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88章 王位繼承人
  第688章 王位繼承人

  阿瑟對於勃朗寧所研發出來的自動步槍還是很感興趣的,甚至親自觀看了BLN-28步槍的實際測試。

  為了方便後期,這款步槍在設計的時候采用和李恩菲爾德同樣的步槍彈藥,口徑約為0.303英寸,也就是7.7毫米口徑彈藥。

  使用這款彈藥讓李恩菲爾德步槍擁有不錯的殺傷力,在塹壕戰的時候能夠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實際測試極限速度大約為每分鍾30發,這幾乎已經是目前半自動步槍的極限。

  要知道,李恩菲爾德的彈匣只有十發的載彈量,這也代表著一分鍾要打空三個彈夾,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

  這也是阿瑟為什麽說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火力已經足夠的原因,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更多的武器彈藥的消耗。

  雖然全自動步槍看起來更加吸引人,哪怕是測試版的BLN28自動步槍也能打出每分鍾超過60發的射速。

  但這也代表著在戰爭中彈藥的消耗增加了一倍,對後勤和國家的財政都是個巨大的考驗。

  雖然全自動步槍也能有效提高部隊的火力,但這些火力有一大部分是多余的,對實際的作戰沒有太大的影響。

  真正需要火力的話,不如繼續提高輕機槍和火炮的數量以及威力,這才是真正有效提高火力的方法。

  雖然阿瑟沒有大規模裝備全自動步槍的想法,但目前的BLN28自動步槍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步槍測試結束之後,阿瑟就向國防部的幾位將軍表達了組建新的軍隊的想法,並且表示要將新的軍隊命名為“皇家突擊隊”。

  在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君主製國家,任何的事物沾上皇家兩個字,其意義也就變得非凡。

  不用阿瑟多說,這些將軍瞬間都對要成立的皇家突擊隊感興趣,甚至還有不少將軍請求阿瑟任命他們為皇家突擊隊的指揮官。

  但很明顯,作為阿瑟心目中優秀的特種部隊,皇家突擊隊的指揮官也注定要經過嚴格的選拔。

  哪怕只是一名普通的隊員,也必須得在澳大拉西亞數十萬的軍隊中經過精挑細選,至少也得是千裡挑一才行。

  是的,關於皇家突擊隊的規模,阿瑟暫時沒打算訓練太多,只是先將框架搭出來,在特種化訓練方面進行摸索。

  這也導致第一批皇家突擊隊的隊員數量限制在200人左右,並且是從全軍,包括常規軍和近衛軍所有士兵中進行挑選。

  阿瑟甚至都後悔提前向陸軍的那些將軍透露組建特殊部隊的計劃了。

  這段時間來不少人毛遂自薦,就為了成為澳大拉西亞第一支特殊部隊的指揮官。

  無奈,阿瑟只能公布一些其他的消息吸引注意力,避免澳大拉西亞第一支特種部隊組建的消息走漏風聲。

  這條消息就是關於火炮方面的研究。一戰是巨型大炮的時代,在一戰中誕生了大量的巨型大炮,口徑甚至已經突破了400毫米。

  這樣的巨炮用在陸戰中是極其浪費的,而且大規模的口徑也代表著巨大的體積和重量,運輸起來十分困難。

  一戰結束之後,澳大拉西亞的火炮研究基本都聚焦在127毫米及以下,這雖然讓小口徑火炮的技術一再突破,但中大口徑的火炮確實沒有太多的進展。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阿瑟的命令下,皇家軍工廠也研發出了新一代M1928-150毫米榴彈炮以及CA1928式105毫米半自動火炮,豐富澳大拉西亞的火炮體系。

  首先是M1928-150毫米榴彈炮,這是阿瑟所掌控的另一家軍火廠的傑作,名為墨爾本聯合軍工廠。

  這座軍工廠表面的資本由多個人控制,實際上則是王室財團全部控股。

  通過王室財團的資本支持,墨爾本聯合軍工廠已經發展成澳大拉西亞最大的“私人”軍工廠,主營業務有火炮和槍械的研發製造等。

  代號M1928其實很好理解,M是model,標準模型的意思。這門火炮的代號意義為1928年研發的標準150毫米榴彈炮。

  通過墨爾本聯合軍工廠的消息,其實就能看出阿瑟對於支持其他軍工企業的想法。

  雖然皇家軍工廠規模越來越大是個好消息,但澳大拉西亞不能只有一座大型軍工企業。

  武器的研發有競爭才是好事,內卷的企業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激情和動力,在武器研發的時候也能更有思路。

