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世間長生仙》114.第114章 四紀與七竅差別 質變靈石 許道
  就這般。

  又過一年。

  仙歷、五十四年、初秋。

  在劉大人一路行來,走過了豐朝邊境的七千裡祁川嶺,還尚不知曉有人跟著他的時候。

  同年,在十萬裡外的吳朝北境。

  金丹大成的許道人從境外趕來,正一路急行向著山下學堂趕去。

  且這時,在他的手中還握有一顆泛著奇異光芒的石頭。

  每當他運轉功法,這顆石頭都散發出一陣陣柔和的光芒,牽引方圓千裡內的靈氣。

  這道光芒連尋常肉眼也可見。

  但哪怕是這塊石頭牽引千裡靈氣,也沒有引起任何‘靈氣潮汐’,沒有引起絲毫異象。

  同樣,在這千裡內修煉的修士,也不會因為這塊石頭的遷移靈氣,而導致自己附近無靈氣修煉。

  因為如今仙界內的靈氣,就是大海中的水一樣。

  如今這塊石頭就如‘紗布’。

  盛水時,能帶動一些海水上來,但不會使得這裡‘缺一塊。’

  而若是諸位容法之主,或是容法之主的弟子們在此,就能知曉這顆石頭其實就是‘七品靈石’。

  七品也是最近一年才出現,且基本都是在諸位容法之主的聚靈陣內。

  像是外界各地,這基本是看不到的。

  如果能看到,那定然是自身的氣運非常好,好到無意間遇見了一處全是六品靈石的礦脈。

  且這礦脈還必須要有千顆六品以上,才能孕養出來這麽一顆。

  許道人這幾年出行,就是有緣在東州的一處山脈內尋到了一顆。

  也是為了這顆奇異的高品靈石,他才耽擱了兩年有余的時日,不然他早就回到吳朝地界了。

  可就是今日回來,來到因為有山下學堂在此,繼而消息最為靈通的吳朝。

  他之前還遇到了大揚府君,並且也得知了這顆石頭的名字,亦知曉七品靈石也像是一個‘分界線’。

  比如,六品靈石如果只是對‘金丹法修’有些作用,那麽七品已經可以完全代替自身搬運天地法力,讓法修同樣受益。

  皆因裡面蘊含‘天地靈氣。’

  這關於天地靈氣,許道人在路上也體驗過了。

  也聽大揚府君說,‘只要七品在身,那麽哪怕是身處無靈之地,也能聚靈元嬰,或者是更高的化神、洞虛。’

  就算是在五洲上修行,只要身旁帶上一顆,也能加快最少二成的修煉速度。

  這就是‘天地靈氣’,算是一種靈石自帶的‘小小神通。’

  可是六品靈石最多只能凝聚金丹,且其內沒有天地靈氣。

  繼而在靈氣本就濃鬱的五洲時,六品並不能增加法修的修煉速度。

  當然,對於不是法修的新修士來講,若是單單需要雄厚法力來‘衝關’,來聚玄,聚法,那六品卻能用到元嬰。

  也是從大揚府君那裡得知這個事。

  許道人如今也知曉了這塊靈石的珍貴,更知曉了自己這次確實是獲得了一個大機緣。

  畢竟七品是保證了‘各道行屬修士’的好幾重大境界,是在各個方面完全碾壓了六品,是一個完全的質變。

  只可惜,如今七品只有七十五顆。

  每年也只是增長一百顆有余。

  這在數量上,是遠遠不夠無盡天地內億萬萬的修士來分,也不夠如今十萬余仍舊在堅持修心的老一輩法修來分。

  也由此。

  今日回來的許道人有兩件大事。

  其一是想要將這塊奇石上交與山下學堂,讓方前輩做主。

  二,就是打聽一下褚源的事。

  且也在許道人繼續向著山下學堂去往的時候。

  同在數千萬裡外的西北海。

  一座花草茂盛的小島上。

  化身胡子大漢的褚源,正如以往那般在島上享樂,且安排好幾座島上的門中弟子幫他收集資源。

  因為他如今已經是五葉宗的副宗主!
  一身境界也為金丹小成,且將要大成。

  他這樣的金丹大修士,在北海內是非常吃香的。

  甚至宗主這兩年內還有意遠遊西北荒,將宗門暫時交給他打理。

  可這一切的前提,是他不能暴漏屬於褚源的身份。

  不然很可能就是一通圍追堵截。

  甚至元嬰小成的宗主,也會一掌將他斃命。

  但如今,他身份隱藏的很好。

  又在此刻。

  他還慢悠悠的出了屋子,來到了島中的一座大殿。

  此時的殿內,一位威嚴壯漢正在和門內幾位長老交談。

  這壯漢,就是五葉宗的宗主,葉向天。

  其為人心狠手辣,活吃開智生靈,但卻又重義重情。

  而此時,當葉宗主看到褚源來至,那是頗為豪爽的先讓‘北姓的副宗主’落座,甚至也不在意什麽禮數。

  直到他和幾位長老商量完事情,敲定了一些計劃後。

  他才頗有回憶般的向著褚源道:“再過三年,我有意去往西北荒,找杭妖王敘舊。

  皆因幾年前翻海盟還在時,杭妖王和我雖然隻認識兩年,卻脾性相投,相互至交。

  只是那時副宗主還未入咱們宗門,對此卻是不知情。”

