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99做汽車巨頭》第609章 美利堅赫氏的新突破!南山碳纖維的
  第609章 美利堅赫氏的新突破!南山碳纖維的威脅
  美利堅赫氏公司,也就是HEXCEL,於1946年創建。

  在華夏,赫氏的知名度是非常低的。

  除了少部分專業人士,普通百姓基本上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

  畢竟人家不像是可口可樂,也不像是麥當勞,生產的東西都是直接面對廣大消費者的。

  但是人家的實力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它是領先的高級複合材料公司,開發、製造和銷售輕質、高性能結構材料,包括碳纖維、特種增強材料、預浸料和其他纖維增強材料、基質材料、蜂窩、粘合劑等。

  這些材料主要應用於商業航空航天、宇航、國防和工業市場。

  產品的終端應用包括商業和軍事飛機、空間運載火箭和衛星、風力渦輪機葉片、汽車以及娛樂產品等工業應用。

  這麽說可能還是比較抽象,具體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有感覺了。

  赫氏的碳纖維材料於 1953年首次應用於第一架複合材料製造的轟炸機與戰鬥機。

  之後,赫氏在軍品業務基礎上不斷發展民品材料,空客及波音主要機型均采用了赫氏碳纖維複合材料。

  此外,赫氏也相繼參與了阿波羅登月、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制造等多項美利堅的重要航天探索計劃。

  空客的A380,赫氏是主要的供應商。

  波音的787、747等飛機,赫氏也是主要的供應商。

  至於美利堅的各種軍用飛機和火箭,上面的碳纖維材料幾乎都是赫氏供應的。

  這麽一家企業,實力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針對這個對手,南山碳纖維肯定是隨時都要關注它的動靜。

  “曹總,赫氏這一次正式對外宣布成功研發出IM10碳纖維,並同步實現工業化生產,一口氣新增了IM8、IM9和IM10三款型號的高端碳纖維給用戶選擇。”

  “按照它們公布的參數,IM10材料可視為中模量碳纖維的最新突破,在提供最高的抗拉強度的同時,又在所有其他性能,比如如剪切強度等方面保持均衡,從而使客戶的設計師在強度和剛度的臨界應用中達到較高的安全邊際。”

  “IM10的這些性能,完全可以滿足下一代商用飛機主結構、發動機葉片、直升機葉片、火箭、高性能汽車等的需求。”

  “這個材料,基本上跟我們現在兩次的T1100保持了相同水平,但是在均衡性能方面比我們要強大一些。”

  “畢竟他們在各種軍用材料方面有著豐厚的經驗積累,知道如何保持更好的均衡性。”

  曾建英親自給曹陽匯報著赫氏的情況。

  東瀛的東麗和美利堅的赫氏,那是南山碳纖維在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

  雖然南山碳纖維率先兩次T1100,但是相關的技術一直都是處於藏著掖著,沒有大規模的對外宣傳,更加沒有對外進行出口。

  所以大家還是認為T800是國際上先進的材料,如今美利堅赫氏突破了T800的參數,順利的開發並量產出了IM10碳纖維,對整個碳纖維行業來說,絕對是一個重磅消息。

  “赫氏的底蘊還是比較深厚的,居然比東麗都還要早實現IM10的量產。”

  “不過我們也不用擔心,IM10的性能就算是比我們的T1100先進,也先進不到哪裡去,大家還是屬於同一個級別的存在。”

  “下一步我們主要是在碳纖維複合材料方面下功夫,這才是最具實用化的發展方向。”

  對於赫氏能夠搞出IM10,曹陽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人家可是代表了美利堅在碳纖維行業的最高水平,幾十年前就將碳纖維材料用在了各種飛機上面。

  南山碳纖維研發出T1100的信息雖然沒有大規模的對外宣傳,但是赫氏肯定是或多或少打聽到了消息。

  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證明了T1100這個級別的碳纖維是可以研發出來的。

  另外一方面也給赫氏無形之中施加了不小的壓力。

  所以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突破IM10的碳纖維技術,也不算多麽奇怪的事情。

  赫氏最主要的市場就是美利堅的航空航天等軍事用途,這方面的市場就算是赫氏沒有技術突破,也是沒有南山碳纖維什麽份的。

  何況南山碳纖維的T1100也沒有被批準對外出口呢。

  “那倒也是,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研發還有非常多的方向需要努力。”

  “如何將我們的T1100和T800碳纖維的威力充分的發揮出來,主要就靠複合材料技術了。”

  “不過,我們是不是需要同步加快一下T1200碳纖維的研發,讓我們一直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呢?”