  更重要的是,從戰略層面來講,多家大型軍工企業也更難滲透,至少敵人的情報工作會變得困難許多。

  150毫米火炮也基本滿足阿瑟的想法了。雖然二戰的交通條件相較於一戰又改善了許多,但150毫米的火炮在運輸方面還是太大的難題。

  澳大拉西亞的大部分戰爭都是前往歐洲或者其他地區的情況下,更不可能對後勤有著太大的期望了。

  而CA1928式105毫米半自動火炮,它的上一代產品其實是澳大拉西亞和德國共同研製的GA1906式火炮。

  這是德國和澳大拉西亞參照M1897火炮的大口徑半自動火炮,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畢竟已經是20多年前的產品,CA1928式105毫米半自動火炮基本上就是皇家軍工廠經過改良的新產品。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下一次大規模戰爭澳大拉西亞軍隊大量裝備的火炮應該是CA1928式105毫米半自動火炮,M1928-150毫米榴彈炮,M1922-75毫米半自動火炮和CA-2-27毫米高射防空炮。

  前面三種火炮是用來對敵人進行火力壓製的,而高射防空炮就是專門用來對抗敵人的飛機。

  除此之外,澳大拉西亞的輕重機槍也可以改進成高射機槍,也算是擁有一定的防空火力。

  畢竟真正的防空還要看自己的飛機,擁有某個區域的製空權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相較於用火炮和機槍打下飛機,阿瑟明顯更寄希望於直接用飛機消滅敵人的飛機,獲取完全的徹底的製空權。

  果不其然,兩門火炮的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引起了陸軍各部隊的哄搶。

  因為軍隊的數量大幅度增多的原因,火炮的裝備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裝備到所有軍隊。

  這原本就有的幾個師之外,新的軍隊對於這些武器裝備肯定是要經過一番爭奪的。

  在訓練度差不多的情況下,哪方擁有的新型武器裝備更多,哪方的戰鬥力也肯定會更加強大。

  至於特種部隊皇家指揮官人選,阿瑟暫時還沒有很好的選擇。

  思來想去,阿瑟還是覺得前任首相肯特比較合適。但肯特的政治生涯比他的軍事生涯長得多,但這不代表肯特軍事方面的才能就很弱了。
    作為澳大利亞第一任國防部長,肯特本身就是畢業於軍事學院,只不過又在各大學進行了頻繁的進修,算是一名比較全能的人才。

  將特種部隊暫時交給肯特進行訓練和管理,阿瑟還是比較放心的。

  等到將來有了更合適的人選再進行更換就行,反正訓練特種部隊阿瑟也是摸索著前行的,倒不如讓畢業於軍事學院的肯特試一試。

  畢竟在皇家突擊隊正式訓練之前,要做的就是在全軍數十萬人中挑選最適合成為特種士兵的。

  要做到幾十萬中隻選擇200人,如何進行公平的挑選,要挑選出最有潛力和實力的士兵,這對肯特來說就是最大的考驗。

  英國人沒有行動之前阿瑟肯定不會挑起戰端,這也讓阿瑟將目光很快放在了國內的發展上。

  沒有打仗的情況下,阿瑟要做的肯定就是在澳大拉西亞進行各項的建設,讓國家潛力和綜合實力更上一層樓,之後也更有資本。

  其實按照道理來說,第六屆內閣政府應該在去年年中就已經結束任期,現在早就迎來了第七屆內閣政府。

  不過因為經濟危機的原因,阿瑟理所當然的宣布了延期一年,導致內閣的選舉拖到了今年。

  今年的經濟已經徹底好轉了,這也讓今年的內閣選舉順利舉行。

  阿瑟也很期待著第七屆內閣政府的誕生,每次內閣政府的更替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發展更進一步。

