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世間長生仙》84.第84章 寧郃渡死劫 終成洞虛境!煉神返虛
  第84章 寧郃渡死劫 終成洞虛境!煉神返虛 去偽存真
  禮落。

  在眾道友隨後感悟天地之法時。

  月落日升。

  在第三日上午的時候,幻境測試也全部結束了。

  只是之前共計九千九百余位有緣人,如今也只剩下了兩千九百人。

  且未過測試者,恆宗主也沒有讓他們全部回去。

  只要不是表現的太過不堪。

  恆宗主都用術法將他們帶去了北邊。

  這些人,有兩千之數。

  而北邊這裡,算是宗門後山。

  靈氣雖然比不得各處布有靈陣的山峰,但只要有心修煉,且有悟性,又能從之前的考驗中吸取經驗,那麽還是有入修行的機會。

  畢竟這個小靈界是五洲之外,靈氣最高的小天地。

  這一萬人,也是此界資質最高的萬人。

  恆宗主也不想把這篩選下來的人全部打發掉。

  這也是經得容法一事。

  恆宗主開始慢慢接受這些可能走邪路的弟子了。

  自然,只要走上真正邪路,那種無惡不作的妖魔之路,那也不是他的弟子了。

  要麽自立門戶,要麽去無邊之海。

  但別打著他的旗號,不然他恆宗主就要出手除去宗門余孽了。

  同樣,恆宗主把這些人送到這裡後,也讓恆宗弟子傳給他們最基本的練氣術。

  並且恆宗弟子傳完法後,也告訴了這些人。

  如果不想要這個機會,那麽只需再向北走上二十裡,就可以離開宗門。

  只是出去以後就進不來了。

  眾人聽到此言,是十分珍惜這個機會,也決定痛定思痛,一心向道。

  至於他們能否做到。

  這位弟子不是很信,但萬一有人悟得,那也是好事,於是就沒有管了。

  這些不入門的弟子,放養即可。

  反正每個月都會給他們一些辟谷丹。

  或者嘴饞了,這後山也有幾百裡的林子,林中有不少獸類。

  於是,這些人也多了一個稱呼,名為‘後山弟子’。

  後山弟子是小於雜役弟子。

  雜役弟子雖然是乾一些雜活,每日清掃各個山峰的院子。

  可每當恆宗弟子講術,他們都是可以進來聽的。

  同樣。

  在恆仙宗中心的一座大山下。

  通過測驗的兩千九百名弟子,也全被分配好了各自的院落與山峰。

  分配的方法,是先用靈根去劃分。

  這一分。

  靈根四成者,有三人,是去往這座大山,也即為主峰。

  這三人身份也是內門,由一位築基圓滿的恆宗弟子親自教導。

  三成者,則為外門,共計五百二十七人,是坐落於主峰外圍的這四座山峰。

  每座山峰上,山腰上,以及山下,都有數以千計的院落,他們可以隨意選擇。

  靈氣高低都是一樣的,沒有山上高於山下。

  且每個院落內,也有十數本功法,然後自己慢慢感悟。

  每日,也會有一位築基弟子前來教術。

  這術,可以聽,也可以不聽。

  唯一要做的事,只需每月初,來距離五十裡外的主峰下,領靈石與丹藥。

  自然,這個也可以不領,亦可以托相熟的人代領。

  至於冒領,這個也可以,只要不被查出來。

  再之後。

  二成資質,則是入門,位置再靠外一些。

  待遇和外門一樣,只是去往主峰的路遠了些。

  一成資質,雜役弟子。

  除了主峰以外,被隨即分配到各個山峰,打掃山峰院落。

  且那些院落,他們也可以選擇一個。

  之後,完全就是靠各自努力了。

  五年之後,就要按照境界高低,分化內門、外門等等。

  但不管分在哪裡,只要每日教術時都去聽,剩下外門與入門、雜役的待遇,也只是堪堪少於內門弟子。

  這也是恆宗主怕有的人悟性好,可資質低,繼而待遇不同之下,資源不同之下,埋沒於眾。

  可是靈根好上一些的,這種明眼能看到的,那肯定還是會給一些優待,所以內門弟子才居於主峰,且有築基弟子親自指導。

  剩下的弟子要想同樣獲得這些,那就看自身努力。

  因為除這三位內門以外,剩下的眾人起步地點都是一樣的。

  至於後山的,那一群心性不好的就是隨緣起滅了。

  而也在這樣的分化之下。

  眾弟子全部測試以後,也自行去往了各自的山峰。

  其中。

  褚源有二成資質,分為了入門弟子。

  高漢子和矮漢子則是也有兩成。

  且仔細劃分的話。

  高漢子是兩成七分。

  矮漢子是兩成五分。

  十分等於一成。

  一時得知這個結果,高矮漢子是高興的。

  再看到褚源只有二成,他們更高興了。

  且三人也是一塊測試的。

  因為都想看看對方是多少。

  可等看完以後。

  高矮漢子的態度就是一變了。

  雖然還忌憚那看不到的悟性,但只要未築基之前,還是要看靈根的。

  靈根越高,靈氣搬運越快。

  那麽只要找到一開始入門的氣感,又有修煉功法的話,那練氣圓滿也不遠了。

  起碼二人是這麽想的。

  一時間高矮漢子對視一眼,又看了看旁邊一塊走著的褚源。

  他們都想要與褚源比試一下。

  一是實打實的探探底子,以防今後這跳水狗有什麽陰招時,他們心裡有底。

  二是,三人心裡都有一股氣,那不得練練?

