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765.第759章 民生改變在技術
  第759章 民生改變在技術

  在此玩冰車的都是孩子,有的由年歲大的人帶著來,沒有能夠乾活的男人和女人,他們都有事情做。

  男人同樣以乾力氣活為主,比如幫忙扛活,或者為工地運輸東西,去馬鞍山礦場。

  要麽應天府的青貯池,還有運煤、製蜂窩煤。

  女的則是在火柴廠、紡織廠、大棚、醬菜廠等工廠裡做事。

  若實在是有空閑,也不會跑到這麽遠的冰場,而是找地方看書識字。

  因為據小道消息說,以後的下丘村買賣隻招收會識字的人,不會的不要,包括賺錢多的活計,一律如此。

  涉及到錢了,百姓們很努力的,尤其是在各個工廠工作的人,下班回家休息時,抽空拿出來從圖書館借的識字書認字。

  能在冰場的就是年歲大的人,他們帶孫子孫女到這裡玩,主要負責路上的安全問題,怕被人把孩子偷走。

  其實沒什麽人販子,不是有人善良,而是偷了孩子運不走,超過百裡就需要路引,開路引得有戶籍。

  偷了孩子想走,自己的戶籍能去辦路引,孩子上哪裡弄路引?找孩子的家大人要籍冊?
  孩子們繼續玩耍,帶他們來的家中老人則呆在旁邊。

  “這位老哥的,家中幾口人啊?”朱元璋來到最近的一個人面前,仔細打量著對方詢問。

  年歲大的老人也看著朱元璋,裂嘴笑笑:“家裡人多,老伴兒也在,四個兒子都成親了,孫子孫女加起來九個,這個是最小的,我帶著來玩兒。”

  說話的時候他指向一個小孩子,那孩子自己無法用冰釺子,只能跟其他人湊在一起被人帶著滑,看上去兩三歲。

  朱元璋高興:“兒孫滿堂好,家裡的日子怎樣?”

  他知道了,人家一大家子十九口人,孩子活了這麽多,不容易。

  “成呢!各家賺了各家花,咱不管著錢,老大家最好,一個月能拿回家三貫,其他的都是兩貫左右。

  這不是家裡的媳婦兒都去幹活了嘛!一天賺個二十來文的,比當初強,前幾年上哪找這等活計,都是在家裡織布。

  咱家還有百十畝地,都佃出去了,我們兩個老的就留下一菜地種菜自己吃,也曬乾菜。

  順便養雞鴨鵝,豬沒養,豬不好喂,家裡人都忙。

  大孫子在官學讀書,弟弟妹妹除了這個小的,都去圖書館了。”

  老人還是那麽高興,把家裡的大概情況講一下。

  朱元璋聽懂了,這戶人家厲害,有地佃出去,那就是收租子,省一部分糧錢,同時也不用服勞役。

  菜地省菜錢,關鍵在於有個官學的生員,現在生員準備隨時出去換其他人管理百貨商店。

  生員們如今學的東西可不僅僅是經書啥的,那個次要,主要的是怎樣帶百姓過上好日子,實用性強的知識。

  有這樣一個孫子,這家人不會差。

  “好!”朱元璋點點頭,又去看其他人,主要看面色,發現都不錯。

  臉上和手背沒有皴裂的口子,嘴唇也不乾裂。

  不是跟圖書館來的孩子一個個小臉也是紅撲撲的,嘴角的位置沒見到小疙瘩,就是口角炎。

  “晌午留他們吃飯,再送一些東西。”朱元璋吩咐,都是百姓,不差幾口吃的。
    轉過頭,他又對著群臣說:“應天府的百姓日子好了,其他地方的諸卿還要努力。”

  他知道情況,這些孩子裡有自己來的,附近村子中的,他們不去圖書館住,太遠了。

  不過他們的家大人會去圖書館借書回來給他們看,他們見這裡有冰場,便招呼著其他小夥伴來玩兒。

  問一個就說家裡的爹娘忙,再問一個還是如此。

  忙則代表有錢賺,現在是冬天,正常情況下沒什麽事情做,冬天就是呆在家裡,女的乾點家務,男的弄柴火,把院子收拾收拾。

  時間便憑白地浪費了,少了一份收入。

  都忙著的時候,看孩子們身上的衣服和氣色,便明白他們的生活好了,至少有棉衣穿,而且不缺肉吃。

  其他的地方,估計只有寧國府的百姓能與之比較,太平府都不行。

  群臣自然連聲應是,其實他們只要把自己的那個工作做好便可,他們幫不上什麽忙。

  他們習慣了長久以來的思維模式,大家全那樣,歷朝歷代,突然間說變個方法,那需要一整套的理論體系來支撐。

  他們一般就是清淤、修堤、鼓勵農耕、受災了減免田賦與勞役,別的方面沒有了。

  有的地方受災,想要開倉放糧也僅僅是想一下,沒有糧拿什麽放?

  按照歷史上來說,山東地區連續遭災,現在應該把草根樹皮給吃沒了,有糧怎麽不放?

  “宜長,你說錢都是從哪來的?”朱元璋根本沒指望群臣會改變啥,他把希望放在下丘村高人身上。

  “陛下,自然是從地裡刨的,挑選更好的種子來種,用更合理的方法來管,采取更完善的措施來輔助。

  畝產增加,才有剩余資料,往外賣換取東西,屬於剩余產品,剩余產品本身就有其價值。

  只要物流好,那麽剩余價值就會被用在交換上,從而增加整個社會資源總量。

  糧食的衍生產品自然是肉類,那麽社會分工就開始了,百姓會從事更專業的事情,比如工匠。

  說白了即現有資源利用率的問題,資源就在那裡,用更好的技術來轉化更多咱們需要的東西。

  水資源的利用是水車,人不用再去提水,省下來的時間乾別的……”

  裡長簡單提一句東西是怎麽來的,生產技術而已。

  生產技術轉化成生產力,這就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

  接下來則是行政方面的事情,要保證笨的百姓能夠跟上隊伍,搞好社會福利,拿聰明的有錢人的錢補貼給沒錢的。

  “對,就是拿有錢人的錢給窮人,不給的話窮人會造反,咱若是頓頓有包飯吃,咱還能造元朝的反?”

  朱元璋沒覺得搶一部分人的錢給另一部分人哪裡不對,自古皆如此。

  包括文武百官,他們也認同這點,收稅就是這樣啊!百姓自己家裡種點東西賣,就不收稅,商人賣東西便三十稅一。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