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她們為我打天下》第231章 贏得假
  第231章 贏得假

  有心算無心,何衡分兵卻給了趙王極大的麻煩,已經折損了一次兵馬了,外加為了預防其他地方也叛亂,不能抽調太多的郡兵。

  於是兩萬精銳外加三萬雜牌軍的的僅僅五萬人的趙王陷入了束手無策的境地。

  他是想要盡快平定叛亂的,害怕叛亂形成連鎖反應,把其他郡縣也帶出叛亂,期望的就是和夏國打一場大決戰,打不了也要把夏國軍隊趕出趙國,慢慢料理叛亂的區域。

  可是夏國分兵多路的舉動,讓他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應對了,最為穩妥的就是,佔據核心城市,一處一處的慢慢推進,鎮壓,慢慢拔除叛亂造成的影響。

  可是又有些擔憂拖的越久,第一是難以拔除起義影響,第二是害怕串聯叛亂,引起更為廣泛的影響。

  就在他和一眾大員做著研究的時候,情報傳遞到了他的桌上,讓他瞪大了眼。

  “所謂的天策軍數量竟然不到兩千?”趙王難以置信的看著情報,就是這兩千人竟然讓他大動乾戈。

  拿著情報反覆觀望,不敢相信,莊詢的雜牌軍竟然挑動了那麽大的風風雨雨,居然能引動小半個趙國的地震,他開始質疑情報的真實性。

  他顯然沒有從自己的政策裡找原因,隻覺得情報會不會有誤,但是他也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皇帝認為誰有反心,那麽沒有反心的人也會有反心的道理。

  所以他只是人再去探查,把人數摸清楚,同時又組建一支隊伍同時進行,得到的雖然浪費十余天,但是得到的結論大差不差。

  夏國能比肩趙國的玄甲軍的天策軍,也就兩千人,其余都是類似郡兵之類的,其實戰鬥力並不強。

  根據之前組織平叛的郡兵言,都是因為各地的郡兵各自有將領的,似乎有矛盾,開戰前就想著後退逃走,再加上兩千的天策軍衝陣,所以才潰敗的那麽快。

  實際夏國派來的人,不強,天策軍很少,總軍隊人數也只有四五萬人,不多,至少不值得調用那麽多兵馬,不值得他禦駕親征。

  還好沒有調動前線的軍隊,不然就中了夏國的詭計了,真把趙國從景國的軍隊調離,只有趙國輸的局面就達成了。

  摸清楚夏國的兵力分布,特別知道所謂的夏國軍隊只有兩千的天策軍,趙王懸而未決的決策總算有了一點依據。

  分兵,和夏國一樣分兵,總共分三路,把精銳分成三分他獨自領兵八千,其中兩千宮廷禁衛,六千世家軍,一萬郡兵,畢竟他方便統禦世家軍隊一些,其他人統禦世家的軍隊會出現軍不受令這種情況。

  另外兩路每一路都有五千精銳,一萬郡兵,保證單獨面對夏國的天策軍都能著碾壓性的優勢,向北向南收復叛亂和被夏國侵佔的土地,他自向東,一路打到關隘,把口袋收緊,他要全殲這些入侵趙國的軍隊。

  聽聞夏國派出的真正人數,世家們都陷入輕松愉快的氛圍,歌功頌德,誇讚起趙王有魄力進行禦駕親征,現在的趙國東部一定望風而降。

  趙王雖然謙虛,內心也是這樣想的,探聽清楚了夏國真正的勢力,他也不感到憂心忡忡了,人少有的放松下來。

  畢竟想不通自己近兩萬的精銳怎麽輸給兩千的夏國,他沒想過輸,夏國也沒想過贏,就是硬拖,雙方的共識清晰明了。

  趙國反撲的很快,大型攻城器械,巨大的石頭一砸,城牆就崩裂,守軍又哪裡是趙國的對手,一開始還有殊死抵抗的,後面一堆牆頭草看到攻城器械就棄城逃走了,潰敗遠超何衡等人預料的速度。

  雖然一路勝利,趙軍卻出現不少減員,有些還要就近補充城防,因為有些城防軍是被起義百姓殺光了的,糧食有些起義軍帶走了,有些給百姓,導致再組建的郡兵也只能去百姓家裡搶。