  知道身手高低,才能知道今後的打交道分寸。

  反正上界的師兄已經說了,他們這些弟子是可以相互切磋的。

  只要對方同意。

  頓時,兩人對視一眼,也看出了各自的意思。

  繼而等他們這一眾四百余人的外門弟子,共同來到一座外門的山峰下後。

  高漢子就當著旁邊一眾師兄弟的面,就上前一步,向著正在思索的褚源道:“話不多話,你我也知道咱們之間的事,所以咱們比試一下?”

  切磋?

  褚源聽聞後想拒接,但看到眾多師兄弟都看著自己,頓時再厚的臉皮,也不能直接跑。

  這跑,能跑到哪裡?

  還不如測測他們的身手,反正在仙宗內也不能下死手。

  這般想著,褚源直接拱手道:“請!”

  言落,兩人就衝到了一起,開始了比鬥。

  但在眾人看來,兩人就是‘嘩嘩’交了幾手,然後褚源就半飛了出去。

  因為這四百余位弟子,大多都是沒內力在身的,又不太懂武功,還真看不出來什麽招式叫什麽名字。

  可不管如何。

  眾人是感歎這高漢子的武藝高超。

  與其相反,褚源這一飛,是感覺自己丟了面子。

  於是他也不說話。

  等爬起來以後,就悶頭選了一個小院進去。

  包括後面幾日。

  褚源除了聽仙人弟子教術以外,也很少在外面閑逛。

  每日就是聽課、修煉、悟氣感,還有手裡拿著一塊中品靈石。

  這般七日後的早晨。

  褚源忽然找到了那一絲氣機,終於悟得了氣感。

  再穩定三日。

  他發現這氣感甚至還能與內力疊加。

  雖然不能兩道一同修煉,但此刻實力是更上了一層。

  一時間他意氣風發,且又想到了那高矮漢子。

  再想到了十日前的丟人一事。

  頓時他從房間內出來,準備以切磋的名義,先收拾他們一頓,報一些仇怨。

  反正仇怨已結,化解不了,也無需隱藏,還不如震懾他們。

  亦在這一刻。

  在距離褚源三裡外的一顆大樹下。

  樹的後方是成片的山下院落,樹前是五位外門弟子在說著各自對於氣機的感悟。

  他們身前,是百余位外門弟子。

  高矮漢子也在人群中仔細的聽。

  因為如今十日過去。

  雖然有恆宗弟子教,但這座山峰裡的四百人,悟得氣感的人也只有這五位。

  這五位也被他們敬稱為師兄。

  所以未悟得氣感的高矮漢子二人,還是想要用心學習的。

  只是他們學著學著,忽然看到百丈有一人正在行來。

  幸好兩人是武者,此刻仔細望去,倒是能看清此人容貌,正是臉上帶著淺淺笑容的褚源。

  見到褚源帶笑走來。

  兩人是心裡一愣。

  這般討好的笑容,難道是要找他們和好?
  還是?

  高矮漢子對望一眼,全是不解,繼而也沒動。

  褚源看到二人不動,卻笑的更開心了。

  這笑的也確實溫和,真給人一種想要和解的意思。

  只是這一笑。

  本身就多疑的高漢子卻心有警覺,不由向著矮漢子道:“難道..是他悟得氣感了?想要找我二人報仇,一雪前恥?”

  “什麽..”矮漢子聽到這話,也是忽然醒悟。

  隨後,做事果斷的矮漢子,想也不想的拉著高漢子就跑。

  他可不想受那皮肉之苦,更不想如褚源一樣丟人。

  所以跑就對了。

  等褚源剛反應過來,他們就跑出了兩丈遠,且又拐進了樹後的拐角,向著遠處的成片院落衝去。

  這距離又拉到了百丈開外。

  褚源見了,也是頓足原地,氣沉丹田,準備高喊讓他們留步,但想到宗內禁止高聲呼喊,又怕打擾到樹前師兄弟的修煉。

  於是褚源只能默默的朝著前方追。

  這一追。

  前方的兩人是拚命跑。

  跑上一裡外,就跑回了自己院內。

  這時,褚源也追到了距離院子的三十丈外。

  兩人看到褚源輕功如此高絕,更是當著褚源的面,想也不想的掛上了“免擾”的牌子。

  掛好,他們就回到了各自屋中,看似是閉關修煉。

  褚源追到他們院前時,是恨得牙齒緊咬,但又無可奈何。

  因為這牌子掛上以後,他若是再強行打擾,那兩人完全可以告知此山中的仙人弟子,告他一個打擾二人悟道,且惡意襲擊同門師兄弟的罪名。

  也是這般門規約束下。

  褚源沒辦法,又不想這般窩囊離去,繼而直接坐在了院落不遠處的土路上。

  等,看看他們今日是不是不出來了。

  反正附近來往的有師兄弟,那他們只要敢出來,自己就直接邀請比試。

  為了面子,他們估計也會和那日的自己一樣,忍著氣接。

  一時間褚源往這裡一坐,倒也讓來往的弟子多看了幾眼。

  好奇這位同門難道是在等哪位師兄弟?

