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91章 英法聯袂來訪
  第391章 英法聯袂來訪
  戰爭雖然隻爆發了四個月,但對於所有參戰國家的消耗來說是巨大的。

  截至目前為止,澳大拉西亞已經向歐洲出口了至少500萬噸糧食,50萬支步槍,上億發子彈和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戰略物資等。

  包括石油,煤炭,鐵礦等礦產資源,澳大拉西亞也向大英帝國和法國出售了許多。

  這些貿易也為澳大拉西亞帶來了大量的利潤,同時推動澳大拉西亞的經濟向前發展,這也是為什麽澳大拉西亞是戰爭時期唯一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參戰國。

  得益於軍工業的快速擴張,澳大拉西亞的工業也迎來了不小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人已經意識到了他們特立獨行的軍裝帶給軍隊的危害,目前已經在緊急籌劃更換軍裝,用更不容易被發現的顏色,來代替現有的軍裝。

  而澳大拉西亞的部分工廠,就承擔了一部分軍裝和頭盔的製作。

  這也讓澳大拉西亞的一些民用服裝廠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機會。至少在這段時間之內,軍用服裝的市場要比民用服裝高得多,因為很多物資沒有發到士兵的手中,就被敵人摧毀或者攔截。

  當然,軍裝的需求俄國是最小的。如果非要問為什麽的話,看看俄國新兵身上穿著的帶有彈孔和補丁的軍裝就能夠看出。

  俄國人有衣服是真扒呀,哪怕是從戰死的戰友身上,只要軍裝損壞程度不高,它就還有利用的價值。

  目前的歐洲戰場還沒有出現毒氣等比較禁忌的武器,但阿瑟明白,歐洲的戰爭這樣發展下去,德國人是肯定坐不住的,毒氣也肯定會被德國人使用。

  為了應對德國人有可能使用的毒氣,同樣也是保護澳大拉西亞軍隊,在阿瑟的命令下,澳大拉西亞的科研工作者開始緊急研究防毒面罩,一種被阿瑟要求用來隔絕有害氣體的面罩。

  趁著這次機會,阿瑟還讓人研究可靠方便的口罩,用來防備幾年後有可能流行的大流感。

  幾年後的大流感可不是一次小的傳染病,如果沒有任何防備的話,很有可能給國家和民眾帶來大量的傷亡和損失。

  口罩,消毒水等物資,阿瑟已經在緊張的準備中。為的就是等將來的大流感到來,能夠盡可能給澳大拉西亞減少傷亡,甚至盡量杜絕傷亡。

  好消息是,那場西班牙大流感的爆發時間還需要幾年,再加上澳大拉西亞的地理位置比較偏遠,注定不會是受到波及最嚴重的區域。

  只要在國家層面做好防護,同時準備大量的口罩,消毒水等應急物資,有效處理這一次流感大流行還是沒問題的。

  關於整合和同化國內的所有移民,統一語言和宗教是阿瑟最重視的兩個政策。

  在財政部,教育部和斯蒂德大主教的共同努力下,已經給大量的非英裔移民培訓了英語,至少讓他們能夠使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

  要知道,在澳大拉西亞開設工廠的,絕大多數都是英裔澳大拉西亞人。

  這也代表著在找工作時,會英語也是一個必要條件。雖然這不代表根本條件,但會不會英語,也切實的決定了在工廠能否生存下去。

  試想一下,連同事和領導的話都聽不懂,交流都要靠手來比劃,又怎樣能夠更好的工作呢?

  也正因為如此,德裔和俄裔移民對於學習英語的態度還是很高的。

  這也讓澳大拉西亞的語言統一進度執行的很順利,政府和教會所開辦的所有語言學校,也基本上都是爆滿的狀態。

  除了統一語言之外,斯蒂德大主教也在嘗試著統一澳大拉西亞的宗教。

  但宗教和語言不一樣,人們可以接受再學習一門語言來幫助自己更好的生活,但卻往往不能接受改信宗教。

  一些對於宗教之類的不太相信的人還好,比較迷信宗教的,甚至對於教會所派遣的傳教士冷言相對,直接表示了拒絕。

  阿瑟對於澳大拉西亞的宗教統一並不是太過關心,畢竟在這個時代,世俗的權利要遠遠大於宗教。

  對於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國家來說,只要根本權力掌握在阿瑟的手中,國民們信仰什麽宗教沒有任何關系。

