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12章 奧斯曼帝國求和
  第412章 奧斯曼帝國求和

  阿聯酋北部到科威特南部的沙特波斯灣沿岸,目前仍然處於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之下。

  但這片地區相較於更北部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來說,人煙稀少,戰略意義也沒有那麽重要。

  這片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奧斯曼帝國的守軍少的可憐,且大多是那些訓練程度不足,剛剛組建起來的新軍或者民兵。

  想要靠這些人來抵擋澳大拉西亞的進攻是不可能的,不到一周的時間,澳大拉西亞的軍隊就已經來到了科威特酋長國,這個已經被英國佔領的殖民地。

  得知澳大拉西亞軍隊即將前來的消息,英國在科威特的專員,科威特酋長等人已經準備好了大量的物資,給澳大拉西亞軍隊作為補充。

  雖然從卡塔爾登陸到現在隻過去了一周多的時間,但有充足的物資補給,不補充是不可能的。

  在肯特師長的命令下,遠征軍在科威特城進行了物資補充,就連殖民地時的土著士兵,都嘗到了很久沒有嘗到的水果和新鮮牛羊肉。

  當然,比較重要的還有武器裝備和子彈炮彈的補充。包括在行軍途中消耗的衣物,軍靴,軍盔等,以及軍隊急需的醫療物資,都進行了大量的補充,以便於接下來的作戰。

  按照和英國方面的約定,這些物資一半由英國提供,一半由澳大拉西亞提供。

  7月27日,澳大拉西亞遠征軍重新開拔,直接北上攻佔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佔領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重要的產糧地。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有著充足的人口,同時也是奧斯曼帝國為數不多的大型產糧區。

  這裡就是後世的伊拉克區域,也是目前奧斯曼帝國重要的後方。

  單從石油角度來看,伊拉克區域的石油並不少,並且這片區域的土地面積十分龐大,在擁有面積龐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但正因為是一片平原區域,在這裡擁有太多的土著人口。相較於沙特的波斯灣沿岸,這裡更不利於統治。

  最好的選擇,是用利益從大英帝國換取阿聯酋,卡塔爾和巴林以及科威特。

  這樣就能夠建立從阿聯酋到科威特的波斯灣沿岸殖民地,並且能夠控制地中海沿岸石油的一半以上,從而控制世界范圍內的石油價格。

  這些土地加起來的人口都不如一個伊拉克地區,雖然人口少經濟發展緩慢,發展潛力也不會太大。

  這片地區對於阿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石油。人口少反而是個優點,各種叛亂也會少,最好能夠將其變成新的皇家領地,組建皇家石油公司。

  雖然科威特和卡塔爾還在英國的控制之下,但沙特的波斯灣沿岸,阿瑟也不打算吐出去了。

  從卡塔爾北部到科威特南部的沙特波斯灣沿岸,雖然大部分澳大拉西亞遠征軍都已經離開,但馬丁師長在阿瑟的命令下,是留下了殖民地一師進行守衛,美曰其名暫時管理這片地區的秩序。

  雖然殖民地一師目前已經不滿編,總人數只有1.5萬人左右。

  但守住這片地區還是沒問題的,畢竟波斯灣連通印度洋,隨時能夠獲得來自澳大拉西亞的物資支持。

  殖民地一師可能面臨的敵人是拉西德埃米爾國,奧斯曼帝國已經沒有兵力在這片地區發動攻勢。

  那群土著的戰鬥力不堪一擊,甚至只需要幾挺機槍,就能夠將這片地區守下來。

  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後,英國法國和俄國的聯合軍隊很快抵達了這座古城,並且和少部分澳大拉西亞軍隊一起,共同維護君士坦丁堡的秩序。

  至於英法俄的動作為什麽這麽快,是因為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俄國黑海前往地中海的瓶頸。

  因為君士坦丁堡和對岸之間的海峽比較狹窄,這也導致君士坦丁堡的海防炮可以隨時覆蓋整片海峽。

  之前也正是因為奧斯曼帝國對於這片海峽的控制,還導致俄國人基本不能從地中海方面獲得物資支持。

  如今控制君士坦丁堡之後,來自英法的大量艦隊紛紛湧入黑海,俄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資和武器支持,俄國在前線擁有了抵抗的勇氣。

  當然,也正是依賴英法的物資支持,導致俄國不可能獨自佔領君士坦丁堡,英法也絕對不會答應。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協約國四大列強共同控制君士坦丁堡。這件事情沒有任何退步的余地,最終的可能還是將君士坦丁堡交還給奧斯曼帝國,或者交給新的國家。

  而之前圍攻君士坦丁堡的數十萬巴爾乾軍隊,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後,紛紛過到對岸進攻小亞細亞半島。

  這也讓奧斯曼帝國面臨的壓力再次加大,各大戰線所面臨的協約國的敵人已經超過上百萬,這是目前的奧斯曼帝國根本無法承受的。

  1915年8月3日,澳大拉西亞軍隊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橫衝直撞數天之後,奧斯曼帝國終於承受不住,聯系英法俄澳的代表,開始求和。