  而褚源也是大大方方的說出,想要和高矮漢子切磋的一事。

  同樣,褚源也想以眾口之言,逼那兩人現身。

  誰知等到了夜晚,兩人也沒出來。

  直到附近失望的眾人回屋之後,沒了見證之後。

  兩人倒是晃悠悠的出來了。

  矮漢子還走到了門邊,取下了牌子道:“水不,褚源兄弟,你盡管隨意打我二人,哪怕我二人能合力壓你,但也不會還手。

  畢竟之前也是我等有錯在先。”

  “對。”高漢子也點頭道:“我二人就在這裡,咱們有什麽仇,今日就可以了結,我二人絕對不還手。

  之前也是人多,我二人抹不開面子。”

  高漢子說到這裡,帶有求和的誠意道:“如今我二人給兄弟請罪了,兄弟隻管動手便是。”

  “打?”褚源瞭望四周安靜的院落,“如今附近無人,哪怕我已經和一些師兄弟說過要和伱二人比試,但我亦知,若是敢打你二人,你二人就會告訴上界師兄,說我故意復仇。

  至於什麽切磋邀請?
  你二人會說不知情。

  反正附近無人為我作證,但我只要敢打,你二人的傷卻是真的。”

  “原來你不傻?”矮漢子看到褚源識破他二人的計謀,頓時也不遮掩的嘲弄道:“你這跳水狗既然不傻,那你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快滾?”

  他說到這裡,又忽然懊惱道:“對!今日沒河,你好像跳不了?逃不了?”

  “你只會逞口舌之利?”褚源搖搖頭,雖然不喜口舌之爭,但不能動手之下,也準備再說點什麽,把這話還回去。

  誰知他剛準備和這兩人好好鬥上一番,忽然旁邊的院落內卻傳出響動。

  高矮漢子見了,那是順手掛上免擾牌子,又隨後閃身進了屋內。

  等旁邊院落的房門完全打開。

  是一位起夜的少年。

  他看到褚源在高矮漢子的院外站著,還迷糊道:“師兄還未回去休息啊?我都睡了一覺了。”

  “這就走了。”褚源看到這二人關閉的房門,只能悻悻離去,準備第二日接著來守,就不信二人不出來了,不聽仙界師兄講術了。

  於此,在第二日。

  褚源早早就來了,又熟練的盤膝一坐,一邊吐納靈氣,一邊等著二人。

  就堵他們,斷去他們每日聽術。

  自己則是可以和周圍的道友討論,知曉今日講術。

  路上也多有道友到來,在褚源的不遠處站著。

  他們也是聽到切磋的消息,繼而特意前來觀望的。

  反正術是下午講。

  只可惜二人還是不出來,隻留了一個牌子。

  眾人見了,也不覺得丟人,因為誰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閉關了。

  也可能是等閉關結束以後,調整狀態以後,再現身接戰。

  這也是江湖上常有的事。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自身的狀態時刻巔峰。

  只是這樣的事,如今發生在了修行界。

  可惜這般一等。

  兩人還是未出來,術都不聽了。

  不過,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

  褚源這般連堵四日後。

  在第五日的下午。

  正在修煉的褚源,就看到高漢子的房門打開了。

  但是這一打開,褚源也發現高漢子身上的氣息渾厚,和自己相差無幾。

  這高漢子也突破了。

  再加上高漢子體格異於常人,招招勢大力沉,自己吃過虧,知道不能硬接。

  尤其附近的十幾位師兄弟也望來,想看這次等待許久的比試。

  直接退,也不是。

  褚源略微一想,裝作要與那高漢子比武的樣子,繼而猛然站起身子,卻像是起身起的急了,腦袋青筋暴起。

  “啊”褚源手掌一捂腦袋,然後二話不說的利索一個起身,就轉身向著自己的院中跑去。

  跑在路上。

  褚源還在深思。

  看來,比自己多幾分的天資確實厲害。

  此仇想報,得等到練氣小成了。

  褚源這般想著,也逃的更快了。

  以褚源的輕功,高漢子是追不上的。

  眾人看到褚源等了好幾日,好不容易等到了,卻忽然出了差錯,也是暗道可惜。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狀態巔峰,莫說等了這麽久了。

