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92章 互相試探
  第392章 互相試探
  雖然對澳大拉西亞來說穩賺不虧,但這筆交易的背後,法國人其實也別有深意。

  雖然凱爾蓋朗群島位於印度洋南部,但畢竟也處於印度洋。

  如果澳大拉西亞獲得這片地區,不僅會更加接近南非,同樣也會在印度洋地區擴張勢力。

  對於將印度洋和印度視為禁臠的大英帝國來說,能不能接受就是一個問題了。

  換句話來說,法國這樣的行為有著挑撥澳大拉西亞和英國的關系的嫌疑。

  而法國為何挑撥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之間的關系,其實道理也很簡單。

  協約國四大列強看似凝成一股繩,但只是為了專心對付德國。目前德國已經展露出頹勢,那麽瓜分戰後的利益也變成比較重要的一件事,至少也需要提前進行謀劃了。

  對於法國來說,法國人最想在戰後做的事,一是重新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二就是佔領德國一部分土地,當法國重新變成歐洲霸主甚至世界霸主。

  但這樣的行為,自然不會被英國人所允許。要知道,法國可是英國海峽對岸的鄰居。

  無論如何,英國人絕對不會允許法國人做大,成為歐洲大陸上新的霸主。

  這也就代表著,在戰爭結束後,英法的關系值得商榷。

  如果法國人想要獲得自己的戰略目的,在協約國內部拉攏自己的盟友就變得十分重要。

  而除了英法之外的剩下的兩個協約國成員,俄國在戰爭中暴露出的弊端太多,這場戰爭帶給俄國人的傷害也十分巨大。

  就算將來戰爭勝利了,不過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舔舐傷口,重新恢復國內的經濟和穩定,而不是來和英法爭搶利益。

  這也代表著,戰爭結束後,讓俄國人旗幟鮮明地支持法國獲得更多的土地是不可能的。

  除了俄國之外,協約國唯一一個列強就是澳大拉西亞了。

  澳大拉西亞目前雖然看起來體量很弱小,但也好歹是列強之一,而且注定不會被這場戰爭消耗太多。

  但隨著澳大拉西亞海軍的建設,在這場戰爭結束後,澳大拉西亞絕對會成為有一定話語權的列強。

  就算澳大拉西亞不會支持法國,也要挑撥澳大拉西亞和英國的關系,讓澳大拉西亞不會堅定地支持英國,這就是法國人的計劃和打算。

  凱爾蓋朗群島更加靠近非洲,可以作為一處優秀的海軍基地,也是澳大拉西亞在印度洋的突破口。

  阿瑟對此的確實也有想法,因為這片地區十分靠近馬達加斯加和南非,如果獲得凱爾蓋朗群島,來甚至有可能接手法國人的馬達加斯加,順利的把澳大拉西亞變成一個橫跨三洲的國家,即非洲,亞洲和大洋洲。

  而且,在南半球佔領更多的土地和勢力范圍,澳大拉西亞也可以對南極洲聲明更多的領土。

  雖然目前沒有開采南極洲的科技和方法,但以南極洲上面豐富的資源來說,提前索取一大片地區還是有好處的。

  別的不說,從凱爾蓋朗群島到澳大拉西亞最東部的南太平洋群島,澳大拉西亞的勢力范圍將籠罩大半個南極洲。

  只要澳大拉西亞的槍杆子硬,那麽這大半個南極洲就是澳大拉西亞的。

  不過,雖然已經有了想法,但直接同意也不是阿瑟的處事方式。

  “克雷特先生,我承認你說的確實不錯。但凱爾蓋朗這樣的荒蕪土地,對我們的用處也不是很大。”阿瑟搖了搖頭,拒絕了法國大使克雷特的提議。

  “陛下,如果貴國願意持續提供作戰部隊,在戰爭後的利益分配上,我可以代表政府,同意貴國從德國拿走更多的工業設備和科技,貴國在德國拉攏人才的行為我們也不會反對。”見阿瑟已經有拒絕的意思,克雷特連忙繼續說道。

  協約國內部關於戰後利益的分配已經有了初步的附稿,每個國家分配多少比例已經固定。

  為了換取澳大拉西亞源源不斷的援軍,法國人也算是下了血本,願意少得到一部分工業設備和科技。

  至於德國人才的拉攏問題,包括英法在內,對於拉攏大部分德國人才是沒有想法的。

  別的不說,這場戰爭打的這麽激烈,德國已經造成英法數十萬軍隊的傷亡,英法也造成了德國數十萬軍隊的傷亡。

  幾個國家之間的仇恨不說血海深仇,但也絕對是深仇大恨了。

  可能一些人才中就有家人參軍入伍,然後被英法聯軍乾掉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除了一些能改變某個行業的特別優秀的人才之外,英法是不敢在德國范圍內大肆拉攏人才的。

