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94章 東線事起
  第394章 東線事起
  青霉素的大規模生產是一項急不得的研究,保守估計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才能夠實現。

  當然,如果弗萊明的運氣不太好,青霉素的生產時間也可能被拖延到一戰以後。

  但無論怎麽說,發現青霉素對於阿瑟和澳大拉西亞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青霉素這種戰爭時期的神藥,能夠提前掌控,能夠給阿瑟和澳大拉西亞帶來大量的利益。

  不僅可以減少澳大拉西亞在戰爭中的傷亡,也可以用它來換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土地,科技,人才等等。

  試想一下,如果在歐洲戰爭正激烈的時刻,澳大拉西亞突然拿出青霉素這種戰略醫療物資,無論是協約國和同盟國都會搶著要,因為誰沒有誰就陷入劣勢。

  目前損失傷亡較大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某些受傷比較重的士兵,哪怕經過了治療,仍然也有傷口感染的風險。

  而在這個沒有抗生素的時代,傷口感染是致命的,而且比直接戰死更加殘忍。

  許多戰士並沒有死在敵人的槍口下,而是死在了傷口感染,以及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

  如果能夠擁有足夠的青霉素,無論哪一方,都能夠保障傷兵在得到足夠的治療後,重新投入到戰爭中。

  這不僅能夠挽救成千上萬的士兵和家庭,同樣也能挽救因為士兵大量受傷,導致出現頹勢的國家。

  將提純並且批量生產青霉素的任務交給弗萊明,阿瑟又讓肯特管家向弗萊明的研究室支付了300萬澳元的資金。

  其中,150萬澳元用來進行研究,加速青霉素的提純和批量生產。

  剩下的150萬澳元作為給弗萊明和其所有助手,以及所有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工作者的獎勵。

  弗萊明將拿到最大的一份50萬澳元,而所有科研人員也能拿到人均5萬澳元以上獎勵。

  至於那些最基礎的工作者,他們的獎勵按照貢獻劃分為幾百,幾千澳元不等。

  阿瑟還是很信守承諾的,答應了在四月之前就向歐洲運輸援軍,現在國慶節還沒到,就已經在所有土著范圍內大量挑選士兵了。

  當然,土著的挑選也不能太過糊弄。因此,阿瑟決定一次性訓練至少40萬的土著軍隊。派遣援軍之後,也能剩下20萬,繼續留在澳大拉西亞訓練。

  對於土著士兵的挑選,其一體格不能太差,至少能夠堅持過為期兩周的新兵訓練。

  是的,土著士兵的新兵訓練只有兩周的時間,一周的時間用來學習軍規紀律,明白怎樣才能成為一名聽話的好兵。

  剩下一周的時間用來練習槍法,至少要保證每一個土著士兵都能夠熟練的使用槍械,能不能命中就是另一回事了。

  得益於短暫的訓練時間,澳大拉西亞的第二輪遠征軍有希望在一月底二月初結束訓練,在三月底之前就全部抵達法國。

  為了湊齊這40萬隻步槍,阿瑟可是下了大功夫。全部讓這些土著士兵裝備新的步槍有些豪橫,因此,阿瑟特意淘汰了目前澳大拉西亞所有軍隊的步槍,將這些已經服役了一段時間的步槍轉交給那些土著士兵,給正規軍隊配備新的步槍。

  甚至,為了讓土著士兵提前適應歐洲戰場缺少後勤補給的情況,阿瑟澳大拉西亞庫存的大量的老舊槍械,甚至是數十年前的步槍全部裝備給土著軍隊。

  反正這些軍隊經過訓練之後就會抵達歐洲戰場作戰,他們的後勤也會由英法提供,澳大拉西亞只需要運輸物資即可。

  勉勉強強給這些土著軍隊湊齊裝備之後,時間也很快的來到了1915年1月10日,澳大拉西亞的國慶日。

  作為國家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澳大拉西亞國慶節的七天裡,全國都陷入狂歡的狀態。

  這場戰爭對於澳大拉西亞的影響並不大,但還是不免讓許多民眾擔憂。

  消除部分民眾內心的擔憂心理,阿瑟特意決定,時隔多年之後,再次舉辦一次閱兵儀式。

  這次的閱兵儀式比較簡短,但澳大拉西亞的海陸空三軍全部參與。近衛軍,常規軍,無畏艦和超級無畏艦以及飛艇全部亮相,對外界和民眾展示澳大拉西亞不俗的軍事力量。

  當然,澳大拉西亞真正的底牌飛機,坦克等,並不會在閱兵儀式中對外亮相。

  需要等到他們在在戰爭中被眾人所熟知,澳大拉西亞才會公開自己的武器體系。

  但不管怎麽說,這樣大規模的閱兵,也確實讓許多民眾逐漸放下了疑惑。

  就澳大拉西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目前展露出的軍事實力來看,爭霸暫且不談,偏安一域還是完全沒問題的。

