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世間長生仙》172.第172章 開枝散葉 自成派系
  第172章 開枝散葉 自成派系
  且也在老店家還有些失神的時候。

  河判官也是懂得常人初知此消息的震撼心情。

  甚至別說是常人,就算是一位修士,一位神官,當知道自己接觸過法主,那也是沒法在下一秒內就心平氣和的當做無事發生。

  所以,河判官哪怕是身在好友的‘地界’內,倒也做起了身為主人該做的引路人職責,牽引著老店家向著他的家中走去。

  看起來,河判官倒不像是第一次這樣做了。

  只不過先前的幾次,一次是他幾十年前,大晚上的在街道上‘忽然’現身於老店家的身前,不小心又嚇了老店家一跳,然後給他引回家中。

  二是,自己修煉到練氣大成,有幸得陰差身份,又向老店家詳細告知了陰司與修行界的事,讓老店家知曉現仙神真的存在。

  那次,也是讓老店家失神良久。

  三是,自己前幾年得判官之位,得知無盡天地的消息,亦是讓老店家驚歎連連。

  可是這次,卻是忽然告知老店家,這無盡天地的所有仙神共主,就是曾經那位寧先生,這消息可想而知,會多讓人有震撼了。

  起碼他河判官第一次得知無盡天地的事,得知法主的事情後,也與老店家差不多。

  只不過他身為修士,能稍微快一些的平靜心神。

  同樣,經常聽聞各種神鬼消息的老店家,在走了一會後,也漸漸的回過神來。

  雖然還是驚歎莫名,但起碼不像是之前一樣暈乎乎的失神呢喃了。

  可是回神歸回神,這般走了半裡,待到了縣南巷子裡的老宅子門口後,老店家還是有些沉默。

  因為在心思回正之後,那就是各種問題了。

  如,老天爺如今在何?
  以及這縣裡,甚至他去過的一些大城內,為何沒有老天爺的神像?

  但除了老天爺以外,各路仙神皆有。

  並且多年來,河判官來找他,他有時又和河判官閑聊閑逛間,路過哪座廟宇的時候,河判官還會和他講,這位仙神是誰,名姓是何,以及這位仙神的生平善事。

  雖然這些他都沒有和外人說過,也不敢亂傳,但是,他心裡是知道這個事的。

  可卻唯獨沒有今日所言的‘天公。’

  但是這想歸想,他是真的不敢問。

  而河判官到了門口之後,就沒有再進去,反而是看了看琢磨什麽的老店家以後,像是知道這位好友想什麽一樣,才再次搖頭言道:
  “若是你問我其余仙神道友,為兄是能言告一二。

  且有時你說起,哪則傳聞中的仙神名字時,為兄也會帶你去往他的廟宇,見禮他的神像,為伱講解一番這位道友的生平之事。

  但事關..”

  河判官說到這裡,是抱拳望天,“若想見禮與還曾經之恩,無盡天地皆為寧先生的神像法身。

  你一言一行,寧先生皆可觀得。”

