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444.第443章 技術缺欠因何集(第五更)
  第443章 技術缺欠因何集(第五更)

  朱樉:“……”

  他承認兄長說得對,別看律法上沒有寫出來這方面的情況,那是因為製訂律法的人對此不了解。

  不過一旦誰那麽做了,保證挨收拾,父皇眼中可揉不得沙子,尤其是在應天府那麽乾。

  再想想下丘村最開始的時候是怎麽做的?感覺好可憐!
  明明掌握著大量的技術,偏偏不敢往外放。

  賣的時候這個縣賣一點,那個縣賣一次,然後就趕緊買牲畜回村子。

  若是當初下丘村不停地買紅糖製作成冰糖賣,估計有人會動手。

  “雞架好了,先吃著喝酒。”小丫頭把鐵板雞架送過來,上面撒了孜然、芝麻和五香粉,旁邊的碟子裡有茱萸油和花椒油,願意吃辣的就蘸。

  雞架的到來就很巧就解了朱樉尷尬的圍,他立即就雞架的事情說起來。

  “咱吃的野雞架沒裹面,上面故意多留了肉,而且野雞的油比家雞少,不用壓那麽長時間。

  現在屬於熟食店賣得最好的一種產品,百姓喜歡買,一個能吃很長時間。

  我估計過些日子秋收了,會有孩子抓螞蚱賣錢,然後買雞架吃。”

  “宮裡照著做兩次,不怎麽好吃。”朱標也不提方才的話題,說旁的。

  光祿寺看到下丘村的熟食店製作熟食,直接學之前沒學的。

  又瞧見人家賣鐵板雞架,也學,裹上面壓出來,結果大家都不喜歡。

  他就吃過一回,感覺就是腥,不好吃。

  今天他看到了,說話的時候撕下來一點嘗嘗,向裡長點頭:“不腥,光祿寺的腥,為何?”

  “光祿寺做鐵板雞架的事情我也聽說了,我知道原因,但沒告訴他們,沒有意義。”

  裡長先說明情況,光祿寺不能給宮裡的人天天吃雞骨架,你做它幹啥?

  下丘村是為了錢少的百姓服務,叫大家都能吃舒服一點。

  “對對!裡長你繼續說。”朱樉認同,咱是秦王憑啥吃雞架?
  “光祿寺的鐵板是真的鐵板,咱的那個鐵板其實是鋼板,這個屬於材質上的不同。

  另外正常炒菜的鐵鍋,發現炒出來的雞架也不腥,那是因為長期加熱過程中的油和鐵鍋表面形成了一層膜。

  鐵鍋用之前,需要先拿油來處理,不然會生鏽,而且腥。

  他們自己沒吃多少次,就給你們做,當然不好吃了,咱們的那個鐵板是先壓了又壓。”

  裡長說著攤下手,對,咱們之前先對鐵板,也就是鋼板進行了處理。

  光祿寺其實同樣壓過不少次,但他們用的是鐵,壓完了,按照衛生要求,他們必須清洗乾淨。

  鐵板上有殘留的東西怎麽處理?拿鐵刷子刷呀!或者用銼來把‘髒’東西弄下去。

  收拾乾淨了,鐵又露出來了,原本氧化的地方沒了。

  壓給別人吃,別人吃著不腥才怪呢!

  “沒人天天用鐵刷子刷鐵鍋,咱村子帶的鍋都是之前用過的。

  因為在加熱過程中,那些不好的東西就被弄掉了,就是細菌,叫邪物也行。

  光祿寺為宮裡做飯菜,盡量要乾淨,他們不知道有很多情況下的氧化反應。

  故此吃了腥,放調料多了吧!把應該有的味道壓製住,放少了……”

  烹飪工具有氧化層的,不要輕易去給弄掉,包括銅的火鍋的氧化層。

  憨憨說過,以後會弄一種叫鋁的鍋,需要氧化層來保護人。
    “原來如此,沒點學問,做菜都不行啊!”

  朱標懂了,回頭就跟光祿寺的說。

  而且告訴他們沒事兒的時候跟人家下丘村多學學,別以為下丘村給個菜的製作方法便覺得會了。

  “多虧伱們跟著,不然這一路咱和兄長怎麽辦?”

  朱樉也撕一塊雞架,什麽都不蘸,直接吃,也吃得很香。

  “秦王殿下說笑了,光祿寺其實會照顧好二位殿下的,只是咱村子自己人不願意被照顧,才做的飯。”

  裡長沒想過與光祿寺對立,都教人家那麽多東西了,再對立很吃虧。

  “壓出來的雞油扔了嗎?”朱樉知道不缺肉吃的人吃那個鐵板雞架的雞油不好。

  平時熟食店的雞油用來做盒飯,乾活的人少油水,不怕吃這個。

  “留下了,等著哪天請百姓吃飯時,咱們包包子,把雞油放進去,很香。

  若是開個包子店,可以叫雞汁灌湯包,價錢不貴的,因為沒有肉。

  葷油在常溫狀態下是膏體,拌餡的時候放進去,然後包餡,再蒸。

  受熱狀態下就成液態,吃著的時候感覺香。

  下丘村現在不吃這個,宮裡一樣見不到,除非是直接燉的雞湯。”

  裡長把情況都講明白,總吃肉的就不要吃雞油了。

  鐵板雞架的油反覆加熱,憨憨說長時間吃對身體不好,尤其是運動量少的人。

  “還是窮!唉!”朱標聽清楚了,他也希望百姓有一天隨便選擇葷菜。

  ……

  蛋黃一般的太陽又一次跳出東邊的地平線,大家喝著魚肉粥,吃完包子後繼續上路。

  就在懷遠縣停一晚上,因為這裡沒什麽東西,河蚌多,現在無法處理,之後再想辦法加工。

  再沿著河走,前面是龍亢鎮,半天的路程。

  一個鎮子本身不重要,元朝的時候就有此鎮,它最大的問題是它在百姓的口中稱呼為龍亢集。

  它是一個集市的存在,百姓都如此稱呼,官方說叫鎮沒有用,百姓說啥才是啥,它鎮子哪有鎮衙門?

  都是縣衙門,大明現在的縣官太少了,又怎麽可能分人到鎮子裡去當官?
  “裡長,前方的情況……”朱標絲毫不掩飾,直接問。

  “太子殿下,前往是地理位置影響,是鎮也是集市,是因集而成鎮。

  咱們沿著河走的是渦水,淮河主要支流之一,另一個處河叫西肥水。

  西肥水入淮河的時候在懷遠縣的東邊,想要用船隻來運貨,就得先順流一段,再逆流走幾裡。

  龍亢集所在,正是渦水與西肥水陸路最近的位置,同時也是道路最好的一段。

  百姓寧願走陸路,也不會乘船再往回返一段水路。

  最上面是山,然後有個龍山湖,正好這一路都能乘船到此地……”

  裡長這回又一次發揮作用,看吧!還是我知道的多,我告訴你們它怎麽就成了集市的。

   今天木有了,感謝兄弟姐妹的支持!農家鞠躬了!投票哦!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