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99章 佯攻 裂痕
  第699章 佯攻 裂痕
  這場戰爭吸引了幾乎全世界的國家的目光,也自然吸引了幾乎全世界的民眾關注。

  從這場戰爭爆發之後,不論是歐洲的白人還是非洲的黑人,每天都養成了及時收聽新聞的好習慣。

  當然,兩個人群收聽新聞的方式也不太相同。歐洲白人可以聽廣播,也可以自由的購買想要看的報紙。

  但非洲的黑人除了道途聽說之外,也就只能在為自己的雇傭者做事的時候,才能聽聽他們對於新聞的感慨了。

  一個國家幾乎單挑了整個世界,這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常見的,哪怕是之前的世界大戰也是如此。

  當時的德國那麽強大,不還是擁有意大利、奧匈帝國和土耳其、保加利亞這樣的盟友嗎?
  更要命的是,德國擁有這麽多的盟友都沒有打贏那場世界大戰,更不要說幾乎以一己之力達成1v30成就的美國了。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什麽時候戰敗成了各國民眾關心的話題。

  特別是歐洲國家,許多民眾已經在祈禱美國能夠快點戰敗,自己的國家從美國賺取到大量的利益,然後用這些賺來的資金緩和國內的經濟危機了。

  此時此刻,勇於單挑全世界的美國已經成了歐洲人眼中的救星。雖然美國的勇氣沒有打動歐洲人,但美國那龐大的工業和發達的經濟,卻無時無刻不在打動著這些歐洲人。

  當然,對於非洲人來說,他們或許更加希望美國能夠贏得這場戰爭。

  畢竟相較於過度歧視黑人的歐洲來說,美國雖然也在歧視,但黑人的處境總體上也能算是人。

  如果聯合軍隊獲得勝利,列強中唯一一個承認黑人公民的國家也就煙消雲散了。

  他們這些黑人想要重新恢復自己的權利,或許就只有等到其他國家的林肯出現了。

  視角重新拉回到美國,此時的美國重新進入一片繁忙的狀態。

  當然,政府和民眾繁忙的角度以及目的完全不同。美國政府繁忙的目的是為了打贏這場戰爭,至少也得取得一些先機,用來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

  而大部分美國民眾繁忙的目的就比較一致了,要麽逃離到遠離城市和重要交通道路、設施的農村,要麽就直接乘坐遠洋客輪遠離這個即將被硝煙漫布的國家。

  至於他們會不會留戀居住了很長時間的美國呢?這種事情或許就只有他們自己的內心才能清楚了。

  但就算是留戀美國,也絕對不是留戀美國政府和胡佛總統的統治,而是留戀美國的土地和自己的財產。

  美國政府。

  近段時間以來胡佛總統總算是松了一口氣。憑借著美國政府大量印刷美元,用這些幾乎是天上掉下來的貨幣吸引了相當一部分美國民眾踴躍參軍。

  至少在面子上,目前的美國陸軍總人數已經突破30萬,並且人數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加中。

  那批最早招募的十多萬新兵已經投入到戰場上,抵禦加拿大從北向南的進攻。

  事實上,情況確實如同美國軍隊所預料的那般。加拿大一萬多人的軍隊也只是佯攻,他們進攻的奧古斯塔北部就已經停止了,並且在不停的和麥克阿瑟所率領的軍隊打消耗戰。

  雖然長此以往是人數更多的美國軍隊佔據優勢,但也成功的將三萬人的美國軍隊拖在奧古斯塔,大幅度減少了美國軍隊可調動的士兵數量。

  奧古斯塔攻防戰僅持續了一周多的時間,聯合軍隊就在加拿大地區發動了新的戰役。

  這場戰役參與的軍隊就多了,從各軍隊的著裝就能夠看出,這是一支真正的聯合軍隊,包含來自英國,法國等國超過五萬人的士兵。

  相較於那支佯攻的加拿大軍隊來說,這支聯合軍隊進攻的目的更加簡單,但對美國來說卻更加致命。

  這支軍隊的目的不是從南到北威脅美國的東部沿海城市,而是直接從五大湖地區如同利劍一般插入美國腹地中心。

  如果有一幅地圖就能夠看出,美國和加拿大的國境線大多數都是一條直線,但五大湖地區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卻如同利劍一般插入美國的腹地。

  這片地區往東能夠直達紐約和波士頓,這是美國東北部的兩大城市,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

  甚至再往南下一段距離,還能夠威脅到美國的首都華盛頓,這裡也是美國權力機構的核心。

  也正因為如此,這支聯合軍隊從戰役一開始就直接猛攻布法羅,打通五大湖地區聯合軍隊插進美國腹地的路線。

  雖然美國在布法羅地區也部署了軍隊,但軍隊數量遠遠比不上聯合軍隊的數量。
    這其實也很正常,畢竟當時美國軍隊也就20萬左右,受訓練的就有十多萬。

  剩下的八萬人哪怕隻部署在和加拿大的邊境,也絕對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邊境地區。