  “謝大兄言告!”老店家聽到此言,在之前得知寧先生為老天爺,為天地顯化,繼而驚奇與也不是很驚奇於這個天地皆為神像的時候,亦是向著天地大禮,感恩於曾經的紙錢一事。

  只是,河判官倒是有些失笑,畢竟當時也是法主從他的手中‘救下’了自己這位老友。

  所以,老店家此刻在這‘行凶者’面前感激,倒也有一些說不上來的怪異與奇妙。

  看似這就是緣法之奇,總是這般像是很正常,卻又更多是離奇的巧合。

  但在心思不多的河判官想來,在對緣法毫無見解的河判官看來,這就是老店家總歸是還沒從寧先生的身份中回神,繼而做出了讓他這位老兄有些難以自然的尷尬窘事。

  而老店家在拜謝天地之後,又看到大兄有些乾笑的看著他時,這略微一想,也一時明白了自己老糊塗了,於是又對河判官連番歉意,稱自己不是那個‘揭老底’意思。

  這也是幾十年過去,兩人非同一姓氏,非同一‘世界’,但卻相同的兄弟情中,他早就不覺得大兄有錯,也不覺得這事有錯。

  再加上初聞天公的消息後,他下意識的就忽略了大兄的感受。

  所以道歉是必須的,以及他年齡這麽大,見過的事情也算是比較多,也知道很多很要好的關系,其實就是一些自認為微不足道的話語中漸漸產生了裂痕。

  這誤會是要解釋的,不能隔天,讓人越想越不對,等今後就算是再去解釋,那心中的關系早就變了,就算是自己再解釋,人家也得聽進去才是。

  老店家做生意這麽多年,是懂得這個道理的。

  相同的。

  河判官就是知道自己這位老友的人情世故把握的很深,所以就想要借老友之手,去試著點醒一下趙家少爺。

  至於能不能點醒,就還是那句話,雖然自己也覺得沒希望,但先試試再說,起碼做了。

  以至於此。

  兩人也沒有進入家門,就地便開始商量如何處理趙家少爺的事。

  最後,還是老店家說出了一個順勢而為的主意,那便是他替代‘賭坊’,用計將趙家少爺的家產贏來,然後再讓趙家少爺勞苦一些時間,讓其試著悔悟一些道理。

  畢竟說到底,趙家少爺家底豐厚,還是沒有吃過苦的,所以此計些許能行。

  再等趙家少爺徹底悔悟後,再把家底還上,這種失而復得的喜悅,也算是皆大歡喜,弄不好還會成就一方說書先生的美談。

  只是,在不借用河判官的威勢與法力下。

  老店家是思索許久,覺得他小家小業的,且不精通布局之下,應該是做不到那麽完美的天衣無縫。

  再說,這是去將近千裡外的梁城錳縣裡做事,又無外力干擾下,這人家賭坊能願意自己這位外城人搶肥羊嗎?
  驅趕,都是說輕了。

  再加上人家敢騙,敢把人往死裡逼,難道就在乎多一條人命?
  莫說這還是過來斷他們財路的。

  所以,老店家想來想去,覺得計劃是好,但還需要一位‘權力高深’的幫手,且精通這賭坊內的牛鬼蛇神之術,更不在意趙家少爺的家產。

  不過,這也不是老店家想要再推事,再想拉更多的人進來。

  相反,老店家也想自己一人就挑了,但是事與願違,他沒那個關系,沒那個人力。

  這弄不好,得罪人那些賭坊以後,或者身在賭場多年的趙家少爺看出他的拙劣伎倆後,他鋃鐺入獄,或者挨頓打,都是板上釘釘的事。

  他也不覺得那些賭坊看到自己搶生意後,會好好的放過自己。

  當然,這也不是店家害怕。

  反正就算是死了,死在外城,那也是進大兄的司內,這有什麽好怕的?

  並且他也向大兄了解過陰城內的生活,雖然不說是向往,可也去了尋常人對於死後未知的恐懼。

  他如今最多,也就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後輩。

  可其後重要的還是自己若是做不好,豈不是辜負了大兄的所托?
  而河判官自然是通情達理,能理解這些,並且也讓好友說個人名,看看能不能結交,讓其同做這一計。

  也是這說到大人物,精通且能擺平整個梁城事的大人物。

  老店家下意識就吐出了一個人名,
  “梁城張掌櫃,張殷,我老早就聽說過他的名字。

  只是這位張掌櫃,我並不認識,平日來也接觸不到。”

  “張掌櫃?”

  河判官聽到這個人名,是忽然一愣,隨後又一笑,示意好友先回家報個平安,然後隨他去梁城一趟。

  隨後。

  也在去往梁城的途中,不僅是老店家說起了他所知道的張掌櫃,並且河判官也聊起了此人。
    看似張護衛如今的名聲是很大,就連神官都已經得知。

  而事實上,說起梁城的張大掌櫃,張大老爺,那在凡塵的梁城之中,的確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因為張護衛兒媳婦的父親,曾經是梁城新一任的金曹令。

  又在數十年的運作下,以及張員外逝後,張護衛漸漸心性轉變,後來開始廣善好施的名聲中,使得張護衛的大孫子,在梁城各方勢力,以及本身就有學問的底氣中,順位接替了他姥爺的金曹令位。

  這般身為梁城的官商大家,以及不痛不癢的稍微扯上一點虎皮,說起張護衛曾經認識‘良文吏’,認識當今的良丞相。

  良丞相的老家,亦在梁城,並且良丞相還在幾十年前與張家一同翻修的梁城城牆,尤其良文吏或許是懷舊,還在張護衛家中做客了半個時辰。

  這也使得‘梁城張掌櫃’的名號,在整個吳朝南境,甚至吳城內也有片些傳聞。

  特別是一些梁城的小商小販們中還有一個傳言。

  那就是大事問官府,小事問張家。

  大意為,見到殺人放火的人命案子,定然是要報官。

  可要是自己山野內路遇打劫,被人欺負,且自己要是認識張家的人,那只要報張家的名號,有時候其實比官府還好使。

  畢竟官府是大家都知道的,可那些人還敢行凶與打劫,這分明就是有了最壞的打算,也覺得自己能跑。

  但要是換成如今高手眾多的張家,又與梁城江湖門派關系很好,且有一位‘先天高手’作為門客的張家。

  這真是要掂量掂量了。

  要知,官府知道哪裡有幾位匪徒,是會去抓,但要是抓不住,讓其跑到其他地方,那還得換其他地方交接。

  可要是得罪江湖高手,那可是為了一口氣,一個承諾,能千裡追殺到死。

  且鼠有鼠道,貓有貓道,江湖好漢們朋友眾多,牛蛇混雜的朋友都有,消息也多有靈通,這同為牛蛇混雜下的劫匪,哪怕是隱姓埋名,也真不好跑。

  且也是江湖這一方的加持,再加上本身要錢有錢,家裡要官有官下。

  張護衛的張家,如今還真是梁城內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做到了他百年前的夢中之境。

  只是他的名聲目前也限於此,最多也只是在凡塵的小半朝內傳播。

  所以,同在梁城縣內為商的老店家能知道,不足為奇。

  而河判官之所以知道張護衛,倒不是張護衛如何。

  相反,是他早已逝去的大伯,那位或許早已被梁城百姓所忘卻的周縣張員外,如今卻是在整個吳朝眾神官中聲名頗遠!

