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04章 全殲俄國集團軍
  第404章 全殲俄國集團軍

  然而戰爭的走向並不是一個人的意願就能夠決定的。

  東普魯士一線的德國軍隊得到了來自西線的支援之後,再次擁有足夠的作戰軍隊發動戰役,並且還裝備了來自西方前線的大量火炮,機槍和足夠的彈藥,炮彈等。

  這也讓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再次充滿了信心,再加上最近德國軍隊截獲了來自俄軍的明碼電報,得知俄國軍隊缺少後勤供給的消息之後,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當機立斷,決定立即發動大規模戰役,在俄國人的後勤供應抵達之前,解決目前的俄國軍隊。

  電報目前已經成了各國軍隊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各國電報的交流都有自己的頻道,甚至還有各種各樣的加密方式,讓自己的情報和通訊變得更加隱秘,就算被敵人截獲,一時半會也不會被破譯。

  德國人也沒想到,俄國人的交流是使用明碼電報的方式。明碼就算了,還光明正大,直接被德國截獲,俄國缺少後勤供應和武器彈藥的事情,也立即被德國人所熟知。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能說動法金漢參謀長同意將戰略轉向東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俄國的明碼電報方式。

  這相當於俄國人自己把自己的情報告訴德國人,在這樣的前提下,德國要是還能打輸,那真的才是有問題。

  法金漢得知後也笑著感慨:“我們不僅知道俄國的駐防和後勤情況,甚至還知道他們前線軍隊每個月,每一周,甚至每天都幹了些什麽,仿佛有一隻上帝之眼,在監視著一切。”

  正因為對俄國軍隊的布防和情況了如指掌,經過研究之後,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決定立即采取攻勢,主動消滅目前在東線盤踞的俄國軍隊,為奧匈帝國消除一部分壓力。

  興登堡的打法仍然以正面牽製,兩翼迂回為基礎。不只是興登堡,整個德國軍隊在東線戰爭中基本都采用這種打法,一來東線地形比較寬闊,有利於部隊進行迂回繞後。

  二來,這樣的戰略可以最低限度的減少德國軍隊的傷亡,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包圍並且全殲俄國軍隊,拉近德國軍隊和俄國軍隊的數量差距。

  如果采用正面的消耗戰,就算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再強大,也要被數倍於己的俄國軍隊消耗死。

  德國第十集團軍負責迂回包抄任務,他們不僅要牽製俄國第十集團軍,同時還要盡可能從俄國西北方面軍的右翼實施大縱深迂回,盡可能包圍整個俄國西北方面軍。

  第八集團軍用一部分兵力在正面牽製俄國軍隊,分散俄國軍隊的注意力。主力軍隊則迂回至俄國第十集團軍的左翼,和第十集團軍一起,實現左右包抄,爭取全殲俄國第十集團軍。

  只要能夠消滅俄國第十集團軍,這場東線戰役也算是取得了開門紅,同時也能極大程度地減輕奧匈帝國所面臨的俄國軍隊的壓力。

  畢竟,俄國一個集團軍的人數高達幾十萬,一個集團軍被全殲並不是一件小事。

  為了穩固東普魯士地區的防守,如果肯定會從其他地區調兵,奧匈帝國腹地所面臨的危險也就沒有那麽大。

  當德國人在邊境線發動了大規模戰役,俄國第十集團軍總司令西維爾斯卻大意的認為德國只是佯攻,目的只是為了替奧匈帝國吸引一部分兵力。

  當前線大量的傷亡和不斷的戰敗消息傳到西維爾斯的指揮部,西維爾斯這才知道,德國人不是佯攻,是真的打上門來了。

  反應遲緩的西維爾斯立即命令軍隊開始反擊,盡可能將德國軍隊阻攔在防線之外。

  但俄國軍隊本來就缺少後勤補給,再加上指揮官命令遲鈍,導致很多部隊還沒有來得及反擊,就已經在正面衝鋒中被德國軍隊擊潰。

  唯一一支裝備還算精良的西伯利亞第三軍,對德國第八集團軍稍作抵抗之後,也只能匆匆後撤。

  1915年5月16日,德國第十集團軍成功繞到了俄國第十集團軍右翼,但第八集團軍的攻勢對西伯利亞第3軍和第20軍所阻擋,並沒有完成左翼的繞後。

  俄國第十集團軍總司令西爾維斯憑借最後的時機,從德國軍隊的包圍圈中逃了出來,代價卻是他高達20萬的部下留在了德國的包圍圈,真正逃出來的兵力,只有第十集團軍的一半都不到。

  放跑了一部分俄軍固然可惜,但德國第十集團軍司令也知道,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將包圍圈內的俄軍全部消滅。