  按照目前戰爭的姿態發展下去,別說在戰後維持龐大的奧斯曼帝國了,恐怕主要區域全部都保不住,能保留土耳其地區已經算是燒高香。

  和奧斯曼的談判遠遠要比保加利亞緩慢的多,因為保加利亞戰爭牽連到的列強國家並不多,俄國隔了一個羅馬尼亞,想要從保加利亞瓜分利益也不太現實。

  但奧斯曼帝國不一樣。奧斯曼帝國和俄國,英國相鄰,澳大拉西亞對其也有想法。

  法國雖然在附近沒什麽利益,但英澳俄都瓜分利益了,自然也不可能跳過法國。

  況且,協約國在奧斯曼帝國身上投入了上百萬軍隊,如果不能狠狠敲奧斯曼帝國一筆,那這筆買賣不是虧了嗎?

  1915年8月5日,各國在奧斯曼帝國紛紛停火,因為和奧斯曼帝國的和談即將到來。

  當然,這也只是暫時的停火。奧斯曼帝國不能給出一個讓協約國滿意的代價,恐怕戰爭會進行的更加猛烈。

  8月11日,協約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單方面和談在君士坦丁堡舉行。

  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稱為伊斯坦布爾,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當然,早在伊斯坦布爾被圍攻之前,奧斯曼帝國就將首都遷往小亞細亞半島的安卡拉。

  看著眼前熟悉的城市,飽受戰爭摧殘的痕跡讓奧斯曼帝國的代表連連苦笑,當面對協約國方面的壓力,卻又不得不連連低頭。

  協約國方面一致同意奧斯曼帝國的求和,但各國對於奧斯曼帝國的賠款也各有要求。

  首先是土地方面的要求。俄國人要求在高加索地區進行擴張,英國人要求在中東進行擴張,澳大拉西亞也想要在波斯灣沿岸的殖民地。

  甚至就連沒啥要求的法國人,也在索要法屬索馬裡對岸的部分土地。

  奧斯曼帝國是否同意並不重要,就算奧斯曼帝國不同意,協約國軍隊也能取得自己想要的土地。

  問題是,協約國方面必須達成統一,各國不能在領土要求上起衝突,畢竟一片土地也只能分給一個國家。

  唯一沒有衝突的是俄國。俄國人要求的是高加索地區,這片地區除了伊朗的卡扎爾王朝之外,再也沒有任何其他鄰國,不會有人和俄國搶。

  至於英法和澳大拉西亞,在聲索的領土方面都有一些問題。

  法國人所要的法屬索馬裡對岸,正好也相鄰著英國的英屬亞丁保護地。

  這片地區相當於後世的也門,目前西部被奧斯曼帝國佔據,東部是英屬亞丁保護地和英國控制的部分土著國家。

  不過法國人對於所要的地區的欲望也沒有那麽強烈,英國人直接用更多的軍隊支援換取法國的同意,由英國獨自瓜分整個也門地區。

  這還沒完,英國人還索取了麥加埃米爾國的主權,這也將導致英國人控制的土地圍繞整個阿拉伯半島一圈,日不落帝國的面積再次擴張。

  在波斯灣沿岸,澳大拉西亞想要拉希德埃米爾國在波斯灣的沿岸地區,並且索取美索不達米亞的出海口。

  大英帝國波斯灣方面的擴張倒是不多,但其實也是因為這片地區已經有大半的土地落入英國的控制,沒啥可擴張的。

  只不過,大英帝國同樣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出海口感興趣。

  往小了說,這裡能控制將來奧斯曼帝國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往大了說,這片出海口將截至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甚至還能借機控制奧斯曼帝國。

  畢竟領土被瓜分之後的奧斯曼帝國,其勢力范圍只剩下後世的土耳其,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黎巴嫩和約旦地區,勢力范圍已經大幅度縮小。

  相較於沙特的波斯灣沿岸來說,是對於伊拉克的波斯灣沿岸其實不感興趣。

  但只有聲索了這片地區,才能用它來和英國人做交易,換取阿瑟想要的其他地區,比如卡塔爾和巴林。

  從地圖中就能夠看出,大英帝國已經控制了休戰諸邦,而這裡正是波斯灣沿岸的出海口。

  換句話來說,大英帝國完全可以通過休戰諸邦來控制波斯灣沿岸,因此卡塔爾和巴林的重要性也就沒有那麽高。

  畢竟卡塔爾和巴林加起來,也只不過是面積只有一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還沒什麽礦產資源,發展價值和潛力比較小。

  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出海口,這裡擁有數量足夠的土著,還是優良的產糧區,生產資源相對於卡塔爾和巴林來說也更加豐富,發展潛力無疑更大。

  在英國人同樣也提出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出海口的索求之後,澳大拉西亞的外交人員這才松了一口氣,準備和英國代表進行私下談判。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