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500章 德國大使
  第500章 德國大使
  第一鎮市,借著東葡戰爭的東風,德國也順勢派遣了外交官員入駐第一鎮市。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第一鎮市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小鎮模樣,成了一座優雅,文明,繁榮的新興城市。

  既有歐洲古典風格,同時帶著現代化城市的氣息,外觀上和歐洲城市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工業革命帶來的便捷生活在第一鎮市處處體現出來,恩斯特不是一個將就過日子的人,所以對第一鎮市的規劃極為上心。

  遊走在第一鎮市的街道上,克萊恩有些感慨萬千,他感覺自己以往對非洲國家的認知被顛覆了。

  “唉,沒想到東非發展的真不錯,看著規劃和人口,應該比斯圖加特要繁榮上一些吧!加上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的話感覺和德國好像也沒有太大區別。”

  馮德萊恩狐疑的瞥了德國駐東非大使克萊恩一眼,他感覺克萊恩話裡有話!

  “呵呵,克萊恩先生你說笑了,東非怎麽可能比得上德國,東非也就沿海地區開發的還算不錯,城市都是這些年新建的,所以看上去還不錯,交通便利的原因,人口也多一些,不過人口多不代表什麽,何況德國的人口本來就比東非多,我們東非和德國的差距是方方面面的。”

  克萊恩倒是不這麽認為,最近他也參觀了第一鎮市附近的達累斯薩拉姆和索加,據他所知巴加莫約距離第一鎮市也不遠,在第一鎮市北邊運河可以看到巴加莫約的船隻,所以東非城市頗有一種集群發展的勢頭,這就讓克萊恩想起了德國的魯爾區。

  東非這幾座城市當然不能和魯爾區相比較,魯爾區城鎮就有二三十座,工業化程度相當高。

  東非這幾座城市,主要還是佔了政策和交通優勢,第一鎮市和索加都是政策扶持起來的,巴加莫約和達累斯薩拉姆是東非沿海優良港口。

  實際上如今達累斯薩拉姆按照東非的劃分應該是兩個城市,一南一北兩座城區,北部也就是原達累斯薩拉姆市注重商業和服務業,南部注重工業和製造業,所以準確來說當前以第一鎮市為中心附近有五座城市,跨海還有桑給巴爾島。

  東非沿海地區最大的短板還是缺乏資源,不過海運的便利性對衝掉了這個劣勢,內陸的貨物也會在這裡集散,所以發展還不錯。

  “馮德萊恩先生,你客氣了,東非起步發展的時間太短,能做到這種程度我認為已經相當不錯,歐洲的一些小國發展恐怕都不如東非。”克萊恩說道。

  克萊恩發覺當初如果德國能重視殖民東非這塊區域該多好!不過當時德國都沒有統一,自然沒有功夫搞海外殖民,奧地利其實有條件這麽做,但是奧地利的精力都被普魯士拖住了,也只有黑興根王室慧眼識珠,不過好在東非也是德意志人,那就是自己人,總比留給英法要強的多。

  統一後的德國近兩年才開始注重殖民地的重要性,主要還是受大環境影響,其他列強都在世界各地挑事,只有德國窩在歐洲沒有什麽動作。

  而德國工業極速發展,實力不可同日而語,自然也不太滿足當前的國際格局,不過首相俾斯麥是能沉住氣的人,這一點恩斯特格外佩服。

  當前德國就有些像前世受美國打壓的遠東帝國,看似如初升朝陽,實際上問題相當大。

  德國的難點在於地緣環境劣勢,法俄兩國都是頂級列強,所以德國在歐洲很難輾轉騰挪,幾乎沒有擴張空間,遠東帝國的劣勢則在於世界能源和礦產控制在美國手中,如果前世遠東帝國解決了能源和礦產問題,根本就不害怕美國打壓。
    當前世界霸權在英國人手中,不過英國人的霸權很有限,沙俄和法國都有能力挑戰英國霸權,德奧兩國稍微差一點,但是德國工業發展迅猛,奧匈帝國還能繼續吃老本,西班牙半死不活卻還能維持列強的體面,美國,東非,遠東帝國,奧斯曼都可以靠著體量過的不錯。

  這次東葡戰爭實際上也確立了東非的國際地位,葡萄牙雖然不強,但是排在它前面的國家也沒有一個是弱者。

  所以克萊恩說道:“未來德國,奧匈帝國還有東非,我們三個國家代表著德意志人在世界的影響力,德國國力最強,奧匈帝國實力也不差,東非潛力不錯,三國聯合起來就能改變世界的話語權。”

  馮德萊恩聽到克萊恩自信滿滿的話,澆了一盆冷水道:“我倒是希望看到那一天的到來,但是現在恐怕不可能實現,沒有個二三十年,世界格局都不可能有太大變動,光是英國就壓著我們喘不過氣,除非英國徹底衰落,不然一切都是幻想。”

  馮德萊恩的話也點醒了克萊恩,英國確實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現在的英國如日中天,一點也沒有衰落的樣子,反而越發威風。

  克萊恩道:“英國確實強大,至少海洋上還是英國人說了算,沒有人能挑戰英國的地位,我們只能先積蓄力量,等待英國人自己出問題。”

  馮德萊恩又打擊道:“不僅是英國,對於你們德國而言,還有法國,沙俄,這些國家都不希望看到德國崛起。”

  其實馮德萊恩還想把奧匈帝國也算上,畢竟德國太強的話,對奧匈帝國內的某些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不過這種事也不好說,以前奧地利因為和普魯士爭奪德意志的權利,所以關系不好,現在奧地利都出局了,自然也沒有心思找普魯士麻煩,匈牙利反而成了奧地利的心頭大患。

  克萊恩隨後和馮德萊恩由聊了不少,不過都透露著一個意思,那就是德奧東三國聯盟的設想。

  按照克萊恩的意思,東非現在實力也不算差,那自然是想讓東非站在德國這一邊,可是東非現在不吃這一套,東非自身都還沒有消化,對國際事務也不太關心。

  現在東非只要安安穩穩發展個二三十年,那就能徹底坐穩世界大國的地位,沒事瞎參與國際紛爭,對於當前東非來說沒有什麽好處。

  所以東非對站隊也沒有太多想法,不要看英國對東非虎視眈眈,只要英國不主動對東非發動戰爭,那東非都不太想理英國,而且英國就算對東非發動戰爭,東非也不害怕。

  這個階段,東非和美國是很類似的,對國際事務都不太感興趣,當然,美國比東非還是有追求一點,就比如美國對美洲的影響力和控制權,貪欲很強烈。

  東非確實對印度洋有自己的利益訴求,但是恩斯特隻布局了蘭芳共和國,沒有像美國一樣搞個門羅主義出來,所以現在東非還是比較老實的,至於東非一千多萬平方公裡國土怎麽來的,那都是國力上升後自然而然並入東非國土的,說到底還是實力,所以東非只要專心提升國力,未來就能在國際局勢變動中,掌握主動權,恩斯特想來俾斯麥也是這個打算,只不過後來威廉二世沒有俾斯麥那個耐心罷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