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93章 拆分皇家安全情報局
  第493章 拆分皇家安全情報局
  大英帝國和意大利怎麽搶著拉攏匈牙利阿瑟並不關心,畢竟匈牙利距離澳大拉西亞太遠,被誰控制對阿瑟來說都無所謂,只要不被蘇維埃俄國控制就行。

  王室財團的拆分讓阿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所有事物並非是最大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說王室財團太過巨大容易讓民眾產生不滿,那麽皇家安全情報局太過巨大,對君主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

  任何時候,君主都要明白權力製衡的重要性。

  哪怕皇家安全情報局有多麽龐大,只要它是澳大拉西亞唯一一家情報機構,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經過了謹慎的思考,阿瑟決定將皇家安全情報局也進行拆分,組建三個職責不同的情報部門。

  首先是負責軍事情報和對外間諜的部門,對外情報部門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也繼承了原本皇家安全情報局較多的情報人員。

  對外情報部門被命名為澳大拉西亞軍事情報局,簡稱為軍事情報局,負責人為加裡·巴羅達勒。

  對內監測官員和民眾,負責國家內部的情報機構被命名為國家情報局,負責人是戴維·希爾德亞德。

  而原有的皇家安全情報局也被保留,皇家安全情報局的范圍也是最大的,對內和對外的情報工作都有涉及,包括對於重點人員的保護和暗殺等。

  皇家安全情報局的局長仍然是巴蒂,畢竟巴蒂也算是澳大拉西亞情報工作的元老,同時也是皇家安全情報局的真正掌舵者。

  無論是軍事情報局還是國家情報局,和皇家安全情報局一樣,都直接聽屬於阿瑟的命令。

  但同時,軍事情報局受國防部的管理,國家情報局受內閣政府管理,一般情況下國防部和內閣政府也有查詢情報的特權。

  而皇家安全情報局的任何情報只能阿瑟過目,這也是皇家安全情報局和其他兩大情報局的最大不同。

  巴蒂局長對於拆分皇家安全情報局的決定沒有任何原因,雖然這會讓巴蒂局長手中的權力降低很多,但他也明白他手中的權利是誰賦予的,不僅沒有任何怨言,反而還盡心盡力的執行自己的任務。

  兩位新的局長是原來巴蒂局長的手下,很顯然他們被巴蒂局長教育的很好,面臨升職也沒有任何驕傲和自滿,面對巴蒂局長也十分恭敬。

  軍事情報局剛成立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向菲律賓地區安插大量的間諜,以便於澳大拉西亞在菲律賓的下一步行動。

  從地圖上就能夠看出,美國所佔領的菲律賓地區,對澳大拉西亞來說就是插入東南亞的一顆釘子。

  現在還好,等來將來導彈誕生,美國只需要在菲律賓地區部署中短程導彈,就很容易能夠威脅到澳大拉西亞的本土。

  對於這種潛在的威脅,是必須要進行拔除的。更何況,現在美國已經和澳大拉西亞形成競爭狀態。

  美國想要謀取的太平洋霸權,勢必會和佔領小半個太平洋的澳大拉西亞起衝突。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太平洋也絕對容納不下兩個霸權國家。