  當然,這不是築基圓滿的張員外有什麽過高的本領,而是張員外當初被天地善封時,吳朝眾神官可都是知道法主與幾位仙者同時來見禮。

  也是那時,很多神官都知曉了這位如今所稱的‘小神’,是法主的好友。

  再瞧法主的好友,都為雲鶴妖族、玄門仙祖等天地界主。

  那張員外既然是法主的好友,就算是境界不高,這肯定也是要重視了。

  同樣,張員外也是身為寧郃好友的身份下,繼而一直以來,都是公正嚴明的做好每一件事。

  自然,這一是他心本如此,二是也怕給寧先生丟人。

  同樣也在今日。

  河判官趁著這個事情,也是大致和老店家說了一些關於梁城張家的一些淵源。

  只是他知道的也就是這麽多。

  卻不知道認識法主的不止張家,亦不知道良文吏與劉大人。

  更不知道,在天地初開前的曾經,張掌櫃只是一位小小的護衛,張員外也只是一位小縣員外,還有渺小的良文吏,以及曾經棄官的劉大人。

  只是也在如今,他們卻都成了一方方派系,一方方凡塵與修行界中的‘大人物。’

  其中張員外這邊,自然是吳朝神官的派系,和梁河神等人一塊,都屬於梁城神官。

  張護衛,自然就是自成一方大家族,開枝散葉,在整個梁城地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大豪商。

  甚至一些縣裡的小官員,都要看張護衛的臉色行事。

  再談,曾經的良文吏,這更是不得了。

  看似是貴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實則又監管六部尚書,亦有權分派各個境內的各城巡撫,其權利可謂是覆蓋大半的朝野!
  除了最為貴重的兵權之外,他基本是都有了,已經是位極人臣!

  吳帝也對他十分器重,甚至也籌備了數十年的重禮奇珍,準備帶他去青雲宗求仙,求傳說中的延壽仙釀。

  但相對來說,劉大人卻是走出了朝野,走向了朝外,幾十年來踏足數十余朝,傳播了開河之法,也讓很多王朝知曉了吳朝之名。

  這若是論對吳朝的功績,對東州各朝的功績,還真是劉大人更勝一籌。

  尤其不止是劉大人,像是這樣的‘開河大善使者’如今也漸漸多了起來,都是一同為天下五洲出力。

  且也是這般傳播之中,很多朝廷從這些使者口中得知此事,得知吳朝作為第一位開河的先例後,也是對吳朝感恩萬分。

  甚至很多很遠的外朝,在年中,乃至年初時,就早早派出來使,踏足十萬、數十萬裡之遙,為吳朝賀來年的新年夜。

  當然了,也不排除有的朝廷是派使者來打探,看看這開河之法,是否真的如這些行者所言一樣,會為天下帶來繁榮。

  雖然他們的朝廷中能人很多,也能推測出此事絕對無錯,但事關重大,又勞民傷財,且有例子之中,這還是親眼所見的為好。

  可不管怎樣,吳朝每年百朝來賀的景象,是實打實的被吳朝史官記錄在冊。

  這也是吳朝,以至於吳朝的前身,都沒有實現的繁榮至極之景。

  而如今如果從九天上朝下望去,也能看到東州內陸的大部分朝野,都開始了開河一事。

  再加上如今百姓體質的壯碩下,開河的進程是遠遠高過曾經吳朝。

  且這開河的輻射面也在無限的朝外增廣,相信用不了多久,整個東州都是河流與山野交匯的肥田。

  乃至如今無人煙的荒野外陸,隨著內陸各朝的人口增加,逐漸遷移,以及開河計劃,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整個五洲也會成為東州的這般美景盛況。

  這些,都是寧郃等人想要看到的。

  看到凡塵生靈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打造屬於自己的‘仙境。’

  當然,天助自助者中,天界眾神官也是在寧郃等人的略微授意下,於暗中幫助的這萬兆生靈。

  不然內陸這麽多荒野被改成河道後,想要均勻的分布雨水,這都是個大問題。

  這是人力所不能為的。

  同樣,在每逢一朝開河道時。

  眾多開了法眼,能觀神鬼的修士,在遊歷此朝時,也會見到一幕浩瀚的奇景。

  那便是數十位不同地界的河神齊至,手持雨歷,腰側神官法令,顛倒天時,呼風喚雨,連綿數萬裡雷雲,遮青天大日為晝夜,為此朝降下開道所需的雨水。

  每逢修士有幸見得這奇景,都會心中震撼與感動莫名。

  覺得,這或許才是神,才是以人為本,以人在前的仙。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