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51章 戰爭和遠征軍
  第351章 戰爭和遠征軍
  進入山林之後,阿根廷軍隊的行蹤就被有意識的隱藏了起來。雪地上的腳印被潦草的抹去,甚至還在四周做了偽裝,讓人分辨不出阿根廷軍隊到底是向哪邊撤離。

  因為擔憂阿根廷軍隊埋伏,盧卡斯·福恩特讓士兵稍微尋找了一會兒無果之後,便只能選擇帶著軍隊撤離。

  但沒想到,就在他剛剛要下令撤退的時候,手下士兵突然匯報,在前方不遠處發現了一具阿根廷士兵的屍體。

  屍體明顯剛死不久,甚至還有血液從腹部的傷口流出。應該是阿根廷軍隊急於逃離,眼見傷員無救,這才忍痛將他放棄。

  這具屍體對於盧卡斯·福恩特來說沒什麽價值,畢竟現在掌握的證據早就能夠證明這批入境的軍隊是阿根廷士兵。

  但這具屍體所攜帶的步槍引起了盧卡斯·福恩特的興趣。和阿根廷軍隊打過很多回交道了,盧卡斯·福恩特也自然明白,這杆看起來造型十分新穎的步槍,絕對不是阿根廷部隊的製式裝備。

  如果猜的沒錯,這應該就是阿根廷背後那個列強國家的裝備,也是阿根廷屢次挑釁智利的信心。

  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後,盧卡斯·福恩特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命令士兵攜帶著這杆步槍撤離。

  至於那具阿根廷士兵的屍體,則就地草草掩埋。

  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盧卡斯·福恩特終於返回了營地。

  沒有絲毫的停歇,帶著那杆步槍,盧卡斯·福恩特找到了自己的上司,匯報自己的發現。

  經過了層層上報,這杆步槍最終被遞到了智利第二邊境駐防師師長的手中。

  智利軍方的高層不可能沒見過這杆步槍,因為這杆步槍正是鼎鼎大名的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南北美洲唯一的列強,美國陸軍的製式步槍。

  一時之間,阿根廷背後可能有美國人參與的消息,迅速匯報到了智利政府高層。

  對於智利來說,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和阿根廷的衝突,更像是智利背後的英國和阿根廷背後的美國的直接碰撞。

  雖然美國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大,但在面積和人口都十分弱小的智利面前,美國仍然是那個當之無愧的列強國家。

  智利政府不敢有絲毫的猶豫,將美國可能參與這次衝突的事情匯報到了英國政府,並且向英國政府請求幫助。

  英國政府收到了智利的求助之後,對於智利和阿根廷之間的衝突很是關注和重視。

  只可惜,美國人絕口否認對於阿根廷提供了援助,也否認他們是阿根廷和智利衝突的幕後真凶。

  為了讓智利人安心,大英帝國緊急從各處調撥了一批裝備,包括五萬支李恩菲爾德步槍,數百門火炮,數十挺重機槍和相應的各種彈藥。

  這武器裝備的相當一部分,還是從澳大拉西亞購買的。畢竟澳大拉西亞相較於其他幾大列強來說比較空閑,沒有太多的擴張軍備的壓力。

  有了來自大英帝國的武器支援之後,智利表現的相當硬氣,向阿根廷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阿根廷全面撤回入侵邊境的軍隊,並且就兩次衝突事件向智利道歉,賠償相應的損失。

  智利的條件阿根廷自然不可能答應,更不要說智利所要求的賠償,甚至足以再建造一艘無畏艦了。

  1913年7月1日,阿根廷對於智利的要求矢口否認,並且表示,阿根廷軍隊只是合法合規的在邊境進行巡邏和活動,智利無權要求阿根廷軍隊撤離。

  截至此時,雙方的兩次衝突也早已經在民間傳播,兩個國家彼此的仇恨已經加深。

  智利自然不慣著阿根廷這樣無恥的行為,對外展示了兩具阿根廷士兵的屍體,以及戰場交戰的照片。

  同時,智利重新向阿根廷下達通牒,要求阿根廷全面撤出入侵的部隊,否則將視為對於智利的挑釁和宣戰。

  如果阿根廷軍隊在48小時內沒有撤離,那麽智利將和阿根廷正式進入戰爭狀態。

  間隔了一天之後,阿根廷也有回應。阿根廷承認那幾具屍體是阿根廷士兵,但表示這些屍體是智利人偷襲阿根廷巡邏軍隊之後,這些屍體轉移到阿根廷境內進行偽造證據。

  而那些有著戰爭痕跡的智利邊境照片,也是智利人偽造的,為的是栽贓嫁禍給阿根廷。

  阿根廷政府宣稱,為了保護政府和阿根廷人民的利益,阿根廷軍隊堅決不會退縮,絕對不會恐懼來自於敵國的危險。

  這幾天的時間,阿根廷和智利的外交系統都很忙碌。在智利的通碟所規定的48小時過後,智利政府正式會面阿根廷駐智利大使,宣告了智利政府的決定,即從當天,1913年7月3日起,智利和阿根廷正式進入戰爭狀態,並且要求阿根廷外交大使立即返回阿根廷。

