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世間長生仙》204.第204章 法主的道境
  第204章 法主的道境

  而也在今日的見聞錄完。

  眾人在稍後的心緒平坦之中,於林內略微休息一夜之後。

  第二日清晨。

  何師兄再次回來,便徑直帶著眾人去往了梁城靠北邊的位置。

  那裡,是一座山,名為‘鷺山’距離山下學堂也不算遠。

  算是夾在泠城與山下學堂的中間方位。

  但說是離山下學堂很近,只有三百裡之遙。

  實則沒有人來接引之中,哪怕是從山下學堂的入口穿行過去,那也不會進入山下學堂裡面。

  可以說,在方道士愈發精妙的術法下,還有更為重要的寧郃布置中。

  山下學堂與其說是尚在天界東州吳朝,不如說是已經存在於另一個世界之內。

  這也使得如今的鷺山與附近,雖然偶爾有人上下,也有一些小村與小縣存在,甚至他們還經常來山下學堂的入口這裡打獵,但卻無一人知道山下學堂的存在。

  這也是百年時間過去,曾經關於‘山中有仙’的傳聞,早就隨歲月消散了。

  當然,要是問一些長壽百余歲的老人,那些老人還是能從模糊的記憶中回憶起來一些的。

  而如今,這曾經荒蕪的鷺山中,不僅在人口的爆發中,開辟出了小縣、小村與良田。

  並且在這高約三百丈的山頭上,還有一座這兩年才蓋起來的寺廟。

  廟中還有一位光頭的和善男子,自稱為‘僧’,拜的是‘佛’。

  尤其這佛,還與這男子十成相似。

  這自己拜自己的稀奇,自然也成了附近百姓茶前飯後的談資。

  可奇怪之中,也是有人上山去見過,也聽過這稀奇的‘佛經。’

  這兩年下來,小和尚倒也在沒動用術法之中,單憑經義,為六十二位拜入佛門的心誠之人,梯度出家。

  至於他的十余位護法,則是回往了西州,為主寺帶去涅槃佛道之法。

  而也在今日上午。

  何師兄也帶著眾人一邊上山,一邊望著稀疏上下山的行客,來到了這座看似有點簡陋的寺廟之中。

  只是此刻。

  在前方百丈外的大殿之中,伴隨著一陣陣傳來的誦經聲傳來。

  在哲豐明等人看不清的視野內。

  何師兄隻憑肉眼望去,就看到為首的一位慈祥青年,正在帶一眾弟子講經義。

  同時。

  何師兄看到青年的時候,也是忽然心中一動,好似覺察到了什麽。

  但覺察歸覺察,他也沒有去打擾正在為凡塵之人講經的小和尚。

  相反。

  何師兄是又帶著眾人下山,先在附近縣中的集市裡逛逛。

  且在眾人四周亂轉,好奇這些小吃與小飾品的時候。

  何師兄又看了看山頂,感覺剛才所見的那位青年,必然就是佛祖!
  雖然當時他也沒用術法,更沒用界主法令,甚至青年也看著仿佛平常人,但他就是知道那青年十成十的就是自己所要找的人。

  包括這種奇怪感覺,也是讓他此刻生疑,不知問題出在了何處。

  可當離開寺廟邊界。

  這般帶著眾人轉了一圈,稍微放松了心裡的奇怪之後。

  他卻又恍然一悟,明白了問題所在。

  因為青年的氣質,或者說是他那‘奇怪的慈祥氣質’,自己只在師尊剛踏入化神,但未成界主之時見過。

  這樣的氣息,就是化神,而且還是入道境的化神!

  至於道境,何師兄也知道這是一種‘心性。’

  但和尋常心性不一樣的是,當修成道境的心性後,只要自己毫無遮掩之中,這種心性已經可以影響到自身的氣質,讓自身無意間就會散發出來一種說不上來的玄妙之感。

  這種玄妙的心性與感覺,也能稱之為‘向道之心。’

  當然,未入道境的法修,也是可以化神,亦可以洞虛,甚至堪堪修煉到大乘境界。

  但若是一開始就修得道境,那洞虛便是水到渠成,大乘也可期。

  這些,都在五洲錄中記載。

  也即為法修在化神後的一種修煉之法,修心之法,以及法修洞虛圓滿之後的必修之法。

  尤其自身若是修成道心之後,這在飛升之地評選界主的時候,也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

  這件事,身為界主弟子的何師兄自然也知道。

  但他卻不知道一點。

  那就是在天地初開之前的老五洲之中,那時元嬰為首的時期,靈氣稀薄的時代中,卻不是化神與洞虛才修道境。

  而是能得金丹者,必有求道之心!

  只不過那時的修士們,都沒有發覺,而是覺得修道修心很正常,所以就當成了常事。

  就像是正常人活著就會自主呼吸一樣。

  這種事,還需要去有意識,且特意的去控制嗎?