  一來二去倒是讓不少百姓成為土匪,反抗的少,積少成多,呈遞上來的戰報讓趙王惱火,這不是趙國的土地上給他搞堅壁清野嗎。

  不過精銳的禁軍毫發無損,畢竟也輪不到他們征糧食,配合的郡兵卻損失了好幾千,有些是作為留守佔領城市,畢竟叛亂軍也不可能用。

  都還要感謝一些守下城池的郡兵,夏國和起義軍是沒什麽攻城器械的,攻不破堅固的城牆,只能祈禱內部起義。

  他們堅守了,等到了趙國朝廷的兵,不然對於趙國來說,損失更大,這是趙國的國土,打爛了是趙國自己吞咽苦果。

  不過眼見版圖慢慢恢復,節節的勝利還是讓趙王他開心不少,把夏國勢力滅殺指日可待。

  一路向西的趙王也要即將要封鎖住夏軍逃走的路線,到時候就可以甕中捉鱉了。

  他的如意算盤打的精,何衡也通過趙王的行軍路線看出他的目的,堵住夏國和趙國相連的關隘,困死這些人在趙國境內。

  所以他在猶豫,是不是該留下來,還是就這樣撤走,趙王來的太快了,許多布置沒有用,趙王的軍隊便一路收復失地過來了。

  他其實是有和趙國打一打的想法的,畢竟趙國的兵力已經那麽分散了,經過訓練,他手裡有不少新增的軍隊。

  就這樣放棄,他不甘心,而且得到的消息是,這些精銳是趙王和世家各出一半,實際並沒有調動到趙國的邊防軍。

  因此壓力給到何衡是很大的,就這樣被逼退,意味著趙國取得重大的勝利,他們沒有起到讓趙國傷筋動骨的作用,只是給了趙國一些表面傷。

  趙王一路征戰而來,人員損失不少,還是有一萬五千人,何衡他收編了一路路的匪軍,起義軍,現在已經有五六萬人了。

  帶著這些軍隊回家,這些士兵也會有怨氣,畢竟很多就是趙國人,夏國打著征伐暴政的名義出兵,他們才願意歸降的。

  這樣一路沒什麽大衝突就退了,這下趙國百姓如何看待夏國呢,夏國之後還有在趙國這樣一呼萬應的威望嗎?
  趙國打的太快,也導致許多軍隊來不及撤退,現在南北兩軍,都還沒撤離,被趙國兩路分軍死死咬住。

  “假裝要發起兩場大的戰役,對趙國的兩路分軍也消耗的也差不多了,讓訓練的軍隊試著決戰的模樣,同時把消息放出去,用天策軍的軍馬做掩護,顯示我們去了兩邊的戰場,讓趙王繼續分兵,剩下的我們就正面做一場。”
    趙國和夏國最大的一個關隘,是太行山余脈的太雲關,易守難攻,但是溝通南北的馳道是在太雲城,一片坦途,趙國本就是平原國家,沒有什麽險要。

  守住太雲城,那麽可以繼續和趙國耗,繼續策應南北的軍隊,讓他們有個退路,守不住退守太雲關,就等於放棄襲擾趙國。

  下定決心,還是要打一打,一仗未打的潰逃太丟人了,而且他也是順應士兵的情緒,這些士兵多想打趙國的軍隊,想著把趙國的軍隊打走,這片土地就是夏王的了,他們就可以過安居樂業的好生活了。

  一邊是士兵強烈要求作戰,一邊是退無可退的關隘,何衡再三思考決定一戰,留守一兩萬人守太雲關,其他人他決定拿來打一場大仗。

  紀朝留下的馳道,讓軍隊的行進速度何止快了一倍,趙國是對馳道維護最好的國家,何衡本來想再拖幾個月,看來是拖不了。

  趙國順著馳道而來的大型攻城器械面前,城牆毫無意義,最多借山勢,地勢去守,盡量去消耗趙軍的實力。

  山勢地勢,都不起作用,只能是平原對壘,也何衡已經知道必敗無疑,所以他把四千多的天策軍交給羅嶽成,暗自交代,打不過就撤,給夏國保存力量。

  不是兩千,是四千,打了大半年仗,最近又補了兩千的天策軍,本來有些士兵都是提前訓練的,就差武器裝備,趙國誤判了,不過依舊是八千對四千,老牌對新軍,優勢巨大。

  僅僅只有這樣一個有利條件,何衡他想著自己五萬人總是能磨掉趙國四千人精銳鐵騎,這樣就有贏的希望,雖然希望渺茫,說是一線生機都算是多的。

  平原決戰,是方便這些鐵騎逃走,何衡已經萌生死志,遺書都交給了羅嶽成,讓莊詢照顧妻子兒女,他是有情義的人,這次決戰的他肩負的是當初他決策分出去的南北兩軍,這五萬將士。

