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86章 兩國相爭,列強得利
  第786章 兩國相爭,列強得利

  雖然這場殘酷的南美版本的凡爾登戰役隻持續了三天的時間,但卻讓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手中的精銳士兵損失了大半。

  可以這麽說,兩國接下來投入戰爭的軍隊,大部分都是沒怎麽經過訓練的新兵。

  在薩維德拉潰敗之後,玻利維亞軍隊已經喪失了前線的控制。前線軍隊可謂是一潰千裡,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被巴拉圭攻佔了接近30多個軍事據點。

  眼看著前線即將淪陷,玻利維亞軍隊徹底坐不住了。1931年7月27日,自認為經過精心準備的玻利維亞軍隊對巴拉圭的前線陣地納納瓦要塞展開了大力進攻。

  納納瓦要塞位於巴拉圭軍隊的西側,保護著巴拉圭軍隊的側翼。如果納納瓦要塞淪陷,不僅正面作戰的巴拉圭軍隊會受到側翼方面的威脅,玻利維亞軍隊還有順著河流而下的可能,直接威脅到巴拉圭的首都亞松森。

  對於這座極其重要的側翼軍事堡壘,巴拉圭方面自然是極其重視的。

  進攻的玻利維亞軍隊大約有4萬人,防守的巴拉圭軍隊則有一個師,接近1.7萬人的規模。

  雖然軍隊人數處於劣勢,但巴拉圭在納納瓦要塞裝備了大量來自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機槍,還有少量的火炮作為火力輸出,讓這座側翼的要塞變得十分堅固。

  澳大拉西亞軍官團經過簡單的評估之後,認為納納瓦要塞在駐扎一個師的情況下,可以抵擋住敵人至少三個師的進攻。

  而目前納納瓦要塞所面臨的情況,也差不多正是澳大拉西亞軍官團之前所評估一挑三的局面。

  事實證明,澳大拉西亞軍官團的評估和現實的戰果基本上沒有差別。

  雖然面臨的是兩倍於自己的敵人,但巴拉圭軍隊因為駐扎在納納瓦要塞內部,愣是靠著幾十挺機槍和十多門火炮守住了。

  不過,雖然守住了,但巴拉圭軍隊的傷亡依然十分慘烈。

  納納瓦要塞的攻防戰堅持了十多天的時間,給雙方造成了總共超過五萬人的傷亡。

  其中,巴拉圭軍隊駐扎在納納瓦要塞的一個師基本全部喪失了戰鬥力,死亡人數超過了5000人,其余的多少都帶點傷勢。

  而玻利維亞軍隊這邊,參與進攻的4萬軍隊,撤回到玻利維亞的只有不到1萬人。

  剩下的3萬軍隊超過一半都戰死在了納納瓦要塞前方,血液直接染紅了納納瓦要塞附近的土地,讓納納瓦要塞附近好幾公裡都彌漫著血腥味。

  玻利維亞軍隊之所以傷亡如此慘重,是因為他們在沒有什麽防護的情況下,對納納瓦要塞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在這樣的情況下,機槍就變得極其重要。雖然巴拉圭方面只有幾十挺機槍,但幾十挺機槍采用交叉火力覆蓋的方式,愣是讓要塞前方沒有任何火力死角,堵住了玻利維亞軍隊的進攻路線。

  再加上火炮偶爾的火力輸出,以及要塞內部巴拉圭軍隊的火力補充,直接將玻利維亞軍隊阻擋在了耀線前方100多米的范圍。

  直到戰爭結束,玻利維亞軍隊也沒有靠近要塞100米以內,只能看著這座並不龐大的要塞望而興歎。

  這場關於納納瓦要塞的爭奪戰結束之後,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雙方都已經損失慘重了。

  雖然戰爭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對於兩個人口都不多的國家來說,此時的傷亡已經是無法承受的數字了。

