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18章 九國林立美利堅
  第718章 九國林立美利堅

  鮑德溫首相自然也明白匯報給喬治五世只是口頭說說罷了。別說是勞爾首相,哪怕是他自己,某些時候也不是那麽重視喬治五世。

  英國王室的地位或許穩固,但英國國王的權力早已經被拆散,想要找回不是那麽容易的。

  不過澳大拉西亞人的態度還是讓鮑德文首相察覺到了一絲不尋常。

  或許從美國戰敗開始,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關系就不複從前了。

  英國人強大的已經沒有對手,或者說剩下的列強全部都是英國人的對手。

  世界局勢的使然,讓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之間不得不走向防備,甚至在將來可能會走向對抗。

  好在國家之間的關系一直都是複雜的,這樣的變化對於政客來說很容易就能接受。

  調整好了心態,鮑德溫首相命人拿來一副美國地圖,仔細的開始鑽研英國能讓步的方向和英國絕不能讓步的方向。

  關於對美國的瓜分,英法澳三國沒有任何一個想把美國本土的土地吞並為自己的本土。

  這道理也很簡單。英法位於歐洲,澳大拉西亞位於大洋洲,和美國本土要麽間隔一整個大西洋,要麽間隔一整個太平洋。

  如果將美國本土的土地變成自己的本土,管理起來所面臨的問題足以讓一整個政府崩潰。

  而且美國內部白人和黑人之間的衝突、美國人對於打敗自己的這些國家的不信任、美國資本的問題,都是導致英法澳放棄吞並美國本土的真正原因。

  既然美國本土不能吞並,那麽最好的方法就是扶持自己能夠控制的國家,就像法國人所扶持的孤星共和國一樣。

  英國人原本的打算就是在13州殖民地建立新的國家。因為繼承了美國最精華的地區,13州所建立的國家保底就是個次強,對大英帝國來說還是能發揮不錯的作用的。

  這個國家和加拿大聯合起來就是北美洲最強大的勢力,也是大英帝國在任何危險來臨之時的重要後勤保障。

  有著加拿大和這個國家的幫助,大西洋將成為大英帝國的內海,對大英帝國掌控整個歐洲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但很可惜,法國人明顯不會同意英國人這麽做。要是完整的13州殖民地被英國人掌控了,英法再爆發戰爭的話,法國人在美國的布置基本都會被瞬間摧毀。

  雖然法國在一戰後已經衰弱了很多,但這不代表法國人就沒有稱霸歐洲的野心了。

  至少在13州的問題上,法國人的態度是很堅定的。法國人不願意看到完整的13州殖民地被英國人掌控,更不願意看到完整的13州殖民地被重新獨立為一個國家。

  是否要在13州的問題上向法國人退縮呢?這成了英國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別看英國人發動對美國戰爭時十分堅定,有很大原因是因為英國人的背後站著整個世界聯盟。

  但要是英法之間爆發衝突,沒有澳大拉西亞的幫助,英國人最多也就是在海面上獲得優勢罷了。

  陸軍的話不提也罷,想要靠英國人的陸軍攻入法國首都巴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這其實也代表著目前的世界局勢基調,基本都以競爭為主,戰爭為輔。

  不到萬不得已沒有人願意發動戰爭,因為戰爭不僅代表著巨額的資金消耗,同樣也代表著大量的人員傷亡。

  雖然一戰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但世界各國仍然沒有從一戰中走出。

  法國的人口一直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目前的歐洲除了必贏的戰爭之外,大部分國家都不願意看到戰爭的爆發。

  要如何和法國人達成妥協呢?這個問題還要考慮到法國人的想法。

  幾經思考,鮑德溫首相還是決定在第二天的和談之後和法國人取得聯系,爭取能夠和法國人達成妥協,剩下的澳大拉西亞就好處理了。

  第二天的和談仍然以僵持為結束,不過英法明顯都表達了想要妥協的意願。

  現在拖著也不是個事,只會讓美國的局勢變得越來越糟糕。這對於想從美國地區賺取大量利潤的英法來說是不願意看到的,這也代表著英法終究還是會妥協的。

  讓勞爾首相沒想到的是,英法的妥協居然能在短時間內發生。

  會談的第四天,也就是1929年1月18日,英法雙方就美國的瓜分問題就已經達成了一定的統一。

  唯一有問題的是佐治亞州,這是13州殖民地中最南部的土地,英國人想將其納入自己的統治范圍。

  但法國人同樣想將這個人口200多萬的地區納入自己的統治,最終還是英國人表達了妥協。
    當然,法國人獲得佐治亞州的代價,就是原本應該作為五大洲地區被共同管理的密歇根州,直接變成了加拿大的領土。