  在宣戰當天,智利向邊境地區調集了兩個師,並且宣布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總動員。

  作為陸軍實力還算不錯的國家,這裡到目前一共有五個師的常備部隊和10萬人的預備役部隊。

  如果全國動員的話,一共可以武裝至少十個師,超過15萬人的作戰部隊。

  因為兩個國家離得很近,阿根廷也在不久後收到了智利宣戰的消息。

  事情發展到現在,兩個國家對於戰爭都有著一定的準備,也都在宣戰的第一時間調遣了大量的部隊。

  阿根廷這邊,因為事先進行了更充足的準備,已經有部分預備役加入了軍隊。

  目前阿根廷能夠動用的作戰部隊超過十萬,曾有一半位於阿根廷和智利的邊境,還有一半也在趕來的路上。

  “報名參軍,保衛祖國!”

  “你的身後就是偉大的祖國,請為了祖國和家人而戰!”

  “先生們,祖國需要你!”

  一時之間,智利和阿根廷各種征兵的宣傳標語滿大街都是,兩個國家已經全面動員。

  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新的軍隊基本都裝備著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而智利的新軍隊基本裝備著李恩菲爾德步槍。

  南美開戰的消息,幾乎在第一時間傳播到了全世界。

  而此時的美國白宮,當政的是剛剛成為美國總統沒幾個月時間的威爾遜。

  不過此時威爾遜總統的心情並不是太過美妙,因為他後知後覺的發現,此時的南美局勢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接觸阿根廷,並且給予阿根廷幫助確實是威爾遜總統的意見,畢竟南美也算是美國的後花園,作為美國總統的威爾遜,對於南美自然也有著不小的野心。

  但威爾遜總統的計劃並不是現在發難,是等待一個比較適合的時間,比如歐洲戰爭爆發時期。

  歐洲戰爭爆發之後,列強注定不會有太多的精力來管南美的事情。

  哪怕是最強大的大英帝國,也需要擔憂來自德國的挑戰。

  但現在不同,大英帝國仍然是那個最強大的國家,並不是美國一個國家就能夠抗衡的。

  此時直接對上大英帝國,對於美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或許只會白白便宜了德國。

  “fuck!shit!”威爾遜總統暗罵一聲,卻又不得不面對目前糟糕的局面。

  智利和阿根廷開戰了,美國就抉擇對是否援助這個新的盟友。

  就算支援阿根廷,美國加阿根廷也不可能是英國加智利的對手。

  如果不支援阿根廷,美國極有可能失去這個拉攏來的盟友,喪失在南美洲的眼前。

  南美三大強國中,智利和英國交好,巴西和德國的關系不錯。

  僅剩的阿根廷成了美國的突破口,也是美國將南美洲變成後花園的重要條件。

  如今怎麽選擇已經成了兩難,選擇任何一個,對美國來說都會造成損失。

  而和有些進退維谷的美國相比,大英帝國的選擇就要簡單的多。

  1913年7月4日,也就是南美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大英帝國就鄭重表態,阿根廷在這場戰爭中展露出可恥的侵略行為,對於智利的國土安全造成了重大侵害。

