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84章 重修勞動法
  第484章 重修勞動法

  鐵路招標的事情非常順利,再加上眼看著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第四期建設即將動工,澳大拉西亞即將迎來數十萬個新的工作崗位。

  比較慶幸的是,這些新的工作崗位根本不缺人選。流感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再次爆發的跡象,也讓沉寂了大半年的世界經濟終於有所恢復。

  首先就是來自於世界各地的移民。美國人在歐洲的名聲徹底臭了之後,澳大拉西亞就成了歐洲人移民的首選。

  如果說流感之前受移民歡迎比較高的地區是美國,澳大拉西亞,加拿大等地區的話,現在就是澳大拉西亞,加拿大,南非,南美等。

  作為直接受益者,澳大拉西亞的移民數量肉眼可見的多了許多。

  雖然還有著流感的影響,但從年初到現在兩個多月的時間,澳大拉西亞已經增加了超過三十萬名移民,移民的增長幅度是相當誇張的。

  這還沒完,政府預計今年的移民數量高達200萬以上,如何處理數量如此龐大的移民是一個問題。

  200萬的移民絕對不少,是目前澳大拉西亞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也已經接近首都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爾本的人口。

  一方面,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有利於這些移民在抵達澳大拉西亞之後,能夠更快的融入澳大拉西亞的生活,不用擔心來自生活方面的困擾。

  另一方面,那就是盡量提高移民的待遇,讓移民對於澳大拉西亞的歸屬感加深,甚至讓他們主動擁護澳大拉西亞這個國家。

  在澳大拉西亞,解決事情的方法很簡單。阿瑟甚至只是一個想法,就有大量的人為了阿瑟的想法而去實踐。

  三月開始,就有眾議院議員提出議題,請求重修勞動法,來保障澳大拉西亞公民和移民的權利。

  根據澳大拉西亞現有的勞動法來看,還是比較不錯的保障了澳大拉西亞人的利益。

  工作制度方面,澳大拉西亞普遍采取八小時工作製,每天工作時長最高不得超過十一小時,每周工作時長不得超過六十個小時,每周必須有一天作為休息時間等等。

  除此之外,超過八小時的工作時間以及所有節假日的額外加班,全部采用加班時期的雙倍工資,並且不得克扣,必須足額發放。

  這些種種的制度看起來很好,但完全沒有提到移民的字眼。

  澳大拉西亞作為一個移民國家,還是要將數量眾多的移民考慮進去。

  當然,這裡的移民指的是那些決定定居到澳大拉西亞,但處於國籍考察期,暫時沒有獲得國籍的人群。

  雖然澳大拉西亞缺少人口,但也不是什麽人都要的。對於每年的所有移民,必須經過第一輪的背景審查,確保沒有任何革命反叛分子,危害澳大拉西亞的國家安全。

  除此之外,還有至少為期半年的考核期,在考核期內不得有任何違法行為,否則將失去獲得澳大拉西亞國籍的資格。

  這項國籍考核制度,替澳大拉西亞杜絕了至少上萬名不合格移民,有效地減少了澳大拉西亞的犯罪率和社會危害事件。

  畢竟澳大拉西亞公民都能享受到國家和王室頒布的各種福利政策,這些人從事犯罪活動的可能遠遠低於外來移民。

  關於新的勞動法的提議,自然要將這些新的移民增加進去,並且對於原有勞動法進行一定的修改。

  首先是關於最低工資的規定。之前澳大利亞在制定勞動法的時候,因為新興企業和農牧民收入差距過大,因此並未制定一個有明確規范的最低工資。

  但目前隨著澳大拉西亞的發展逐漸步入正軌,都有一個明確的最低工資規定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澳大拉西亞的人均年收入在50澳元以上,最低工資水平線則被定在了40澳元左右。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所有工作崗位,最低年工資不得低於40澳元,最低月薪資不得低於3.3澳元。

  雖然最低工資低於澳大拉西亞的人均收入水平,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所有參加工作的人群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對於一些有著殘疾或者其他問題的工作者,我不能要求企業主給予他們和正常人一樣的薪資吧。

