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41章 人口和開發
  第641章 人口和開發

  “我們在皇家領地和其他地區的橡膠種植園情況怎麽樣了?”阿瑟將目光看向了羅傑首相,詢問到。

  之前佔領了皇家領地、新幾內亞等地區之後,澳大拉西亞就在修建屬於自己的橡膠種植園了。

  但橡膠種植園的建設不是那麽簡單的。首先,種植園不是在哪修建都可以的。

  橡膠種植對地理位置、氣候溫度、光照濕度、雨水甚至是土壤都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

  橡膠喜高溫、高濕、靜風的環境,並且需要肥沃土壤,要求年平均溫度26~27攝氏度,不耐寒,氣溫降低就有死亡的風險。

  降雨量的要求就更為嚴苛,要求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但不宜在低濕的地方栽植。適於土層深厚、肥沃而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生長。淺根性,枝條較脆弱,對風的適應能力較差,易受風寒並降低產膠量。

  這麽一大串要求下來,哪怕是十分適合種植橡膠的東南亞,可進行橡膠種植的區域都被限制了大半。

  好在澳大拉西亞幾乎吞並了完整的荷屬東印度,就連加裡曼丹蘇丹國的土地都可以用來橡膠種植,自然是不缺建設橡膠種植園的土地的。

  “陛下,最早的一批橡膠種植園已經可以開始收割了,更多的還有漫長的生長期,預計2到3年後才能正式收割。”羅傑首相回答道。

  這些橡膠種植園是澳大拉西亞官方建設的產業,羅傑首相自然是最清楚橡膠種植園現狀的人。

  橡膠種植園種植的自然是橡膠樹,等到成熟可以收割,用小刀劃去橡膠樹上一點樹皮,橡膠樹的枝葉就可以順著凹槽流出來,這也是製作橡膠的原材料。

  其中最漫長的時間,就是等待橡膠樹成長到完全體可以收割的時間。

  一般來說,一個橡膠園建設完成之後也需要等待2到3年才可以收割,這也是橡膠產量擴張需要時間很長的原因。

  “目前我們的橡膠種植園規模有多少?”阿瑟點了點頭,繼續詢問道。

  “目前我們在皇家領地,蘇拉威西島和新幾內亞建設的橡膠種植園規模已經超過了五萬公頃,預計橡膠的最大產量可以達到3.5萬噸。如果能收購一些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現成的橡膠種植園,我們的橡膠產量至少可以突破5萬噸。”羅傑首相笑著說道。

  澳大拉西亞每年的橡膠需求大約在6萬噸左右,這也代表著光是澳大拉西亞控制的橡膠種植園就幾乎可以滿足澳大拉西亞的橡膠需求。

  當然,相較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人口更多,經濟更發達的歐洲和美洲才是橡膠消耗的大頭。

  荷蘭人每年憑借著向歐洲和美洲出口橡膠的利潤,就維持了超過20萬的軍隊和一支艦隊,還讓荷蘭本土的經濟保持的不錯,這可基本都是橡膠的功勞。

  如果不是荷屬東印度的橡膠種植,荷蘭人不可能保持之前的軍隊規模,荷蘭和比利時一樣,也最多只是歐洲的三流國家。

  像澳大拉西亞這樣已經佔據了橡膠產區的國家還算好的,至少自己也可以生產橡膠,不用擔心橡膠如此重要的原料遭到其他國家的限制。

  但那些沒有橡膠產區的國家,比如歐洲的德國,奧地利帝國,瑞士,瑞典等等,因為喪失了殖民地,他們自己的國土又不能用來種植橡膠,只能每年花費大量的代價從國外購買,這不僅提高了工業的成本,同樣也讓大量的財富流落到國外。

  如果說之前的橡膠主要供應商是英國,法國,荷蘭和泰國的話,那麽現在橡膠的主要供應商就變成了英法澳和泰國。

  英法在東南亞有著大量的殖民地,他們擁有大規模的橡膠產量很是正常。

  澳大拉西亞吞並荷屬東印度之後,在橡膠產量方面和英法的差距並不是太大,加上泰國四個國家的橡膠產量足足佔據全世界橡膠產量的80%以上。

  這次的橡膠事件也提醒了阿瑟,雖然要盡快的將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的土著驅逐,這不代表短時間內就不可以向這兩座島嶼進行移民了。

  蘇門答臘島暫且不提,爪哇島豐富的資源和肥沃的土地,以及大量的適宜種植橡膠的區域,可容不得這兩三年的荒廢。

  根據這兩座島嶼的人口數據來看,如果不算土著的話,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的人口都以荷蘭人居多,荷蘭人的總數突破了20萬人。