  甚至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如果再強大一點,稱霸南半球也沒有任何問題。

  這樣的軍事實力,保護自己的國家和民眾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再加上自己的生活確實沒有被戰爭干擾太多,因此,在這場閱兵式結束之後,能夠明顯的看到,許多澳大拉西亞民眾不再受這場戰爭的困擾,而是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

  在國慶假日期間,按照慣例,這讓王室財團購買了許多物資,免費向民眾發放。

  肉類,糧食,牛奶,醫療物資等,大量的資源被派發到民眾的手上,能看到澳大拉西亞民眾臉上展露出的笑容。

  國慶假日之後,在所有招募的土著軍隊還在訓練之時,歐洲戰場,準確來說是東歐戰場,也開打了幾次比較大規模的戰役。

  這場戰爭和歷史上最大的不同,是戰爭一開始俄國並未發動大規模攻勢,俄國和同盟國的主要戰爭,也大多都集中在和奧匈帝國的邊境。

  之前為了讓德國人轉移注意力,法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讓俄國人在東普魯士地區組織了一次攻勢。

  但這次攻勢的規模也不大,而且俄國軍隊因為裝備混亂,訓練較差的原因,很快被德國軍隊擊退,死傷慘重。

  隨著自己三個盟友全部參戰,表現最差的俄國自然讓尼古拉二世不太滿意。

  作為一個自認為有雄韜大略的君主,尼古拉二世認為這次戰爭是俄國擴張的契機,也是沙俄帝國重新走向複蘇的機會。

  但數十萬的俄國軍隊被不到十萬的德國軍隊阻攔在東普魯士邊境,這讓尼古拉二世根本不能接受,還裁撤了幾個集團軍的司令。

  為了找回顏面,俄國決定組織一次正規的,大規模的進攻,來挽回歐洲壓路機的尊嚴,同時也是重新彰顯俄國的實力。

  要知道,如果俄國在這次戰爭中暴露出太多的弊端,那麽在戰後的利益分配上,就算俄國的傷亡很大,也不太可能會被英法尊重。

  一個國家如果不強大,哪怕他在戰爭中的傷亡再慘烈,也注定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雖然戰爭爆發之前俄國的軍隊就有100多萬,但俄國動員令執行到現在,俄國軍隊的總數也沒有超過200萬。

  當然,這其中一大原因是俄國的傷亡比較慘烈。如果算上俄國人的死傷數字,其實俄國投入到戰爭的軍隊總人數已經將近250萬。

  為了一雪前恥,通過精心的準備,在尼古拉二世的命令下,俄國總司令尼古拉大公重新組織了高達80萬的作戰部隊,計劃對東普魯士地區重新發起進攻。

  說起這位和尼古拉二世同名的大公,尼古拉大公和尼古拉二世之間,有著一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按照俄國的相關規定,在戰爭時期擔任俄國軍隊總司令的,其實應該是沙皇尼古拉二世。

  但因為尼古拉二世本人缺少軍事經驗,因此指揮權在眾多將領的支持下,被轉交到了尼古拉大公的手中。

  尼古拉大公全名為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羅曼諾夫·尼古拉斯,按照輩分來說是尼古拉二世的叔父。

  雖然是王室成員,而且血脈關系較近。因為兩人名字相同,為了區分,人們普遍將兩位尼古拉稱作高尼古拉和矮尼古拉。

  而身高比較矮的尼古拉二世,自然就被人們稱作矮尼古拉。

  這就讓尼古拉二世很是不舒服,連自己的這位叔父,也恨屋及烏地表示了不滿。

  當然,還有著另外一大原因。

  尼古拉大公出身於工兵軍學院和帝國軍事參謀學院,並且在俄土戰爭中擔任軍官,以身作則,在軍隊中享有較高的威望和地位。

  這樣位高權重,並且具有王室血脈的大公,自然也引起了尼古拉二世的猜忌。

  在戰爭爆發之前,尼古拉大公甚至被排除在參謀部的決策圈外,隻擔任聖彼得堡軍區的司令。

  雖然在軍官們的推崇之下,尼古拉大公順理成章地成為俄軍總司令,但尼古拉二世也對尼古拉大公的指揮權進行了多重削弱,比如不能改動參謀部的人事任命和體制,好讓自己的心腹在參謀部時刻監視著尼古拉大公。

  雖然這麽做確實限制了尼古拉大公的權利,尼古拉二世也得以放心。

  但目光狹隘的尼古拉二世,並未看到這麽做的危害,甚至會影響到整個俄國軍隊在戰略層面的調動。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74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第三更12點以後。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