  而最低工資也就是保障這些人的收入,確保他們的收入不會低於人均收入太多,讓他們也有足夠的資本生活在這個國家。

  按照澳大拉西亞的人均收入來看,40澳元也是澳大拉西亞人均收入的一個坎。

  伴隨著澳大拉西亞勞動法一起改變的,還有對於低收入人群的補助政策。

  只有人均收入低於40澳元的家庭,會獲得來自王室救濟委員會的物資救濟。
    而40澳元以下,人均收入每降低5澳元也是一個門檻,獲得補助的比例和額度也會高一些。

  最低的門檻則是家庭人均收入20澳元以下,被定義為特級貧困家庭,享受所有稅收減免,並且有高額的補貼和扶持政策。

  對於低收入人群劃分等級,有利於讓更低收入人群獲得更多的物資,而不是不同收入的人群平分相同的物資。

  畢竟澳大拉西亞的生活相較於十多年前已經好了太多,人均收入40澳元以上的家庭,其實已經算得上是小康了。

  算成其他國家的貨幣就能清楚,人均年收入40澳元,相當於20英鎊,100美元,400馬克,180盧布,200日元和140兩白銀。在物價比較低的澳大拉西亞,一家人吃飽穿暖略有富余也不是什麽問題。

  除了確定最低工資之外,對於勞動力和資產之間的糾紛,勞動法也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禁止資本一方以任何借口拖欠勞動一方的工資,包括肆意克扣工資在內,都將遭受到來自勞動法的嚴厲製裁。

  如果確定惡意拖欠工資克扣工資屬實,資本一方要面臨最低500澳元,最高沒收所有財產的處罰。

  如此嚴厲的處罰,能夠有效降低資本家惡意拖欠工資的行為。

  伴隨著澳大拉西亞的發展,民間大大小小的資本已經發展了起來。

  這條規定正是對於這些資本的製約,畢竟資本家可不會像阿瑟一樣,乖乖的向政府繳納稅收,向工人們發放足額甚至更加豐厚的薪水以及獎勵。

  當然,為了防止部分工人惡意搗亂,甚至用自己的身份為自己取不當的利益,勞動法對於工人一方也有限制。

  如果確定是工人惡意搗亂的,對工人也有最低20澳元,最高500澳元的罰款,情節嚴重還要面臨根據實際情況而決定的監禁。

  偏向民眾,但是不縱容民眾,這也是修改後新的勞動法的主要基調。

  雖然民眾是弱勢群體,但也不能排除部分沒有素質的人利用自己的身份謀取不當的利益。

  當然,雖然在勞動法中加入了考察期移民的字眼,但移民和公民的待遇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首先,所有澳大拉西亞的企業不得肆意裁減員工。如果要對公司進行減員的話,必須提前一個月以上告知,並且在裁員後發放額外至少一個月的薪水,確保被裁員的人有足夠的時間找到工作,以及在沒有工作時,仍有一定的收入養活自己。

  這一條是只有澳大拉西亞人能夠享受的,外來移民在未正式獲得澳大拉西亞國籍之前,並不享受這項政策。

  同時,為了刺激所有外來移民熟練的掌握澳大拉西亞的官方語言英語,勞動法中還有一項規定,那就是掌握英語的外來移民可以獲得同等額度的最低工資保障,沒有掌握英語的外來移民只能獲得,勞動法中最低收入的70%。

  簡單來說,會英語的外來移民,他們參加工作時的最低工資也是40澳元。

  但如果不會英語,這些移民的最低工資就會下降到28澳元,下降幅度還是相當多的。

  只要這條規定正式執行,外來移民就算再不願意,為了自己的收入,也會主動的去學習英語。

  更何況,這些歐洲移民學習英語還是簡單的,他們更熟練的掌握英語,在澳大拉西亞也能獲得更高的地位。

  這項勞動法中有一個漏洞,那就是外來的不會英語的移民很有可能搶奪國內民眾的工作崗位。

  畢竟不會英語的移民只需要提供最低收入的70%,但公民和會英語的移民可是要提供完整的最低收入,每個人每年可就是12澳元的差距。

  如果大批量雇傭不會英語的移民,按100人來算,每年就能節省1200澳元的工資支出,這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可是一大筆資金。

  為了防止這個漏洞出現,保障國內公民和會英語的移民的權利,勞動法中進行了新的限制。

  即澳大拉西亞的所有企業,雇傭外來移民的數量不得超過總員工的三分之一。

  澳大拉西亞公民必須佔據所有企業員工的大部分,這也杜絕了部分資本家和企業主鑽勞動法的空子,大量雇傭不會英語的外來移民。

  外來移民想要獲得更高的收入,就必須加入澳大拉西亞的國籍,獲取勞動法對於公民的所有保護。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