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14章 巴爾乾戰火
  第314章 巴爾乾戰火

  要說1912年的第一件大事,那肯定就是大英帝國在軍艦建造方面的妥協了。

  雖然海軍方案的修改並未大張旗鼓,但大英帝國某些造船廠突然取消計劃,還是仍然吸引了英國和歐洲各地的媒體,特別是德國人的注意。

  本來大家都以為是英國人要憋大招了,沒想到連著等了好久,這些取消造船任務的造船廠沒有任何消息,這也讓所有人不得不相信一個事實,那就是大英帝國居然在軍艦方面妥協了。

  對於德意志帝國來說,這恐怕是20世紀第二個十年最好的消息。

  如果真按照英國人之前瘋狂的建造計劃,那公海艦隊永遠都不可能是皇家艦隊的對手。

  而且,德國也有陸軍方面的潛質,不可能將全部的國防預算用來建造海軍。

  德國人也不可能傻到自廢武功,明明作為世界第一的陸軍強國,卻放棄在陸軍方面的擴張。

  德國媒體大肆宣揚英國的退縮是對德國軍事實力不斷擴張的畏懼和無能,並且驕傲的宣布,德意志帝國即將迎來又一次偉大的勝利。

  正當歐洲因為英國的退縮風雲突變時,在歐洲一個區域,一場戰爭也在悄然被策劃著。

  巴爾乾地區位置特殊,這裡不僅存在著俄國的利益,也存在著奧匈帝國的利益。

  甚至意大利,英國,德國等列強在這片地區也有著不小的利益。

  巴爾乾半島地處歐洲,亞洲,非洲三大洲的交界處,是歐洲通往中東和近東的必經之路,擁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

  而位於歐洲和亞洲交界處的君士坦丁堡,更是控制著黑海和地中海的交界,也決定著俄國的黑海艦隊能否前往地中海,最終進入大洋。

  再加上巴爾乾半島內部戰略資源十分豐富,也自然被各大列強競相爭奪。

  這片面積不大的半島,還擁有數量眾多的民族。這些民族之間的語言文化,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並且互有衝突。

  巴爾乾半島幾乎成了世界大戰之前各種矛盾的集結點,不僅有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德奧俄矛盾,英德矛盾,奧意矛盾,英俄矛盾,也擁有民族之間的矛盾,即巴爾乾各民族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以及沙俄帝國之間的矛盾。

  除此之外,巴爾乾各國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導致巴爾乾局勢相當不穩定的重要原因,這些種種矛盾交叉重疊,錯綜複雜,讓這片地區成為歐洲著名的火藥桶。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與意大利王國之間的戰爭中表現得十分不堪,也讓巴爾乾同盟加速形成並且為戰爭進行著準備。

  雖然參與巴爾乾同盟的各國目的並不一致,但他們卻有著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奴役這片地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巴爾乾同盟的成員國由塞爾維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希臘王國,黑山王國組成。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組成的同盟,是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之間的同盟條約。

  根據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簽訂的同盟條約,約定兩國有任何一方遭遇一國或數國侵犯,另一方有責任全力給予支援。

  並且雙方還對發動對土耳其戰爭的時機和瓜分土耳其的問題做了安排,約定采取戰爭時應首先通知俄國,兩國之間發生爭端,也應將問題提交到俄國進行仲裁。

  從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之間建立的同盟條約就能夠看出,俄國試圖建立對斯拉夫國家的霸權,成為巴爾乾地區所有問題的仲裁者。

  用這樣的方式來掌控君士坦丁堡,掌控這個唯一能夠讓黑海艦隊前往地中海的海峽。

  法國總理彭加勒第一次得知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之間的條約時,也不由得大聲驚呼:“這完全就是一個為戰爭準備的條約!”