  這也能見得荷屬東印度對荷蘭人的重要性了。荷蘭的人口終究只是小國規模,但能向荷屬東印度移民超過20萬的人口,就已經證明了荷蘭人心中荷屬東印度有多麽重要。

  可惜,澳大拉西亞吞並荷屬東印度之後,這些居住在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的荷蘭人只能有兩個選擇,要麽加入澳大拉西亞的國籍,順從澳大拉西亞的統治,要麽就只能被遣返回荷蘭,或者主動移民到其他地區。

  “我們在一月份的移民數據如何?”阿瑟頗有興趣的提問道。
    上一年的移民數據算是近幾年比較不錯的,這也讓阿瑟對於今年的移民數據非常感興趣,畢竟這關乎到人口規模的最終發展,也關乎到澳大拉西亞的發展大計。

  “陛下,因為國慶大典和閱兵典禮的影響,我們在一月份總共迎來了15.4萬名遊客,以及14.8萬名移民。

  二月份的數據雖然不如一月份,但也有希望突破十萬人的移民規模。”羅傑首相略微興奮的說道。

  兩個月將近25萬的移民規模代表著什麽?代表著今年的移民規模注定會再創新高!

  如果再算上本土的人口發展,今年的人口增長數字至少會在150萬以上,這樣的人口增長已經不比人口比較多的國家差了。

  而且一月份14.8萬名移民中一大半都是英國人,這也有利於澳大拉西亞維持英國裔人口的比例,增強國家的穩定性。

  聽到如此誇張的移民數據,阿瑟滿意的點了點頭,笑著吩咐道:“盡量將一部分移民吸引到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加快對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的開發。

  同時,減少悉尼和墨爾本吸收移民的比例,讓更多的移民轉移到首都特區和北澳大利亞,開發我們新的行政區。”

  相較於已經定居在某個城市的人口來說,這些剛剛前往澳大拉西亞的移民才是更好移民到新地區的人口。

  畢竟他們剛來澳大拉西亞,沒有根基,在哪裡定居其實影響不大。

  如果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開出的條件比較優越的話,相信有一部分移民還是會主動選擇前往這兩個地區的。

  要知道,哪怕是土地面積並不大的爪哇島,容納2000萬以上的人口也是輕輕松松,毫無壓力的。

  而現在,爪哇島被承認的人口只有17萬,想要靠這17萬人口全面開發爪哇島只是空談。

  在阿瑟的心中,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都是要當做本土一般來開發的,它們最終的結局也都是殖民地本土化,徹底成為澳大拉西亞的本土。

  想要完善的開發這兩個地區,沒有500萬以上的人口是不可能的,這也代表著要提前向這兩個地區移民了。

  說到底,澳大拉西亞最為頭疼的還是人口問題。先不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個最為重要的本土了,新幾內亞,爪哇島,蘇門答臘島,蘇拉威西島哪一個不是能容納上千萬人口的巨大島嶼?

  這些島嶼任何一個開發好了,都能夠給澳大拉西亞帶來巨大的收益。

  但問題是,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加起來才3000萬,想要妥善開發這些地區沒個幾十年的功夫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明白,陛下。”羅傑首相點了點頭,說到:“一月份接近15萬的移民中,超過十萬人前往其他的行政區,只有大約四萬人選擇停留在悉尼或者墨爾本。

  我會盡可能鼓勵更多的人口前往其他行政區,暫時限制悉尼和墨爾本的人口。”

  大城市對人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放在這些移民人口中同樣也是如此。

  既然都選擇前往新的國家生活,這些移民自然是更想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這樣國際知名的大都市,享受更加先進發達的城市生活的。

  這也讓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的人口節節攀升,特別是悉尼作為首都的時期,每年吸引的移民數量超過移民總數量的五分之一,嚴重危害了澳大拉西亞其他地區的發展。

  目前也造就了悉尼和墨爾本的人口加起來就接近600萬,而塔斯馬尼亞州,首都特區,北澳大利亞州,北新西蘭州四個州的總人口加起來都沒有達到600萬。

  遷都除了更好的發展墨累河河流域之外,降低悉尼和墨爾本的移民吸引力,讓其他人口較少的地區擁有更多的移民也是一大因素。

  如果悉尼一直是澳大拉西亞的首都,其他的地區就會一直得不到更多的移民,到時候悉尼和其他州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雖然悉尼發展的越來越好也是個好消息,但如果為此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發展,只為了鑄造一個人口超過500萬甚至上千萬的城市的話,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