  是他預錯了,造成兩路軍沒有足夠時間撤退,他沒想到大型攻城器械的存在,造成城池丟失的速度遠超他想象,總而言之一句話,低估了趙國的國力。

  造成如此大的失誤,沒有及時撤退,他也沒什麽臉面躲在後方,對方皇帝都禦駕親征了,他也要居中指揮,這是他對夏國,對留在趙國境內將士的一個交代。

  何衡他迷惑趙國的方式沒有作用,因為趙王信心足,夏國的兩千軍去支持北方他也無所畏懼,兩路軍隊五千的精銳會怕你區區兩千人?
  就算雙方一比一戰鬥力相同,每個隊伍的人數都佔有優勢,吃掉面前的部隊,可以慢慢料理存在趙國境內的夏軍,他擔心什麽,擔心那些農民叛亂的土雞瓦狗?
  不擔心,一路進軍,都是凱歌,都要打到邊境了,他擔心什麽,但是沒有繼續分兵卻也造成了一個誤判。

  覺得夏國這些人是準備負隅頑抗,因為趙王的率領的部隊馬上要切斷趙國和夏國的關隘了,這些軍隊不僅不走,還在趙國呆著,是為了繼續消耗趙國的力量。

  他不是沒有探查到何衡糾集了五六萬人,五六萬人只是一些農民軍他又害怕什麽呢。

  到了這個時候,趙王也沒有被大臣們歌功頌德所謂文治武功的洗腦,他為這決定性的一戰準備了很多,探查的崗哨,三軍講話。

  把這一戰看的異常重要,他聽從將軍們的建議,如何安營扎寨,如何執勤換哨,他也不乾預指揮,只是讓將軍們穩扎穩打的拿下,整個趙國都是他們的後盾。

  唯一沒有探查到的是夏國剛從國境補充的天策軍,不過沒關系,人數和熟練依舊是他佔優勢,趙王不冒險求大勝。

  他的計算上了天,只是遺漏了一個微小的點,人心。

  直到刀架在脖子上,他都不能明白自己怎麽會輸,不是對方已經潰敗了嗎?
  他把世家的軍隊放前陣和兩翼,把宮廷禁衛放後陣,帶著大臣們親自督戰,明明已經擊潰夏軍的大部,怎麽會輸,怎麽輸。

  從夏國的視角來說,這一仗贏得堪稱詭異,黃熙帶領軍馬出去遊擊,畢竟黃熙要機敏一些,所以本來被兩人管的天策軍成了羅嶽成一個人管。

  戰爭的一開始,趙國沒有動用玄甲軍,郡兵和夏國的郡兵僵持,有了後退的趨勢,鳴金收兵,裝備趙國略好,但畢竟人數有差距。

  刺探對方的戰鬥力,箭矢使用這一些情況,及時調整軍陣,下一步重整旗鼓用上精銳兵種。

  雙方交鋒,更強的馬力,更大的力氣,數量眾多夏軍被硬生生撕開一道口子,左右翼撲上,屠殺不可避免。

  換不掉,這些玄甲軍宛如一個個低配版的先天高手,一般兵刃根本傷不了他們,這對士兵的衝擊是非常大的。

  再是悍不畏死,也打不過這些不畏刀槍的怪物呀,就像莊詢之前在玄女那裡看到的一樣,這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何衡披掛上馬,心存死志的他仗著自己是先天高手打算去換一些人,同時給羅嶽成創造逃走的機會,保留好夏國最精華的天策軍。

  “走,走毛線,當時陛下告訴我,他取名天策軍就是他家鄉同樣的軍隊百戰百勝,他媽的,我現在走了,這還算是屁的天策軍,傳我命令,殺入敵陣。”

  羅嶽成是憨傻,但是一聽何衡要給他殿後,讓他撤退他就懂啥意思了,他最喜歡最崇拜的是莊詢說的三國演義的關二爺,現在讓他丟下何衡逃走,他怎麽可能逃走。

  莊詢是救命恩人第一重要,一路提攜維護他的何衡第二重要,到了這種程度,哪裡管的了何衡的交代,傳了一個命令,殺入敵陣。

  然後他們就贏了,贏得很草率。

  天策軍有各種缺陷,例如補充的新軍訓練不足,配合不夠,不適應這種甲胄等等問題,但他們不怕死。

  世家的玄甲軍接到的命令,至少從直屬於他們屬於世家的上司私下的命令,清一色都是保全自己,避天策軍鋒芒。

  他們是世家的軍隊,不是趙國的,他們死了,趙國可不撫恤他們。

  奇觀出現了,不怕死的四千人撕開前陣一萬人多人的口子,把趙王抓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