  俄國人或許有想法,但俄國現在連自己都管不上,要說在戰後吸納這樣的德國人才,在國內造成更大的混亂了。

  這麽一來,協約國內部就沒有和澳大拉西亞爭搶德國人才的國家,大多數德國人才也將落到澳大拉西亞的手中。
    雖然澳大拉西亞也參與了對德作戰,並且和德國之間也互有傷亡。

  畢竟澳大拉西亞和德國關系本來就不錯,只要把雙方之間的仇恨轉嫁到土著身上,就可以完美的吸納這些德國人才。

  反正澳大拉西亞遠征軍絕大多數確實是由土著軍隊組成。那些參加了戰爭的土著對澳大拉西亞有功,他們或許會被遣返到東南亞和其他地區。

  而澳大拉西亞國內剩下的土著,就只能作為那些參戰土著的背鍋俠,替澳大拉西亞人來承受德國裔的仇恨了。

  阿瑟這才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克雷特的意見。

  阿瑟之所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為了在一戰後的利益分配中,獲取更多的利益,將澳大拉西亞推上頂級列強的地位。

  在所有戰後利益分配中最吸引人的,自然就是德國的諸多工廠設備和技術工人,人才了。

  德國發展了這數十年的時間,取得的成果相當優秀。在教育,醫療,科研等諸多方面,德國都培養了大量的人才,這些人才甚至數以十萬,百萬計。

  再加上德國強大的工業,遍地開花的工廠和數以千萬計的工人。

  要能夠吸收一部分德國工業設備,工業技術,工業科技和技術工人,科研人才,澳大拉西亞的國家底蘊將前進一大步,甚至有希望在戰後全面趕超意大利這樣的國家。

  如果說一戰前澳大拉西亞在和意大利以及島國競爭末尾列強的地位,那麽在一戰後,澳大拉西亞將對美國發起競爭,在列強位置上,目標是保五爭三。

  好消息是,因為澳大拉西亞對協約國的支持,導致美國在目前這場戰爭中的獲利並不大。

  在簽訂盟約時,阿瑟就特別指出,澳大拉西亞將是協約國物資的主要提供者。

  在澳大拉西亞缺少物資之前,協約國不能從非協約國國家大量進口物資,這是對盟友的回報。

  這也導致協約國之間的軍火貿易幾乎都是四大列強之間互相進行,美國從戰爭開始到現在,並沒有獲得來自歐洲的任何一份軍火訂單。

  德國人暫時也沒有購買武器的想法,因為戰爭時間不長,德國國內的物資勉強也算夠用。

  這樣的前提下,德國人自然更加信賴自己工廠生產的武器,而不是從遙遠的美國進行購買。

  更何況,現在的大西洋早已被協約國封鎖。德國人想要從海外購買資源和武器十分困難,還不如指望著盟友做出點貢獻。

  “兩位大使先生,既然你們在利益方面做出了這樣的讓步,澳大拉西亞自然也不會寒了盟友的心。請放心,20萬援軍會在四月之前抵達歐洲,並且投入到對德國的作戰。如果你們能夠保證澳大拉西亞在戰後可以優先挑選德國工業設備和科技,那麽我也能保證,每年向歐洲戰場提供至少50萬土著軍隊,舉全國之力戰勝敵人。”阿瑟笑著開口,看向兩位大使。

  溫斯特和克雷特兩人對視一眼,並未答應阿瑟的要求。

  不過,阿瑟覺得還是有實現的可能。目前這樣能夠明顯看出英國和法國對於各自的防備,他們都不願意對方在戰爭後吸取德國的成果,從而穩定各自的霸主地位。

  法國人想在戰後成為歐洲霸主,英國人想要穩定自己的霸主地位,自然不可能同意法國人過多擴張。

  這也導致英國和法國遲早會爆發問題,不過因為目前的大敵是德國人,而且德國人的實力遠比英法互相之間的裂痕大。因此,英法的關系仍然穩固。

  如果英國和法國河蚌相爭,澳大拉西亞確實有可能漁翁得利。

  畢竟雙方都不願意對方獲得太多的利益,那不如把利益都給澳大拉西亞,英法除了部分土地之外,仍然維持現在的狀況。

  如果阿瑟提出這樣的要求,恐怕英法代表就要直接怒目而視了。

  阿瑟這樣的要求,無異於英法花大代價贏得的戰爭,直接給澳大拉西亞做了嫁衣。

  雖然英國不願意看到法國在戰爭後重新成為歐洲霸主,威脅自己的地位。

  想必英國也不願意看到澳大拉西亞快速崛起,憑借自己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大英帝國新的心頭大患。

  對於英國人來說,法國和澳大拉西亞是自己的盟友。既然是盟友,那就不能太強。

  法國獲得失地阿爾薩斯和洛林,補償一些殖民地就夠了。而澳大拉西亞,獲得一些德國的殖民地和工業設備,擁有和美國競爭的實力也就夠了。

  至於最大頭的利益,當然是英國人自己來掌控。如果不能在戰爭後確保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不受動搖,那對英國人來說,這場戰爭也就打的沒有必要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