  目前荷屬東印度已經對澳大拉西亞造成不了任何威脅,荷屬東印度下了三個島嶼還能成為澳大拉西亞的土著圈養地。

  需要土著的時候,就能從這三座島嶼獲得數千萬的土著。不需要土著的時候,也能將土著全部驅趕到這三座島嶼上。

  甚至將來能操縱這三座島嶼分別獨立,成為三足鼎立的國家。

  而澳大拉西亞作為距離這三個國家最近的列強,自然能夠很輕易的掌控這三個國家,將他們變成澳大拉西亞的商品傾銷地。

  至於更北端,目前大英帝國所控制的海峽殖民地,是根本不可能割讓或者轉賣給澳大拉西亞的。

  畢竟海峽殖民地的三處港口控制著整個馬六甲海峽,相當於控制了整個東亞的利益運輸鏈,大英帝國在沒有徹底衰落之前,是不可能主動放棄的。

  想要獲得海峽殖民地,至少也得等到二戰爆發,大英帝國抵抗不住德國的進攻才行。

  而海峽殖民地更北端的東南亞半島,永遠不在阿瑟的考慮范圍之內。

  沒辦法,這裡距離河蟹大神太近了,稍有動靜就會導致整個世界顛覆,這是阿瑟不願意看到的。

  和澳大拉西亞相鄰的土地就這麽多,這也是為什麽軍事情報局要將菲律賓作為第一站的原因,因為菲律賓太礙眼了。

  至少也要挑撥菲律賓的土著,給美國人上點眼藥才行。

  其實從地圖上就能夠看到,澳大拉西亞的版圖已經很完美了。

  憑借著澳大利亞加新幾內亞加新西蘭的土地,已經擁有成為一個強國的保障。

  再加上來自波斯灣領地的石油,澳大拉西亞在資源方面已經沒有了任何缺陷,完成北水南調的澳大拉西亞就是注定的超級大國。

  但對於目前的澳大拉西亞來說,如何合理地開發現有的土地,是一個值得深思並且長期布局的問題。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地區自然不用多說,也是目前澳大拉西亞開發最多的兩個地區。

  澳大利亞地區是國家真正的核心,新西蘭是優秀的畜牧區和本土。

  除了這兩個本土地區之外,其他的土地全部都是海外領地或者殖民地。

  雖然政府對於這些海外領地和殖民地的掌控都很強,但殖民地畢竟是殖民地,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發生意外。

  殖民地本土化是澳大拉西亞唯一的選擇,也是加強對於這些殖民地統治的良好方法。

  其中,東南亞的所有土地都需要進行本土化,畢竟這些土地距離澳大拉西亞本土並不遠,本土化之後也不會增加太大的行政負擔。

  本土化之後才能將這些土地全部掌握在手中,畢竟固有領土,任何國家都不能分割。

  第一個要本土化的殖民地,或者說要重點開發的殖民地,自然就是新幾內亞殖民地了。

  作為世界第二大島嶼,新幾內亞殖民地的開發潛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況且新幾內亞還擁有澳大拉西亞緊缺的水資源,這也注定了新幾內亞在澳大拉西亞的重要程度並不輸於新西蘭。

  殖民地本土化的第一步,自然就是向新幾內亞殖民地輸送大量的移民了。
    好在原本的澳屬新幾內亞殖民地經過這漫長時間的發展,還是擁有規模不少的澳大拉西亞人的。

  德屬新幾內亞擁有幾萬名德國人,荷屬新幾內亞也擁有數千名荷蘭人。

  將這些人口進行整合,新幾內亞的澳大拉西亞人還是勉勉強強突破了40萬的。

  雖然距離徹底將新幾內亞本土化的目標還很遠,但相較於十多年前的情況已經好了太多。

  再加上新幾內亞島的大部分土著已經被完全驅離,剩下的少量土著潛藏在深山裡,和野人無異,數量也不多,自然也不用去管。

  這也代表著新幾內亞島從此以後就是澳大拉西亞的固有領土,畢竟島上的居民全部是澳大拉西亞人。

  作為澳大拉西亞將來重要的水源供給地,新幾內亞注定不會擁有太大規模的重工業。

  畢竟重工業對於環境的汙染是巨大的,運輸往澳大拉西亞本土的水資源不僅要用到工業,還要進行農牧業灌溉和飲用。

  如此多的用途對於水資源的要求是苛刻的,這導致新幾內亞必須保持比較好的生態環境,才能為澳大拉西亞貢獻足夠並且可靠的水資源。

  像這樣大規模的調水工程,先不說建設工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對於供給水資源的地區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這也相當於一個地區在為整個國家服務,為整個國家做了貢獻。

  為了檢查新幾內亞的建設進度,阿瑟決定前往新幾內亞視察,並且參加新幾內亞第一座大型語言學校的開學儀式。

  說起語言學校,在澳大拉西亞已經非常常見,並且每年的招生幾乎都是爆滿狀態。

  語言學校在澳大拉西亞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為不會英語的人群教授英語,讓他們能夠熟練的使用英語進行交流。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澳大拉西亞國內的民族五花八門。別的不說,一門統一的語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經過這漫長時間的部署,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俄國移民掌握了英語,並且還在以每年數十萬的速度增加中。