  要知道,巴拉圭軍隊在戰前只有3000人左右,算是武裝力量比較薄弱的國家了。

  但現在,僅僅是死亡人數就已經接近1.6萬人,是原來軍隊總規模的5倍還要多。

  更不要提在戰爭中負傷的軍隊和平民,加起來的數字早已經突破5萬人。

  如此巨大的傷亡對於巴拉圭這個小國家來說,也差不多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了。

  更何況,兩個國家為了打贏這場戰爭,紛紛向支持自己的國家借貸了大量的債務,用來購買武器裝備和戰略資源。

  可不要小看這些債務。到目前為止,玻利維亞欠法國和美孚石油公司的總債務已經達到12億法郎(583萬英鎊),並且還在不斷的攀升中。

  巴拉圭方面的債務雖然要比玻利維亞少一些,但也已經接近743萬澳元(371萬英鎊)。

  可以這麽說,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的話,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都將損失慘重。真正獲利的,或許只有石油爭奪戰背後的一方列強了。

  對於法國和英國這樣的列強來說,借出去的債務遲早都能收回,並不用擔心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會賴掉這筆欠款。

  隨著時間進入8月,北查科地區的戰爭也進入更加膠著的狀態。雙方的傷亡數字均突破5萬人之後,接下來所比拚的,就是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人力和財力。

  因為自知在人力方面不佔優勢,在澳大拉西亞軍官團的建議下,何塞·費利克斯·埃斯蒂加裡維亞決定搶先在北查科地區對玻利維亞軍隊展開反攻,來奠定自己在戰爭中的優勢。

  1931年8月17日,何塞·費利克斯·埃斯蒂加裡維亞率領超過2.5萬名巴拉圭士兵,在長度超過70公裡的前線上對玻利維亞軍隊展開了全面反攻。

  何塞·費利克斯·埃斯蒂加裡維亞的計劃,就是趁著玻利維亞軍隊接連兩次潰敗,在他們的援軍還沒有抵達的情況下,率先佔領整個查科地區,確定巴拉圭的戰爭優勢。

  讓雙方都沒想到的是,這場進攻戰持續的時間比戰爭到現在還要長久,也間接的讓兩個國家的有生力量直接被消耗殆盡。

  巴拉圭的全面反攻是從8月17日開始的,等到結束的時候,已經是十月末了。

  這場持續了兩個多月的全面反攻,對兩個小國家來說已經是難得一見的大場面了。

  除了一開始投入的2.5萬名士兵之外,巴拉圭又在戰爭打響的一個多月後,向前線派遣了三個師,也就是大約3.4萬名士兵。

  而玻利維亞方面,一開始前線駐守著三個師的兵力,再加上援軍,也湊齊了六個師,士兵人數超過9萬人。

  這場全面反攻結束之後,巴拉圭方面有兩個師幾乎全軍覆沒,總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受傷人數超過2萬人。

  玻利維亞也沒好到哪去。這場全面反攻仍然是玻利維亞失敗告終,這也導致玻利維亞有兩個師的兵力被全殲,死亡人數超過3.6萬人,被俘虜接近8000人,受傷人數更是不可計數。

  這場戰爭結束之後,雙方的有生兵力都已經降到了冰點。目前巴拉圭方面可以調動的軍隊只有三個師不到5萬人的軍隊。

  玻利維亞方面也好不到哪去,前線只有不到兩個師的兵力,還有超過1.5萬名俘虜在巴拉圭的手上。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負責指揮玻利維亞軍隊的法國指揮官在經歷了接連幾次大敗之後,已經喪失了所有玻利維亞人的信任。

  接替法國人指揮玻利維亞軍隊的是陸軍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恩裡克·佩尼亞蘭達。

  說起恩裡克·佩尼亞蘭達,在目前的玻利維亞也算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作為一個出生在玻利維亞的本土人,恩裡克·佩尼亞蘭達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從軍,並且憑借著自己的能力進入玻利維亞陸軍軍事學院學習。