  而也在褚源為了尋仇,一邊掛起免擾牌子,一邊無視蹲在門口的高漢子,繼而開始努力修煉的時候。

  五洲。

  北河城內。

  孟家戲班子中。

  偏廳。

  孟班主正皺緊眉頭,望著前方十四歲的弟子。

  讓外人看去,這弟子雖然只有十四,但身材均勻挺拔,和尋常大人也差不了多少。

  此刻畫上淡淡的戲妝,添了幾道胡子,卻又像是一位四十余歲的漢子。

  若是仔細望去,那種沉穩的感覺也有不少。

  且這弟子長得也俊俏,平白之中又添了一種無法形容的出塵之意。

  而這弟子唱的正是一人化十人的《年》戲。

  演的也正是玄門主四十歲時的樣子。

  同樣,這位弟子也是孟班主覺得最合適的人選。

  且孟班主之所以選他,也是在戲班裡精挑細選之後,覺得這位弟子年齡雖小,但身材卻與尋常大人差不多,所以略微補上戲妝之後,就可以大致演出各個年齡段的相貌與身高。

  不需要演‘玄門主’少年的時候換一個人,長大長高後再換一個人。

  這樣換來換去,讓看官看來,這戲裡的韻早就跑了。

  但這位弟子從小練功,身子柔韌好,還精通一些江湖門派上的縮骨功,所以演小時候的戲時,稍微穿個大一點點的衣服,然後在曲一下各處的關節即可。

  年齡大時,再伸展筋骨。

  老時,再塌一些筋骨。

  雖然這樣演著累,可是台下十年,等的就是台上累的這一功夫。

  且也正是年齡小,樣子俊,還讓他眉宇之中還有一種出塵的風采,和道觀裡幾位飄飄欲仙的道長類似。

  孟班主就覺得這位弟子最佳。

  畢竟他也沒有見過真正的仙人,所以只能用城外道觀裡的幾位道長對比。

  只可惜,人是選好了,還是一個他覺得最好的弟子。

  只是十六歲好演,二十也可,三十依舊,四十也有些神韻。

  但再大一些,四十之上,這就有點欠缺了。

  這少年卻是難演五十左右的歷經滄桑之色,更莫提之上。

  可是戲本裡卻有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雖然硬演,也能演出一些。

  只是孟班主是精益求精,容不得一點差錯。

  甚至在每個刹那內的每個神色、每個動作,都要循著那劇本裡的神仙去演。

  哪怕這戲有點長,約莫要演上四個時辰左右。

  哪怕途中還要快些出戲,入戲,演出十個不同的年齡。

  孟班主卻依舊要這般精細。

  可正是這樣下來,再加上這弟子難演四十之上的戲。

  經過這幾個月的練習。

  孟班主如今也真想給自己一嘴巴子,為啥當時要應下這個戲?

  真是被錢迷了心竅。

  這個確實不是人能演的。

  或許也只有仙人才能這般隨心。

  孟班主此刻真的想推掉戲,退掉定金。

  至於浪費幾個月功夫的事,那是自己該。

  相反,孟班主還覺得自己如今是耽誤了那位周大掌櫃的事。

  孟班主這般想著,亦在今日,在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終於下了決定。

  之後,他就在城裡開始打聽那位大掌櫃的蹤跡,準備說說這件事。

  之前他雖然也有打聽過,想看看城裡何時出了這麽一位財主,但卻沒有像這般仔細。

  可今日他這仔細一找,一問,還真問到了城裡有三位姓周的掌櫃。

  只是等抱著請罪的心思去一一拜訪後,卻發現都不是那位周大掌櫃。

  孟班主一下子犯難了。

  這年前演不好,看似也推不掉。

  這可是得罪人了,壞名聲了。

  而也在孟班主犯難的時候。

  在北河小島上。

  寧郃正在一邊看書,一邊溫茶。

  玄門主拿著一把剮刀,‘呼呼’的剮著手中鯽魚鱗。

  西周坐在火堆旁,撥著柴火,上面燒了一鍋水,水中還有不少料。

  雲鶴與棋道人在下棋。
    蒼山正在一顆樹下打坐。

  也在這時。

  寧郃忽然把手裡的書本一放,看向了正在玩火的西周道:“玄道友的戲,估計今年看不了。”

  “此言何意?”西周把燒火棍放下,好奇問道:“孟家班不唱了?還是跑了?我那金子還能要回來嗎?”

  “並未跑。”寧郃笑道:“只是時日短,他的一位弟子唱不好。

  此刻孟班主正在滿城尋西周道友,想要退金推戲了。”

  “原來是推戲。”西周毫不在意,“既然時日短,那就再練練,不過只是晚上一些時日。

  我等下幾盤棋,這時日就過去了。

  但要再換一家去唱,這又不知何時了。”

  “正是。”玄門主也在一旁點頭,手裡卻不停歇的剮著魚鱗,“反正諸位道友也在各自小天地內感悟道法,晚一些,正好等諸位道友一同出關。

  且我看啊,諸位道友也不是很著急看你我二人的戲。”

  “我看如今也只有孟班主著急。”正在與棋道人下棋的雲鶴聽聞此事,是笑著言道:“西周道友,你沒聽寧道友說,孟班主如今正在城內著急尋你。

  你不妨和那位孟班主說一聲,莫讓他太過焦急,傷了戲不說,就怕憂慮之下傷了心神。”

  “也是。”西周點頭,把手上的燒火棍朝著雲鶴一扔,“那燒水的事就交給雲鶴道友了。”