  這些移民對於學習英語也是比較歡迎的,畢竟只有他們熟練的掌握英語之後,他們才能獲得最基本的最低工資。

  會不會英語在澳大拉西亞完全就是兩種狀況,這也促使更多的外來移民去學習英語。

  統一語言只是阿瑟的第一步。澳大拉西亞最主要的三個民族,就是英國裔,俄國裔和德國裔。

  為了澳大拉西亞的穩定,將這三個民族融合成一個統一的澳大拉西亞民族是很有必要的。

  統一語言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統一所有民眾的生活方式了。

  從生活方式中也能區分出各個民族的不同,畢竟英國人和俄國人的習俗完全不同,一個信仰的是英國新教,一個信仰的東正教。

  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改變他們的宗教。在阿瑟的授意之下,斯蒂德大主教在澳大拉西亞范圍內大肆傳播澳大拉西亞新教,盡量統一澳大拉西亞的宗教。

  等這些外來移民使用同一種語言,擁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他們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一個新的民族了。

  除了在語言和宗教上下功夫,在文化影響上,阿瑟的行動也從來沒停止過。

  除了各種愛國主義的電影之外,澳大拉西亞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娛樂電影,教育電影和話劇,豐富澳大拉西亞人的娛樂生活。

  這些娛樂電影也在瘋狂的向歐洲和其他地區傳播,在文化產業方面,對世界施加澳大拉西亞的影響力。

  在歐洲地區和美國,澳大拉西亞的三大電影廠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文化影響的第一步取得了成功。

  論文化產業,澳大拉西亞的文化產業絕對是世界一流。因為有著王室的推波助瀾,三大電影廠發展的十分迅速。

  民間的各種電影廠也在這三大電影廠的影響之下,拍攝各種各樣的電影並且向其他國家滲透。

  阿瑟時不時還有著各種各樣的關於娛樂電影的點子,這是現在的人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也讓澳大拉西亞的娛樂電影在世界范圍內更受歡迎。

  這阿瑟偶爾都會看看電影,雖然沒有後世3D,4D大影那麽震撼,但也算是身臨其境的感受電影的發展歷史了。

  還別說,每個時代的人們都有著不同的點子,現在簡陋的有聲電影看起來沒有那麽吸引人,但如果用心看,有些劇情還是非常不錯的。

  參演電影的演員們也在認真的演著自己的角色,從來沒有替身這一說,都是在烈日或者嚴冬下,一絲不苟的拍攝著自己的角色。

  這也是這個時代電影比後世電影好的地方,演員們的片酬很少,電影的成本基本都用在了劇本的編輯,場景的布置和故事的穿插上。

  為了宣傳澳大拉西亞的旅遊景點,澳大拉西亞拍攝的關於旅遊的電影可不少,也成功的帶火了不少澳大拉西亞的景點。

  阿瑟在原本黃金海岸的位置開發了一片景區,並且遵照歷史將其命名為了黃金海岸。

  事實上也只有這個名字般配這片風景,因為黃金海岸的景色讓第一次前往的阿瑟也有些癡迷。

  特別是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夕陽將整片沙灘裝飾成了金色,沙灘如同一堆堆金粉,在夕陽余暉下閃耀著黃金般的色彩。

  湛藍透明的海水和高大的棕櫚樹,搭配著如同黃金閃耀一般的柔軟沙灘,簡直是一片所有人心目中的旅遊勝地,讓任何人都不由自主的沉迷其中,愛上這片大海,愛上這片沙灘。

  在那部名為黃金海岸的電影爆火之後,黃金海岸就成了澳大拉西亞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氣候舒適的時候總會迎來數之不盡的遊客。

  遊客中不僅包含來自國外的慕名而來的歐洲和美國人,同樣也包含澳大拉西亞人。

  不少聰明的人在這片地區附近開設了不少旅館和商店,趁著景點大火的功夫已經小賺了一筆。

  但真正的大頭還是昆士蘭州政府,昆士蘭州政府已經決定在黃金海岸建設大型遊樂場所和旅遊設施,讓這片地區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人間最美處,海上黃金灘。

   4200字第三更,遲到了,抱歉!
    日萬順利完成,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