  此後,他也曾經在筆記中這樣評論這份條約:“這份條約不僅蘊藏著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戰的種子,同樣也暗藏著對奧匈帝國作戰的種子。他進一步建立了俄國對於斯拉夫國家的霸權,因為按照這份條約的規定,俄國將成為這片地區所有問題的仲裁者。”

  巴爾乾同盟成立自現在,已經過去了六個多月的時間。在這六個多月的時間裡,巴爾乾同盟諸國進行了大肆擴軍,其目的已經不言而喻。

  1912年2月,保加利亞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出通牒,要求土耳其允許馬其頓地區自治。

  此時的土耳其因為和意大利的戰爭的原因,國內早已經疲憊不堪,但又不肯退讓,因此決定對保加利亞的通碟不予理會,盡可能拖延時間。

  巴爾乾地區發生的狀況,很快引起了歐洲各大列強的關注和警覺。

  因為這片地區的重要性實在太高,歐洲各國都不願意在這片地區失去利益。

  幾乎所有的列強都對此表示了關注,但所有列強的態度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坐視巴爾乾局勢的發展。

  對於歐洲列強來說,如果不到最關鍵的時刻,親自下場反而會讓自己落於下乘。

  誰也不知道巴爾乾這場火燒來燒去會不會燒到自己的身上,這對於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進行戰爭的歐洲列強來說,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此時的歐洲幾大列強,就如同吃瓜群眾一般,安靜但又十分期待的,等待著巴爾乾局勢的發展。

  沒讓這群吃瓜群眾失望,土耳其沒有任何表態之後,巴爾乾另一個強國塞爾維亞也站了出來,要求土耳其承認馬其頓地區的自治,並且對於之前向巴爾乾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壓迫進行補償。

  兩個最強大的國家表態了,剩余的巴爾乾同盟國家自然也不可能閑著。

  2月19日,希臘,門第內哥羅相繼表態,要求土耳其承認馬其頓地區的自治,並且特地聲明,如果一周內沒有任何回復,那麽將視為對這份通碟的拒絕。

  這份特地聲明了時間的通牒,也可以看作是巴爾乾諸國在進行著最後的準備了。

  2月26日,奧斯曼土耳其政府繼續沉默一周之後,保加利亞政府宣布進行全國軍事總動員。

  隻隔了一天,2月27日,塞爾維亞政府,希臘政府和黑山政府,也相繼宣布對全國軍事力量進行總動員。

  從2月27日開始,巴爾乾同盟各國軍隊開始向土耳其邊境集結,各種武器彈藥,裝備物資也被迅速運往前線。

  土耳其方面也不得不跟著調動歐洲區域的軍隊,同時盡可能詢問歐洲列強的態度。

  但讓土耳其政府失望的是,歐洲列強除了口頭上的同情和支持之外,也就是不痛不癢的讓雙方保持冷靜,沒有任何實際性的行動。

  2月29日,這個四年才能碰到一次的日子,巴爾乾聯盟軍隊和土耳其軍隊第一次在邊境爆發了衝突,雙方死傷各數十人,也正是標志著戰爭已經到來。

  1912年3月1日,保加利亞王國率先向土耳其宣戰。緊接著3月2日,黑山向土耳其政府宣戰。隨後是塞爾維亞,希臘,巴爾乾戰火全面爆發。

  根據之前巴爾乾同盟條約的約定,保加利亞共出兵30萬人,塞爾維亞出兵22萬人,希臘出兵11.5萬人,黑山出兵3.5萬人,共計67萬人的軍隊。

  而土耳其方面,雖然土耳其軍隊並不少,但因為意土戰爭的牽製,最多能夠出動的軍隊也只有35萬左右。

  雙方的兵力差距本來就很懸殊,再加上巴爾乾諸國為了這場戰爭準備了許久,但土耳其因為意土戰爭的消耗,國內反而更加疲憊不堪的緣故,導致巴爾乾諸國的進攻幾乎都是勢不可擋。

  進攻方向上,出兵最多的保加利亞選擇向南,佔據馬其頓東部,色雷斯,並且向君士坦丁堡方向進攻。

  而塞爾維亞則選擇向南,佔據北馬其頓地區,來擴張自己的國土,同樣也是為自己爭奪一個出海口。

  塞爾維亞雖然有崛起的雄心,想要建立一個斯拉夫大塞爾維亞國。

  但想要成為強國,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個出海口。之前,塞爾維亞北部是奧匈帝國,東部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西部是黑山,南部是土耳其,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內陸國家。