  話落,他抬腳就向著北河城行去。

  雲鶴接著泛著火星的燒火棍,是搖搖頭,走到了大鍋旁邊。

  同時他一邊撥著火柴,一邊又向著樹下的蒼山喊道:“道友,我那盤棋交予你了。”

  樹下的蒼山也在這時醒來,走到了棋道人的對面,接下了雲鶴的一盤臭棋。

  棋道人見到蒼山過來,是拿走了自己鎖龍陣裡的三子,“雲鶴道友交了一手殘棋,這為不公,我自取三子。”

  棋道人說著,又指向棋盤道:“我再讓其一步,是為禮,也為理,道友先請。”

  蒼山聽聞,也沒有說話,只是靜心的望向棋盤。

  因為就算是再讓幾步,他覺得自己這五成棋術,也不一定能贏。

  而在北河城內。

  下午。

  戲班外。

  孟班主正發愁的回來時,卻看到了自家戲班門口正站著一人。

  仔細一瞧,不就是自己正在尋的周大掌櫃!
  頓時,孟班主看到西周,就像是看到親人一樣,遠遠的就做起討饒的樣子道:“哎呦!周大掌櫃!得罪得罪!這事沒給您辦好..”

  “何事?”西周也像是不知情一樣,還問道:“戲如何了?”

  “說的就是戲”孟班主連連討饒,“估計..這戲”

  他說到這裡,當看到周大掌櫃又拿出五金之後,卻也沒高興,反而更自責道:
  “大掌櫃,我也不知怎麽開口..因為這說來說去,說出花來,都是我對不起您所以我也不解釋了,只能說這戲真唱不了..您看這怎麽說?”

  他說著,又忽然感覺這樣說也不對,有種把難題推給別人的感覺,為難別人的感覺,於是又道:“要不這樣,戲本的前大段都沒問題,我到時帶著班子給您唱,這戲不收錢,之前的錢也給您再退回去,您看這如何?”

  “不如何。”西周搖搖頭,又不等孟班主再琢磨著賠些錢時,就再言道:“我那邊也有些事,過年可能來不了。

  你說說,你這邊唱好,還要多久。”

  “這”孟班主一聽不急,是心裡一松,但被問到時間,是琢磨了好一會,才言道:“要是說個準信,那就是再等百日,明年二月底。

  只剩那一小段,我再帶弟子練練。”

  “當真?”西周詢問,“確定百日?”

  “說百日就百日,這次絕對不失信!”孟班主拍著胸脯,又指著前方自家的戲班子,“若是唱不好,您帶人給我戲班子砸了,我老孟頭到時不僅不攔,還給您遞鐵棍子,更讓弟子在一旁拍手叫好,再讓您點一段我孟家班拿手的將軍戲!
  這戲,就在這門口唱,在您砸的門前唱!”

  “好!”西周大笑,把這五金硬塞到孟班主手裡,“有你孟老頭這話,那這天下間,除了一人之外,沒人敢砸你戲班!”

  話落,西周就走了。

  孟班主聽到這話,卻是心裡一愣。

  這天下間,應該是這位大掌櫃說大話了。

  要知道他戲班子每年有時會到處跑,也沒跑完這北朝方圓七千裡的三成疆土。

  又聽說北朝之外,還有別的朝廷。

  這天下得有多大?
  少說得七八個朝廷吧?
  那誰敢說在七八個朝廷裡稱天下第二?

  單單是皇帝,就有七八位。

  他們還得分個一二三四五六七。

  孟班主搖搖頭,不去想這大話了。

  但望著手裡的金子,他還是知道這位周掌櫃是有本事的。

  起碼比他孟老頭有本事。

  這般,也是被寬松了唱戲的期限。

  孟班主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再等回到偏廳,看到還在琢磨《年》戲的弟子。

  他也是笑著說道:“時日長了,你這幾日先別唱了,先去西街那邊多看看書院裡的大夫子,他們歲數大,且有咱們說不上來的一種神兒,你和他們學著點。”

  “是,師父!”弟子應聲,又小心問道:“我聽說您今日去找大掌櫃了,您遇到他了?咱們還唱這戲?”

  “唱。”孟班主往凳子上一坐,“我回來之前,你唱到哪了?接著唱。”

  “五十歲玄主進客城。”弟子應了一聲,也整理了一下情緒,開始入戲,試著演出一位五十歲老者的樣子。

  不過片刻,他就神情一凝,學著老人的沉著,哪怕前方什麽都沒有,卻也仿佛身處客城內的客棧,向著一位小二詢問這家店面的前事。

  孟班主看著看著,或許是心情好,當看到弟子認真的樣子,又當看到他唱完這一小段之後,還少有的打趣道:“我並沒有見得一位歷盡滄桑的仙者,也沒有見到客棧。”

  孟班主說到這裡,鄭重的望向弟子道:“我只看到了一位十四歲的娃子,妄圖演一位五十歲的老者,也只見到了咱們家的戲班偏廳。”

