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89章 新西蘭親王威廉(14更)
  第689章 新西蘭親王威廉(14更)
  既然確定了威廉是下一任國王,阿瑟自然就不會在王儲的身份上猶豫。

  目前最應該的就是給予威廉應有的爵位和稱號,免得讓王位競爭使王室成員內部的和諧出現問題。

  這不是阿瑟憑空猜測,而是漫長的歷史給予阿瑟的結果和經驗。

  現在的威廉幾人看起來倒是和諧,但誰又能保證沒有人會對王位心動呢?
  只有盡快確定了王室的繼承人,在幾個小家夥自行開始鬥爭之前解決這個麻煩,才能讓王室變得穩定。

  只有王室穩定了,政府和國家才會穩定。對於一個君主製國家來說,殺死自己的可能不是外敵,反而是內部那些平時不被注意的問題。

  1928年4月30日,經過了短暫的準備之後,阿瑟在聖阿瑟堡舉辦了一場分封典禮,並且正式對外公布了幾個新的爵位。

  首先是作為王位繼承人的威廉,被阿瑟分封為新西蘭親王和奧克蘭公爵。

  奧克蘭是北新西蘭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新西蘭地區相當重要的海港城市。

  奧克蘭公爵的頭銜在整個澳大拉西亞貴族體系中絕對是比較高的,更何況還有新西蘭親王的加成。

  不過,相較於奧克蘭公爵來說,新西蘭親王更多的只是名義上的頭銜。

  根據阿瑟所修改的憲法中的規定,新西蘭親王是名譽頭銜,不會擁有任何的法理領地,對新西蘭沒有任何管轄權。

  但與此同時,新西蘭親王將作為每任王位繼承人的法定頭銜,不可被繼承,同時只能由澳大拉西亞國王進行任命。

  新西蘭親王就和英國的威爾士親王一樣,更多的是象征王位繼承人,同時提高王位繼承人的身份地位。

  但威爾士親王不能統治威爾士,正如同新西蘭親王不能統治新西蘭一樣。

  甚至在澳大拉西亞的新貴族體系下,威廉的奧克蘭公爵同樣也不能管理和統治奧克蘭。

  但他的法理頭銜能讓他獲得奧克蘭市每年財政總收入的1%,這也是法理頭銜相較於名譽頭銜唯一的一項權利。

  除此之外,阿瑟還將奧克蘭北部奧克蘭半島波托到達加維爾數千英畝的土地分封給威廉,這裡才是他實際能夠控制的土地,可以進行任何合法的活動,包括建設自己的城堡,開發自己的經濟項目等等。

  獲得了種種頭銜和領地的威廉,此時也正式的成為了一名擁有領地的貴族。

  在澳大拉西亞政府的官方文件中,威廉的完整頭銜為:尊敬的威廉親王,蒙受上帝恩典,他是新西蘭的親王,奧克蘭的公爵和波托及達加維爾的伯爵。

  同樣被分封爵位的還有彼得和喬治。

  威廉出生於1909年9月,已經年滿18歲。而彼得和喬治的年齡是比較小的,彼得出生於1915年,現在才剛滿13歲。最小的喬治出生於1919年,現在的年齡才不到9歲。

  本來阿瑟是打算在他們成年之後才分封他們爵位的,但想了想還是趁著這次給威廉分封爵位的時候一起給他們封了,將原本一直沒有決定的王位繼承人也順帶著決定下來。

  作為王位繼承人的威廉是親王,剩下的彼得和喬治就只能是公爵了。

  阿瑟在這方面也沒有厚此薄彼,彼得被分封為達爾文公爵,喬治被分封為奧爾巴尼公爵,都是人口幾十萬的中小城市。

  按照實際情況來說,奧克蘭,達爾文和奧爾巴尼的發展潛力差不了多少,人口規模差別也不大,這也代表著他們三人從自己的爵位上獲得的收入是差不了多少的。

  達爾文和奧爾巴尼附近也有著大量的土地,阿瑟同樣賞賜了數千英畝的土地給喬治和彼得,能不能建設成功就靠他們自己了。

  最近幾天,澳大拉西亞新誕生一位親王和兩位公爵的新聞瞬間成了民眾熱議的焦點。

  不過這在君主製國家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人會去反對,大家更多的只是羨慕和認可,畢竟王室對民眾的貢獻已經足夠他們享受繁華富裕的日子了。

