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第791章 身後之事
  第791章 身後之事
  袁熙信裡的話不多,意思很明確。

  便是劉表現在已經算是高壽了,有沒有想過百年之後,子嗣如何安排?

  袁氏之事在前,景升公沒有身後之憂嗎?
  劉表看後,不但沒有因為對方談到後事而生氣,還陷入了沉思。

  袁熙信中所說的事情,確實是他現在最擔心的!
  二袁相爭,袁氏二子內鬥,幾乎將板上釘釘屬於袁氏天下的大好局面讓了出去,天下諸侯包括劉表在內見了,都暗自警醒。

  在很多外人看來,袁紹廢長立幼,乃是取禍之道,但少數人卻能理解袁紹的想法,其中自然包括劉表。

  因為他也想廢長立幼。

  漢律在規定繼續承人的時候,雖然提到長幼有序,但更重要的是,家主的決定權。

  自古以來,即使對於虛假的神明,華夏人也遵奉著實用主義的路線,更別說直接關系到家族前途的立賢立長之爭了。

  各人有各人的家事,劉表不清楚袁紹的目的和動機是不是和自己一樣,但對於劉表來說,廢長立幼是他所能想出的兼顧各方的兩全之道。

  因為在荊州,幾大家族關系錯綜複雜,盤根錯節,想要在荊州行事,便離不開這幾個家族的支持。

  荊州實際上一共有八大家族,龐家(龐統)、馬家(馬良、馬謖)、習家、楊家(楊儀、楊顒)、黃家(黃承彥)、蔡家(蔡瑁)、蒯家(蒯越、蒯祺)、桓家(桓階)等。

  東漢初年,八大家族裡習氏最強,他們的先祖習鬱為光武帝獻計平定秦豐,封為襄陽侯,當時整個襄陽都是習氏的食邑,後世習禎投靠劉備,做到了廣漢太守。

  此世劉表入荊州後,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奪取了荊州,蔡家和蒯家開始崛起。

  蔡家雖然事跡不顯,但從其和劉表聯姻來看,顯然是將賭注鬥壓在了劉表身上,應該是背後下了不少力的。

  而蒯家功勞最盛者,則是蒯良蒯越兩兄弟。

  蒯良為劉表獻計,“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術勇而無斷……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使示之以利,必以眾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繈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這成為了劉表之後一直奉行的戰略,同時蒯越誘請宗賊首領五十多人赴宴殺之,奪其部眾,又勸降江夏賊首張虎陳生等人,讓劉表有了自己的私軍,兄弟兩人也就此成為了劉表奪取荊州的首要功臣。

  當然,這些私軍戰力不如其他家族的部曲,漢末時候,諸侯所用多是私兵部曲制度,即主公的部下,其所擁有的部曲,是直接聽命於部下,主公是直接無法直接指揮調動的。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成本問題,部曲的武器盔甲糧草,都要有人負責,很多諸侯沒有土地財貨,自然也養不起兵,於是只能采取折衷之策,即招納自帶部曲的部下,為自己效忠。

  這些部下大多數都是當地的地主豪族,也只有他們有大量的家奴,和能養活家奴的土地,謂之私兵,當初麴義的八百先登,高順的陷陣營皆是如此。

  這樣一來,主公不需要養兵,只需要得到對自己忠心的部下就行了,而投靠主公的部下,自然是因為主公許諾的條件,雙方大部分時候,只是基於利益合作。

  但這種情況自然也有隱患,主公不能隨意調動兵馬,說明其無法完全掌控部下,而部曲的武器盔甲,乃至糧餉家人,都是身為地主的將領養活,自然也對家主付出比最上面的主公更多的忠心。

  這對於小富即安的諸侯來說,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但志向遠大有野心的主公,便會想辦法消除這些隱患。

  最普遍的,就是利用士族之間的矛盾,找個光明正大的借口轄製部下部曲的規模,若再做的明顯些,就是對一些不在怎麽聽話的部下直接下手,治罪削地,奪其部曲,後世孫權就是精於此道的佼佼者。

  在追求大一統的中原地區,這種現象也是極為普遍,袁紹對付麴義呂布,皆是看到了其私兵勢大的隱患,曹操直接打壓甚至殺死兗州士族,皆是如此,此事無關對錯,隻關乎利益。

  當然,曹操殺邊讓時政治手腕還不成熟,手段太過極端,目的太過明顯,遠不如袁紹利用冀州士族謀士間的矛盾那麽隱蔽,所以激起了強烈反彈,吃了大虧。

  後面他想到的解決之道,便是屯田製,收歸多余的土地,加重百姓的稅賦,用多余的財貨收買士族,彼時兗州士族反叛失敗後,也只能接受了曹操的條件,兩邊暫時共存下來。

  袁熙則是一早便看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最早打幽州的時候,並怎麽依賴當地士族,反而是依靠一些地位不高的小士族,或者是良家子打天下,同時盡可能將土地納為公田養兵。