  5月17日,德國第八集團軍和第十集團軍對被包圍的大部分俄軍展開猛烈進攻。

  這些被包圍的軍隊在經過一定的反抗之後,最終還是選擇放下武器投降。

  這倒不是說俄國軍隊貪生怕死,在缺少武器彈藥的情況下,再精銳的部隊都不可能打贏這場已經被包圍的戰爭。

  5月17日深夜,東普魯士地區第一場戰役終於結束。

  德國出動了第八集團軍和第十集團軍,包圍了大部分俄國第十集團軍,在付出將近四萬人的傷亡後,造成俄軍死亡四萬,受傷五萬,被俘十七萬(受傷也算在內)。

  整個俄國第十集團軍高達三十六萬士兵,只有不到十五萬逃了出去,可謂是損失慘重,讓俄國在東普魯士的布防出現了大缺口。

  此時距離尼古拉二世收到消息已經過去了兩天,在尼古拉大公的命令下,俄國第十二集團軍開始攻擊過於前身的德國軍隊兩翼,試圖給德國軍隊造成一部分傷亡。

  但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早已預料到俄國人的反擊,留下很少一部分軍隊殿後,主力軍隊押送著十多萬的戰俘返回東普魯士。
    一下子被俘虜十七萬的軍隊,這樣的戰報傳到尼古拉二世的耳中,尼古拉二世憤怒的直接將西爾維斯撤職。

  如果不是還仰仗著尼古拉大公抵擋住德國軍隊的進攻,恐怕尼古拉大公俄國軍隊總司令的職位也將不保。

  經過此次打擊,俄國西北方面軍隊的人數幾乎少了一半。防止德國軍隊在東普魯士地區發起進攻,憤怒的尼古拉二世直接下令,調集兩個集團軍填補第十集團軍帶來的空缺。

  嗯,你打我一個集團軍,我就補兩個。就算沒什麽後勤補給,用命堆要累死你。

  尼古拉二世正是這樣的想法,反正俄國擁有無窮無盡的人力,在沒有武器裝備的前提下,人命就是最好的資源。

  在俄國調遣士兵的同時,興登堡和魯登道夫也采取了下一步計劃,這就是攻佔華沙北部的重鎮普夏斯尼希。

  既然知道前線俄國軍隊普遍缺少彈藥攻擊,那也沒什麽好說的,趁著這樣的機會攻佔俄國前線的重鎮和軍事堡壘才是最好的選擇。

  等到俄國新的集團軍抵達之後,德國人早已在普夏斯尼希構建了堅固的防禦陣地,缺少彈藥和炮彈供給的俄國人根本不可能撼動這樣的堅固堡壘,只能就此作罷。

  不過,俄國派遣更多的軍隊之後,西北方面的態勢也確實穩定了下來。

  雖然德國軍隊和俄國軍隊碰面之後,往往更多的往往是俄國軍隊。

  這樣的消耗相比於之前的戰役來說還是能夠接受的,對於尼古拉二世和尼古拉大公來說,東普魯士地區陣地的穩定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這也不代表俄國方面就沒有其他的動作了。

  英國,法國,澳大拉西亞甚至是意大利,都成了俄國人緊急求援的目標。

  槍械,火炮,子彈,炮彈,糧食,醫療物資和各種戰略資源,俄國人來者不拒,仿佛已經好幾天沒吃飯的人面對一桌大餐。

  英法先後答應向俄國援助一部分武器和裝備,畢竟英法也不能坐視俄國被德國打敗,俄國在東線可是協約國的大肉盾,不知道給英法扛了多少傷害。

  這樣的大寶貝自然不能坐視它被德國人打敗,只不過英法的援助加起來也只有十萬支步槍,幾千萬發子彈和幾十萬發炮彈。

  這樣的支援規模相較於俄國前線將近200萬的作戰軍隊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俄國又將目光看向了自己新的盟友意大利和澳大拉西亞。

  意大利人自然表示了拒絕,倒不是他們不願意支持俄國。只不過意大利軍隊在前線作戰一塌糊塗,讓意大利後勤部門白白損失了數十萬支步槍和數千萬發子彈,以及大量的戰略物資。

  這些物資幾乎都被奧匈帝國繳獲,也掏空意大利大半的家底。

  等到俄國求助到澳大拉西亞的頭上,已經是5月20日的中午了。

  倒不是說俄國不重視澳大拉西亞,澳大拉西亞從戰爭爆發之前,是俄國的主要武器供應商。俄國軍隊相當一部分武器,都是由澳大拉西亞生產製造的。

  只不過,上一次澳大拉西亞就表示國內武器儲備已經見底,如今才過去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尼古拉二世也不覺得澳大拉西亞能夠製造多少武器。

  俄國軍隊在前線慘敗阿瑟早有預料,畢竟本來作戰能力就不強的俄國軍隊,在缺少彈藥和炮彈的前提下,能夠發揮出來的戰鬥力讓人質疑。

  偏偏他們所面對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德國陸軍。如此對比之下,俄國軍隊不慘敗都不可能。

  根據俄國大使所說,阿瑟敏銳地察覺到了德國很有可能如同歷史上一樣,選擇將進攻主方向轉移到東方,在西線進行防守。

  這對阿瑟來說是個好消息,也是個壞消息。德國西線軍隊進入全面防守之後,協約國軍隊在西線的推進進度肯定要慢上許多,甚至從此進入僵持狀態也不是不可能。

  這也將達成阿瑟的戰略目的,盡量將戰爭多拖延幾年,為澳大拉西亞爭取更多的利益。

  但與此同時,德國進攻方向東移,對俄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本來俄國在戰爭中就有些支撐不住,在面臨德國主力軍隊的全面進攻,恐怕現在的俄國根本支撐不了多久。

  簡而言之,如果澳大拉西亞不支援俄國,戰爭可能成功延後,但代價是俄國可能一蹶不振,甚至比歷史上更早的爆發革命。

   3400字,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就這一更,請個假,兄弟們,明天好好更新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