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92章 干涉內戰
  第492章 干涉內戰
  “我們絕不能坐視歐洲的和平被破壞,我們更不能坐視紅色恐怖席卷歐洲。先生們,女士們,或許這樣的選擇會讓歐洲再次進入戰爭,但我們別無他法。為了在座所有人的國家都能夠保持和平,我們應該堅定地消除一切對和平造成困擾的勢力,甚至是國家。讓我們行動起來,一切為了和平,和平萬歲!”世界聯盟的一次會議上,在關於匈牙利內戰進行討論時,英國代表直接站了起來,慷慨激昂地說道。

  不管英國代表說的有沒有道理,台下直接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沒辦法,大英帝國就是現在最強大的國家。目前能夠和大英帝國抗爭的就只有法國,但法國人也不會輕易去觸怒英國人的眉頭。

  澳大拉西亞的代表自然也在鼓掌的其中,畢竟干涉匈牙利內戰也是澳大拉西亞想看到的事情。

  對於澳大拉西亞和大英帝國這樣的君主製國家來說,蘇維埃俄國這樣能夠摧毀君主製國家的意識形態,絕對是君主製國家最大的心腹大患。

  甚至針對美國都可以稍稍放緩,畢竟美國人威脅的是整個澳大拉西亞,但蘇維埃俄國威脅的是阿瑟和君主製。

  英國代表對於全場響起的掌聲很是滿意,緊接著又說到:“世界聯盟正當履行自己的職責,對於弱小國家進行援助。我提議,所有會員國共同出兵幫助匈牙利結束戰爭,並且共同出台限制蘇維埃俄國思想傳播的政策,確保我們的國家不會受到影響。”

  如果有一副地圖,就能夠看到匈牙利的位置其實十分重要。

  以匈牙利為中心,以北可以威脅俄國的波蘭地區,以南可以威脅到整個巴爾乾,往西就是意大利和奧地利,往東穿過加利西亞就可以抵達俄國的烏克蘭地區。

  如果俄國掌控了這片地區,不僅可以穩固在波蘭和加利西亞的統治,還能夠以匈牙利為跳板,逐步蠶食巴爾乾地區,將俄國的版圖擴大到中歐部分。

  這對於大英帝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先不說蘇維埃俄國擴張之後對於周邊國家的影響,單單是掌控了巴爾乾地區的俄國,就足以對大英帝國的霸權造成影響。

  之前沙皇俄國時期大英帝國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更不要說現在的蘇維埃俄國了。

  對於大英帝國的提議,有相當一部分國家是願意的,就比如匈牙利附近的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

  羅馬尼亞直接和俄國相鄰,很難保證匈牙利之後的下一個受害者不會是羅馬尼亞。

  確保羅馬尼亞安全的唯一方式,就是在這次匈牙利內戰中挫敗蘇維埃俄國,直接杜絕蘇維埃俄國的意識形態向外界擴張的可能。

  而塞爾維亞除了和匈牙利相鄰之外,也是沙皇俄國的扶持國家。

  沙皇俄國如果倒台,對於塞爾維亞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

  除此之外,意大利也對干涉匈牙利內戰表達了支持態度。

  不過意大利的目的和羅馬尼亞這樣的小國家不一樣,意大利更真實的目的,是想將自己的手伸向巴爾乾半島的更內部。

  但不管怎麽說,有著這些國家的搖旗呐喊,一時間讓支持干涉內戰的國家多了起來。

  再加上原本就投靠大英帝國的諸多國家,大英帝國以數量優勢取得了這次會議的主動權,成功的讓世界聯盟下達了干涉匈牙利內戰的決議。

  1919年5月,匈牙利內戰開啟沒幾天,世界聯盟公開宣布要干涉匈牙利內戰,幫助匈牙利人恢復和平。

  這次的干涉絕對不是嘴上說說,大英帝國預計出兵5萬,意大利3萬,法國3萬,澳大拉西亞1萬,其余各會員國0.2到0.5萬不等,總兵力超過15萬人,對於匈牙利內戰進行強製性干涉。

  而匈牙利內戰雙方的兵力都不多,作為戰敗方之一,奧匈帝國的軍隊被削減了大半。

  而原本的匈牙利王國政府就只剩下六萬多人的軍隊,被首相蒂薩聯合武裝總司令全面繼承。

  受蘇維埃俄國支持的工人政黨,掀動的武裝叛亂只有不到四萬軍隊,不過這些軍隊中有一些戰鬥力比較強的士兵,這些人未必是匈牙利人,可能是蘇維埃俄國派來的士兵。

  畢竟這四萬人就能夠抗衡六萬出頭的政府軍,足以證明這些臨時組建起來的軍隊並不簡單。

  世界聯盟的聯合軍隊組建起來還需要一段時間,這不代表在真正行動之前,世界聯盟就沒有任何計劃了。

  首先是給予匈牙利政府的支援,意大利人主動承包了武器裝備,並且承諾會在一周之內運送到匈牙利政府手中。

  雖然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不怎麽樣,意大利生產的武器裝備勉強也算是世界一流,用來支撐匈牙利政府的內戰再合適不過。