  葉宗主說到這裡,還向褚源托付道:“這幾年內你先熟悉宗內事務,等我離去時,宗內就交於幾位打理了。”

  “是!”旁邊四位長老應聲。

  “宗主放心。”褚源亦是點頭保證。

  可葉宗主好似是想到了什麽,還有些不放心道:“前些年我邪妖之中出現一敗類,其名為褚源,擅長隱逸之道。

  到時諸位管理宗門時,切莫讓此惡徒混跡進來,敗壞我五葉宗的名聲。”

  “是!”旁邊長老亦是點頭,甚至不自覺中還露出了血煞之氣。

  渾然就是一副褚源敢來,那就直接生吃他的模樣。

  “宗主放心!”褚源也是面色不改的保證。

  葉宗主見副宗主保證後,也是十分放心。

  也能看出,葉宗主非常器重於這位天賦極高的北姓副宗主。

  甚至早就有意將宗門傳給他,更希望他將五葉宗發揚光大,名傳四海八荒。

  且說實話,褚源也有點喜歡上這裡了,亦沒有暴漏自己身份的想法。

  相反,褚源如今還極力的掩飾自身,有時還為宗門少少出力,真就想這麽混著,享受著,混到化神境界。

  而也在褚源稍後與葉宗主兩人飲酒暢談,稱兄道弟的時候。

  同在吳朝。

  許道人也來到了山下學堂內,又徑直去往了後山崖。

  方道士,如今是住在學堂偏東的山崖之巔。

  此刻。

  許道人如常人登山的途中,還能經過一處寬闊的山腰平地。

  這山腰處依舊是‘藏術閣’,只不過如今的藏術閣已經不是一兩層的小書館,而是十九層的龐大書樓。

  其內不僅有法修的心修,亦有各族、各道、甚至眾新修士、荒修、荒獸的千百種修行之法。

  且每種修法,還又細分各項行屬與感悟,可謂是海納百川。

  許道人也知曉,山下學堂雖然是不收人,或者說是如今很少收人,但卻不介意外法流入。

  甚至有時也讓諸位山下道友去一品外法,一論外法。

  如果覺得外法好,那大可以說個一二三來,也可以隨意離去。
    可事實上,是很少有人離去的。

  起碼在許道人看來,如今外面的修士,不論是老修士,還是新修士,以及八荒各修,他們都是擠破頭的想尋山下學堂還無門。

  尤其在這幾年的遊歷中。

  許道人每當遇到哪位道友,又當說起自己是山下學堂的修士時,每次都能看到滿滿的羨慕之情。

  只不過,也真有一些修士覺得外法好,又覺得山下學堂悶,就隨即離去了。

  老法修就是這樣,做事一切隨心。

  而除了這些以外,許道人還知道山下學堂內有一個‘隱形的大機緣’。

  這個機緣也是天地間所有修士所知曉的,所羨慕的。

  那就是每年之中,都會有一位、或者兩位,甚至有時是多位容法之主一同到來,在山下學堂內傳道。

  這個傳道,是專屬於山下學堂的,外人不可聽。

  且這裡還有個不為外人知的故事。

  那就是這個‘教術’一事,其實是一個傳統,一個習慣,也是天地初開時留下的。

  因為那時候很多下界修士都被接到了山下學堂,又在山下學堂內修行,所以一些界主會偶爾前來,看一看自己天地內的奇才。

  又想著,教一人是教,教百人亦是。

  於是教下界弟子的時候,亦是將學堂內的學生都教了。

  直到後來,所有容法之主雖然都修得容法,不再管天下之事。

  但這個習慣卻一直留了下來。

  只不過這個關於習慣的隱秘,除了山下學堂的修士以外,外人並不知。

  五洲四海八荒的修士,都只是覺得山下學堂是法主所賜法,繼而諸位容法之主才去學堂內講道。

  這樣一想,也沒錯。

  因為容法之主皆是被法主點化,而諸位容法之主也‘沒法’教導法主,但投桃報李之下,卻能來學堂內教導晚輩。

  就像是法主指點他們,也正是指點晚輩。

  而此時。

  許道人正登山思索的同時,也發現四周忽然一靜。

  再一抬頭,在一處山道的小亭子內,方學士正坐在那裡斟茶。

  見到他望來,方學士還擺了一個請。

  於此,許道人也不多言,當行了一禮後,就快步來到了亭子內。

  與此同時。

  許道人又拿出懷內的七品靈石道:“方前輩,晚輩有緣在東州尋到這顆至寶奇石。

  而晚輩認為自身才情與悟性是配不上此般奇物,所以..這顆靈石是放於學堂,留給哪位才情通達的道友?
  還是交於諸位界主前輩門內?留於諸位宗門道兄?”

