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58章 兩面派的英國人
  第758章 兩面派的英國人

  阿瑟作為東道主,還是列強之一的統治者,自然受到了眾多國家的吹捧。

  不過此時的阿瑟也不會因為些許的吹捧就飄然自得。對阿瑟來說,言語方面的讚譽是最不重要的,甚至比一張面值1澳元的紙幣還要來的輕松。

  有資格得到阿瑟接見並且親密交流的代表其實並不多,無非也就是那幾個關系比較好的國家,亦或者實力比較強大的列強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列強中的島國,或許是唯一一個阿瑟沒有親自接見的國家。

  在澳大拉西亞政府,阿瑟對於這個國家厭惡也不是秘密。政府官員很識相的攔下了島國代表,負責和島國代表攀談的,是澳大拉西亞的一個外交副部長。

  其實話說回來,這樣的安排實際上也沒錯。島國是澳大拉西亞在太平洋唯一的權力競爭者,再加上種族不同,略微一點歧視歐洲國家也能理解。

  換句話來說,哪個歐洲國家不歧視這些土著呢?哪怕島國的實力已經是列強了,在許多歐洲國家眼中也不過是一個開化不久的猴子罷了。

  特別是島國人的身高,在高大的歐洲人看來,和那些矮小的猴子也沒有什麽兩樣。

  特別是島國人特殊的口語,導致他們說英語時那張牙努嘴的動作,更是讓人覺得好笑和鄙夷。

  大約中午11點左右,威廉帶著車隊和亞歷山德琳公主返回聖阿瑟堡,這場婚禮最重要的儀式也即將開始。

  婚禮當然是在萬國宮內的阿爾伯特大教堂舉辦的。這座教堂的名字由來是阿瑟的祖父,也就是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鼎鼎大名的阿爾伯特親王。

  舉辦婚禮的地點是教堂內的維多利亞禮堂,象征著在阿爾伯特親王和維多利亞女王的注視下,完成威廉和亞歷山德琳公主婚禮的美好寓意。

  婚禮的主持者是斯蒂德大主教,也是澳大拉西亞新教中等級最高的主教了。

  在威廉和亞歷山德琳公主都說出願意的誓言之後,聖阿瑟堡的天空上,幾架戰鬥機劃過,噴出色彩絢麗的彩色煙霧,也是對兩位新人的慶祝。

  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儀式終於完成,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王室終於多了一個成員。

  不得不說,丹麥王室對這場婚禮還是十分重視的。丹麥王室給予亞歷山德琳公主的嫁妝,除了兩座位於丹麥的龐大城堡之外,還有上百名仆人組成的侍者,一支小規模的公主衛隊,幾十箱的黃金珠寶,一頂由黃金和鑽石打造的冠冕等等。

  當然,阿瑟的聘禮也更加豐厚。除了之前所提到的一艘快要退役的戰列艦之外,阿瑟的回禮還包括一噸多重的黃金珠寶,上百副名貴的字畫和古董,來自東方珍貴的古董瓷器,還有第二代飛機的設計圖紙,以及爪哇島一個橡膠生產莊園等等。

  別的不說,單論這個中型規模的橡膠生產莊園,每年的純利潤就已經高達20萬澳元以上。

  其實按照道理來說,兩個歐洲習俗的國家,婚禮是沒有太多的聘禮和嫁妝的。

  甚至部分家庭的婚禮都是雙方共同舉辦的,彩禮和聘禮也只是象征性的給一點而已。

  但對於兩國的王室來說,自然是不可能這麽簡陋的。

  根據肯特管家的統計,光是婚禮的花費就高達600萬澳元。再加上各種各樣的額外花費,包括贈送給丹麥王室的禮物,讓這場婚禮的總花費超過了1000萬澳元。

  1000萬澳元看起來很多,對阿瑟來說也就是每年收入的零頭罷了。

  不說別的,單單是醫藥集團的收入,就已經能夠舉辦好幾次婚禮了。

  很可惜,喬治和彼得的年齡現在還小,還沒有到娶妻生子的地步。

  要不然阿瑟還真想把他們幾個的婚禮一塊辦了,辦的越快越隆重越好。

  看這幾個小家夥慢慢長大,甚至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阿瑟也不得不感慨時間的飛速流逝。

  從1900年來到澳大利亞開始,到現在也過去了三十年的時間了。

  阿瑟從當時的剛剛成年18歲,到現在也有48歲的年紀,已經奔著50去了。

  雖然對於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來說,這樣的年紀才剛剛成熟,是統治國家的黃金時間段。