  他敢這麽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背靠的本就是勢力龐大的袁氏。

  但中原的做法,放到長江以南,又有些行不通了,因為無論荊州所在的江表,還是江淮所在的江左,亦或士族最為頑固的江東,相對於連年戰亂的中原,士家大族已經穩定經營了數百年,勢力早就根深蒂固。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完全掌握一地極為困難,尤其作為外來戶的主公想要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當地士族的支持。

  這也是為什麽後世孫權終其一生都在鬥士族的原因,孫氏出身太低,沒有幾百年的人脈關系,不采用極端手段,很難壓服當地士族。
    當然,孫權的出發點,不過是將孫氏變為最大的士族而已,其志向是比不過曹操劉備的,所以他妥協也最多,但本地士族的頑固程度,也是三國中的首位,能做到孫權這種地步也是相當不易,在這點上,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對其政治手腕還是有很高的評價的。

  而劉表的斡旋手段也是數得上號的,其扶持本不是八大家族首位的蒯家蔡家上位,變相壓製了其他家族,穩定了荊州內部。

  當初劉表對於繼承人的問題,也不是沒有想過效仿袁紹,讓幾大家族分成兩派,各自支持自己的長子劉琦和次子劉琮,誰最後勝出,誰就能繼承自己的位置。

  但袁氏二子如今鬥的一地雞毛,讓劉表看到了這種做法隱患實在太大,袁譚袁尚如今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劉表還曾寫信勸過袁譚,但對方沒有聽從,而是一意孤行走下去。

  所以劉表覺得不能重蹈袁紹的覆轍,於是他思來想去,最後做出了一個決定。

  讓次子劉琮上位,並架空長子劉琦,不給他反叛劉琮的能力,從而根除類似袁氏三子各掌一州的爭鬥隱患。

  之所有如此,是因為劉琮本就是蔡夫人所生,背後已經有數大家族支持,如果自己再扶持長子劉琦,必然會生禍端,劉琮哪一派絕對不會甘心,必生反亂。

  而劉表也不敢利用其他士族內鬥打壓蔡氏,他現在內鬥外患太多,要是幾大家族鬥起來,荊州還守得住嗎?

  在劉表看來,當初比自己勢力強的多的袁紹,通過兩子相爭搞士族內鬥,結果翻了車,差點讓袁氏覆滅,這前車之鑒太過可怕了。

  於是劉表乾脆不給劉琦權力,大不了讓其做個富貴鄉公好了,總比自己強行扶植其上位,但其又沒有能力守住位置,性命都很難保全來得好吧?
  所以袁熙信中的話,說道了劉表心坎裡,他沉默了好一會,才會劉備歎道:“凶虎……不,袁使君他,真是目光如炬啊。”

  “我算知道這幾年為什麽其能有如此成就了,要是我有這麽個兒子,說不定早就安心下位養老了。”

  劉備笑道:“兄過謙了,荊州要是沒有兄,還不知道亂成什麽樣子。”

  劉表聽到劉備話中意有所指,心中一動,說道:“袁使君有沒有承諾兄什麽?”

  劉備聽了,出聲道:“備也不瞞兄,袁使君確實提過。”

  “他說豫州要是備守不住的話,將來他可以幫備奪取司隸和兩州。”

  劉表一方面驚訝於劉備的坦誠,一方面也有些糊塗,這凶虎也不是信口開河的人,怎麽想到讓劉備去征涼州?
  怎麽看也是並州的高乾最近吧?

  他將心中疑問暫且放下,舉著絹帛對劉備笑道:“袁使君似乎對蒯家和蔡家的人,並不怎麽信任啊。”

  “他交予賢弟這封信的時候,應該還不知道我派了蒯越前去。”

  “他在信中,卻是指名要見幾個人呢。”

  “都是在我手下,幾乎沒有出仕的三大家族的人。”

  “龐氏、馬氏、楊氏。”

  劉備苦笑道:“凶虎這人有些蔫壞的,他公然提出來,怕不是讓三家害怕被兄記恨,導致真的投向凶虎吧。”

  劉表聽了,失笑道:“若真是這樣,他倒是把我劉景升看低了,三家若有意在其治下做官,我還求之不得,畢竟兩邊若是互為盟友,我順水推舟做個人情,那幾個家族多少也會承我的情。”

  劉備聽了,趕緊拱手敬服道:“兄之大量,備實難及,今日聽君一言,勝過讀書萬卷啊。”

  劉表哈哈一笑,“賢弟把我看的太高了,我在荊州,也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啊。”

  “不過派蒯家前去,倒是我有些想錯了,本以為袁使君拜了諸葛孔明為軍師,是看在和我有親的份上。”

  “而且諸葛孔明有二姊,分別嫁入蒯家和龐家,袁使君對蒯家提防,卻對龐家頗為上心,真是出乎意料。”

  《襄陽記》載,“蒯欽從祖(蒯)祺婦,即諸葛孔明之大姊也,龐山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