  可恰恰就是修心成為常態。

  使得寧郃那日的容法開悟一言,就輕易的將一眾四百余位元嬰與金丹道友,盡皆點成容法之主。

  說到底,還是他們的境界不像是今日,在無法迅速的提升中,無疑間已經修成了道心。

  道心再升為容法之心,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只是聽起來四百位有點多,感覺這道心也很容易生。

  但五洲為無窮天地中的峰頂,五洲之中又有萬萬兆的生靈。

  再經過那三千年的大浪淘沙,相當於常人四五十次的漫長一生後,最後也只有這麽四百余位。

  且觀如今天界之中。

  能生道心者,也只有小和尚。

  山下學堂內的許道人還尚未。

  已是洞虛圓滿,被林道友經常訓教的青龍王,亦是差上一絲。

  當然,這也是山下學堂對許道人和放養差不多。

  林道友也沒有專門的去點青龍王的道心,而是想讓他自己悟。

  否則,身為寧郃學生的方道士,是足以點開許道人的道心。

  更別說在數百位界主,與寧郃雲鶴等人院外的青龍王。

  這樣的修煉資源和機遇,別說是超小和尚幾條街,而是不知超了多少個世界。

  可相比之下。

  能自己悟道的小和尚,雖然也是承了大緣法,能跨越天地之隔去另外的世界內悟道。

  但不得不說,其心性與悟性,也是上上之乘了。

  而對於小和尚悟道的這件事情。

  何師兄也聽自己的師尊講過一些,亦是親眼見到了小和尚悟道之景。

  畢竟他可是手持藍星的界主法令,幫師尊代管,肯定要全面了解曾經黔凌一事的前後。

  且也在眾人這般隨意亂逛時。

  當日落西山後。

  何師兄大致算了一下時間,又朝遠處望了望,當看到那寺廟關門之後,才帶著眾人再次回往山寺。

  但走在路上,或許馬上就要見到傳說中的佛祖,那位曾經在藍星內顯聖的‘大神仙。’

  一時間眾人是激動萬分。
    也可是見到眾人這般。

  何師兄是難得的提前開口道:“等見到佛祖,你等可知怎麽稱呼?”

  “這”眾人在激動與行走中忽然一頓,一時間不知道怎麽回答。

  好在清風掌門算是人老為重,在激動與愣神之余,也不忘恭敬的向著接引仙者詢問道:“前輩..等我們上去以後,見到佛祖的時候,是該怎麽稱呼佛祖是..向稱呼前輩您一樣,稱為前輩?還是..佛祖?”

  “前輩倒可。”何師兄點點頭,隨後又不知想到了什麽,不由正言道:“最好還是稱之佛祖。畢竟為開道之祖,不能以尋常修士稱之。

  哪怕是我為天地界主之徒。

  比起開道之功士,還是要遜色於太多太多。”

  何師兄說到這裡,是搖了搖頭,是感覺自己比不得佛祖,但心中卻又全都是佩服。

  ‘不是尋常修士..?比前輩還要強..?’

  眾人聽到此言後倒是又一愣。

  因為他們去年見到的那位呼風喚雨,好似雷公般的‘大神仙’,在這位界主大人的弟子口中,也不過‘尋常修士’爾。

  但這位佛祖,好像是不一般。

  雖然‘開道之祖’這四個字,他們目前還不知道具體是什麽意思,更不敢胡亂猜測,但在接引仙人的話語中,身為‘開道之祖’的人?好像在天界內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起碼他們之前遇見陰司陰差、以及龜將軍等‘小神仙’的時候,接引仙人也沒有特意給他們說起什麽稱呼問題,甚至也沒說讓他們去見禮。

  當然,天道弟子不算,那個是讓他們連見都不讓見,甚至接引仙者都畢恭畢敬的不敢過多打擾。

  頓時,排在隊伍第三的哲豐明在好奇之中,也不由拘謹與小心的問道:“前輩,佛祖是真正的神仙嗎?”

  ‘神仙?’何師兄看向了哲豐明。

  也不知道藍星之人,為什麽這麽在意‘神仙’這二字。

  但要是仔細去說,法修中的化神,本身實力就雄厚無比,神識能蔓延萬裡之遙,已經堪比藍星中所描繪的一些神仙。

  且佛祖又身為開道者,功德很高,更有道心成。

  再聽自己師尊說過,這位佛還是七竅之人,保不準就有界主之封。

  這幾項疊加之中,好像是無論哪一條,在藍星一些神話書籍內,都是可以稱作‘真正的仙。’

  於是,當面對哲豐明等人的好奇與即將見到佛祖的忐忑。

  何師兄是點了點頭道:“是神仙。”

  ‘神仙..’眾人一聽,一下子倒是更緊張了。

  雖然他們之前就見過可以稱之為神仙的陰司陰差,但哪有神話中所記載的西天佛祖位高?
  而看到哲豐明等人緊張。

  何師兄倒是沒有再言說什麽,就徑直帶著眾人登山,走進後山中的一座大寺堂。

  這座寺堂,正是小和尚的打坐清修之地。

  何師兄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感知到了這股祥和的氣息,也像是佛祖專門指引他過來一樣。

