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項羽戰三國》第25章 黃巾始亂
  第25章 項羽出兵
  且說項羽自從日前獲封奮勇將軍,代董卓執河東郡太守之後,朝中有一些人認為項羽的功績配不上這樣的封賞,日前皇帝又下詔對那些因戰功而獲得封官的人進行重新審查,若是發現有能力不夠的便立即罷免,當然這其實就是十常侍們害怕這些有戰功的將領獲得太多的權力,所以故意讓皇帝下的詔令,當然如果被審查的人懂規矩,願意付出點金錢上的代價,他們也是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河東郡這個地方盡管看起來面積並不大,但是其戰略位置卻極其重要,本來之前是由董卓兼任河東郡太守的,但因為在黃巾之亂中董卓被黃巾軍給打敗,非但沒有能夠立功,反而折了不少人馬,後來所幸項羽率軍及時趕到才讓董卓撿回來一條小命。

  回朝之後皇帝當然對董卓的表現是不滿意的,他前邊的盧植都因為耽誤進攻時間而被皇帝遣人押回去受審了,他董卓在黃巾軍面前吃了大敗仗,那怎麽可能沒有點懲罰,不過這董卓也是比較狡猾的,他知道自己是要損失點東西的,但是吧項羽也立了不小的軍功,於是他就奏請皇帝把他的河東郡太守的職位讓給了項羽。

  皇帝對此本來是很猶豫的,畢竟項羽的年紀看起來太小,又是一介白衣出生,盡管立了一些軍功,但似乎不足以擔此重任,然而董卓卻竭力誇耀項羽聰明勇武,擔此重任一定是沒有問題的,最關鍵的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董卓還暗中遣人去送了不少財物給十常侍,讓十常侍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

  十常侍收了董卓的財物,又聚在一起商量起來,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相比於董卓這個老奸巨猾的家夥,項羽年紀比較小,更方面掌控,河東郡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軍事重地,也是護衛京城洛陽的重要位置,項羽掌管軍隊的能力出眾,但是又是白衣出身,這就意味著項羽背後沒有別的太多勢力支持,在經過一番利弊分析之後,十常侍於是決定做個順手人情,就在皇帝面前說了項羽一些好話,最終讓皇帝同意了董卓的請求。

  在董卓看來,項羽畢竟之前跟了自己好幾年,他和項羽之間的關系還挺不錯的,在他看來項羽的脾氣很對他的胃口,但他也看出來項羽不但武藝高強,統兵打戰有著超越他年紀的成熟,而且也是有不小野心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董卓對項羽的態度是又欣賞又忌憚的。

  他將河東郡太守讓給項羽一方面是送項羽一個人情,反正他不給項羽說不定自己也很難再繼續把這位置坐下去了,另外他也想看看項羽在獲得了更大的權力之後的表現是什麽樣子的,反正不管怎麽樣說項羽都是從自己這裡出去的,不管日後他能夠達到一個什麽樣的高度,至少他都算得上是半個自己人,像項羽這樣的人與其留在身邊成為潛在的禍端,反而不如放他出去,說不定這樣日後對他董卓反而會更有好處。

  可以說董卓這麽做一方面體現出他的眼光非常毒辣,能夠看出項羽真非是池中之物,另外一方面也體現出他相當厲害的政治智慧,這種政治智慧其實主要是他早年在西涼邊疆地區與羌人之間數十年相愛相殺下磨練出來的。

  就像是董卓與羌人的關系是十分複雜的一樣,他在羌人之中的聲望非常高,但另外一方面他畢竟又是漢臣,所以當羌人叛亂的時候,他也得要靠擊敗羌人叛軍來建立功勳,並且也在這個過程之中一步步的逐漸積累威望與實力。