  “..”弟子愣然,想說自己就是一位十四歲的娃子,這也不是客城。

  而隨著時間過去。

  這位弟子之後也開始經常離開戲班,前往城中各地觀摩一些老人。

  有時去往書院,有時去往茶館、棋館。

  有時走在路上,俊秀的樣子倒也引得不少富家小姐頻頻回頭。

  亦有時,在想明白老者神態後,還在眾師兄弟面前演一演。

  久而久之。

  眾師兄弟看到這位同門精湛的演技,再加上演的是仙人,卻不由誇讚了一句‘小仙人。’

  這喚來喚去,喚的順口,這弟子倒是有了這麽一個‘小仙人’的外號。

  這般日子匆匆。

  待二月二十五的這日。

  西周又來了一次戲班,和孟班主說了一聲,“五日後開戲。”

  孟班主這次是打著保票,渾然不虛。

  亦在春末。

  這日上午。

  城裡最大的四層酒樓被包場。

  城內的百姓也見到許多身穿員外服、文人打扮,還有一些尋常裝束的人,一同走進了這家酒樓內。

  也待四百余位容法之主到齊。

  寧郃與雲鶴等人坐於三層,其余道友亦是在上下三層落座。

  四層是雅間,倒是不上人了。

  但是這酒樓寬敞,四百余位道友落座後,再等店家把桌椅板凳酒水瓜果全部擺齊,每層亦是有不少空位。

  之後,眾人坐好,也真如平常看戲的百姓一樣,沒什麽特別。

  甚至一些性情豪爽的道友,當吃完面前的瓜果,還吆喝著讓酒樓的小二再上些。

  這般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直到一層的高台上走來孟家戲班,眾人才如常人般漸漸噤聲,只剩手裡吃喝繼續。

  隨後,這小仙人也如平日裡所練得那般。

  面對眾多看客,亦是遊刃有余,和自家的師兄弟打著對手戲,把客城客棧的感覺演了出來。

  不得不說,這小仙人多上幾月的練習,還真有了那麽幾絲類似修道者的出塵氣。

  這也讓台下與樓層內的眾界主與眾仙者,如尋常的民間看客一樣,紛紛拍手稱好。

  因為這氣息讓一位普通娃娃演出來,卻是太不容易了。

  “妙哉!”

  “當賞!”

  眾容法之主喊著,約莫了一下常人看客的打賞,繼而取錢的取錢,鼓掌的依舊鼓掌。

  他們為了這事,還專門在此朝換了一些錢財,就為這玄門主這戲。

  錢雖然不多,多是一些銅板,但圖個喜慶。

  但在台子側方,孟班主看到一眾看客高興,那也是心下松了一大口氣。

  再看看台上的小仙人。

  這台上的靜怡出塵,台下的熱鬧世俗,明眼人就能看出仙凡有別。

  孟班主覺得這位弟子是可造之材,倒是適合演這仙人。

  這般熱鬧的戲直到下午。

  眾人散場,還回憶著剛才的戲,也準備回去以後譜寫幾個戲本,讓那位小仙人來演。

  再等出了酒樓。

  眾界主與眾修士又看向幾位仙者,想看看還有什麽有趣的安排。

  雲鶴瞭望四周,言道:“如今正逢春季,不如一同去前方的禾山踏青?”

  眾人自然是同意。

  之後,以免一眾人同行,讓引來好奇眺望。

  眾人於是分開而行,各自出城,又施展術法,在五十裡外的禾山相聚。

  等來到這裡,眾人看到這裡並無人煙,而是一片山下的平原草地。

  又在眾人的不遠方。

  水流從山間流出,從亂石叢中穿過,在這裡形成了一條小溪。

  溪水透亮,還能看到溪底的石頭,被水流衝刷的圓潤無比。

  溪中還有不少小魚,在石頭中遊來遊去。

  這般青山平原溪水草地,讓眾人一時感慨萬千,甚至還有一些道友吟出了一些各自州內傳唱的詩句。

  寧郃望著眾人悠閑的樣子,想著這類似好友雲遊之感,以及之前酒樓內的仙凡有別,倒是忽然有感。

  如若自己真如五洲內的芸芸眾生,如若自己未得緣法,那又會是如何?

  是否在那酒樓內,不知面前是四百位容法之主,天地界主?
  又是否有緣碰到仙者,能否入這修行?

  寧郃這般想著,在溪邊停下了腳步,望向了身側的溪水,看向了溪水中倒映的自己。

  如若自己所認識的人,都未得自己之法,那又會如何?