  曾建英肯定是不甘心世界碳纖維技術第一的位置被美利堅赫氏給搶走。

  南山碳纖維才是最先開發出T1100材料的廠家,比美利堅赫氏早了一年多量產。

  而T1100材料順利量產之後,在南山碳纖維內部,針對T1200材料的研發已經開始。

  歷史上,東瀛東麗到了2023年才順利的開發出T1200碳纖維。

  說明在T1100和T1200之間,還是有不小的技術門檻需要突破。

  按照原本的計劃,南山碳纖維將在2015年前後完成T1200的商業化生產就可以了。

  留給南山碳纖維的時間還是很充足的。

  但是現在曾建英覺得這個計劃需要修改了。

  南山碳纖維需要保持自己世界第一的位置。

  哪怕是這個世界第一是沒有辦法對外宣傳的,至少公司內部的核心人員要堅信自己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對此,曹陽自然不會阻攔,甚至在關鍵時刻還會幫忙一把,讓南山碳纖維順利的生產出T1200超高性能的碳纖維。

  到時候不管是用在哪個地方,都能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這個具體的工作你來安排就行了。”

  “碳纖維複合材料和新的T1200碳纖維的研究工作,可以同步展開。”

  “我們現在每年售賣碳纖維的利潤,足以支撐這些高強度的研發。”

  “甚至航空航天上使用的蜂窩狀夾板,也可以深入的展開研究一下。”

  “那樣可以進一步的削減重量,並同步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曹陽的這個回答,讓曾建英底氣十足。

  南山碳纖維已經是一個大型的高科技企業,每年的營業額達到了一百多億人民幣,並且還在不斷的增加。

  今年大概率可以超過200億人民幣。

  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利潤率很高。

  所以哪怕是在不斷的保持較高研發費用投入和新增工廠的同時,也都還能維持一個很不錯的收益。

  這是國內許多企業都做不到的。

  ……

  美利堅赫氏的動作,不僅引起了南山碳纖維的重視,曾經的碳纖維世界老大東瀛東麗公司,此時的反應更加強烈。

  “社長,美利堅赫氏正式對外官宣IM10碳纖維的量產,這種材料的性能跟我們設定的T1100的性能基本上是相當的。”

  “之前我們得到一些消息,華夏那邊南山碳纖維很可能也在T1100碳纖維上有了突破,至少在實驗室狀態肯定是已經生產出來,甚至已經小規模的量產。”

  “這麽一來,全球就已經有兩家企業在碳纖維技術方面領先我們了。”

  作為東麗的銷售部長,近藤太郎此時的心情是非常焦急的。

  公司在業界的地位下滑,直接的反應就是產品的銷售會變得更加困難,銷售部的壓力在變大。

  這肯定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局面。

  “華夏那邊的南山碳纖維不是已經被美利堅製裁,不允許對外出售碳纖維材料嗎?”

  “並且他們的T1100雖然已經取得了突破,但是一直都沒有對外銷售,也沒有公布相關的性能,大概率只是處於小規模量產的狀態。”

  佐賀奴的心情其實也很差。

  不過這個時候他肯定不能表現的太過於焦急,要不然下面的人就會亂了分寸。

  東麗最近一年的局面其實已經有所改善。

  主要的原因就是南山碳纖維的產品被限制出口,讓一些國際上的廠家只能被動的去繼續找東麗購買T800和T700的碳纖維。

  其實按照佐賀奴的想法,應該把華夏的光威集團也給納入到製裁,因為出口碳纖維重量最多的其實是光威集團。

  他們的T300和T400碳纖維已經大規模的量產,不僅供應華夏市場,還對外出口。

  這導致T300和T400碳纖維的價格都直接腰斬了。

  也就是光威集團生產不了T800和T700的材料,讓東麗還能繼續過一段時間的好日子。

  “雖然南山碳纖維的產品被限制出口了,但是他們的技術如果真的順利突破了T1100,那麽很可能就會把T700及其以下的技術轉讓給其他的華夏廠家。”

  “到時候在國際市場上,我們除了T800的碳纖維,基本上就沒有產品能夠保持競爭力了。”

  “甚至就是T800碳纖維,也不一定就是我們能夠一直佔據最大的民用市場。”

  近藤太郎覺得自己有必要讓佐賀奴知道東麗在銷售市場上面臨的困難。

  跟美利堅赫氏不同,東麗的產品大部分還是供應給民用市場。

  這一塊市場對價格的敏感性更強,競爭也更加的激烈。

  像是高端的碳纖維魚竿,現在的份額就被光威集團給佔據了大部分。

  東麗的客戶的市場份額下降了,需要從東麗購買的碳纖維的量,自然也會出現下滑。

  “我們跟三菱集團那邊溝通一下,希望他們能夠支援一下我們。”

  “要不然到時候他們生產的軍工產品就沒有辦法用上世界最先進的碳纖維材料,對整個東瀛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關鍵時刻,佐賀奴準備找人給東麗的研發買單。

  不過,情況是不是能夠一直順著他的想法發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社長,我們有沒有可能找人想辦法從南山碳纖維或者美利堅赫氏那邊搞到一些技術資料?”