  美國更多的軍隊直接部署在了紐約西部的斯克蘭頓和波士頓西部的伯靈頓,當然還有已經進入攻防戰的奧古斯塔。

  這樣的軍隊部署自然不可能阻擋聯合軍隊,時間來到7月28日,聯合軍隊已經進攻到布法羅東部的賓漢頓,距離紐約也只有上百公裡的距離了。

  這支軍隊的目的暫時不是華盛頓,畢竟孤軍直入還是太過冒險。進攻華盛頓還得等到更多的軍隊一起前來,美國說到底也是個列強,值得聯合軍隊慎重對待。

  這支軍隊的目的就是往東進攻紐約,再不濟也得兵臨波士頓,和奧古斯塔北部的軍隊一起將麥克阿瑟的軍隊包圍。

  只要吃下麥克阿瑟指揮的那支三萬人的美國軍隊,美國陸軍中所謂的老兵就剩下不多了,剩下的全部都是新兵,戰鬥力自然也要弱上許多。

  1928年7月30日,美國政府。

  一場關於陸軍作戰計劃的會議在白宮召開,參與者有胡佛總統,國務卿萊特斯,潘興將軍,麥克阿瑟等一眾軍方高層。

  “各位將軍,現在已經到了美利堅合眾國最危機的時刻。往日的所有災難都不能和今日相比,我們必須要團結起來,眾志成城的度過這場災難。

  如果我們能贏下這場戰爭,我將用盡我所有的努力來回饋各位的支持。但如果我們在這場戰爭中失敗了,各位,我們將成為美國的罪人,被銘刻在美國的歷史中。

  我相信,不管是政府還是軍方,都不願意看到合眾國的滅亡。

  不管我們之前的關系是怎樣的,但現在,我希望我們能團結起來,不要讓我們親愛的祖國面臨滅亡的危機。”會議桌之上,胡佛總統一臉嚴肅,將目光看向了軍方和政府的高層,激情澎湃的說道。

  只可惜,這份演講明顯沒有打動台下坐著的軍方高層和政府高層,他們甚至連表面上的配合都沒有太多。

  胡佛總統面色一冷,剛才激情澎湃的樣子瞬間消失,變成了那個自負又自傲的男人:“麥克阿瑟將軍,現在前線的情況怎麽樣?”

  聯合軍隊發動第二次進攻之後,麥克阿瑟所率領的部隊從三萬人也增長到了七萬人。

  這也代表著,除了幾個防禦陣地之外,美國東北部的軍隊幾乎已經全部在麥克阿瑟的手中,他的作戰計劃對美國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麥克阿瑟自顧自的整理著資料,看到眾人的目光以及胡佛總統逐漸冰冷的眼神,麥克阿瑟這才站了起來,毫不在意的說道:“目前敵人已經被我們阻擋在斯克蘭頓—賓漢頓—伯靈頓防線。

  只要敵人不會增兵,我有信心將目前的敵人阻擋在防線之外。”

  早在華盛頓慘案之後,麥克阿瑟就和胡佛總統有了不小的矛盾。

  胡佛總統想將責任全部甩到麥克阿瑟的身上,麥克阿瑟同樣想將責任甩到胡佛總統的身上。

  這不僅造就了華盛頓慘案之後總統和陸軍總參謀長互相甩鍋的盛況,還讓不少美國民眾因此對政府心寒。

  畢竟在所有普通美國民眾看來,軍方是要聽從於政府的,而政府的最高管理者就是胡佛總統。

  再加上麥克阿瑟確實有著胡佛總統的命令,雖然這份命令和麥克阿瑟的做法有些不太相符,但調動軍隊確實是胡佛總統下的命令。

  因為這件事,胡佛總統喪失了民眾的信任,也讓軍方的權利得到了一定的增強。

  至少現在,哪怕胡佛總統和麥克阿瑟有著不小的矛盾,胡佛總統也仍然沒有膽量撤下麥克阿瑟的職。

  要知道,麥克阿瑟手中已經掌握了超過七萬的美國軍隊,是目前美國軍隊總人數的五分之一還要多。

  美國八萬的老兵被麥克阿瑟掌控了一大半,要是麥克阿瑟真的有什麽想法的話,恐怕光靠現在美國訓練的新兵完全阻擋不了麥克阿瑟的行動。

  手中軍隊的規模讓麥克阿瑟不再將胡佛總統放在眼中,胡佛總統也終於嘗到了柯立芝總統曾經嘗到過的苦果,那就是過度放任所帶來的對自己政治權利的威脅。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