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95章 俄國慘敗
  第395章 俄國慘敗
  俄國作為國土面積最龐大的歐洲國家之一,歐洲范圍內的陸上鄰國卻很少,只有瑞典,挪威,德國,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

  而中歐地區和俄國以及奧匈帝國接壤的部分,以一個比較奇特的形狀,插入到德國和奧匈帝國之間。

  這片比較奇特形狀的地區,就是被德國和俄國瓜分之後的俄管波蘭。

  雖然獲得部分波蘭地區後,讓俄國在歐洲地區的勢力大幅度擴張,但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片地區被德國和奧匈帝國南北夾擊,既能夠對德國的東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造成威脅,也能夠被這兩個國家所威脅。

  而東普魯士能夠給德國提供優良的戰馬和乳製品,加利西亞也是奧匈帝國富饒的地區,這兩個地區對於德國和奧匈帝國來說十分重要。

  尼古拉大公所組織的這次大反攻,分為南面進攻方向和北面進攻方向。

  具體計劃為,出動50萬作戰部隊,直接進攻德國的東普魯士地區。

  30萬軍隊作為預備軍,一來防禦加利西亞地區的奧匈帝國軍隊,二來也能作為東普魯士方向進攻軍隊的援軍,隨時加入東普魯士的戰鬥。

  如果東普魯士地區的進攻比較順利,那麽30萬預備部隊將會和當地的守軍,組成一支共計50萬左右的軍隊,進攻加利西亞地區,並且直接吞並這片富饒的土地。

  因為加利西亞和目的地以及匈牙利地區之間間隔著喀爾巴阡山脈,而與俄國所控制的土地沒有任何阻擋,也讓俄國看到了直接吞並加利西亞的希望。

  1915年1月27日,在盟友的支持下,50萬俄國軍隊發起了對東普魯士地區的進攻。

  此時東普魯士地區駐扎的守軍是德國第八集團軍,指揮官是普裡特維茨。

  說起這位集團軍的總指揮官,普裡特維茨的名聲並不是太好,因為他是靠給威廉二世講葷段子,獲得了威廉二世的好感,並且成為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的。

  相比於比較莽撞的第一集團軍司令克魯克來說,普裡特維茨的名聲更加不好,實際的能力也更差。

  東普魯士地區德軍和俄軍的總比例大約為1比2.5,德國擁有接近20萬的守軍,部隊規模其實並不弱。

  但普裡特維茨得知俄國動用兩個集團軍發動攻勢,頓時心生怯意。

  普裡特維茨發給參謀總長法金漢的電報中提到,如果軍隊不及時撤退,很有可能被俄國兩個集團軍左右夾擊,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在發出這份電報之後,普裡特維茨就立即命令軍隊後撤,還是頭也不回的那種。

  當德國新任參謀長法金漢接收到普裡特維茨的電報之後,第八集團軍已經向後撤出十多公裡,大有直接放棄東普魯士,退守到維斯瓦河西岸的樣子。

  普裡特維茨懦弱無能的表現,讓想要做出貢獻的新任參謀長法金漢不由得大怒。

  1月29日,普裡特維茨下令撤退的第二天,他就在他的司令部中,接收到了如同晴天霹靂般兩個命令,第一個命令免去了他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的職務,第二個命令勒令他立即退役,一起被罷免職務的,還有第八集團軍的參謀長。

  接任第八集團軍大任的,在後世鼎鼎大名的魯登道夫和興登堡。

  這兩人在後世享有崇高的聲望,興登堡還坐上了德國總統的寶座,並且一手培養出了希特勒這樣的接班人。

  然而現在,他們也只是頗有才能的德意志帝國將領,威廉二世忠心的臣屬。

  在前往東普魯士的列車上,魯登道夫很快想出了自己的作戰方案,並且得到了隨行的興登堡的認可。

  此時的興登堡已經68歲,早已經退役三年,卻因為法金漢的一封命令,重新上任為第八集團軍的總司令。

  他的搭檔就是在西線和比利時的戰爭中屢見功勳的魯登道夫,第八集團軍新的參謀長。

  這兩人的合作可謂是非常愉快,在前往東普魯士的列車上,兩人相談甚歡。

  得益於德國發達的鐵路乾線和運輸體系,1915年1月30日下午,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就抵達了東普魯士戰場,進入了第八集團軍的司令部。

  而此時,俄國軍隊已經追擊了數十公裡,薩姆索諾夫的軍隊甚至已經在泥碾的土地裡長途跋涉了數天,並且還缺少許多武器裝備和物資。

  如果不是能夠從沿路的德國小鎮和農莊中補充一些糧食,恐怕薩姆索諾夫的軍隊首先要面臨的,是糧食危機。

  為了表達對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支持,法金漢特別派出了兩個軍支援東線,這兩個軍幾乎伴隨著兩人同時抵達東線戰場,並且集結在俄國兩個集團軍的側翼。

  1915年1月31日,已經深入東普魯士腹地的薩姆索諾夫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危險,發電報向自己的上司,這次攻勢的指揮官日林斯基將軍求援。

  但日林斯基給出的回復是:“不要扮演懦夫角色,讓你的部下繼續進攻。”

