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59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第759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和英國人恢復關系當然是阿瑟願意看到的。別的不說,英國人每年幾十萬的移民,對阿瑟來說還是有很有吸引力的。

  如果少了這幾十萬移民,澳大拉西亞每年少的移民規模可就接近百萬了。

  但哪怕如此,想要澳大拉西亞恢復之前和英國人親密無間的外交陣線,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澳大拉西亞想要爭奪太平洋霸權,英國人想要在太平洋扶持另一個競爭者,這代表著兩個國家的利益已經各不相同。

  利益不相同的情況下,兩個國家最好的結局就是走向陌生,最差的結局就是走向對立。

  和英國人的會談以虛偽的敷衍結束,不過還是達成了一些合作的。

  無論是糧食和肉類的進口還是維護印度洋的穩定,英國人暫時都離不開澳大拉西亞的幫助。

  阿瑟也趁機重新簽署了和英國人的移民協議,接下來幾年時間內的英國移民暫時是不需要擔心了。

  等到澳大拉西亞的人口突破4000萬之後,人口增長就靠國內本土人口的出生率了。

  到那時候,對移民的需求也就沒有那麽高,每年控制在50萬左右就已經算是很好的比例了。

  按照目前人口的增長速度來看,人口達到4000萬的級別,差不多也就是三年左右的時間。

  希望這三年內不要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世界維持基本的和平,對澳大拉西亞來說是有利的。

  話說回來,當今世界的局部戰爭還是很多的。無論是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戰爭,是英國人處理印度殖民地的危機,又或者是東歐的那場戰爭,都吸引了很多民眾的關注。

  這對英國人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印度的混亂比他們想象中的要嚴重的多。

  如果不是這麽多戰爭吸引了很多國家的目光,恐怕大英帝國的日子也不會像現在這麽好過。

  相較於英國人的不以為意,還是有國家看到了意大利這樣的國家如此激進帶給世界局勢的影響的。

  那麽問題來了,墨索裡尼上任之後,帶給意大利的改變有哪些呢?

  墨索裡尼對意大利的改革不止一星半點,囊括了關於經濟,工業和軍事等方面。

  除了加強對工業的控制,大力發展國家壟斷的資本主義之外,墨索裡尼還修改了意大利的兵役法,強製18到55歲的成年男子必須服兵役,大幅度擴張了意大利的後備兵員。

  導致的最大的改變,就是一戰前意大利的常規軍隊只有20萬出頭,現在已經擴張到了接近45萬人。

  軍隊的大幅度擴張,也是墨索裡尼在這場戰爭中敢出動十萬軍隊的真正底氣。

  對於墨索裡尼和意大利政府來說,這場戰爭要麽不打,要打就得洗刷30多年前那場戰爭帶給意大利的恥辱。

  負責指揮這場戰爭的是墨索裡尼剛剛任命的東非軍隊總司令德·博諾,這位將軍也算是墨索裡尼在意大利軍方的心腹之一了。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墨索裡尼可謂是舉全國之力。

  為了掌握空中優勢,墨索裡尼在阿比西尼亞帝國周邊修建了多個機場,將意大利大半的飛機都調往了東非戰場。

  而敵對的阿比西尼亞帝國一架飛機都沒有,這已經不能說是空中優勢了,因為敵人根本沒有前往空中的方法。

  不過戰爭開打到現在,墨索裡尼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勁。

  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和一戰前沒什麽兩樣,哪怕他們的政府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而不是重蹈之前意大利王國的覆轍,墨索裡尼又宣布調兵十萬,將東非方面軍的兵力增加到20萬。

  值得一提的是,敵對的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兵力只有15萬左右,意大利軍隊的兵力反而佔據優勢。

  有了兵力優勢的意大利軍隊,發起進攻的時候都顯得自信了些許。

  重新整頓的意大利軍隊選擇兵分三路,從東、南和北分三路出發,試圖以最快的速度攻佔阿比西尼亞帝國全境。

  但意大利軍隊面對的是為了保衛祖國同仇敵慨,奮起反抗的阿比西尼亞人。

  和30多年前的那場戰爭一樣,阿比西尼亞人拿起各種各樣的武器,甚至還有用切菜的刀和路邊撿的木棍作戰的人。

  雖然在武器裝備方面全面落後,但這些阿比西尼亞人更加熟悉埃塞俄比亞獨特的山區地形條件,利用地形狠狠伏擊了幾次意大利軍隊,甚至深入意大利軍隊的後方。

  如果不是意大利空軍的空中優勢太過強大,恐怕意大利到現在為止都不會有任何進展。

  當然,讓意大利最為囂張的,其實是英法對於意大利在東非擴張的默許態度。

  因為英法各自的心思,意大利發動這場戰爭沒有遭到任何阻攔,甚至連外交方面的阻攔都沒有。

  雖然也有歐洲國家對意大利這樣的侵略行為表示了譴責,但只要不是列強國家,誰又會去在乎呢?

