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58章 聰明人鮑德溫
  第658章 聰明人鮑德溫
  本茨汽車廠各分廠的虧損固然是個壞消息,但此時最頭疼的卻不是阿瑟。

  畢竟阿瑟只是擁有各分廠一半的分紅和收益,真正的股份大半都在當地的貴族和資本家手中。

  至少英國和德國的汽車廠阿瑟是完全不用擔心的,那些英國和德國貴族比阿瑟更擔心,他們絕對不會坐視汽車廠破產。

  至於澳大拉西亞和美國的本茨汽車廠,這樣的虧損阿瑟也能接受。

  畢竟汽車只是積壓在倉庫,封存幾年到時候還能原價賣給美國人。

  大不了也能跟其他美國的企業一樣,大肆的裁撤員工,反正大部分工人都是美國人,裁撤員工之後頭疼的也是美國政府。

  至於總廠,就沒有裁撤員工的必要了。

  家用汽車暫時可以不用生產,汽車廠可以開啟軍用卡車的建造。

  正好能趁著這段時間加強澳大拉西亞軍隊的機械化,在公路比較發達的歐洲和美國,軍用卡車能發揮的作用還是不小的。

  是的,阿瑟已經在謀劃關於對美國和歐洲的戰爭了。

  這並不代表著阿瑟要主動的和歐洲一些國家或者美國開戰,但應有的防備卻是必須要做到的。

  歷史已經表明,被轉嫁危機的德國絕對不會忍氣吞聲。德國人早就將被吞並國土的仇恨附加在法國人的身上,再加上英法正在轉嫁經濟危機,德國人一定會有所動作。

  就算希特勒不會登上高位,也一定有其他的極端分子得到憤怒的德國人的簇擁,將德國推向戰爭的浪潮。

  這種趨勢是不可阻擋的,除非有國家能夠承受德國的經濟危機,讓德國人喘息一口氣。

  然後法國人再讓德國人暴揍一頓,把阿爾薩斯和洛林還回去。

  但這可能嗎?法國人不會答應,英國人也不會坐視曾經的德意志帝國再次出現。

  畢竟現在的歐洲霸主法國只是空架子,曾經的德國可是真的歐洲霸主,不帶一絲水分的那種。

  不過無論是對德國的戰爭還是對美國的戰爭,勢必都需要大英帝國的支持。

  這兩個假想敵都位於萬裡之外的其他大洲,如果沒有海軍第一的英國支持,澳大拉西亞是無法對這兩個國家形成威脅的。

  不過想來也是,無論是對德國的戰爭還是對美國的戰爭,肯定都是多國參與的。

  甚至多國聯合起來瓜分美國也不是不可能,畢竟美國目前的現狀可不太好,甚至已經有內戰的風險了。

  1926年8月23日,英國倫敦,首相府坻。

  現任英國首相是保守黨的斯坦利·鮑德溫,一個相對來說也算熟悉的家夥了。

  坐在自己的首相寶座上,看著周圍一眾內閣成員,鮑德溫首相陰沉著臉詢問道:“各位,現在情況如何?”

  “首相閣下,德國和美國先後宣布暫停支付賠款,島國似乎也有暫停支付國際債務的意思。就這樣的局勢下,股市恐怕還要下跌,這恐怕是一場持續時間很長的災難。”財政大臣硬著頭皮說道。

  更要命的是,這種債務違約並不是德美這幾個國家出現,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有終止支付貸款的意思,畢竟自己國內都揭不開鍋了。

  在債務違約和國家破產面前,這些國家的官員還是很聰明的。畢竟一種是損害國家的國際影響力,一種可是直接損害政府在民間的公信力了。

  “該死,美國和德國作為經濟危機的重災區也就罷了,島國是怎麽敢終止支付國際債務的?”鮑德溫首相面色有些難看的責問道。

  雖然英國早在之前就終止了和島國的合作,但一些經濟的聯系不是那麽輕易就能中斷的。

  縱使島國宣布停止支付國際債務傷害最深的是美國,但對英國也是有一定影響的,特別是對英國國內的金融機構來說。

  本來金融機構都已經是勉強維持了,國外的債務再收不回來,國內的金融體系也遲早會崩潰。

  “首相閣下,現在已經無暇關心股市的下跌了。目前最重要的,是穩定國內的金融機構,確保不會有更多的工廠和銀行因為這次危機破產。”財政大臣試著建議到。

  雖然股市仍然在不斷的下跌,但還能跌到怎樣的程度呢?更何況倫敦的股市還是經過一定的控制的,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已經退市了一些企業,股市的災難沒有想象中那麽嚴重。

  相較於救濟股市來說,目前那些金融機構才是最應該救濟的。因為金融機構不僅掌控著那些工廠和企業的生死,同樣也掌控著大量失業民眾的生死。

  要是金融機構直接在危機中破產,就相當於那些民眾在銀行存的款直接消失。

  民眾們損失大量的收入,再加上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產生暴亂已經無可避免。

  這對於政府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甚至直接可能影響到政府的穩定。
    “現在我們的失業人數大約有多少?”鮑德溫手相揉了揉眉頭,一臉沉重的詢問道。