  只要能夠確保英國裔和新教佔澳大拉西亞總人口的大多數,剩下少部分居民的信仰就會無比自由。

  當然,一些反對政府和王室統治,和大多數英國裔移民的信仰背道而馳的宗教,也不太會被政府接手。
    具體怎麽取舍,這樣的問題就交由斯蒂德大主教來解決了。

  反正斯蒂德大主教除了擔任澳大拉西亞大主教之外,還是澳大拉西亞新教協會的負責人。

  宗教的問題就交給宗教本身來解決,如果斯蒂德大主教有能力,能夠讓絕大多數澳大拉西亞人信仰新教,阿瑟絕對是歡迎和支持的。

  一次簡短的內閣會議結束之後,阿瑟就耐心的等待著新的一年的國慶日的到來。

  但沒想到,在國慶日到來之前,阿瑟率先等來了來自歐洲的客人。

  來者是英國駐澳大拉西亞大使亨利·溫斯頓和法國駐澳大拉西亞大使托平·克雷特。

  這兩人在各自國家的身份地位並不小,因為他們負責的是和協約國盟友之間的聯系,也是澳大拉西亞和協約國溝通的橋梁。

  雖然阿瑟已經猜到了兩人來訪的目的,還是微笑著在宴客廳接待了兩人。

  英法來的目的其實很簡單,絕對和歐洲目前的戰爭有關。英法在歐洲戰場每天都要承擔大量的傷亡,而澳大拉西亞的部隊滿打滿算也只有30萬出頭,現在更是只有20多萬。

  而且澳大拉西亞遠征軍由絕大多數土著組成,這樣的情況下,英法自然想讓澳大拉西亞派出更多的援軍,來緩解英法所面臨的壓力。

  各自寒暄落座之後,阿瑟開門見山,直接開口詢問道:“兩位大使先生,不知今天所來為了何事?”

  亨利·溫斯頓和托平·克雷特互相對視一眼,溫斯頓率先開口,十分恭敬的回答道:“陛下,不瞞您說,現在歐洲戰場打的十分焦急。為了盡快戰勝德國人,我們希望貴國能夠再派出至少20萬援軍,來幫助我們發動更大的攻勢,一舉奪回法國所丟失的領土,甚至直接攻入德國。”

  戰爭到目前為止法德各有勝負,雙方的攻勢也僵持了下來,變成了持久並且殘酷的消耗戰。

  消耗戰自然需要人命去填。從西線戰場每天的傷亡數字就能看出,英法澳三國聯軍,每天在消耗戰上的傷亡數字就高達將近兩萬人,死亡者也有超過3000人,對於人力的消耗速度異常恐怖。

  這種時候,哪一方擁有更多的人力,就代表著擁有更多的優勢去消耗。

  英法自然不用多說,法國是德國進攻的主要目標,目前的傷亡已經十分慘重。

  大英帝國截止目前也向法國派遣了50多萬的遠征軍,其中包括40萬殖民地部隊和10萬正規軍隊。

  唯獨澳大拉西亞,不僅只派遣了30多萬的軍隊,其中正規軍隊更是只有一個師。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第四師在戰爭中的表現十分不錯,單個師的戰鬥力絲毫不弱於德國師。

  這樣一個是完全不能改變西線戰場,澳大拉西亞至少需要再貢獻20萬軍隊,能對西線戰場有著一定的影響。

  “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當時我們的盟約所約定的,應該就是30萬的殖民地部隊和一個正規師吧!早在戰爭剛剛爆發兩個月,澳大拉西亞就已經足額完成任務,還頻繁向各盟友運輸物資,絕對沒有任何攜帶。”阿瑟看了一眼兩位大使,輕笑著說道:“而且就我們的軍隊規模來看,在短時間內,我們根本無法再組織20萬的軍隊。你們需要物資或許還有辦法,但在軍隊方面,我們確實有些無能為力。”

  溫斯頓和克雷特對視一眼,克雷特率先開口說道:“陛下,請您放心,我們絕對是帶著誠意來的。總統先生也知道貴國的不容易,如果貴國願意在三個月內支援20萬的軍隊,我們願意支付組建這支軍隊的一半花費,並且承擔其在歐洲作戰的一半軍費。除此之外,我們願意向貴國轉讓凱爾蓋朗群島,並且向貴國提供一筆五億法郎的無息貸款。”

  凱爾蓋朗群島位於印度洋南部,處於法國的馬達加斯加殖民地和澳大拉西亞之間。

  如果澳大拉西亞能夠獲得這塊殖民地,勢力范圍也將擴張到印度洋。

  聽到法國人的條件之後,阿瑟不由得眯了眯眼,對待深意的看向克雷特大使。

  不得不說,法國人的條件確實豐厚。澳大拉西亞只需要出動20萬的土著部隊,就能夠獲得五億法郎的無息貸款,一個能夠擴張勢力范圍的殖民地。

  甚至連著20萬軍隊組建以及作戰的費用的一半都由法國承擔,單從利益角度出發,這筆買賣澳大拉西亞是絕對不虧的。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