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54章 大蕭條
  第654章 大蕭條

  隨著時間的流逝,股票市場的崩盤背後是否有其他勢力的身影已經不重要了。

  對於現在的美國來說,如何穩定股票崩盤之後的經濟秩序,減少股票崩盤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隨著股票市場的崩潰,美國各行業的經濟都已經陷入毀滅性的災難,連鎖反應也在不斷的發生。

  每當遇到這樣的災難時刻,民眾們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從銀行中取出自己的存款,購買糧食,醫療物資等應急物品。

  僅僅是股票崩盤後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15日,紐約所有銀行的貨幣儲量下降了超過7000萬美元,其中的絕大多數都被私人儲戶取走。

  美國的銀行數量是很多的,但其中的大多數還是那些中小規模的銀行,每個支行的貨幣儲量都是有限的,根本無法處理這麽多的頻繁取款。

  很明顯,在股票崩盤之後想要取款的人遠遠大於想要存款的人。再加上大量的小銀行拿不出來更多的錢退還給這些儲戶,他們面臨的下場也就只有破產這一條路了。

  破產加上擠兌的浪潮,讓美國的銀行業在短時間內陷入崩潰。甚至不只是那些小型的銀行,就連美國那些著名家族,摩根,洛克菲勒等等,他們的銀行也都在被大量取款
  銀行的錢都去哪了呢?銀行肯定是要賺錢的,錢不可能全部都留在銀行的金庫。

  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銀行的大部分資金會被作為貸款分發出去,交給那些需要貸款的企業和個人。

  但在股市崩盤的大環境下,那些企業還能拿出資金償還給銀行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股票市值的蒸發,大量的財產已經瞬間消失了。這也讓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資金鏈直接斷裂,銀行和企業面臨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拿不出資金後被民眾憤怒的衝垮。

  這時候不管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都是慌亂的,這樣的危機足以讓大型銀行破產。

  為了穩定局勢,一些有權勢的銀行只能緊急向企業催款,確保自己的銀行不會有破產的危險。

  中小企業面臨銀行的緊急催款,只能更大限度地裁撤員工,減小自己的開支。

  但這也會導致一輪又一輪的失業潮,所有人在這次事件中都成了受害者,唯有少量提前知道消息的資本才得以幸存。

  時間來到8月,隨著美國新聞的報道,美國最新的失業人數已經達到了700萬,超過300萬戶家庭已經面臨糧食緊缺。

  在美國的街頭和各城市,隨時隨地都能夠看到排著長隊領著救濟食品的人群。

  這些人之前的身份或許是白領,是企業員工,是技術工人,但現在都成了靠著救濟糧生活的失業人員。

  如此大規模的失業人員直接讓美國的秩序崩潰,七月中旬開始,美國各城市的犯罪率上升了44.1%,還有超過200萬的學生被迫輟學,因為他的家庭已經無力承擔在學校中的開銷。

  根據美國媒體的估計,七月底到八月初這半個月的時間內,美國全國范圍內自殺的人數已經超過30萬,餓死的人數也在20萬左右。

  已經有許多城市爆發了搶糧的浪潮,各城市的糧價在半個月的時間內翻了數倍,但還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

  這樣的危機已經不再是股市崩盤時期的經濟問題了,隨著各種各樣的失業浪潮,已經變成了影響美國國本的社會問題。

  如何處理近千萬的失業人口,再加上數千萬人口的缺糧問題,讓目前的柯立芝總統十分頭疼。

  事實上,美國政府對此還真的束手無策。甚至政府內部還有不少的人相信市場會自動調節過來,現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未來美國經濟還會恢復。

  但要是明白歷史上大蕭條對美國的危害就不會這麽說了。根據歷史的統計美國經濟從大蕭條開始逐年下跌,四年的時間讓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暴跌一半以上,直接讓美國經濟退回到幾十年前。

  1932年9月,財富雜志估計,在大蕭條時期,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收入,接近美國總人口的30%。

  更重要的是,農村大量的人口並不在統計范圍內。雖然農村人口是糧食的主要生產者,但這不代表所有的農村人都會在自家囤積大量的糧食。

  美國政府的救濟目標一直都不是農村人,畢竟農村的范圍更廣更散,美國政府並沒有太大的力量救濟。

  大蕭條對美國的影響有多麽巨大呢?
  按照後世的一些傳聞,曾經有人為了找工作步行900英裡(大約1450公裡),還有人通宵守在職業介紹所門口,隻為尋求一份能夠保護的工作。

