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87章 王國大廈建成
  第787章 王國大廈建成
  其實從巴拉圭反攻開始,澳大拉西亞方面就沒有過多干涉巴拉圭軍隊的行動了。

  當初派遣的軍官團也轉變為了軍事觀察團,反正通過觀察兩個國家的戰爭,他們同樣也能學習到一些什麽

  而澳大拉西亞方面,則是在不停估算著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兩個國家的戰爭潛能。

  所謂的戰爭潛能,其實就是兩個國家還能夠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其實不只是澳大拉西亞,大概率英國和法國也在估算,來確定讓戰爭結束的時間。

  現實就是這麽殘酷。其實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早就有了讓這場戰爭結束的實力,還能讓巴拉圭減少很多的傷亡。

  但問題是,這麽做對於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來說沒有任何好處,這是兩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站出來調停這場戰爭的原因。

  對於這場戰爭背後的英法澳三大列強來說,不管戰爭的結果是什麽,最重要的是要在這場戰爭中賺足足夠的利益。

  哪怕法國所支持的玻利維亞最終戰敗了,法國也能從玻利維亞大量的借貸中賺到一定的利益,總的來說也不見得會虧。

  這其實也是列強和小國家最根本的區別。列強就是世界秩序的下棋者。對於下棋的人來說,棋子之間的碰撞不會傷及自己,最多只是一場失利讓自己面子上過不去罷了。

  其實從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綜合國力來看,戰爭持續了這麽長的時間,兩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已經被消耗了很多。

  可以預料到,戰爭會在今年或者明年結束,再晚兩個國家也沒有有生力量參與戰爭了。

  什麽時候結束這場戰爭對阿瑟來說並不重要。反正通過之前的幾次行動,澳大拉西亞已經確保了屬於自己的利益。

  戰爭什麽時候結束就看英國人的動作了,阿瑟也並不關心。

  阿瑟的目光仍然停留在國內的大建設上。對阿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悉尼的王國大廈即將建成。

  作為悉尼市政府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大廈,王國大廈的動工和建成都吸引著大量的澳大拉西亞人的關注。

  準確的來說,王國大廈的動工時間是在1930年5月25日,預計建成時間是1931年的11月1日。

  如此短暫的建造時間看起來有些誇張,畢竟這可不是一棟普通的建築,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實際並不誇張,美國帝國大廈隻用了410天建成。)
  正因為如此迅速的建造速度,國內外對於這棟號稱世界最高大廈的建築物十分好奇,擁有著不少的國內外媒體趕往悉尼,就等著這棟摩天大樓完工之後,搶先進入王國大廈的內部拍照。

  其實這棟建築建造時間之所以如此短暫,大部分原因還得歸功於政府各項政策的保障。

  作為大建設當中的重點項目之一,王國大廈對悉尼市政府來說不僅僅是地標那麽簡單,還是徹底打響悉尼名氣的一次機會。

  也正因為這樣,悉尼市政府聘請了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設計和建築團隊,加班加點才在預計的時間范圍內將這座大廈建成。

  作為澳大拉西亞的君主,阿瑟自然也不會錯過王國大廈的完工慶祝。

  其實不只是王國大廈,各城市在王國大廈建設計劃宣布之後,紛紛跟進要建造自己的城市地標。

  目前進度最快的就是作為澳大拉西亞第二大城市的墨爾本了。在阿瑟的要求之下,墨爾本市政府將原本決定建造的墨爾本大廈改為了墨爾本國家藝術館,雖然高度方面遠遠比不上王國大廈,但在政府的重視程度和資金投入方面,也並不遜色於王國大廈太多。