  那是否還會有今日一行?
  寧郃思索著,望著溪水中的自己,好似陷入一種迷茫之感,又好像回憶起自己並無得法,這幾年來的遊歷,也不過只是一場水中倒影,如今夢該醒。

  同時在寧郃四周,眾人見了寧仙好似陷入一種頓悟,卻是神情一凝,噤聲在四周護法。

  但寧郃如今卻感知不到四周,反而忽然‘驚醒’。

  這一醒。

  映入眼前的是周縣外的官道。

  自己正坐在茶攤內。

  此刻,寧郃好像是失去了所有的記憶,隻記得自己是外縣人士,這茶棚是今日搭好。

  自己只是尋常之人,要靠這茶攤維持生計。

  寧郃見到這一切,也未有多想,便開始在遠處的溪邊挑水燒茶。

  又在等客時閑來無事,拿出了書框內的幾本書籍。

  這般日子一天天過去。

  寧郃又好像早已習慣這樣的生活,每日便早起出攤,夜晚在縣邊一處村子內的廢棄房屋中落居。

  直到第六日的時候,遇見了一名捕快。

  這捕快吹噓著江湖事,又大碗打著茶水,裝進身側的水囊。

  兩人這是第一次相識。

  寧郃聽他說,他名為王覃興,是周縣裡的一名捕快,更是江湖中的人。

  第九日。

  寧郃遇到了張員外。

  寧郃忽然記得自己來這縣裡的時候,曾搭過他的商隊,順路跟了一行,僅此而已。

  但張員外看到這位店家讀書,卻是敬佩有學問的人。

  對文人敬重之下,再加上之前有過同行之緣,就交了攤主這位好友。

  每年初四,依舊來茶攤送禮。

  這般兩年匆過。

  在第三年的夏。

  寧郃這日擺攤時,遇到了劉大人與良文吏。

  寧郃並不認識他們,只是把他們當成普通茶客。

  他們此刻也只是趕路累了歇腳,在茶攤內喝了一碗茶而已。

  喝完之後,他們覺得這茶不行。

  等之後寧郃再次見到這兩位茶客,已經一年後的春末。

  他們亦是趕路,來這個攤子上歇歇腳。

  這般又一年、兩年、三年。

  這兩位茶客再也沒有來過。

  第六年的夏。

  有些滄桑之色的寧郃在這日擺攤時,聽來往的茶客說。

  城中有一位姓劉的大人,今日心力憔悴,在金曹令的位置退去,居於梁城。

  又有小道傳聞,這位劉大人積累多年的銀兩,也在這幾年內用於救濟百姓,未留分文,繼而躲過了一位欽差大人的審查。

  而這位劉大人雖然身無分文,但好在多年結交的關系仍在,對於多家掌櫃的恩情仍在。

  這些掌櫃合力,也為劉大人搭建了一家當鋪。

  且劉大人退去前,也提攜了一位姓良的文吏,讓這位良文吏當上了金曹內的帳房主簿,僅次於金曹令。

  亦在當鋪建起的當日,這位良文吏也把這當鋪的資證辦齊。

  寧郃聽到這些,也只是默默的看著手中遊記。

  寧郃並不知道劉大人和良文吏是誰。

  又過三年。

  寧郃在這日碰到一位茶客。

  他說著一件趣事,說良文吏三月前貪汙被查,幸得劉大人請老師彥大人相救,良文吏又功大於過,就此幸免於難,但再無從官可能。

  良文吏如今在旬城經商,又為人善學與機靈,倒也過的無憂,聽說還娶了妻。

  亦是兩年。

  第十一年冬。

  大雪。

  張員外逝世。

  寧郃把攤子收起,去周縣為好友吊唁。

  走進滿是白霜的張府。

  張少爺今年十二歲,哭的像是一個淚人。

  張護衛抹著眼淚,暗自發誓,今後要一心報答大伯之恩,管理好張家,看著堂弟長大後成為有才之士。

  張員外臨走前,是把張家交給了張護衛打理。

  又過五年。

  張少爺無人管教,不學無術,整日遊手好閑,與縣內的幾名遊俠兒稱兄道弟。

  張護衛雖想管教,但念著大伯之恩,不忍心過多責備堂弟。

  反正張家有他即可,足以保證自己堂弟無憂一生,哪怕整日遊手好閑。

  再過一年。

  張少爺卻失手傷人,傷的還是一位城裡的員外公子。

  張護衛帶著張少爺上門賠禮道歉,賠了許多銀兩,又讓出去了一家門店,才將這個事情擺平。

  之後聽說,這是那位員外用的苦肉計,目的就是瓜分張家的生意,欺負他們張家只是小縣裡的小生意。

  又是兩年。

  張少爺跟著縣裡的那幾名遊俠兒去闖蕩江湖,學得一些本領,又念的此仇,就帶這幾位遊俠兒去往梁城,連夜殺盡那員外一家三十二口人。

  殺人之後。

  張少爺回往周縣投案自首,讓自己的兄弟散去,一人頂罪。

  七日後。

  寧郃聽王捕快說起此事,念的是好友之子,就托了托王捕快的關系,買上了一些吃食,去獄中見了張少爺。

  受盡鞭刑的張少爺見到寧郃來至,只是黑著臉,讓寧郃不要管此事,也不要再來,以免牽累父親的好友。

  又在三日後。

  張護衛散盡家財,尋人解救。

  無人敢接,無人敢應。

  只有那幾名遊俠兒夜晚來至張護衛落腳的破院落,未取錢財,隻讓張護衛在五日後於縣西準備好兩匹駿馬。

