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802章 各國人口情況
  第802章 各國人口情況
  理論上來說,二戰是比一戰還要殘酷數倍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動用的軍隊數量只會更多,對軍隊和民眾造成的傷亡也會更多。

  因此,在進行戰爭準備的時候,阿瑟也特意吩咐了各大軍工廠和工業部門,從此時就可以瘋狂的擴大生產,將多余的工業產品和武器裝備等全部運輸到倉庫。

  只要戰爭一打響,這些積攢的武器裝備和物資資源等,是完全不用愁銷路的。

  不僅可以將其賣給歐洲諸國,讓各國擁有足夠的實力對抗德國軍隊,也能將其中的一部分賣到亞洲,給此時島國的擴張造成一定的困難。

  說實在的,只要島國在亞洲其他地區的擴張計劃失敗,島國終究只是一個缺陷很大的島嶼型國家。

  等到戰爭爆發,澳大拉西亞只需要拚盡全力封鎖島國的補給線,島國的陸軍就會自動崩潰。

  哪怕島國和德國以及意大利仍然結成了同盟,兩個遠在天邊的歐洲盟友,也不可能有足夠的手段給島國運輸物資。

  到那時候,養育島國人的小島,也會變成囚禁他們的牢籠。

  等到核武器研發出來,阿瑟會讓島國人明白,花兒為什麽那麽紅。

  伴隨著這一屆內閣政府的任期即將結束,他們所制定的發展和建設計劃其實也迎來了尾聲。

  首當其衝的,就是阿瑟十分重視和關心的艾爾湖運河計劃了。

  這份運河計劃是在1929年啟動的,預計耗資接近2.7億澳元,建設時間更是超過8年。

  阿瑟本來以為艾爾湖運河建成要等到好幾年後了,沒想到艾爾湖運河的建造比計劃中順利得多。

  截止目前為止,艾爾湖運河已經建造了超過三年的時間。這條一共被分為三段的運河,其實有兩段已經完工了。

  總長度接近150公裡的運河,目前已經建造完成的長度接近100公裡。

  根據施工部門傳來的消息,預計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中旬的期間,這條阿瑟寄予厚望的運河有望開通。

  這對澳大拉西亞來說是個好消息。除了能夠改善艾爾湖周邊的地理環境之外,艾爾湖運河的開通,對於運河周邊的城市的物資運輸來說也是極大的助力。

  特別是今年即將進入最大生產狀態的布羅肯希爾工業基地,生產的物資就可以先通過鐵路運輸到運河周邊,然後再順著運河被運輸到國內外其他地區。

  這條運河的運輸能力,相較於鐵路和墨累河來說還是要強得多的。

  這也代表著,這條運河將會和布羅肯希爾工業基地相輔相成,達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過問澳大拉西亞工業生產的這大半個月時間裡,阿瑟對於澳大拉西亞的工業生產狀態也算有了充分的了解。

  雖然具體的規模和數據都不如曾經全盛時期的美國,但目前的澳大拉西亞也絕對是除了英國之外最具規模和實力的工業強國了。

  當然,有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就是有著不小限制的德國。

  可不要小看德國的工業實力。哪怕德國的工業被英法和其他國家瓜分了許多,但德國的總體工業規模仍然保持在不錯的狀態。

  特別是英法為了讓德國每年都能夠償還債務,主動的放寬了一些對德國的限制,還將一些重汙染的工業搬遷到了德國。

  這麽一來,雖然確實轉移了很大一部分經濟危機中的傷害,並且改善了自己國內的環境。

  但德國的工業也因此逐漸恢復,目前德國的工業水平已經隱隱超過了法國。

  這也就是德國表面上的混亂狀態掩蓋了這些事實,才讓法國人麻痹大意,認為自己是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列強。

  但凡法國人詳細的調查他們就會明白,法國的工業早已經落後澳大拉西亞和德國,經濟更是已經被澳大拉西亞甩開了很遠。

  畢竟澳大拉西亞可是經濟危機中唯一一個沒有受到影響的國家,這就已經注定了澳大拉西亞的經濟會在經濟危機中騰飛。

  在其他國家經濟不斷衰弱的情況下,澳大拉西亞的經濟還能保持著高度增長,超越法國也是理所當然。

  雖然目前沒有各國具體的工業規模和經濟數據,但阿瑟確信,論綜合實力,澳大拉西亞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列強。

  當然,如果全面放開對德國的限制,德國的綜合國力或許會超過澳大拉西亞。

  畢竟德國此時的人口可不少,目前可是除了俄國以外,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雖然沒有各國人口的具體數據,但各國大概的情況阿瑟還是清楚的。