  因為大量的失業人口,讓一些招收職工的崗位遭到了眾人的哄搶。

  紐約街頭某家職業介紹所公開招聘30人,結果公開招聘的當天,超過7000人聚集在職業介紹所所在的街道,直接讓職業介紹所崩潰。

  更有甚者,有人偷偷在樹林裡放火,為的只是讓政府雇傭自己當救火員。

  根據美國財經雜志的預計,美國目前至少有千萬人在尋求工作,但能夠提供工作崗位的企業微乎其微,更多的人漫無目的的尋求工作,最終什麽也得不到。

  美國如此慘烈的現狀自然也影響到了歐洲。

  雖然英國政府已經提前做好防備了,但倫敦股市還是如同美國那樣崩潰了。

  好消息是,在英國政府的提前防范之下,倫敦股市崩潰前的的上漲情況沒有紐約那麽誇張,自然不會吸引那麽多的人投入股市,股市的崩潰影響到的人數也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更重要的是,英國政府已經提前做好了救濟人口的準備,還儲備了相當規模的應急糧食,至少不會讓失業人口餓著肚子。
    隨著時間進入八月,各國的失業人口都在不斷的增長。

  有歐洲報社統計了各國的數據,並且列了一份各國失業人口的排行:

  第一名,美國,失業人數預計750萬人。

  第二名,英國,失業人數預計500萬人。

  第三名,德國,失業人數預計440萬人。

  第四名,法國,失業人數預計350萬人。

  第五名,奧地利帝國,失業人數220萬人。

  第六名,島國,失業人數200萬人。

  第七名,意大利,失業人數110萬人。

  第七名,西班牙,失業人數55萬人。

  第八名,沙皇俄國,失業人數50萬人。

  第九名,荷蘭,失業人數40萬人。

  第十名,葡萄牙,失業人數20萬人。

  澳大拉西亞在哪?
  這是看了這份新聞報道之後幾乎所有人的疑問。因為幾乎所有列強都在這份失業人數排行榜上,除了澳大拉西亞之外。

  按道理來說,澳大拉西亞坐擁3000萬的人口,體質和歐美是高度相似的,應該在受到影響的范圍內。

  就連島國,因為美國和美國的資本大量援助的原因,在這次經濟危機的影響中都面臨巨大的失業壓力以及農村人口的低收入問題。

  澳大拉西亞雖然距離歐美都比較遙遠,但不應該不在榜上啊。就連荷蘭,葡萄牙這樣的國家都榜上有名,澳大拉西亞列強級別的經濟體量,怎麽會不受影響呢?

  事實上,澳大拉西亞的經濟和股市確實受到了影響,但影響基本來說是微乎其微的。

  甚至如果細致一點就能發現,蘇維埃俄國,土耳其共和國這樣的國家基本都沒受到太大的影響。

  紐約股市的崩盤背後就有著澳大拉西亞的身影,阿瑟也是最早開始準備應對股市崩盤的。

  早在紐約股市還沒有崩盤之前,阿瑟就吩咐自己的幾個財團進行防范,並讓王室財團準備了足夠的資金,防止民眾們緊急取款。

  好消息是,阿瑟的話在澳大拉西亞還是比較管用的,民眾們也沒有太過慌亂,並沒有發生擠兌取款的現象。

  這樣一來,至少銀行業還是比較穩定的。銀行業穩定了,各企業也就不會太慌,不用急著縮減員工數量減少開支。

  種種因素之下,澳大拉西亞的失業率並未上漲多少,畢竟王室財團的員工數量就很多了。

  雖然有一些國外的企業為了自己的成本和各種各樣的原因裁減了一部分員工,但這些失業人口很快就被其他的企業收納了,人們至少不用擔心自己的失業風險。

  再說了,真的有暫時找不到工作的,王室救濟委員會和政府也設立了救濟糧領取處,不至於讓失業人口餓肚子。

  在這些因素之下,澳大拉西亞的失業人口一直保持在十萬以下,完全處於可以控制的范圍內。

  澳大拉西亞的失業人數一直是一個公開的數據,很快被歐美的媒體報道到了國外。

  如此一來,不足十萬的失業人口瞬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讓澳大拉西亞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那些失業人口心目中的向往之地。

  事實上,大蕭條時也是美國人口流失最多的時候。歷史上沒有受到大蕭條影響的是蘇聯,蘇聯也在這個時候吸引了大量的美國人,甚至是歐洲人。

  不過現在,這個角色就來到了澳大拉西亞身上。一個沒有遭受到經濟危機太大影響的國家,甚至還能保證工作人員的收入,這難道不是那些失業人員心中的聖地嗎。

  但對於那些失業人群來說,如何弄到前往澳大拉西亞的船票,已經成了他們最為頭疼的問題。

  美國失業人口不斷增多之後,有大量的美國人選擇前往歐洲或者其他地區求生存。

  這也讓遠洋船票的價格一漲再漲,原本15美元就可以前往歐洲,現在的價格已經漲到了50美元以上。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繼續日萬,已更3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