  “哪怕是一個大概,估計對研發那邊也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我們在碳纖維的研究上面是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的,只要有一些資料作為參考,很快就能研發出T1100碳纖維。”

  近藤太郎提出了一個比較擦邊的建議。

  東麗內部有沒有人在做這樣子的事情呢?
  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但是有些事情可以做,不能說。

  所以知道這些信息的人是非常少的。

  近藤太郎作為銷售部部長,經常需要接觸客戶,一定程度上也是承擔了信息收集的任務。

  所以他是知道一些情況的。

  “恐怕沒有那麽容易。”

  “赫氏主要供應的客戶都是美利堅的軍工企業,我們要是安排人去打聽消息,一不小心就會把事情搞大,性質變樣。”

  “至於南山碳纖維,你又不是沒有嘗試過,對方那邊的防守比我們想象的要嚴格很多。”

  “甚至我覺得南山碳纖維名義上是南山集團的下屬企業,實際上很可能都是被華夏的特殊部門給接管了。”

  佐賀奴的這個回答,讓近藤太郎沒有辦法反駁。

  不管這話是對是錯,都沒有辦法深究。

  “T1100碳纖維雖然很先進,但是不管是哪家公司都不會輕易的對外售賣相關的產品。”

  “所以掙錢走量的產品還是T800及其以下的型號。”

  “我們要保持充足的競爭力,就需要進一步的降低成本。”

  “社長,要不我們乾脆就在華夏或者東南亞找一個地方修建一座碳纖維工廠,把成本降低下來,跟南山碳纖維去搶佔市場?”

  一個方向走不通,近藤太郎果斷的提出了另外一個方向。

  不過,佐賀奴卻是有點信心不足的說道:“比降成本,我們比得過華夏企業嗎?”

  “今天我們敢降價一萬,他們就敢降價兩萬。”

  “最終倒是把我們給逼上了絕路。”

  “依我看,還是得想辦法聯合一些公司,限制華夏企業出口碳纖維產品才行。”

  “他們這種擾亂市場的行為,我相信赫氏和其他一些國際同行,肯定也是非常不高興的。”

  佐賀奴這麽一說,近藤太郎連連點頭。

  這一招,他喜歡啊。

  要是真的能夠把華夏的碳纖維產品都給禁了,那就最好了。

  當然了,這個世界顯然不是圍繞著東麗來旋轉。

  ……

  “陳總,碳纖維市場現在是風起雲湧,各個企業都動作頻繁,我覺得是不是可以跟南山集團溝通一下,升級一下我們的合資工廠的技術水平?”

  作為光威集團銷售部部長,陳清詳自然也是注意到了美利堅赫氏的動作。

  在他們內部,有人每天專門負責收集美利堅赫氏、東瀛東麗、三菱化學、東瀛東邦化學、德意志西格裡等國際碳纖維巨頭的動靜。

  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光威集團在碳纖維產品和碳纖維材料方面的市場佔有率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單看碳纖維的產能,光威集團已經不比東麗要低,甚至可以跟南山碳纖維相提並論。

  特別是T300和T400碳纖維,是光威集團主打的產品,不僅給自己的工廠提供原材料,也對外出口。

  甚至在光威集團和南山碳纖維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那就是光威集團做出口業務,南山碳纖維滿足國內客戶的需求。

  特別是T700和T800碳纖維的需求方面,國內客戶都是南山碳纖維來供應的。

  針對這個局面,陳清詳也是有一些想法的。

  “提升技術水平?”

  “現在我們已經能夠生產T400碳纖維了,要是繼續提升,下個用的量最大的就是T700產品了。”

  “這是南山碳纖維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恐怕不會輕易的讓給我們的合資工廠來生產。”

  陳梁倒是沒有眼前的成功衝昏了頭腦。

  光威集團要是自己能夠不斷的突破更加高端的碳纖維技術,那自然讓人無話可說。

  但是一直找南山集團要技術的話,那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甚至會影響雙方的合作。

  “但是美利堅赫氏那邊連M10碳纖維都已經量產了,T700這種碳纖維的門檻,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麽高了吧?”