  這一次向南擴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獲得一個出海口。

  位於巴爾乾半島最南部的希臘,自然是向北擴張,收復南馬其頓地區了。

  至於實力最弱的黑山,他們的選擇也不多,只能稍微向東擴張,畢竟國家實力也注定了他們吞並不了多少土地。

  其實從各個國家出兵的方向就能夠看出,他們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推動馬其頓自治,而是三國分治馬其頓。

  保加利亞和希臘獲得更多的國土,塞爾維亞獲得出海口,黑山進行小范圍擴張,這也是巴爾乾聯盟之前就商量好的分贓計劃。

  因為人數和裝備的優勢,再加上佔盡先機的原因,幾個國家的擴張都很順利,甚至短短數周的時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歐洲的國土就少了一大半。

  在這些國家的擴張之中,英國支持希臘,俄國支持塞爾維亞。

  但與此同時,和塞爾維亞有著矛盾的奧匈帝國又在關注著塞爾維亞的擴張,他們不允許自己的身邊出現一個有威脅的敵人。

  隨著戰事的發展,列強的目光來到了保加利亞進攻的方向。

  要說土耳其在巴爾乾半島最重要的地區,那自然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了。

  論歷史來看,君士坦丁堡是之前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的首都,擁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也是東正教徒心中的聖地之一。

  君士坦丁堡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不僅是連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歐洲和亞洲部分的橋梁,同樣也控制著黑海和地中海的連接。

  在君士坦丁堡外圍,土耳其帝國布置了一個軍事重鎮來防守自己的首都。

  亞德裡亞堡,這是土耳其帝國歐洲部分最堅實的軍事堡壘之一,也是僅次於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銅牆鐵壁。

  戰爭爆發之後,土耳其政府特意抽調了部分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的兵力,來駐守位於色雷斯地區的亞德裡亞堡。

  這是保加利亞和巴爾乾諸國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前哨站,也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首都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果攻克了亞德裡亞堡,那麽色雷斯將一馬平川,敵人的軍隊很快就能到達君士坦丁堡。

  為了攻克這座軍事重鎮,保加利亞調動了一整個集團軍包圍了這座小鎮,其要佔據君士坦丁堡的野心已經不言而喻。

  巴爾乾諸國的快速擴張,讓土耳其政府十分畏懼,因此連忙召回歐洲列強請求調停。

  要知道,黑海海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為了這片海峽,歷史上已經爆發了數次戰爭和危機,這一次自然也不會例外。

  因為保加利亞軍隊的大肆進攻,不出意外的,新的一次海峽危機爆發了。

  3月20日,開戰僅僅大半個月的時間,保加利亞的軍隊距離君士坦尼堡僅僅只有25英裡,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距離。

  隨著保加利亞軍隊對亞德裡亞堡展開進攻,英法也派遣軍隊進駐黑海海峽。

  列強的插手,一下讓巴爾乾局勢變得更加緊張。

  俄國不敢大意,命令黑海艦隊處於戰備狀態,並且私下勸告保加利亞軍隊停止進攻。

  但此時,俄國的勸告已經不能阻止因為輕易勝利而導致有些癲狂的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方面派遣了更多的軍隊前往亞德裡亞堡,大有一副不破君士坦丁堡誓不還的樣子。

  正當英法決定進行下一步行動的時候,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保加利亞卻自己亂了陣腳。

  1912年3月26日,攻克了亞德比亞堡之後,保加利亞軍隊繼續向君士坦丁堡進攻,卻被土耳其軍隊成功埋伏並且阻擋在君士坦丁堡之外。

  保加利亞軍隊的攻勢停滯了下來,哪怕距離君士坦丁堡已經很近,但仍然不得寸進。

  保加利亞軍隊的失敗,反而讓原本支持保加利亞的俄國松了一口氣,也讓英法決定暫時觀望,停止行動。

  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暫時能夠保障,海峽危機這才逐漸緩解下來,沒有變成新一輪的國際危機。

  雖然向君士坦丁堡的進攻失敗了,但保加利亞軍隊向東馬其頓和色雷斯地區的進攻卻十分順利。

  三月底,阿爾巴尼亞地區對外公開宣布獨立,將脫離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成立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政府。

  自此,土耳其在歐洲的土地幾乎全部喪失殆盡,隻留下部分狹小的土地和據點苦苦支撐。

   4200字第一更,求支持!求月票!
    今天日萬,已更4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