  甚至表示譴責的國家也大多都是巴爾乾的國家。因為巴爾乾距離意大利太近,巴爾乾的國家擔心意大利佔領阿比西尼亞帝國之後,會重新將目光放在侵略巴爾乾半島。
    說起巴爾乾,這也是一個比較悲催的區域。各大列強的目光紛紛聚集在這個半島,也讓這個半島成為名副其實的火藥桶。

  之前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競爭,現在意大利和奧地利帝國的競爭,都是巴爾乾硝煙彌漫的背後縮影。

  再加上君士坦丁堡海峽的重要性,就決定著巴爾乾區域不可能迎來持久的和平,除非世界局勢方面有著一定的突破。

  說起來,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戰爭也持續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了。

  之前墨索裡尼發動戰爭的時候,可是號稱要在兩個月之內結束戰爭的。

  但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戰爭的進度甚至隻推進了一點點,這讓墨索裡尼十分氣憤,並且下定決心要給阿比西尼亞人一點顏色看看。

  最直觀的方式,當然是對佔領地區的阿比西尼亞人進行大屠殺了。

  畢竟是非洲的土著,意大利人不會在乎阿比西尼亞人的死活,歐洲國家自然也不會。

  至於非洲國家的不滿,歐洲國家不會在乎,意大利當然也不會在乎。

  1930年7月5日,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亞的邊境城市展開了大屠殺。

  這場屠殺沒有顧及阿比西尼亞人的婦女兒童,可謂是相當的公平。

  根據一些戰地記者的統計,在短短三天的時間,意大利軍隊就至少屠殺了兩萬的阿比西尼亞平民,其中不乏懷著孕的婦女和手無寸鐵的老弱。

  當然,除了以屠殺泄憤之外,意大利軍隊發泄怒火的方式還有很多。

  一些幸運的沒有被屠殺的阿比西尼亞壯丁,就被強製性的變成了奴隸,成為了意大利軍隊的免費勞動力。

  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乾繁重的體力活,每天的食物只有一片發霉的黑麵包,還有混著麩糠和沙子的清湯。

  意大利軍隊如此殘忍的行為,隨著戰地記者的曝光,引起了大量歐洲民眾的不滿。

  這也是政府和民眾的根本不同。歐洲政府高層並不在乎這些民眾的死活,甚至連歐洲民眾的死活都不太在乎。

  但歐洲民眾不一樣。首先,人的情感是複雜的,自然也排除不了許多人的慈悲心。

  除此之外,大部分人也是善良的,他們反對政府的屠殺,至少對屠殺是很排斥的。

  意大利軍隊無差別的屠殺引起了這些人的不滿,甚至在各國爆發了成規模的遊行。

  不少的英法的民眾憤怒的表示,要求政府和各國政府所組成的世界聯盟阻止意大利如此殘忍的行為,因為歐洲是文明的。

  這些民眾的遊行讓各國政府十分頭疼。實際上,聰明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場利益的交換罷了。

  問題是,這樣的利益交換自然不可能拿到明面來,更不可能作為解釋講給這些民眾聽。

  畢竟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犧牲其他國家民眾的生命,這肯定會引起更多的聖母不滿。

  沒辦法,國內的輿論已經如此,英法也只能在表面做做樣子,要求世界聯盟召開會議處理意大利的屠殺事件了。

  但聰明人都知道,英法如果真的想製裁一個國家的話,絕對不可能拖到世界聯盟給出反應。

  畢竟說白了,世界聯盟也是處於英法控制之下的。只要英法關於某件事達成了共識,世界聯盟就不會得出相反的結果。

  英法將這件事情踢皮球一般交給世界聯盟處理,其實也代表著英法並不想管這件事。

  果不其然。

  意大利從7月5日開始屠殺,歐洲的遊行從7月10日開始。

  等到世界聯盟宣布召開會議的時候,已經是一周後的7月17日了。

  而會議的召開時間是在7月22日,距離屠殺開始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

  不過,英法的目的還是達到了。

  見自己的政府已經發表聲明催促世界聯盟召開會議提出解決方案,民眾們單純的以為政府也對意大利的行為不滿,只不過礙於世界聯盟的影響,只能將這次事件交給世界聯盟來進行公正的處理罷了。

  畢竟相較於英法的單方面言論,由全世界范圍內數十個國家加入的世界聯盟,才象征著全世界范圍內的正義。

  英法也不會刻意宣傳四大協約國在世界聯盟中的超強地位。此時的民眾還單純的以為,像英法這樣的列強,在世界聯盟中也不過只是一個比較強大的普通成員國罷了。

  但只有遇到特殊時刻,人們才會明白,英法俄澳四個國家所擁有的一票否決權,才象征著控制世界聯盟的最高權力。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