  “哦?”方學士見到這顆靈石,倒是毫不做作的放下茶壺,又大方的伸手取過。

  這一瞧,仔細感受著靈石內所蘊含的濃鬱天地靈氣。

  方道士略微推算,就知道這顆奇石就是最近容法之主們言說的‘七品。’

  只不過,就算是知道這些,亦知道此石珍貴。

  方道士也是想也不想的就把靈石又推還了回去,“天地間一切自有緣法,是你之法,你承下即是,也莫要覺得自己配不上此寶。”

  方道士說到這裡,當看到許道人還要說什麽後,又搖搖頭道:“我等山下學堂內雖然並無靈脈,但卻有法主賜法,繼而不需借七品靈石修行。

  可在外,你又要遠行,還是帶著吧。

  若是將來哪位容法之主找你,你再交於便是,且無論哪位容法之主拿你之物,皆不會虧待與你。”

  “我之前想交於前輩與諸位界主,便是想還恩。”許道人是心思明確。

  因為他這幾十年來,聽過不少界主講道。

  所以,他覺得應該給。

  但當聽到方前輩讓他留著,看似另有緣法。

  一時間他想來想去,當說了一句‘還恩’後,也沒有再說辯駁話語,而是先留著了。

  且也在此石事情落。

  許道人也直白的抱拳問道:“前輩,晚輩能否打聽一下..那褚源是身在何處?

  為何我找尋了東州全境千萬裡,卻沒有發現他一絲一毫的氣機?

  難道是遠遁他州?”

  “西北。”方道士倒也沒隱瞞什麽,直接就點明道:“西北海中有一宗門名為五葉宗。

  而褚源,便是身在此宗內。”

  “原來在兩千六百萬裡外的西北”許道人眼中靈光閃過,當得知這些消息後,不由心血來潮,亦是感知到了褚源的一些氣機,更是推算到了大致的距離。

  方道士見此,倒是心裡稍微驚奇了片刻。

  沒想到許道人僅僅知道一些消息後,就能推算這麽多。

  不愧是寧道長所言的‘七竅’,果然是有一些奇異之處。

  同樣,方道士身為寧郃的學生,亦是知道了‘七竅之爭’的大部分事。

  且也知道,要是尋常修士,是沒法單憑一個消息,就能繼續感知到隱藏之人的氣機。

  想要這般,最少要化神。

  也由此推論。

  方道士明白,許道人在金丹大成時,定然是悟得了一些化神的小神通。

  不過對於這些事。

  方道士沒有詢問,而是目送許道人拜別離去。

  而方道士之所以這麽了解化神,倒不是經常和容法之主接觸,繼而才懂得這麽多。

  相反,方道士如今雖然只有元嬰大成,但除了元神才能施展的神通以外,也已經修得了不少化神的大術法。

  就像是許道人的這般心血來潮,方道士也會,甚至比許道人還精通。

  同理,南關少俠與小江神經常遊歷夢入遊紀,同樣悟得了不少化神的神通。

  並且自身法力更是高玄,是尋常元嬰修士的倍余,而不是七竅的多幾成。

  也是這般,方道士等人才能在化神之下稱第一。

  只是,他們雖然身為最後一代的法修,又和褚源他們基本算是同輩,但卻不參與‘七竅之世’。

  否則這一世就可以改名為‘四紀之主’,哪還有什麽‘七竅攀神位’的事。

  並且容法之主不出手的如今,他們隨意一人出來,都可以鎮壓五洲內的四海八荒。

  像是前些年的正邪大戰,他們之中的兩人出來,就可以一人一邊,鎮壓兩方。

  比如他方道士鎮壓邪魔,南關師兄可以阻止正道莫要動手。

  至於‘小江神師兄’,這想幹什麽都可以。

  可也是想到這裡。

  又正逢許道人離開。

  方道士也是好奇,好奇黑熊精前輩走了這麽多年,怎麽還沒有傳回來‘北紀之主’的一些消息。

  不由得靜極思動之下。

  方道士倒是準備去瞧瞧這位‘三師兄’。

  因為在方道士想來,如果寧道長真的傳法教徒的話,那麽首先得‘一頁書入夢’的南關定然為‘大師兄。’

  大師兄也是實力最高,悟性與靈根最高,且主修殺伐之道。

  在鬥法上,他方道士是自認為遠遠比不過大師兄的。

  二師兄,是寧道長北行吳江,所點化的小江神。

  三師兄,是手持吳北紀,也是第一位拿‘遊紀’的人。

  只是這三師兄,相較於其余兩位師兄卻是更為神秘。

  目前,也只有二師兄小江神見過。

  亦是想到做到。

  身為四師弟的方道士,是徑直向著正北趕去,準備去瞧一瞧這位神秘的三師兄。(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