  “情況並不好,首相閣下。”國務大臣頗有些鬱悶的說到:“盡管我們已經在維持更多的企業,仍然不能阻止大量的企業在瘋狂的裁員。

  目前根據我們的預計,整個倫敦至少有兩百萬失業人口,放眼全國則會更多。”

  “該死,怎麽會有這麽多的失業人口?”鮑德溫首相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十分驚訝的詢問到。

  “經濟危機爆發之後,那些大企業都在瘋狂的裁員,來節省自己的開支。根據我們的預計,被裁員的人數遠遠大於因為公司破產而失業的人數,這才是導致我們失業人數暴漲的真正原因。”內政大臣面色有些難看的說道。

  “這群該死的資本家。”鮑德溫首相瞬間明白了原因,有些憤怒但卻又無可奈何的說道。

  大量裁員的肯定是資本家控制的大企業,畢竟中小企業基本都扛不住第一波衝擊,大部分中小企業都已經破產。

  雖然明知道這一切的背後都是資本家搞的鬼,但鮑德溫首相明顯對那些資本家沒有太好的辦法。

  雖然英國是一個君主製國家,但卻是立憲君主製,資本家還是掌握了相當的權利的。

  雖然首相任期內他可能會對資本家造成威脅,但首相的任期又能堅持多久呢?

  甚至那些資本家動用資金就能夠讓大量的議員罷免首相,沒了首相職位的鮑德溫,又怎麽能去抵抗龐大的資本階級呢?

  這也是大部分歐洲國家的現狀,君主失去權力之後,政府的權力實際上被資本家掌控了。

  資本家逐漸的對政府有了話語權,民眾們的生活反而不如君主製時期。

  要不是因為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大量宣傳自由和民主的觀念,導致人權主義和民族主義橫行的,恐怕歐洲各國家民眾的生活也不會那麽好。

  “我們的救濟糧大約能夠分發到多少人的手中?”鮑德溫首相詢問道。

  從經濟危機爆發開始,英國政府就已經向失業人口開始發放救濟糧食。

  畢竟倫敦是一個人口超過750萬的巨大城市,有著太多的城市人口,他們在失去工作的前提下,可是沒有任何收入和糧食收獲的。

  如果不給他們分發救濟糧,恐怕要不了一周的時間,這些人就會被餓得皮包骨頭,橫屍街頭。

  “我們發放救濟金的比例大約是每戶家庭每四天10磅糧食,一升牛奶,一磅肉食。按照最近的救濟糧領取人數來看,大約有75萬戶家庭正在領取我們的救濟糧,並且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中。”內政大臣仔細回想這份數據,然後將其匯報給鮑德溫首相。

  鮑德溫首相揉了揉眉頭,疑問到:“我們的糧食儲備還足夠嗎?”

  “暫時是夠的,但應該堅持不了多久。”內政大臣回答道:“想要將物資平均運送到每個地區十分困難,光是維持倫敦的供應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鮑德文首相點了點頭,頗為無奈的說道:“澳大拉西亞應該有足夠的糧食和肉類產量吧?現在是盟友該奉獻的時候了,讓他們向我們提供大量的糧食和肉類,記住是經濟危機前的成本價。”

  “這,,澳大拉西亞人恐怕不會答應吧?”內政大臣有些猶豫的詢問道。

  “總得試試看,不能讓我們的盟友在經濟危機中佔了便宜。他們不是從我們的失業人口中大量吸引移民嗎?告訴澳大拉西亞,我們支持他們從我們的失業人口中大量吸引移民,甚至我們可以主動向他們派遣移民。但我們也有要求,讓他們向我們以成本價提供大量的糧食和肉類,這是我們關於盟友之間的友好合作。”鮑德溫首相笑著說道。

  在鮑德溫首相看來,這簡直是一石二鳥的計劃。既能將大量的麻煩的失業人口運輸到澳大拉西亞,還能從澳大拉西亞獲得大量的糧食和肉類來救濟國內的失業人口。

  如此一來,國內失業人口帶來的危機便可以迎刃而解,至少他的首相寶座暫時是沒有風險的。

  至於大量向澳大拉西亞移民導致的人口損失,鮑德溫首相是不怎麽在乎的。

  畢竟大英帝國的人口高達4000多萬,殖民地的人口更是數億人。

  如果只是損失幾十萬上百萬的移民,這並不是不可接受,特別是在經濟危機導致失業人口暴增的前提下。

  要是讓這些失業人口繼續待在英國,難免會多出一些事端,反而會危害英國政府的統治。

  鮑德溫首相自認為自己還是很聰明的,澳大拉西亞在各國都瘋狂的拉攏移民,肯定不會吃下多少英國移民。

  如果只是幾十萬失業人口換來大量的糧食和肉類,那這筆買賣非常劃算,鮑德溫首相的鼎鼎大名也將被定在英國首相的榮譽榜上,這場應對經濟危機的處理方式將載入史冊,成為他首相生涯的卓越功勳。

   33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繼續日萬,已更63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