  面對意大利這樣積極的態度,其他人自然也不會說什麽,畢竟武器裝備可是要自己花錢的。

  除了支援匈牙利政府之外,世界聯盟還公開宣布,封鎖對蘇維埃俄國的所有貿易線路,禁止世界聯盟所有會員國私自和蘇維埃俄國進行貿易。
    作為一個新興的國家,蘇維埃俄國一開始的實力並沒有那麽強大。

  畢竟蘇維埃的意識再強大,他也終究只是一個繼承了部分俄國領土的國家,實力連全盛時期的沙俄都比不上,因此急需要來自外界的物資彌補國內的生產空缺。

  只要能將蘇維埃俄國對外貿易線路全部切斷,就算不會讓蘇維埃俄國傷筋動骨,也絕對會阻礙蘇維埃俄國的發展態勢。

  大英帝國想要切斷蘇維埃俄國對外貿易線路也絕對不是說說而已,在大英帝國的牽頭之下,世界聯盟各會員國簽署了一份限制貿易公約,要求簽署條約的各國禁止和蘇維埃俄國進行貿易,任何物資都不能隨意出入波羅的海和黑海。

  世界聯盟對於干涉匈牙利內戰的決定以及限制蘇維埃俄國的條約,在短時間內就成了整個俄國甚至世界的熱議新聞。

  匈牙利國內對於世界聯盟干涉內戰的決定還是歡迎的,畢竟匈牙利民眾最開始只是想要脫離奧匈帝國政府,在成立匈牙利民主共和國之後就已經滿足了,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有支持過工人政黨發動內戰。

  但很明顯,匈牙利內戰的事情已經不是匈牙利人能夠做主的了。

  別說是匈牙利人了,哪怕之前還是匈牙利宗主國的奧匈帝國,此時對於匈牙利國內的態勢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現在的奧匈帝國理論上來說應該稱為奧地利帝國,畢竟匈牙利早已經獨立出去,而奧匈帝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采取任何應對措施。

  其實這也不能怪奧匈帝國,畢竟作為戰敗國之一的奧匈帝國,軍隊規模被嚴格限制在了15萬以下。

  雖然各國對奧匈帝國的限制並沒有德國那麽嚴格,但損失了六萬匈牙利軍隊的奧匈帝國,目前可以調動的軍隊數量已經不足九萬。

  想要依靠不到九萬的軍隊來解決匈牙利的內戰,哪怕是昏招頻出的卡爾一世都覺得不太可能。

  況且匈牙利獨立之後,不少國家當即表態支持匈牙利的獨立,其中就包括沙皇俄國和意大利。

  奧匈帝國在戰爭後保持統一就已經實屬不易,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和戰勝國競爭,重新奪回匈牙利的統治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世界聯盟的乾預之下,匈牙利的內戰很快被平複。

  相較於蘇維埃俄國這一團燎原大火來說,蘇維埃內戰只不過是一丁點火星,世界聯盟一認真就立即被熄滅了。

  但和平之後的匈牙利,才是各國政府爭相搶奪的地區。

  雖然名義上是為了恢復匈牙利地區的和平,但各國的行動也不可能是毫無收獲的。

  對於匈牙利這樣能夠威脅到俄國波蘭的重要國家,大英帝國是很想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想要拉攏匈牙利政府,其政府的掌控者蒂薩總理就是很關鍵的人物。

  蒂薩總理在匈牙利政壇的威望很高,早在王國政府期間,蒂薩總理就多次被任命為王國政府的首相,甚至在弗朗茨一世的內閣中也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

  只不過,弗朗茨一世逝世之後,帝國政府的內閣就被奧地利把持,匈牙利王國再也不能插足分毫。

  也正因為這件事,讓蒂薩總理喪失了對卡爾一世的支持,默認匈牙利王國政府反抗帝國政府的政策。

  之前拒絕被征收糧食,甚至公然哄抬物價,並且誣陷是帝國政府收購糧食才導致物價上漲的事件,背後也都有著蒂薩總理的影子。

  這讓蒂薩總理獲得了匈牙利小資產和部分農民的支持,不僅在政壇擁有很高的威望,在民間也有相當高的支持度。

  再加上拉攏了武裝總司令,直接掌控了匈牙利的軍事力量,讓蒂薩總理為匈牙利民主共和國政府說一不二的人物,政府的所有權力也基本被蒂薩把持。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6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