  陳清詳這話剛說完,陳梁立馬就反駁道:“也就是這幾年南山碳纖維打破了國際巨頭的壟斷,徹底的改寫了國內的碳纖維市場,要不然你以為T700是什麽大路貨,到處都有的嗎?”

  “除了美利堅赫氏和東瀛東麗,還有南山碳纖維,這個世界上還有幾家能夠大量供應T700碳纖維的?”

  “就算是歐洲最強的碳纖維公司德意志西格裡,他們的主打產品也還停留在T300和T400,T700只能小規模的生產,成本沒有任何的優勢。”

  作為材料行業的貴族,碳纖維技術的門檻其實還是比較高的。

  要不然不會那麽多的國家都生產不出來。

  “如果沒有辦法進行技術升級的話,那麽我們是不是可以跟南山碳纖維溝通一下,讓他們放開T800碳纖維的銷售?”

  “這樣子我們使用T800碳纖維生產的魚竿也好,高爾夫球杆也好,性能肯定比其他廠家的要好。”

  既然沒有辦法提升自家工廠的材料性能,那就要想辦法買到更好的材料。

  之前南山碳纖維的T800雖然沒有對外禁售,但是由於產能的原因,實際上光威集團基本上是沒有機會買到T800的。

  “這個倒是可以跟他們聊一聊。”

  “美利堅赫氏的IM10都已經量產了,我估計南山碳纖維的T1100肯定也大規模的量產了。”

  “到時候原本購買T800的大客戶,估計就轉去購買T1100了。”

  “但是T800碳纖維又不能隨便亂賣,正好可以考慮賣一部分給我們。”

  陳良想了想,覺得這個方案是可行的。

  有了南山集團這個合作夥伴,光威集團雖然還是需要繼續研發碳纖維技術,但是肯定不會不計成本的去搞。

  反倒是結合自己的產品需求,有針對性的做一些改善,可能是更加適合的。

  很快的,他們的這些訴求,自然也就到了曹陽那邊。

  畢竟T800這種特殊碳纖維,哪怕是曾建英這個總經理也是不敢隨便做主的。

  “美利堅赫氏搞出來了IM10,我估計今後國際市場上T800碳纖維就沒有那麽的敏感了。”

  “當然了,這中間肯定是需要一個時間過渡,想要隨便買到這種材料,肯定是不可能的。”

  “畢竟美利堅也生怕這種材料被一些他的敵對國家給利用了。”

  “一片混亂對我們來說,也不見得是好事。”

  對外銷售T800碳纖維,曹陽肯定是沒有意見的。

  去年剛剛新修建了一座T800碳纖維的工廠,現在產量已經不比之前。

  華夏的航空航天產業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對於碳纖維的需求量,其實也沒有那麽多。

  畢竟下餃子一樣生產軍艦,放風箏一樣生產飛機的年代,還是需要再過幾年。

  那個時候南山碳纖維的產能,又不是現在可以比了。

  “那倒也是,能夠生產T800碳纖維的國家就那麽幾家,就是想要亂其實也有點困難。”

  “不管是美利堅還是我們華夏,自然都是不希望它亂起來的。”

  曾建英很清楚T800碳纖維的主要用途。

  這要是亂了,對南山集團也好,對華夏也好,都不是好事。

  “光威那邊想要提升一下他們產品的性能,讓釣魚竿和高爾夫球杆能夠徹底的搶佔市場,我覺得賣給他們一批T800碳纖維也是沒有問題的。”

  “這種東西又沒有辦法二次利用,單靠成品也是沒有辦法研究出來如何生產。”

  “正好趁著我們準備擴大T1100產能的時候,同步擴大T800碳纖維的市場需求,為今後全面提升產品技術等級做準備。”

  “不過,這一次美利堅赫氏那麽高調的發布IM10,仿佛全球的碳纖維市場又回到了十年前他們幾家壟斷的狀態一樣。”

  “我們也得想辦法讓他們感受到現在的市場已經不是他們說了算了。”

  “軍用產品的市場,我們說了不算。”

  “但是民用產品的市場,我們還是可以影響的。”

  “只要把市場上使用碳纖維作為原材料的廠家都給擠兌的活不下去,那麽碳纖維市場的供需情況,最終就算是掌握在了我們的手中。”

  “到時候讓他們看看,到底是誰會給誰帶來發展的威脅。”

  曹陽可不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的人。

  特別是在碳纖維市場,他是希望大乾一番的。

  “曹總,您的意思是……”

  曾建英頗為期待的看著曹陽。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