  墨爾本國家藝術館的動工時間是在1930年8月,完工時間要等到1933年的中旬了。

  投資方面,墨爾本市政府出資1500萬澳元,政府補貼1500萬澳元,共計3000萬澳元的預算。

  雖然比不上王國大廈,但建造一座地標等級的國家藝術館,也完全足夠了。

  除此之外,在新西蘭地區的惠靈頓也將建立一座地標建築,不過目前仍在討論范圍之內。

  新西蘭地區對澳大拉西亞來說還是比較特殊的,新西蘭人的情緒也是要照顧的。

  還有就是悉尼的另一座地標性建築,非常出名的悉尼歌劇院。

  這座歷史上在1959年才動工的經,被阿瑟提前了28年的時間開工。

  不得不承認,悉尼歌劇院獨特的造型還是非常吸引人的。這座澳大利亞地區獨特的建築,在後世的名氣就不小,是著名的景點之一。

  只不過,阿瑟並非專業的畫家。哪怕阿瑟對於歷史上的悉尼歌劇院還是有一定的印象,注定無法完美的複刻原來的版本。

  現有的悉尼歌劇院設計圖,是在阿瑟的命令下,政府邀請了國內外知名的設計師,根據阿瑟的一些要求進行相關的設計最終得出來的設計草稿。

  大體上和原本的悉尼歌劇院也差不了多少,只不過在細節方面有稍許的出入。

  因為近期悉尼市政府的資金大部分都用來修建王國大廈,悉尼歌劇院真正的動工時間要等到兩年以後。

  在投資方面,阿瑟對於悉尼歌劇院也是十分重視的。悉尼歌劇院的總投資接近5200萬澳元,是目前澳大拉西亞建造的所有地標中花費最多的建築。

  當然,因為建造時間預計5年的原因,5200萬澳元的投資其實也並不多,每年只有1000萬澳元出頭。

  而且,悉尼歌劇院是三方投資的。除了原本的政府和悉尼市政府之外,王室也會參與悉尼歌劇院的投資。

  其中,王室投資2200萬澳元,預計佔據悉尼歌劇院股份的40%;政府投資1800萬澳元,預計佔據悉尼歌劇院股份的30%;剩下的1200萬澳元由悉尼市政府投資,再加上土地來自於悉尼市政府,因此悉尼市政府可以佔據30%的股份。

  除了名義上的進行歌舞劇的表演之外,悉尼歌劇院的用途還有很多。

  除了作為地標打響悉尼旅遊的名氣之外,還能夠作為景點,提高悉尼的旅遊收入。

  要知道,歷史上的悉尼歌劇院可是澳大利亞的象征之一。這棟建築還被公認為20世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足以證明悉尼歌劇院在澳大利亞人心中的地位。

  而現在,雖然同時要建造很多的地標建築,但悉尼歌劇院在阿瑟心中仍然是最重要的那一批。

  阿瑟也是看過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圖紙的。這個世界的悉尼歌劇院佔地面積要比歷史上大一些,達到了2.03公頃。

  預計建築面積88888平方米,這是阿瑟特意要求的。原本設計的是88000平方米,阿瑟表示五個8比較順眼,也就改成了88888平方米。

  整個歌劇院比較核心的建築,就是一個能夠容納3250名觀眾的音樂廳、一個能夠容納1720名觀眾的歌劇院,還有一個能夠容納550名觀眾的小劇場了。
    除了這三個比較大型的建築之外,歌劇院內還擁有大大小小數量不等的展覽廳、錄音廳、酒吧和餐廳等房間共計920個,可以滿足遊客的大部分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瑟的特別要求下,這920個房間中,還包括十多個電影播放廳,用來播放和宣傳澳大拉西亞的電影。

  這樣一座龐大的建築,動工時間要等到1934年的中旬,預計建成時間更是要等到1939年年底了。

  因為目前竣工的地標建築只有一個,因此王國大廈還是吸引了國內外大量人群的注意。

  1931年11月1日,王國大廈建成的當天。

  除了這座地標性建築順利建成並且對外開放的消息,阿瑟會親自參與當天的活動,也是吸引大量澳大拉西亞人蜂擁而至的原因。

  不出意料的,當天悉尼市區的交通順利堵塞,人們只能步行前往這座隔著很遠都能夠看到的建築。

  這也得仰仗阿瑟對於環境治理的重視。哪怕悉尼已經成為澳大拉西亞最發達最繁榮的城市,悉尼市區的衛生環境也沒有太過糟糕。

  歐洲繁榮城市的缺陷目前悉尼還沒有那麽嚴重,空氣汙染雖然有,但也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

