,越讓人放心。

  但偏偏目前列強的爭吵十分激烈,大體可以分為支持奧斯曼土耳其的德奧兩國和支持巴爾乾聯盟的俄國。

  巴爾乾聯盟關於分贓問題又有不小的爭議,這些種種激烈的矛盾,導致目前的和談似乎沒有達成共識的希望。

  除了直接下場的德奧俄三國之外,英法對於這次和談持以中立態度。

  對於英法來說,只要君士坦丁堡的局勢穩定,那麽何談發展到怎樣的局勢都能夠接受。

  但如果君士坦丁堡有落在俄國手中的風險,那麽英法也不介意直接參與,動用各種手段干涉這次和談。

  距離巴爾乾戰爭比較近的意大利,雖然沒有干涉和參與這次和團的打算,但意大利也在巴爾乾戰爭期間,侵佔了位於愛琴海的多德卡尼斯群島。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借著巴爾乾諸國向土耳其宣戰的時機,趁著土耳其疲於應對的功夫,在戰場上獲得了一次較大的勝利,成功的逼迫土耳其政府簽訂了洛桑條約。

  條約的簽訂讓意大利政府松了一口氣,也讓意大利獲得了的黎波裡和昔蘭尼加的領土,成功在北非擴展了自己的殖民地。

  其實如果沒有巴爾乾戰爭的話,恐怕意大利想要和土耳其達成合約,還得再耗費一番功夫。

  有了巴爾乾諸國的牽製,土耳其在歐洲部分的大部分兵力都疲於應對,沒有了充足的兵力之後,土耳其軍隊這才會如此迅速的遭遇大敗,隨即不得不簽訂合約。

  這麽看來巴爾乾諸國也算是意大利的恩人,為意大利吸引了不小的仇恨。

  為了報答巴爾乾諸國的恩情,意大利當即表示侵佔愛琴海的群島,並且將目光看向了在戰爭中宣布獨立的阿爾巴尼亞地區。

  和談的不順利,讓俄國代表為之十分頭疼。為了保障巴爾乾的局勢是向俄國方面靠近的,俄國代表拜訪了英國和法國的代表,詢問英法對於巴爾乾和談的意見。

  雖然英,法,俄三個國家因為互相協約的原因,彼此堅定的站在了一起。

  但在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峽上,英法的態度又出奇的統一,那就是絕對不允許俄國控制君士坦丁堡。

  再加上德奧兩國在和談中也偏向土耳其,俄國代表在請示國內之後,最終沙俄帝國還是選擇了退讓。

  1912年8月17日,巴爾乾合約即《倫敦合約》正式簽訂,讓巴爾乾地區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和平。

  巴爾乾合約規定,埃內茲至裡海的米迪那一線以西的土耳其陸路屬地,除了阿爾巴尼亞之外,全部割讓給巴爾乾同盟國家。

  而阿爾巴尼亞則獲得獨立地位,但要受俄,英,法,德,奧,意六國監督。愛琴海諸島問題,則由德,奧,意,俄四國進行處理。

  這份倫敦合約的簽訂,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失去了君士坦丁堡以西的所有歐洲領土,也讓巴爾乾同盟國家的勢力直接擴充到了整個巴爾乾半島。

  但與此同時,巴爾乾諸國也面臨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戰後的利益分配。

  塞爾維亞想要從阿爾巴尼亞北部獲得一個出海口的計劃被奧匈帝國破壞,阿爾巴尼亞獲得了獨立地位,並且受六大列強監督。

  但和塞爾維亞共同作為巴爾乾聯盟兩大強國的保加利亞,雖然進攻君士坦丁堡的行動遭受了不小的挫折,但攻佔其他地區領土的行動,進展的卻十分順利。

  縱觀巴爾乾同盟四個國家,保加利亞在這次戰爭中侵佔的土地是最多的,從薩洛尼卡東部到君士坦丁堡西部,新獲得的領土總面積甚至超過了塞爾維亞,黑山和希臘獲得的領土的總和。

  雖然戰前利益確實是這麽劃分的,保加利亞出兵也確實是最多的。

  但問題是,塞爾維亞獲得出海口的擴張被奧匈帝國破壞,但保加利亞的擴張可沒遭受什麽挫折。

  再加上希臘對於保加利亞擴張的眼紅,作為這次戰爭中擴張領土最多的國家,保加利亞成為眾矢之的也就理所應當了。

  1912年8月21日,倫敦合約簽訂的四天后,負責簽訂合約的希臘代表,希臘外交大臣科裡齊斯就出現在了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勒加斯特。

  羅馬尼亞外交部門的接待廳內,希臘外交大臣科裡齊斯一臉義正言辭地對著身前的老人說到。

  老人的身份是羅馬尼亞的外交大臣,一個在羅馬尼亞極有地位和威望的政客。

  “科裡齊斯閣下,如果你前來的目的只是為了讓羅馬尼亞加入到對付保加利亞的同盟之中,那就請回吧!羅馬尼亞沒有任何興趣,參與到你們之間的紛爭當中。”老人笑著對科裡齊斯搖了搖頭,對於科裡齊斯所提出的聯合起來對付保加利亞的計劃,也沒有絲毫的興趣。

  “蒂羅爾閣下,並非是我們要對付保加利亞。相信目前的局勢您也能夠看出,保加利亞獲得了新的領土之後,國土面積已經排行在巴爾乾所有國家當中的第一位。只要他們能夠整合新土地當中的人,人口規模也將來到和羅馬尼亞差不多的地位。”希臘外交大臣科裡齊斯並未因為蒂羅爾拒絕自己的提議就感到沮喪,繼續說到。

  “但您要知道,保加利亞人在這次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驍勇善戰,足以讓他們的軍隊戰鬥力凌駕於巴爾乾諸國之上。如果任由保加利亞整合新獲得的領土,他們將成為當之無愧的巴爾乾地區第一強國。作為保加利亞鄰居的貴國,難道真的要對保加利亞的即將崛起無動於衷嗎?”科裡齊斯笑著說道。

  任何一個國家和強者,都不可能放任眼前的威脅繼續成長下去。

  巴爾乾諸國都有不小的野心,科裡齊斯不相信,羅馬尼亞能夠真的放任保加利亞崛起,放任自己的身邊出現一個足以威脅到自己地位和安全的強國。

  “在來到羅馬尼亞之前,我們已經和塞爾維亞取得了共識。只要貴國願意,我們完全可以組建一支人數數倍於保加利亞軍隊的聯合軍隊,徹底擊垮保加利亞之後,羅馬尼亞也將獲得應有的報酬,那就是南多布羅加地區。”科裡齊斯繼續開口,說出的話卻讓蒂羅爾有些心動。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