  但對於阿瑟來說,一些政務處理也讓人忙得焦頭爛額,一些時候也感覺到自己的疲憊。

  治理一個國家並非想象中的那麽簡單。哪怕有很多事情阿瑟都放權給內閣和其他官員去做了,但阿瑟也必須把控這件事情的進度,並且時刻注意防止發生意外。

  現在幾個小家夥慢慢長大,對阿瑟來說也算是既幸福又感慨。

  只能期待著幾個小家夥都成長到令自己滿意的地步,當自己辛辛苦苦為他們打下的江山統治好,讓家族變得越來越強大,這就是阿瑟最終的希望了。

  人的一生其實也很短暫,不管是一個普通家庭,亦或者是達官貴人,王室子弟,都是一樣的。

  來這世界一趟,如果能夠留下屬於自己的色彩,讓後人談論到自己和自己所統治的澳大拉西亞能夠讚歎一聲,也就不枉來這一遭了。

  歷史何其浩瀚,能夠在漫長的歷史中留下短暫的色彩,這是古往今來多少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在婚禮的當天晚上,政府還特意為威廉和亞歷山德琳公主準備了一場煙花盛宴。

  根據政府的統計,這場煙花盛宴耗費的資金就高達1萬澳元,當天晚上的聖阿瑟堡煙火通明,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打仗呢。

  可不要小看這1萬澳元。雖然相較於之前已經高度貶值了,但以物價來看,花費仍然相當於數百萬後世的貨幣。

  試想一下花費數百萬購買煙花的效果,其震撼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為了彰顯國家的強大,婚禮的第二天其實也是有著一些內容的。

  威廉將帶著自己的新婚妻子亞歷山德琳公主一起,率領一支陸軍巡視整個聖阿瑟堡,然後乘坐空軍的戰鬥機飛往悉尼,再從悉尼乘坐軍艦抵達阿德萊德,最終在陸軍的護送下再次返回聖阿瑟堡。

  在乘坐軍艦的期間,威廉還將前往墨爾本視察,彰顯王室的威儀和強大。

  踏足聖阿瑟堡、悉尼、墨爾本和阿德萊德四座城市,其實已經代表了整個澳大利亞地區。

  之所以讓威廉這麽做,除了彰顯王室的威嚴之外,還有就是提升威廉的知名度和名望了。

  畢竟是國家將來的統治者,阿瑟還是要為威廉將來的登基鋪路的。

  雖然二戰100%是在阿瑟的統治時期內發生的,但這不代表威廉的統治就不重要了。

  甚至居安思危一點來說,不排除二戰後還會再發生世界大戰的可能。

  特別是將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溝通和交流都變得迅速之後,澳大拉西亞想要擺脫世界各地的影響是根本不可能的。

  只有確保威廉能夠掌握足夠的權力,並且帶領這個國家走向更強,阿瑟才能放心的讓位,享受自己最後的美好生活。

  憑借著這個世界比歷史上還要提前一些的科技,說不定阿瑟還能在不知道多少年後的將來,看到手機、網絡和電腦的誕生。

  當然,第二天的活動是威廉和亞歷山德琳公主的,和阿瑟就沒有太大的關系了。

  但這不代表阿瑟就沒任務了。趁著各國代表齊聚澳大拉西亞的時刻,各大列強和中小國家也都在完成自己的計劃。

  首先是英國。

  愛德華王儲先是表達了英國王室對澳大拉西亞王室的祝賀,然後又趁著祝賀的間隙,重提兩國王室的關系,並且表示希望兩國能夠恢復之前的友好關系,重新建立起緊密的合作。

  阿瑟對此自然不會有任何反應。

  開玩笑,要不是情報機構報告英國外交部的官員在前一天晚上悄悄找到了島國代表,阿瑟對於愛德華王儲所說的話還能有幾分信任。

  對於英國人這樣一邊拉攏盟友一邊還要搞平衡政策的做法,阿瑟當然是嗤之以鼻的。

  不知道英國政府是真的沒有注意到還是太過關心和法國的鬥爭,歐洲的幾個列強的變動已經象征著一個新的勢力崛起。

  更要命的是,這個勢力不僅更加激進,他們還因為種種原因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利益。

  換句話來說,英法甚至澳大拉西亞,都是這個新誕生的勢力的敵人。

  英法目前的鬥爭和英國人背後的小動作,實際上就是在資助這些勢力,讓他們有機會壯大,最終變成英國人眼中的巨大危險。

  不過話說回來,英國人此時的麻痹大意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德國和意大利的統治者表現的都比較激進。但問題是,兩個國家其實都是有著太多的限制的。

  意大利自然不用多說。一戰之前的意大利就展現出了令人驚掉下巴的陸軍戰鬥,甚至成了整個歐洲的笑柄。

  現在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戰爭可謂是重蹈覆轍,意大利軍隊的表現叫一戰之前也沒好到哪去,一個先進的列強國家和一個土著國家居然打得五五開,這也讓英法徹底沒了干涉這場戰爭的想法。

  德國人其實威脅更大,但對英國人來說也沒大到哪去。

  陸軍規模嚴格限制在15萬,並且禁止擁有萬噸以上級別的主力戰艦。

  還禁止研發重火力武器,飛機坦克大炮都在禁止的范圍內,嚴格限制了德國軍隊的發展。

  對英國人來說,他們反而希望德國人變得越來越強大。這樣一來,英國人就不需要有任何的動力,就能坐視德法之間的對抗,用這樣的方式來維護歐洲地區的穩定,維護自己在歐洲地區的霸權。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