  整整六屆內閣政府的努力造就了目前的澳大拉西亞,而阿瑟也在這六屆內閣政府之中見證了澳大拉西亞的發展和壯大。

  借用外國媒體評價阿瑟在澳大拉西亞的地位的話語:“他創造和見證了這個國家的發展,在那些人眼中,他就是整個國家。”

  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這也是形容阿瑟在澳大拉西亞地位的最好語言。

  正因為阿瑟刻意的影響,讓阿瑟本人和這個國家徹底的綁定在了一起。

  阿瑟就代表著這個國家,這才是目前王室地位如此穩固的真正原因。

  但換句話來說,因為王室和國家的高度綁定,阿瑟本人包括整個王室,和國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就阿瑟個人的威望和地位來說,哪怕沒有王室財團和那些軍隊,只是單純的政治角度,也沒有人能和阿瑟進行抗衡。

  阿瑟在澳大拉西亞的地位已經做到了超過維多利亞女王在英國的地位,澳大拉西亞人願意為阿瑟而戰,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

  雖然內閣選舉的時間是在5到6月,但從4月開始,整個澳大拉西亞就熱鬧了起來。

  政府選舉的制度一再變化,阿瑟也一直在試探最適合澳大拉西亞的選舉方式。

  目前的選舉方式和之前沒有太大的區別,每個眾議院的議員都可以提名各個內閣職位的人選,得票高者獲得最終的內閣職位。

  但首相的選舉只能在上一屆內閣成員以及各黨派(擁有眾議院席位超過5個)的參選者中競選,提高了首相競選的難度。

  對於之前首相由阿瑟提名進行競選的規定,這樣的競選規則毫無疑問削弱了阿瑟的權力。

  不過這是阿瑟樂意見到的,在一些地方提前開始削弱王權。

  雖然就目前為止,幾個王子的培養還是十分順利的。名義上王位的第一繼承人威廉表現出了不錯的天賦,甚至被阿瑟認定為可以成為良好的統治者。

  但這並不能阻礙阿瑟削弱王權的腳步,這是在阿瑟退位之前必須完成的。

  相較於阿瑟這樣有限度有目的的削弱王權來說,要是讓下一任統治者削弱王權,那麽大概率是被逼迫的。

  到時候的澳大拉西亞如同當初荷蘭成立君主立憲製那樣,君主會在一夜之間喪失權力,而且幾乎是喪失大部分權利。

  與其這樣,倒不如阿瑟提前削弱王權,將國王的權力限定在一個可以控制的范圍。

  將來的君主如果有能力有威望的話,完全可以憑借著阿瑟所制定的制度獲得更高的權利。

  如果將來的君主能力不太行,他的王權會得到比較大的限制,安安穩穩地做一個君主立憲製的國王。

  如此一來,就能做到讓明君獲得權力,讓庸君喪失權力,讓王室的地位變得更加穩固。

  讓阿瑟留給後世君主的框架和基礎來看,讓澳大拉西亞成為列強之一,並且安安穩穩的度過幾百年是沒問題的。

  在不爭奪世界霸主地位的前提下,澳大拉西亞王室也會安安穩穩。

  至於幾百年後的事情,那是阿瑟無法預計的,自然也不可能為了幾百年後進行提前準備。

  不過換句話來說,幾百年的統治時間也就足夠了,畢竟幾百年後的後世君主和阿瑟其實也沒有太大的血緣關系。

  至少對目前的阿瑟來說,幾個已經成年的子女如何處理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威廉和安娜都在1909年出生,目前都已經年滿18歲,絕對算是成年的標準了。

  關於威廉和安娜爵位的分封阿瑟還沒有決定,到底創造些什麽樣的頭銜確實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還好不是一下子給幾個兒子都分封頭銜,至少有一定的時間用來策劃和準備。

  威廉的能力阿瑟還是很放心的,下一任澳大拉西亞的國王基本上也就是威廉了。

  也決定像英國的威爾士親王那樣,創造出一個專屬於王位繼承人的頭銜。

  王儲自動獲得這個爵位,這個爵位也代表著王儲,專門用來指定國家的下一任繼承人。

   今天就這一更,請個假,抱歉!

    解釋一下吧,二叔走了,作為侄子的作者這幾天很忙,明天要送上山。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