  畢竟這些年情報工作的努力可沒有白費,掌控各國的基礎工業和人口數據,對各大情報組織來說也只是舉手之勞。

  隻討論本土的情況下,目前列強中人口最多的仍然是俄國。

  哪怕俄國飽受戰爭的摧殘,再加上各種各樣的原因,也仍然不能阻止俄國屹立在列強人口之巔。

  各國人口排行(列強本土)如下:
    第一名,俄國,總人口1.33億人。

  第二名,島國,總人口6457萬人。

  第三名,德國,總人口6445萬人。

  第四名,英國,總人口4637萬人。

  第五名,法國,總人口4185萬人。

  第六名,意大利,總人口4078萬人。

  第七名,澳大拉西亞,總人口4011萬人。

  第八名,巴西,總人口4001萬人。

  其實從人口數據就能夠看出,澳大拉西亞已經逐漸追趕上了歐洲各國,人口方面的劣勢也在不斷的被彌補。

  當然,只是4000萬出頭的人口還遠遠不夠。意大利和法國的人口之所以被限制在4000萬,除了之前一戰帶來的劇烈傷害之外,還有就是他們的本土本來就不大,也容納不了多少人口。

  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國平民和意大利平民遠走他鄉,成為移民。

  而澳大拉西亞則不同。澳大拉西亞的本土可以輕松容納數億人口,本身也是一個移民國家,很少有澳大拉西亞人會選擇移民到其他地方。

  畢竟相較於土地被開發完善的歐洲,澳大拉西亞才是那個擁有更多機會的地方。

  按照目前各國大概的人口增長數據來看,兩年之內,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就能夠超過法國和意大利,登上世界前五的寶座。

  英國就不是那麽好超越的。畢竟此時英國的人口領先澳大拉西亞600萬,再加上澳大拉西亞的移民有一部分來自英國,英國人隨時會中斷這些移民。

  值得一提的是,在列強的人口數據排行中,擠進了一個新的國家,那就是巴西。

  在北美洲的霸主美國滅亡之後,世界各國和許多歐洲民眾對於八個列強的寶座其實意見不同。

  除了位置比較穩定的英法澳島意德俄這七個國家之外,最後一個列強的位置,才是意見不同的最根本所在。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還保留著大部分實力的奧地利帝國應該是最有實力的列強寶座競爭者。

  但此時的奧地利帝國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強大。整個奧地利帝國的總人口加起來也只有2000萬出頭,遠遠比不過人口已經超過4000萬的巴西。

  而且,因為奧地利帝國也是一戰的戰敗國的原因,想要重新成為列強並沒有那麽容易。

  德國能夠被承認是列強,除了一戰中德國軍隊優秀的表現之外,目前德國較為強大的工業也是重要原因。

  相較於德國來說,奧地利帝國的工業就沒有那麽強大了,至少還沒有到被公認為列強的地步。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份人口數據,阿瑟對於歐洲的局勢還是比較擔心的。

  德國島國和意大利的人口,在列強中也不算少,甚至紛紛名列前茅。

  特別是歐洲,德國的人口是歐洲所有國家中除了俄國之外最多的,這也代表著德國能夠拉攏起歐洲第二多的精銳軍隊。

  雖然像英法這樣的國家有著殖民地軍隊的補充,但殖民地土著組成的軍隊戰鬥力終究沒有本土士兵組成的軍隊強。

  這也就是英法擁有足夠的殖民地人口,可以不斷的征召大量的炮灰來消耗德國和意大利的有生人口了。

  要不然,阿瑟都覺得這戰爭不一定能打贏,畢竟光是一個德國,就足夠讓人頭疼了。

  好消息是,俄國的局勢進入穩定狀態之後,人口應該也會迎來一段爆發期。

  當時沙俄帝國統治時期,俄國的人口每年增長幅度都在300萬到600萬左右。

  這下換到了俄國民眾更加歡迎的政府,相信俄國民眾對於生孩子的欲望也會提高。

  目前俄國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33億,並且還在不斷的增長中。要是能在戰爭之前就達到1.4億,對於整個戰爭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畢竟人口就代表著能夠招募的軍隊數量。1.4億的人,如果不顧一切的征召軍隊的話,至少也能招募出1500萬的軍隊。

  1500萬的軍隊在東線,也足以讓將來戰爭中的德國兩線作戰疲憊不堪了。

  就如同原來的一戰一樣,通過兩線作戰的方式,耗也能耗死德國。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