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
  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

  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任何國家都是一個路子,潤到東非的移民,頂多是換個地方被統治。

  在德意志和遠東,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土地的,土地為容克和地主階層所有,就像這個時代潤到美國的人一樣,如果不是貴族和有錢人,去了也要先當個幾年苦力。

  東非的不同點在於民眾之下,還有奴隸,我可能過得不算好,要是有人比我還慘,那我就過的很好。

  恩斯特最初是想過給移民分地的,但是現在看來完全沒必要,因為移民沒有這方面訴求,給貴族和地主當佃農當習慣了,突然遇到東非這種管衣食住行,甚至解決婚姻問題的反而滿足了,畢竟他們想象不到更好的生活。

  當初恩斯特還想搞軍功授田,但是土著戰鬥力完全不值這個價格,土地也就一直爛在黑興根王室手裡。

  加之東非屬於家國一體,黑興根王室擁有整個東非,導致東非的政治成為了縫合怪。

  農業現狀怎麽看都像是蘇式的集體農莊,區別在於集體農莊法律上屬於集體經濟,即村民共同所有,而東非是私有製,可東非幾乎所有產業都是黑興根王室的私產。

  和美國的大農場主不同,農場主要考慮效率和是否賺錢,而東非完全是計劃,也不太考慮效率,導致人均生產力反而得不到充分發揮,按照東非兩年五熟的農業條件,和土地規模應該能把意大利超越過去,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東非移民也被恩斯特養的有些憊懶,而沒有造成這這一體系崩塌的原因還是在於奴隸經濟的存在。

  至於糧食賣出去會不會虧本的問題,完全是多慮了,這個世界永遠都有缺糧食的地方,就比如日本,人地矛盾極其突出,失地農民相當多,已經成為了東非水稻的主要進口國,也不是東非有什麽絕招,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日本太窮,只能買東非的廉價大米。而東非通過糧食貿易從日本進口“女性”和文物,古籍,兩全其美。

  相同遭遇的還有意大利,的裡雅斯特工廠生產的東非麵粉品質是出了名的差,進口最多的就是意大利。而東非借此機會從南意大利地區輸入家庭移民。

  現在也就愛爾蘭這個移民大國,沒有被恩斯特盯上了,倒不是瞧不上愛爾蘭,而是英國人太不當人,他們甚至不允許德意志人進入愛爾蘭境內,理由也是現成的,愛爾蘭現在局勢不太好,英國人怕域外國家搞事,誰知道你們是不是法國人的奸細。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愛爾蘭的移民潮都過去好些年了,那還是1850年左右,大約有180萬人離開愛爾蘭,加上之前大饑荒導致四分之一人口死亡,現在愛爾蘭只是窮了點,對英國不滿了一點,完全沒理由遠走他鄉。

  移民撈不到那就不撈了,恩斯特現在反而對當前移民規模有些放心了,因為今年上半年前五個月東非出生人口就達到了驚人的38萬,如果不出意外,整個1870年,東非光靠出生人口就會新增60多萬,加上移民人口,輕而易舉的突破百萬規模。

  而新移民過段時間又會加入生育大軍,保守按照三年一輪回,十年後東非人口就可以突破千萬規模。

  現在移民穩定在每年四十萬,十年就是四百萬,而移民不可能一直這麽穩定,因為還有一場數年之久世界經濟危機。那時移民到東非的人口肯定會短時間內爆炸增長。

  人口問題,恩斯特已經穩坐釣魚台了,所以要注重於東非的其他事業上來。

  土地所有製就是恩斯特頭疼的一個問題,恩斯特很清楚,黑興根王室不可能永遠和這群刁民達成一致,隨著時間的發展,土地遲早是要拋出去的。
    只不過在什麽時間段拋,用什麽方式拋,都要考慮清楚,可不能搞得雞飛狗跳。

  現在,一些礦山倒是可以拿出來讓奧地利人前來投資,這是東非王國建立之前就設計好的。

  通過東非的礦產資源助力奧地利工業發展,東非就能完成和奧地利在經濟上的綁定,倒時候東非和英法發生衝突,奧地利政府肯定最先急眼。

  蘇伊士運河雖然掌握在英法手裡,但是最大獲利者恐怕還是奧地利,一個四百萬平方公裡的東非,同時能解決奧地利的糧食和工業原材料問題,唯一瑕疵就是東非的市場不對奧地利開放,同時熱帶糧食品質差,和匈牙利避開直接競爭,甚至恩斯特的維也納工廠的原材料都來自匈牙利地區,主打就是中高水準的食品市場。

  東非的市場可以忽略不計,民眾的消費能力幾乎等於沒有,甚至拿的工資都屬於黑興根銀行發行的債券,這玩意出了東非就沒人認了。

  奧地利唯一能從東非手裡撈上一筆的,還是政府采購的武器裝備,比如大口徑岸防火炮,炮艇等。

  光靠王室投資,發展還是太慢,同時也可以分流一部分移民出來,讓他們進入工業領域。

  還有軍隊問題,現在東非軍隊又不夠用了,四百萬平方公裡土地,軍隊至少也要突破十萬,鎮壓奴隸也需要數量龐大的軍隊。

  隨著農業奴隸經濟發展,農業倒是不再用那麽多人了,後續錢攢夠了,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的拖拉機差不多也造出來了,所以奴隸還可以接著用,他們注定留不下來。

  同奧地利合作,是東非的國策,後面東非的教育,科研,軍工等產業都需要奧地利扶持。

  現在這些東非都不可能實現,就拿教育來說,指望東非教育事業發展起來,至少要在等兩年,第一批入學的東非學生才上二年級,甚至留學生都是半大孩子,他們出國了還要接著上小學,中學,最後才能接受高等教育。

  而高等教育事業暫時發展不起來,科研和軍工業自然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就連稍微有些技術含量工業的人手都不足。

  不過恩斯特並不擔心這一點,東非才發展三年時間,所以還是不要想這些有的沒的。

  而且東非從一開始就建立了基礎義務教育體系,這個體系遲早會隨著東非二代們的成長而發展起來的,只是時間問題,現在世界上那麽多國家連義務教育都沒有,所以教育事業東非起步時間不算晚。

   最近沒啥靈感,寫不出內容。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