  五日後。

  這一幫整日跟著張少爺吃喝的遊俠兒,死傷兩人,於縣外的梁城刑曹手裡,成功解救出被押送梁城行刑的張少爺。

  就此,張少爺與張護衛離開周縣,不再回往梁城地界,好似是在混亂的大揚城外隱居,做著一些擺攤的小生意。

  又過七年。

  江湖有一傳聞,有一趙姓之人,自稱‘南關’,為報父仇,於坪城一家員外府內,殺得五名仇人,最後被官府通緝,擒拿歸案。

  正逢一位將軍路過,聽聞隱情,才帶走了這名少俠。

  南關少俠為報此恩,就此從軍,卻死於同年秋末的邊境剿匪一役。

  翌年。

  江湖震動,衡大俠踏入後天圓滿,堪比三百年前的栩將軍,被江湖稱之為天下第一。

  又是十年。

  王捕快卸了捕快之職,卻又更愛吹噓。

  這些江湖事都是他這些年內來茶攤,告訴這位寧姓店家。

  說是店家,兩人卻不知不覺認識了三十七年。

  他王捕快已經垂垂老矣。

  店家也不再年輕。

  時過兩年。

  聽聞王捕快病危。

  寧郃收起攤子,去往周縣,和躺在床上的王捕快閑聊,說著江湖裡的一些事情。

  這次是寧郃在說,王捕快在聽。

  五日後。

  時經三十七年,再無好友在世。

  春去秋來。

  十二年後。

  冬至。

  老時暮年。

  天空中飄下雪花。

  乾裂的木樁與灶台,烏黑的茶棚,唯一的新框裡擺放著數十個有缺口的舊茶碗。

  寧郃裹著一個破被子,躺在茶攤的躺椅上,生機在漸漸流失。

  寧郃就這樣靜靜的望著這漫天飛雪。

  感受著眼神的逐漸渙散,失去焦點,神的衰竭。

  寧郃歎息一聲,卻清晰的知曉若是心神於夢中逝,外界的元神亦逝。

  此乃化神入洞虛的心結。

  生死只在一念之間。

  而這無法的一生,如今也該醒了。

  且這一場心劫夢,寧郃早一開始便已清醒,也清醒的夢了四十九年,更體會到了無法的生平。

  這法,卻不是自己想要的。

  不管是否意難平,卻不合自己的心。

  寧郃念想間,從破舊的椅子上起身。

  刹那間漫天的雪花消失,消逝的生機恢復。

  茶攤從視野中淡去。

  寧郃瞭望,眼前依舊是禾山之下,小溪簌簌流淌,引入河中,流往北河。

  四周遍地花開,飛鳥在天空鳴叫,略顯涼意的微風吹來,依舊是春季。

  夢境四十九年,外界不過只是四十九息。

  又在遠處,雲鶴等道友分站四周,又在外圍是諸位界主。

  他們看到寧仙醒來,亦是投來關切與詢問的目光。

  因為在上一息間,他們驚懼的看到寧仙的生機在流失,但在這一刻,他們卻什麽都感知不到了。

  可又感覺寧仙像是突破了某種大境界,哪怕是一舉一動之間都有一種攜天地而來的壓抑之感。

  寧郃看到眾人望來,則是一邊順著小溪散步,一邊回憶道:

  “一年之前,我已得化神圓滿。

  有感,今日遇仙凡之緣,便有意借此法開洞虛之境。

  亦在開法之間,卻自感內心有問,問我所行所思,是否皆為虛幻?

  我便應此之問,去我心中尋法。

  卻未想,我之前所問為假,過去所行為幻。

  而我今日之所行,此刻之所思,才為意,意為真。”

  寧郃言道此處,看向各有所悟的眾人,

  “修道一路,我等是修心,而洞虛這一劫,亦是問心,問洞虛之前所有的修心之法,問我等是否修錯了此心。

  而以諸位道友心境,此心大劫,雖然有些繁瑣,但也易破。

  但需洞察虛妄,去偽存真。

  需問心中所想,問心中所向。

  對於我等五洲修士而言,無需多想,只需保持本心即可。”

  “保持本心..”眾人再一思索,便紛紛向寧仙行禮。

  禮落。

  雲鶴也拿出五洲錄,記道,
  ‘仙歷,二年、春
  洞察虛妄,去偽存真。

  寧仙再開化神之上,為洞虛。’

  筆落,雲鶴看向眾人。

  眾人亦是在各自的五洲錄中記載,‘洞察虛妄,去偽存真。’

  等記載落下。

  寧郃向著眾人抱拳,“洞虛尚不是終途,道途尚遠,望我等天下修士共勉。”

  “共勉!”諸容法之主抱拳一笑,繼續向著北河去往。

  頃刻間眾人如往。

  有道友在途中論道。

  有道友在論剛才的‘春遊論道洞虛’。

  有界主觀賞著一路上的花朵,欣賞著小溪流水。

  雲鶴則是唱著千年前的一首歌謠,記於五洲錄中的歌謠。

  眾人聽聞,無論是正在論道者、閑聊者、亦是齊聲附和。

  遠遠望去,一行修士如城內才子春遊踏青。

  等一曲落。

  眾人相視一笑。

  雲鶴朗聲道:“修道雖難,道途雖艱,但途中皆是五洲吾輩,放聲高歌而行。”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