  在一系列講話之後,阿瑟站起身,按下了自己身旁的按鈕。

  一時間,整棟王國大廈的燈瞬間開啟,也代表著這棟建造了一年多時間的建築終於成功對外開放。

  對於這棟陌生的建築,民眾們還是比較好奇的。為了達到與民同歡的目的,在阿瑟的命令下,王國大廈一周時間內可以免費參觀,一周後開始收費。

  當然,收費的價格也不會太貴,每張前往觀賞層的觀賞票售價只有1澳便士,也就是1澳元的1%。(1澳元=10澳先令=100澳便士)
  值得一提的是,低層的觀賞層會免費向天空酒店的住客和大廈的用戶開放,這也算是對外吸引投資和遊客的手段之一。

  至於最高層的觀賞層,雖然是免費的,但隻向經過審核的酒店住客和大廈用戶以及少部分特殊人員開放。

  換句話來說,最高層的觀賞層是用錢買不到的,只有權力和地位才能夠得到。

  為了避免整棟大廈都陷入擁堵,大廈每天接待的遊客是有數量限制的。

  畢竟這樣的建築並不靠遊客掙錢,靠的是大廈的真正用戶,也就是那些商業區的租客。

  作為澳大拉西亞最大的城市,悉尼駐扎的公司數量自然不用多說。

  王國大廈面向的用戶自然就是這些公司。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將自己的辦公地點搬遷到王國大廈上,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榮耀和地位的肯定。

  阿瑟也並未在王國大廈有太多的停留,畢竟開放當天的人流量還是很多的。

  在最頂層進行短暫的參觀之後,阿瑟就徑直前往了悉尼市政府。

  悉尼是澳大拉西亞比較特殊的行政區。悉尼領地的最高政府就是市政府,悉尼市政府的市長同樣也是悉尼領地的總督。

  畢竟悉尼領地的范圍就是整個悉尼市,無論是市長還是領地總督,他們管轄的范圍其實都是一樣的。

  視察了一番悉尼市政府的工作,稍加勉勵了一番之後,阿瑟也就返回了聖阿瑟堡。

  不過,在阿瑟離開的時候也特意吩咐,要求悉尼市政府在第一周王國大廈免費開放之後,匯報王國大廈每天的客流量,以及王國大廈搬入的企業數量。

  雖然阿瑟沒指望著王國大廈很快就能回本,但畢竟是花費了大量資金建造的地標性建築,不重視也是不可能的。

  按照常理來說,美國人建造的帝國大廈能夠成為最知名、最受歡迎和最賺錢的建築之一,澳大拉西亞的王國大廈也注定不會差太多。

  事情也果真如同阿瑟所預料的。在一周以後,悉尼市政府向阿瑟匯報了王國大廈的情況。

  首先是客流量,免費的第一周客流量是很多的,王國大廈每天的客流量都接近所設定的客流極限。

  而在轉入收費之後,這樣的現象也沒有任何的減緩。畢竟王國大廈觀景台的收費確實很便宜,也就一個普通人十分鍾的收入罷了。

  阿瑟最關注的,還是國內外的企業對搬入王國大廈的意願。

  實際上,早在王國大廈建設的時候,就有多家企業谘詢過王國大廈將來的售價和租金。

  等到現在王國大廈順利開放,谘詢的企業就更多了,甚至每天都絡繹不絕。

  但考慮到王國大廈在整個國家最繁華的城市的,最繁華的街道的,最繁華的地點,王國大廈商業區售價的昂貴也就理所當然了。

  最便宜的一層的租金都接近1.7萬澳元一年,售價更是高達75萬澳元起。

  和後世一樣,這個起字就顯得十分重要。加上各種各樣的稅收和其他費用,哪怕是最便宜的一層,售價都得高達100萬澳元以上,沒有幾個企業能夠買得起一整層的大廈。

  也正因為如此,大部分企業都將目光放在了出租。雖然單年單層的租金至少高達1.7萬澳元,但也不是沒得商量。

  租的時間和公司的類型,也決定著每層大廈的租金的最終數字。

  目前真正租出去的大廈只有四層,分別被王室銀行、貴族聯合銀行、王室救濟委員會和醫藥集團拿下。

  說起來,這四家企業全部都是自己人。雖然每年也能給王國大廈貢獻超過8萬澳元的租金,但對阿瑟來說也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罷了。

  更何況,王國大廈每天的運行也是一大筆費用。賺的錢還要被政府和悉尼市政府分攤。

  對於阿瑟來說,想要讓王國大廈實現真正的盈利,就必須得讓那些還在觀望的企業盡快搬入。

   4200字更新送上,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