  這維護南美洲的安靜與和平,同時也是減少更大的傷亡,將和平帶向全世界,大英帝國宣布向智利提供軍事援助,並且提供一筆無息貸款。

  而在另一邊,美國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向阿根廷運輸了支援。

  為了不在戰後得罪大英帝國,美國還專門將支援換了個名頭,明面上是阿根廷購買美國的軍火,並且訂單是在戰爭前簽訂的。

  有了來自背後大哥的支持之後,智利和阿根廷之間的戰爭也變得更加猛烈,變成了一場涉及大半個邊境的攻防戰。

  事實證明,提前對戰爭有著準備的阿根廷,果然會在戰爭的初期取得一定的優勢。

  戰爭爆發僅僅一周的時間,阿根廷就將邊境向前推進了數公裡,還消滅了上千智利士兵。

  雖然阿根廷的傷亡也很是慘重,但靠著人多的優勢,已經在戰場上佔據了一定的優勢。

  這次兩國交戰可都運用了重武器,包括火炮,重機槍在內,也帶給雙方大量的傷亡。

  對於此時的大英帝國來說,南美的戰爭,是比巴爾乾戰爭更重要的戰爭,大英帝國也做好了隨時下場的準備。

  畢竟巴爾乾地區大英帝國的利益並不多,更多的是奧匈帝國,俄國和意大利之間的利益。

  只要君士坦丁堡不受威脅,對於大英帝國來說,巴爾乾地區打成什麽樣子都能接受。

  但南美地區可不相同。智利大英帝國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硝礦石和產品出口國。

  如果南美局勢出現了問題,對於大英帝國來說不可接受。特別是如果南美地區被美國掌控,美國將徹底成為一個無敵的國家。

  本來地理位置就十分優秀,不易攻打,再有著來自南美的資源支撐,美國徹底擁有成為世界霸主的潛力。

  這是大英帝國不願意看到,也不願意接受的,這大英帝國為什麽扶持澳大拉西亞來對抗美國的原因。

  在英美的密切關注之下,南美的戰爭又持續了一周的時間。

  截至目前為止,戰爭已經給智利和阿根廷雙方帶來了上萬人的傷亡,雙方加起來的死亡數字也高達兩千人以上。

  哪怕南美洲之前比較富裕,戰爭的消耗也讓這兩個國家苦不堪言。

  如果不是英國和美國在背後進行補充和支援,恐怕這兩個國家想要贏得戰爭,真的得耗乾國本。

  1913年7月17日,阿瑟收到了來自英國政府的電報,詢問澳大拉西亞是否有興趣聯合出兵,組建一支遠征軍來結束南美的戰爭。

  當然,也不是沒有報酬。等到戰爭勝利之後,會在智利和阿根廷中間劃分出一片緩衝區,由參加遠征軍的各個國家共同管理。

  其實也就是英國,俄國,法國和澳大拉西亞了。作為協約國的四大列強,最能支持大英帝國的,自然就是除了英國之外的幾大列強。

  協約國擁有共同的利益,現在的聯系還是比較緊密的。

  法國和俄國有沒有答應英國的條件阿瑟並不知道,但英國的條件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其實也算得上不錯了。

  結束南美戰爭的遠征軍規模,最多也不會超過五萬人。這也代表著,如果四大列強共同出兵的話,基本上每個國家只需要出兵一萬多人。

  而然後劃分出緩衝區,由四大列強共同管理,這對於阿瑟來說也算是一個好消息。

  畢竟單從距離來看,澳大拉西亞是距離南美最近的國家。

  而且一戰開打之後,其他國家都會忙於一戰,到時候緩衝區的管理也就是澳大拉西亞說了算。

  其實阿瑟對於緩衝區看的很明白,雖然大英帝國義正言辭的說是從智利和阿根廷的邊界,劃分出一道緩衝區來緩解雙方的爭端。

  但單從智利和大英帝國的關系來看,圖片緩衝區的大部分地區甚至全部地區應該都在阿根廷。

  而阿根廷擁有世界四大黑土地之一,潘帕斯平原。這片黑土地平原的總面積高達1.05億公頃,阿根廷就佔據了其中的絕大多數,高達8900萬公頃。

  世界四大黑土地,每一個都是十分優秀的潛力糧倉。

  而接下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糧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甚至哪怕和平時期,糧食產量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重要指標。

  一個人口大國,糧食的生產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如果能夠掌控阿根廷一部分的黑土地,這對於澳大拉西亞的發展來說是有意義的。

  眼下這確實也是一次好機會,讓澳大拉西亞在大英帝國同意甚至期待之下,順利掌控一部分阿根廷的黑土地。

  只要阿根廷的實力不超過澳大拉西亞,澳大拉西亞就可以一直持有這片黑土地,將其發展為自己的大糧倉。

  也由不得阿瑟對這片黑土地眼饞,世界四大黑土地的價值實在太過重大。

  第一大黑土地所在的東歐平原,是歐洲一直以來的大糧倉,在將來的蘇聯時期更會綻放更多的光彩。

  而第二大的黑土地位於北美,在美國的區域,被美國人親切地稱為“麵包籃”。

  第三大區域在亞洲的東北,這裡也被從一片荒蕪發展成了重要的糧食產區,素有北大倉的讚譽。

  和南美的黑土地范圍雖然是最小的,但阿根廷境內8900多萬公頃的土地,也完全足夠將其培養成一個超級大糧倉。

  有了這個重要的糧食產區,澳大拉西亞可以放心的將人口擴張到數千萬甚至上億,不用擔心任何糧食危機。

  民以食為本,只要擁有足夠的糧食產量和糧食儲備,無論是在戰爭還是在危機中,澳大拉西亞都擁有十足的把握,安全度過。

  和更多的糧食產量也能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利潤,讓國家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感謝支持!六月三四號恢復更新,到時候日萬補償大家!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