  且等來到這裡。

  小和尚也從打坐中睜開雙眼,起身向著何師兄打了一佛禮。

  也能看出,不僅是何師兄敬重這位開道者。

  小和尚,同樣是更加敬重這位界主之徒。

  畢竟小和尚得緣法的藍星,是這兩位師徒的。

  這緣法之中,哪怕兩人是第一次相見,關系也是很親密的。

  “道友,與你有緣者相見。”何師兄也是作輯回禮,隨後又笑指眾人,隨即身影離去,準備先讓和藍星有緣的佛祖與眾人聊。

  等聊完之後,再說藍星宇宙內的事。

  且也在這時。

  或許是小和尚帶有一種親和的氣息,不由也讓武僧等人漸漸的壓下了一些激動。

  但激動之後。

  武僧身為佛門弟子,又見佛道之祖,倒是福至心靈般,一時言語成簡,帶有心誠的先拜見道:“藍星弟子覺慧,拜見佛祖!”

  “拜見佛祖..”哲豐明聽到武僧的言語後,又當面對傳說中的佛,亦是在下一息中接連拜下,其心誠之意,也是不弱於那位武僧。

  畢竟眼前的這一位‘佛’,在接引仙者的話語中,可是真正的‘神仙!’

  只是他們這一拜,包括武僧那一拜,都在一股柔和的佛光中於半空沒有拜下去。

  小和尚依舊是笑望著他們,覺得心已至即可。

  而武僧雖然沒有拜下去,但經佛祖的托扶之禮,又見佛祖果真如傳說中那般仁善之時。

  一時間,武僧是一副心已‘達道’的摸樣,好似修得了心靈中的圓滿,也好似完成了一個屬於自身的大願。

  且也在稍後,武僧也感悟似的言道:“今日弟子有緣尋遇我佛,是為成道大圓滿之福。”

  他說著,雙手合十,鄭重向著佛祖一禮。

  是把小和尚當成了‘道。’

  且這般確實也是無錯的。

  因為小和尚確實為佛道開道之祖。

  只是這一幕在小和尚看來,聽來,卻覺得自己是在開道的路上砥礪前行,途中以自己為師,以他人為師,以路上的道友為師,更以天地為師。

  這才方稱之為行道者,尋無上之道途。

  這自己也是路上旅人,怎麽也成道的終點了?
  但此刻在武僧想來,佛祖便為他心目中的道。

  尋到了佛祖,便是尋得了道。

  畢竟在藍星傳法的佛祖,還不是道的話,那何稱之為道?

  只是,也當看到佛祖輕輕搖頭,好似是否決自己的言語後。

  武僧也是知道自己的心境太淺,境界太淺。

  隻到了,看山也只是山,還未到‘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境界。

  所以佛祖可能是否認他的言語。

  就像是半年前,他想要來見佛祖,接引仙者也搖頭否認他一樣。

  於是在疑惑之中,他也再次行禮請教,道出了藍星之中‘看山是山’的言論,希望佛祖能否為其解惑。

  解惑,為何接引仙者不讓自己以佛祖為道,且佛祖也不讓自己以佛為道?
  同時,哲豐明等人雖然不修佛法,但也知道修煉中屬於心性的重要性。

  如今當聽到武僧提問傳說中的佛祖。

  他們也是抱有萬分的求問之心,一同望向了佛祖。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上還是山,確實為妙言。”

  小和尚先是讚同點頭,可隨後卻向眾人反問道:

  “但若是此三言為一種心境,那你等是否想過,第三境的‘看山還是山’之後,這山外還有江河,還有田野,亦有天下眾生,更有無窮無盡的天地?無上道妙之玄?”

  “無窮天地?無上道玄?”眾人聽到這幾詞後,或者這幾個更高的境界後,一時不太懂,隨即又看向佛祖,想請佛祖再次點悟。

  小和尚見了,也無厭煩眾人愚鈍,反而再次細心的解釋道:“本僧因果善法,有緣悟佛修之道,為開道佛祖。

  在伱等眼中,我已是道玄成,且也為道玄成,能觀天下眾生,能遊無盡天地,能施展妙上靈法道玄。

  也是兩年前,本僧將道玄於無盡天地中賜下,眾生今日才尋我之道。

  你等為本僧道境中的天下眾生,今日尋我之道,實則也無錯。

  但世間的開道者,如本僧般道玄成者不知幾何之數。

  且我等..以至天地界主、仙者..”

  小和尚向天一禮,“其實也是在追尋法主所布下的萬千之道。

  或換而言之。

  我等道成者,在你等心中為無上道玄。

  但在無盡天地間,我等道玄成者,也不過只是法主道境中的芸芸眾生。”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