  這一次羌人北宮伯玉再次叛亂,甚至還拉上了將時任涼州督軍從事邊允與涼州從事韓約,讓他們也加入了叛軍,本來董卓以為自己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又來了,收拾羌人一項都是他所擅長的事情,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羌人叛亂規模空前,非常難以對付,特別是反叛朝廷的邊允和韓約,不但改名邊章與韓遂,還成為了這隻羌人叛軍的實際領導者,在韓遂的指揮下這些羌人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以至於皇甫嵩也好,他董卓也好,似乎都拿這些羌人叛軍毫無辦法。

  隨著羌人叛軍勢力的日漸壯大,董卓終於意識到自己似乎真的打不過這些羌人了,這時候他終於想起項羽來了,其實倒不是他之前沒有想到過項羽,但他似乎並不是很願意去借助項羽的力量,正如前邊所說的那樣,董卓的前半生一直都在跟羌人打交道,他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對於羌人是足夠了解的,他之前也成功摧毀過羌人許多次大小規模的叛亂,這次盡管叛軍規模大一點,但應該也不會有問題。

  然而現實卻是一次一次的打了董卓的臉,他非但沒有能夠成功的擊敗羌人叛軍,反而是讓對方變得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囂張,再這麽下去恐怕真的是沒法收拾了。

  項羽在接到皇帝的詔書之後,便開始點兵準備親自率軍去與董卓會合,他上任剛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不過就在這短短的數月之間,項羽已經著手培訓出了一隻數量在兩百多人的精銳騎兵部隊,當然項羽也並不只是訓練了騎兵,其他各種步兵他也著手親自訓練,但很顯然項羽已經認識到一點,在這個時代騎兵會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戰鬥力。

  騎兵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以騎射為主的輕騎兵,這種騎兵通常只會配備輕甲甚至是無甲,盡量保持最大的作戰機動性,武器以弓弩為主,其中在漢代弩的更加普遍,並不是每個騎兵都能夠熟練的在馬上使用弓箭,而相比之下弩箭就要好上手多了。

  這些輕騎兵也會配備一些像環首刀一類的近戰武器,但一般不會去配備馬槊這樣的長柄武器。

  而另外一種騎兵就是以衝鋒為主的突擊騎兵,而突擊騎兵也分飛輕騎兵與重騎兵,輕騎兵的披甲率也比較低,主要以速度見長,這些輕騎兵主要的攻擊對象是對方的後勤補給以及一些遠程步兵,而重騎兵的披甲率則比較高,但是相應的速度就要慢很多,這些重騎兵的主要作戰目標就是敵人的近戰步兵以及一些遠程步兵。

  整個漢朝數百年的歷史裡,其實輕騎兵特別是以弩箭為主的騎射手的比例一直都是最高的,因為不管是西漢王朝還是東漢王朝,他們主要的敵人或者說是威脅都來自於邊疆地區的遊牧民族,前有匈奴後有羌人、鮮卑、烏桓等外族入侵者。

  與這些馬背上的民族作戰時重裝騎兵其實是很難發揮出應有的威力的,因為對方基本上都是無甲的輕騎兵,擅長機動作戰,你重騎兵根本追都追不上人家,拖都能夠活活拖死重騎兵,因此為了與這些遊牧民族抗衡,也只能夠以輕騎兵為主要作戰力量。

  但到了現在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項羽敏銳的察覺到一點,那就是如果主要的作戰對象從對以輕騎兵為主遊牧民族轉移到對以步兵為主的各地軍閥,在天下大亂相互內戰的情況下,重騎兵的威力就會逐漸發揮出來。

  當然現在的項羽還沒有能力去組建一支足夠強大的重騎兵部隊,但他已經開始就這點著手準備了,他現在手下有大概二十人不到的數量很少的重騎兵部隊,數量太少沒有足夠的威力,而且這次的對手是羌人,因此這些重騎兵也沒有任何的用武之地。

  因此項羽主要帶去的還是一支以輕騎兵、槍兵、弓弩兵為主的部隊,這些部隊的數量總共在一千人左右,他們基本上都是經過項羽親手訓練與挑選的,盡管數量不多,但項羽相信他們的戰鬥力絕對夠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