  官大一級壓死人,不管上司的命令對不對,在沒有更大的上司對這份命令表示質疑之前,作為一名軍人,就只能忠誠而勇敢的執行這份命令。
    薩姆索諾夫無奈,只能繼續命令軍隊前進,同時發電報給自己的同僚倫南坎普夫求援。

  但值得一提的是,薩姆索諾夫和倫南坎普夫之間,也有著比較深的矛盾。

  好在當時島國和俄國的戰爭時,為了應對島國軍隊的進攻,薩姆索諾夫曾求援倫南坎普夫將軍。

  在倫南坎普夫執意不肯派出援軍,不僅讓薩姆索諾夫當時的防守失利,也讓兩位將軍之間結下了仇恨。

  而更巧的是,過幾天兩人就在當時某個火車站碰面。本來就有仇恨的兩人頓時怒目相向,很快就破口大罵並且拳腳相加。

  俄國人的脾氣十分火爆,薩姆索諾夫很快就將倫南坎普夫打倒在地,大笑著打贏了這次俄軍高級指揮官的內戰。

  當然,這樣的行為也讓兩人的仇恨加深。薩姆索諾夫和倫南坎普夫之間的矛盾不說深仇大恨了,但也絕對是不會輕易過去的仇恨。

  面對自己的老對手薩姆索諾夫的求援,倫南坎普夫輕笑一聲,直接讓手下將求援電報扔在一邊。

  上司和同僚都不理會自己的求援,這也讓薩姆索諾夫所率領的集團軍不僅面臨缺衣少食的情況,還在極端的疲憊下,被德國的主力軍隊包圍。

  2月1日,薩姆索諾夫的軍隊不再前進,因為他們的前方就是德國軍隊的主力。

  久攻不下德國人的陣地,再加上自己的軍隊缺少後勤支持,薩姆索諾夫本來想命令軍隊撤退,很快發現自己的後方也全部都是德國士兵。

  薩姆索諾夫無奈,只能命令軍隊全力進攻,爭取打開一個突破口,能撤離多少就撤離多少。

  但俄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本來就比不過德國,薩姆索諾夫的軍隊還是在缺少後勤補給的情況下,就更不可能在火力方面勝過德國軍隊。

  很快,俄國軍隊的炮火就被德國軍隊所壓製,俄軍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屢次嘗試突圍,但都損失慘重,被德國人的火炮和機槍壓製回來。

  薩姆索諾夫再次向日林斯基和倫南坎普夫求援,手下只有兩個集團軍的日林斯基,讓自己另一個手下,倫南坎普夫前去支援薩姆索諾夫。

  上司的命令不能不管,但和薩姆索諾夫的仇恨也確實存在。

  兩者中和之下,倫南坎普夫做出了一個讓俄國軍隊損失慘重的決定,拖延命令讓兩日,然後再前往支援。

  讓倫南坎普夫沒想到的是,薩姆索諾夫的軍隊根本沒能堅持兩天,就拜倒在了德國人的炮火之下。

  1915年2月3日,辛苦堅持兩天的薩姆索諾夫軍隊死傷慘重,在付出了接近4萬人的傷亡之後,薩姆索諾夫臉色慘白地命令部下向德國人投降,自己則走進一處密林,舉槍對準自己的頭顱,扣響了扳機。

  薩姆索諾夫的第二集團軍原本擁有20萬士兵,被德國軍隊包圍的就有足足15萬人。

  剩下的5萬人要麽在之前的戰爭中就已經受傷被運送到後方,要麽就是一些不太重要的部隊,薩姆索諾夫命令在佔領的地區防守,同時也是保護後方的後勤供給線。

  這也代表著,被包圍的15萬軍隊,幾乎是薩姆索諾夫所率領的第二集團軍的全部主力。

  俄國軍隊的戰鬥素質可想而知,在死傷超過四萬人之後,俄國士兵就沒有了戰鬥的想法。

  就算薩姆索諾夫不主動投降,面臨的,也是被部下兵變之後,押送到德國人的面前。

  這場戰役的最終結果,俄國第二集團軍死傷4萬人,被俘10.8萬人。德國軍隊僅僅死傷1.5萬人。

  等到第二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滅的消息傳到日林斯基的耳中時,已經是第二天的2月4日了。

  日林斯基大為震驚,命令倫南坎普夫立即向南移動,尋找薩姆索諾夫和第二集團軍殘存的兵力。

  但此時的倫南坎普夫早已經被薩姆索諾夫的快速潰敗所震驚。在日林斯基的命令抵達第一集團軍司令部時,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倫南坎普夫早已乘坐專車,悄悄返回了俄國。

  倫南坎普夫的臨陣脫逃,讓日林斯基大為惱火,直接發電報要求尼古拉大公撤銷倫南坎普夫的職務。

  尼古拉大公照做了,被一同撤銷職務的,還有日林斯基本人。

  但這已經改變不了目前東普魯士俄國軍隊所面臨的敗況,在出動了整整50萬作戰軍隊的前提下,俄國軍隊死傷慘重,被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所掌控的第八集團軍重新壓製回了邊境。

   3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