  分封幾個小家夥之後,澳大拉西亞貴族體系中最為頂級的親王和公爵也算是有了人選,不至於讓整個貴族體系看起來那麽單薄。

  但這也不得不承認出身在君主製國家才是全部。普通人奮鬥一輩子都夠不到的公爵爵位,對於威廉彼得和喬治這些王室成員來說是出生就能夠獲得的。

  分封了幾個小家夥之後,阿瑟也將目光重新放回國內的內閣選舉上,等待著新一屆內閣政府的出爐。

  目前的澳大拉西亞人口已經突破了3500萬人,政府的下一步工作是極其重要的。

  經濟危機不知道還能持續多長時間,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最好的發展時間可能剩的不多了。

  如果能夠抓住這波機會,經濟危機之後,澳大拉西亞的綜合實力能夠達到世界前三。
    但如果抓不住這次機會,或許就只能等著接下來的戰爭會不會發生一些改變了。

  也正因為如此,目前的澳大拉西亞政府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來創造和頒布更多的有利於發展的政策,推動這個國家向前邁進。

  經過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準備階段和選舉,終於在1928年6月11日,澳大拉西亞第七屆內閣政府的名單送到了阿瑟的手中。

  澳大拉西亞的內閣選舉制度是朝著越來越民主的方向發展的,這也導致能夠參選內閣成員的人數越來越多。

  更多的人參選也代表著想要連任的難度增加,畢竟想要獲得足夠的政績不是那麽容易的。

  在政府穩定發展的大環境下,大部分官員想要獲得足夠的政績,就必須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些成績。

  但很明顯,政府的一些人是比較保守的。他們寧願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不犯錯誤,哪怕不能獲得更高的政績,也不願意犯了錯誤導致自己的政治生涯終結。

  伴隨著這些人在內閣政府待的時間越來越長,內閣政府也會變得保守,喪失了開拓進取的精神。

  這是阿瑟不願意見到的,也是內閣政府逐漸有很多新鮮血液加入的原因。

  第七屆內閣政府的名單相較於第六屆變化還是很大的,有很多內閣成員並未取得成功的連任,只能無奈的離開最高政治舞台。

  不過他們也不是沒有希望去競爭州長,市長這樣的職位。相較於王國政府的內閣部門,州長和市長的競爭力要相對低一些。

  特別是那些人口比較少的州和市,在擁有內閣政府的豪華簡歷下,競爭個州長和市長還是不難的。

  之前所說的比較保守的官員,首當其衝的其實就是羅傑首相了。

  倒不是說羅傑首相不好。如果是在比較和平發展的年代,面臨的是一位守成的君主的話,羅傑首相這樣的人選反而是最好的選擇,甚至還能成就一段君臣之間的佳話。

  但很可惜,對於現在的澳大拉西亞來說,具備更多的開拓精神才能讓國家發展的更好,阿瑟也不可能只是一個守成之君。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新一屆內閣政府的首相職位被勞爾·普朗格拿下。

  相較於羅傑首相來說,勞爾·普朗格出身於軍方,在某些方面態度更加激進,反而符合阿瑟的預期和計劃。

  畢竟經濟危機之後,世界局勢要變得更加混亂,和平已經不可能保持太長的時間了。

  就目前德國和美國的混亂局勢來看,哪怕今年爆發戰爭阿瑟都不意外,這也是勞爾首相這樣的軍方人物上台的真正原因。

  因為這代表著阿瑟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在保持正常的國家發展的前提下,會更加重視軍方的發展。

  國家工業和經濟的建設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相應的軍事實力作為底牌,反而會成為其他軍事強國眼中的肥肉。

  阿瑟自然不會允許澳大拉西亞成為肥肉,那麽就只能讓澳大拉西亞成為森林中的獵人,成為世界秩序中的狩獵者了。

  首相的職位是勞爾·普朗格這樣的軍方激進派,那麽副首相的職位自然要選擇一個相對保守一些的戴澤·沃森了。

  戴澤副首相從1911年就是澳大拉西亞的外交大臣,相對於軍方來說還是比較保守,至少不會那麽激進,用來平複比較保守的官員的心情是最好的選擇。

  在政治的選擇上還是要偏向平衡,雖然要相對更加激進,但也不能讓澳大拉西亞走向偏激。

  畢竟威廉二世被架空的結局也歷歷在目,哪怕阿瑟享有崇高的聲望,也不能放任軍方權力越來越大。

  就算阿瑟能夠控制的住,將來的威廉或者以後的君主也不一定能控制的住。

  對於一個合格的君主來說,保持政治上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哪怕為此會喪失一些利益。

  讓戴澤成為副首相也是向稍加保守的派系釋放出信號,表明阿瑟重視軍事和激進的態度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畢竟按照澳大拉西亞內閣政府潛移默化的規則來說,國務大臣也就是副首相,很大概率是下一屆內閣政府的首相。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四更,已更1/4,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