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
  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

  1879年末。

  本應該到來的小雨季遲遲沒有到來,不出意外,在東非東部引發了一場旱災,這場旱災對東非的兩個重要農業產區造成了影響,一個是沿海平原,一個是東非高原旱作農業產區。

  大湖區沒有多少影響,受益於大湖區的地理位置,多少可以享受到來自剛果盆地的殘余水汽,加上大湖區本來就水源豐富,所以造成不了多少影響。

  “這次雨季因為特殊原因遲遲沒有到來,所以要做好水源劃分工作,同時水庫放水工作也要及時開展,保證農業工作穩步開展。”

  “根據地方報告,東部五個省份會受到影響,包括中央省,東方省,新符騰堡省,高原省和南薩爾茨堡省,所以這次旱情波及范圍相當廣泛,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區也會受到影響,不過現在西部和南部因為開發晚,地廣人稀的原因所以影響並不是很大。”

  面對旱災,東非能夠從容應對,整個國家機器平穩運轉,只不過這次旱災范圍有些大,所以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

  經過十幾年發展,東非東部實際上刨除掉黑人,人口已經達到正常國家范疇,和澳大利亞,加拿大,阿根廷等地廣人稀國家有了明顯區別。

  實際上巴西也算地廣人稀,但是巴西好歹有一千多萬人口,所以還說的過去,東非就誇張了,東非隻算坦噶尼喀地區移民人口就超過一千萬,這還沒算東非本土新增人口。

  所以東非在體量上已經和上述國家不在一個檔次,當然,因為東非領土擴張勢頭太快的原因,所以人口依然和土地不平衡。

  但是國家人口一般都是橫向比較,東非人口相對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來說已經是穩穩的人口大國。

  因為1880年將近,東非各級政府的工作也加重起來,因為在恩斯特心裡,1880年就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所以為了對東非國情進行摸底,從今年九月份開始,停滯了數年的人口普查工作重新開啟。

  像東非這種人口和國土雙重大國,恩斯特的心理預期是東非怎麽也應該比日本和西班牙發展的好。

  日本雖然還不是列強,但是通過明治維新,發展勢頭很迅猛,而且日本先發優勢可比東非強的多,主要還是人口問題,日本本來就是人口大國,而東非的人口從其他國家遷徙過來耗費了不少時間和金錢。

  畢竟沒有人口就創造不了價值,東非殖民地幾乎和明治維新處於同一時期,那時一片白地的東非連坦噶尼喀都沒有全部掌控。

  所以那個時期的日本可以說已經跑在了賽道的前段,而東非剛剛起跑,除了國土面積,當時日本各個方面都強於東非。

  十幾年過去了再看兩國發展,東非已經補齊了大部分短板,而且在一些領域趕超了日本。

  就拿鐵路來說,東非鐵路裡程在1879年已經逼近一萬公裡,而日本大約只有一千五百公裡左右。

  鋼鐵,煤炭等礦產方面,這一點東非就不欺負日本了,日本也不可能憑白把礦產從地裡變出來。

  資源匱乏也是日本鐵路裡程遠比不上東非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修建一千多公裡鐵路,恩斯特都能想到日本全國緊衣縮食的狀態。
    1879年的日本依然是一個農業國,財政收入百分之八十以上依靠農業支出,東非情況稍好一點,有黑興根財團在外攻城掠地,當然,黑興根財團肯定不能算作純正的東非資產。

  除了農業,日本下注最大的就是紡織業,尤其是絲綢產業,這是日本最主要的對外出口產品,最後是主要是出國務工,日本人在世界各地工作源源不斷的支持日本發展,至於日本的礦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說到底,日本乾的都是些苦力活,不過這種精神恩斯特是相當佩服的,說實話日本人的生活狀態恐怕連東非的黑人都比不上。

  東非產業注重點是農業,工礦業以及電力等新興產業,發展農業這一點東非和日本是不同的。

  日本是極限壓榨土地和農民價值,用農業微薄的收入來支撐工商業發展,所以對農業的投入遠不如其汲取的價值。

  而東非發展農業,投入相當高,是真正當做支柱產業發展,畢竟這麽好的土地和環境資源,讓東非有理由這麽做,當然恩斯特心裡也是對農業霸權有所想法的,現在肯定體現不出來,未來至少可以分一杯羹。

  電力等新興產業,東非還在萌芽階段,恩斯特一直在為東非鋪路,主要是教育和人才引進,這方面還顯現不出來。

  工礦業就不必多說,東非走的是德國的路子,對重工業大力扶持,這使得東非的鋼鐵產量超過百萬噸。

  當然,兩國最大的差距還是軍事水平,東非的國防力量,實際上已經達到列強水準,尤其是擊敗葡萄牙以後,沒有國家敢小覷東非的軍事實力。

  日本雖然比較窮兵贖武,但是他們砸鍋賣鐵也趕不上東非的軍事水平,光是東非海軍就是日本仰望的存在。

  東非對日本可以說除了人口方面,是遙遙領先,實際上雙方人口也是東非佔據優勢,畢竟黑人的命也是命,東非兩千萬黑人為東非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恩斯特之所以拿日本作比較,也是無奈之舉,這個時代能和東非發展相提並論的新興國家幾乎沒有,德美的層次東非還達不到,意大利這個吊車尾又因為恩斯特的原因四分五裂,其他國家像比利時,羅馬尼亞之流又體量小的可憐。

  論和東非國力最接近的國家,實際上應該是奧斯曼和西班牙,恩斯特個人認為奧斯曼的軍事實力強於西班牙,畢竟第十次俄土戰爭,奧斯曼的表現還是很亮眼的,西班牙在世紀之末倒是沒有多少亮眼表現,只不過奧斯曼帝國面對的地緣形勢比西班牙惡劣的多,但是不影響奧斯曼的大國地位。

  西班牙的實力更多體現在海洋和殖民地,本土也不算差,在歐洲屬於中規中矩。

  除了這些國家,東非前面的無非就是英法俄德奧美外加一個遠東帝國,恩斯特不是因為自己前世遠東人身份的原因誇讚遠東帝國,而是遠東帝國在這個時代確實是極其有影響力的大國,除了上面幾個列強,遠東帝國還真就有這個實力。

  只不過遠東帝國發揮不出自身的實力而已,清政府為了自身統治畏首畏尾,一方面大力扶持軍事工業發展,但是又不敢在軍事上過多投入,畢竟清政府的八旗制度已經變成了廢物,對漢人又嚴防死守,對外軍事總是舉棋不定,自然屢戰屢敗,但是很多戰爭其實仔細一看前期都是打的不錯的,但是有能力的人一冒頭,那又會被限制。

  所以通過和世界各國對比,恩斯特認為東非的國力應該恰好處於列強和非列強國家之間,沒有了意大利,那列強守門員的位置就是西班牙,而東非應該排在西班牙之下的位置。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