  值得一提的是,英法互相妥協也沒有忘記澳大拉西亞的利益。

  按照英法澳新達成妥協的瓜分方法來看,一個完整的美國將至少被分裂為九個國家,還有兩塊地區會被北部的加拿大和南部的墨西哥吞並。

  這也是兩個靠近美國的國家的好處,能夠將一部分土地吞並為自己的國土,而不是像英法澳這樣建立新的國家。

  達成妥協之後,美國理論上的局勢如下(本土):
  澳大拉西亞掌控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懷俄明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科羅拉多州和猶他州。

  法國掌控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佛羅裡達州、亞拉巴馬州、佐治亞州、田納西州、肯塔基州。

  英國掌控緬因州、新罕布什爾州、紐約州、佛蒙特州、羅德島州、新澤西州、馬薩諸塞州、賓夕法尼亞州、華盛頓特區、馬裡蘭州、特拉華州、弗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和西弗吉尼亞州。

  加拿大吞並密歇根州。

  墨西哥吞並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

  剩下的明尼蘇達州、威斯康星州、艾奧瓦州、密蘇蘇裡州、堪薩斯州、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組成五大湖共管地區,由所有參戰國家共同管理。

  其中,英法澳三國所獲得的地區(僅限美國本土)不得吞並為本土,並且不得將其合並為一個國家。

  這也阻礙了英國人想要重新建立13州殖民地的想法,少了佐治亞州的12州殖民地,至少要變成兩個國家。

  在英法澳三國的影響下,參與會談的國家達成了一項協定:因為五大湖共管地區繼承了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因此美國的債務由五大湖共管地區承擔。

  什麽意思呢?

  五大湖共管地區被參戰國家管理之後,每年的稅收有大部分會被平均分給所有參戰國家,什麽時候償還完賠款,什麽時候就結束對五大湖共管地區的管理。

  雖然之前美國的債務已經償還了很大一部分,但因為這次的戰爭,美國又要再背負一部分債務。

  這些債務全部被算到了五大湖共管地區的身上,這也是英國人如此大方的將剩下的五大湖地區,包括人口超過700萬的伊利諾伊州放給其他中小國家的原因。

  在統計所有債務之後,五大湖地區要向世界聯盟賠付85億英鎊的賠款。

  而五大湖共管地區的面積大約為128萬平方公裡,總人口超過3000萬。

  哪怕按照美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來算,五大湖共管地區每年所能獲得的財政收入大約在10億美元,也就是2.58億英鎊。

  這還是經濟危機前的統計,經濟危機爆發後五大湖工業地區也遭受了滅頂般的打擊。

  這也代表著哪怕只有85億英鎊的賠款,五大湖工業區也至少要償還50年以上。

  要是再從五大湖工業區扣走幾個省份,恐怕這筆帳100年也還不清了。

  雖然沒有分得一些土地,但有了一個穩定的五大湖地區來償還賠款各國家還是滿意的。

  而且五大湖地區的工廠也不少,各國雖然不能明目張膽地搬遷工廠,但購買一些工業設備還是沒問題的。

  不少國家也能趁著這次機會發展自己的工業,反正都是吸美國人的血。

  喝到一口濃湯也讓這些中小國家滿意了,這份針對美國的瓜分計劃獲得了大部分國家的讚同。

  剩下的國家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反對,這也導致這份計劃很順利的通過,並且被公開表示執行。

  和談會議中,沒有人為已經變成軍事政府的美國政府發聲。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哪怕美國政府已經換了主人,美國仍然是戰敗的那一方。戰敗國是沒有人權的。

  不過英國人也大度的給了自認為美國總統的麥克阿瑟一個選擇,那就是前往五大湖地區成為五大湖地區的臨時總統。

  除了五大湖地區之外,其他的美國地區在不久的將來都和美國沒有關系了。

  就連名義上是共管地區的五大湖工業區,也基本上會成立新的共和國,斷開和美國的一切關系。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