  當佩尼亞蘭達18歲的時候,他就已經順利從軍事學院畢業並且獲得了少尉的軍銜。

  此後,佩尼亞蘭達接連獲得了多位軍方高層的賞識,並且一路順利的晉升到了上校的軍銜。

  查科戰爭爆發之後,佩尼亞蘭達前期率領著自己的陸軍第四師,佔領了好幾個巴拉圭的軍事堡壘。

  但指揮權被法國人接過之後,佩尼亞蘭達就沒有發揮自己能力的空間了。

  直到此時,玻利維亞人放棄法國軍官的指揮之後,佩尼亞蘭達才重新回到玻利維亞政府的目光中,並且被晉升為準將軍銜,破格成為玻利維亞陸軍總司令。

  而在歷史中,恩裡克·佩尼亞蘭達在玻利維亞也絕對算得上是鼎鼎大名。

  雖然早年出身於軍隊,但恩裡克·佩尼亞蘭達一路順風順水,最終還擔任過玻利維亞的總統。

  恩裡克·佩尼亞蘭達接過玻利維亞軍隊的指揮權之後,就一改之前法國指揮官所制定的決策,命令前線的玻利維亞軍隊轉入全面防守。

  這其實也是明智的選擇。雖然玻利維亞在人口方面領先於巴拉圭,但目前可以調動的軍隊數量是要落後巴拉圭的。

  玻利維亞在戰爭中的損失遠遠高於巴拉圭,在一定程度上也抹平了兩個國家人口方面的差距。

  如果繼續進攻下去,對玻利維亞軍隊來說並非是好事。特別是後方大量的傷員,目前急需要醫療物資來救治。

  對於玻利維亞來說,等到這些傷員經過簡單的療養能夠恢復戰鬥力,才是玻利維亞軍隊重新整頓秩序發起反攻的時候。

  在此之前,前線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守住,盡量拖延更長的時間,為國內救治傷員創造一定的時機。

  雖然玻利維亞軍隊已經轉入防,但巴拉圭軍隊可沒有和玻利維亞後者的想法。

  畢竟巴拉圭在國土和人口方面都處於劣勢,能夠早點結束戰爭,對巴拉圭來說是戰爭能否勝利的關鍵。

  好在巴拉圭有著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兩大列強的支持,除了人力需要自己籌備之外,包括資金和武器裝備在內,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可以一手操辦。

  當然,這些可都不是免費的。對巴拉圭來說,戰爭拖得越久,自己欠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貸款也就越多。

  等到這筆貸款的價值遠遠大於北查科地區的石油價值,也就是巴拉圭政府崩潰的時候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英法也差不多都解決了各自的麻煩。

  法國人通過付出一定利益的方式,倒是暫時穩住了孤星共和國。

  只不過,墨西哥對於孤星共和國的覬覦也越來越強烈。要麽加強對孤星共和國的掌控,要麽就只能加強在美國南海岸的軍事實力,防備墨西哥有可能的動作了。

  相較於法國人只是外交上的麻煩,英國人的麻煩就是印度內部的軍事叛亂了。

  不過和法國人預料的差不多,這次軍事叛亂對英國在印度的統治來說,並不是致命的。

  僅僅隻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印度軍隊就已經平複了普拉巴蒂的軍事叛亂。

  甚至印度政府還抓捕了包括普拉巴蒂和甘地在內的眾多印度國大等成員,順帶著解決了之前讓英國人很頭疼的非暴力行動。

  雖然印度政府叫囂著要處決這些掀起武裝叛亂的犯罪分子,但大部分國家都明白,甘地基本上是不會有事情的。

  還是之前那個道理,甘地只要活著一天,印度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如果印度政府真的要處死甘地,他們接下來要面臨的,或許就是全印度各處的武裝叛亂了。

  果不其然,在抓捕甘地半個多月之後,印度政府就宣布了對國大黨各成員的判決。

  雖然大部分成員都被判處了死刑,但包括甘地和他的心腹在內的少部分成員,最高處罰也只是監禁兩年。

  而且,監禁甘地的監獄還是印度監獄中環境比較好的,專門用來監禁英國人的那種。

  這其實也側方面表明了英國人的態度,他們也明白甘地對於印度的重要性。

  在自己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掌控印度之前,甘地毫無疑問還是很安全的。

  澳大拉西亞方面,這幾個月英國和法國的動作,包括玻利維亞更換軍隊主帥的行為,全部都被上報到了阿瑟的辦公桌上。

  阿瑟對於英法的動作並不意外,特別是法國人,此時是不願意看到戰爭的。

  要是之前強盛時期的法國,面臨墨西哥這樣國家的挑釁,恐怕大部分法國軍隊就會叫囂著要向墨西哥宣戰了。

  但現在,法國人只是威脅就足以證明,他們並不願意看到戰爭,哪怕戰爭的對象只是一個並不強大的墨西哥合眾國。

   4000字更新送上,求月票,求支持!

    大年初九開始恢復兩更。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