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57章 探險隊
  第57章 探險隊

  1867年1月12日。

  納曼加,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交界的一個小地方。

  一支探險隊正在納曼加境內向北進發,探險隊的隊長是來自德意志地區,自學成才的探險家亨利埃特。

  亨利埃特從小就沉喜歡聽家鄉老人口中裡的冒險故事,心中渴望像故事裡的主人公那樣四處探險,所以長大後就想著在世界各地冒險,尋求那種刺激和新奇的感覺。

  亨利埃特選擇的第一站就是非洲,因為非洲在當前的歐洲是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可惜亨利埃特的兜裡一個子也沒有,沒法購買去往非洲的船票。

  好在那時恩斯特在德意志地區招人去東非殖民地探路,亨利埃特就報了名。

  亨利埃特和亞爾曼團長一樣是最早一批東非殖民地雇傭兵團隊成員。

  亨利埃特隨著雇傭兵團隊,從波羅的海出發,一路跨過大西洋和印度洋,來到到了東非。

  初來乍到,東非殖民地雇傭兵團隊對於東非內陸的環境並不是很了解,所以需要對內陸環境進行勘察,就組建了數支用於探查東非內陸地區的探險隊,這些探險隊由東非殖民地最初的兩千多德意志人中報名和挑選。

  亨利埃特作為第一個報名參加探險隊的人,被任命為一支小隊的隊長,他帶著一支十幾人的探險隊,一路向西探查到索倫湖(坦噶尼喀湖)附近。

  而這次探索肯尼亞還是亨利埃特帶隊,參與勘察東非的地理,不過這次是從東非殖民地向北探查肯尼亞境內。

  和亨利埃特小隊同時出發的還有大湖區(維多利亞湖)的姆萬扎首府派出的沿大湖東部邊緣向北探索的另外一支小隊。

  ……

  幾天前,亨利埃特一行人從卡拉圖出發,先是向東到達阿魯沙據點,然後從阿魯沙折向北方,就在今天到達了納曼加。

  納曼加是前世坦桑尼亞和肯尼亞兩國的交界處的小鎮,往東就是乞力馬扎羅山七十多公裡。

  由於桑給巴爾蘇丹國控制著肯尼亞東部的大片地方,所以東非殖民地為了避免麻煩,沒有選擇從殖民地東部出發勘察肯尼亞境內的情況
  而是從東非殖民地位置相對居中的北部高原區向肯尼亞境內中西部探索。

  亨利埃特的小隊只要接著從納曼加向北直行大約150公裡,就能遇到前世肯尼亞的首都內羅畢地區。

  肯尼亞的中西部是前世肯尼亞國家的精華所在,這一點從肯尼亞國家行政區圖上就可以看出,西南地區的行政區面積比較小,而且數量多,而東部三個省就佔了一半面積。

  肯尼亞人口集中在西部的高原和大湖區附近,其他地區只有東南沿海的蒙巴薩等地人口相對較多。

  桑給巴爾蘇丹國對肯尼亞的統治要比對坦桑尼亞的統治強得多,基本上肯尼亞的東部都在桑給巴爾蘇丹國的統治范圍之內。

  所以,殖民地從中西部出手,先準備拿下烏乾達和桑給巴爾蘇丹國中間的肯尼亞土地。

  亨利埃特頭上戴著用芭蕉葉編制的圓頂帽,拄著一根削成拐狀的樹枝,逆著東非高原的烈日,帶著幾十號人艱難地行走,同時,觀察附近地貌的變化將沿途的景觀和事物記錄下來。

  “隊長,咱們歇一會兒吧?這爛路和大太陽實在是頂不住啊!”一個成員向亨利埃特提議道。

  亨利埃特舉起衣袖將額頭上滲出的汗液一把擦乾淨,深吸一口氣。

  他先看一看四周的天色,拿出指南針,觀察了下方向。

  現在,剛剛過了中午,正是太陽最毒辣的時候烈日烘烤下的大地,散發著陣陣熱浪。

  從背包裡掏出一路繪製的簡易地圖,將恩貢山從名單上劃掉。

  從探險隊的位置向北往前看可以發現,一座山丘已經出現在眼中,這就是阿拉伯商人所說的恩貢山。

  亨利埃特指著恩貢山對隊員們說道“大家再堅持一會兒,今天我們必須趕路到山腳下,從這個距離看,恩貢山已經不遠了,最多再走十裡路,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在那裡休整。”

  隊員們聽到還有十裡路就可以休息也就不再急躁,對於長期在外趕路的隊員來說,在體力充足的時候十裡地就是小意思,熱熱身而已。

  於是小隊繼續出發,在經歷了一個半小時左右,天色已經開始暗下來,太陽正在向地平線接近。

  探險隊終於走到了恩貢山山腳附近,這裡環境不錯,山上綠植濃密,有許多樹木。

  小隊開始搭建營地休息,不一會幾座露營帳篷就搭建起來。

  亨利埃特坐在帳篷裡,從背包裡拿出一路上所做的筆記開始查缺補漏繪製地圖。

  從阿魯沙到納曼加一路上差不多都是平地,地勢起伏平緩,但越向北走氣候越乾燥,但是沿途依然存在綠植,偶爾可以碰到一些叢林。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納曼加的恩貢山附近,恩貢山綠地明顯增加,而且山體上有大片森林,河流也多了起來,毫不遜色阿魯沙地區。

  亨利埃特仔細閱讀著筆記,將一路上看到的景象用鉛筆在地圖上標注出來。

  一直整理到天徹底黑下來,亨利埃特才將地圖標注工作完成,一張圖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注釋和圖標。

  ……

  “亨利埃特隊長,吃飯了!”隊友的聲音從帳篷外傳來。

  東非夜晚氣溫降的很快,隊員們找來些木柴搭起篝火,取暖的同時開始加熱食物。

  在亨利埃特工作的時候,他們已經打到了獵物,一隻獰貓。

  剝皮抽筋後帶上骨頭也就幾斤重,用削好的木杈從中間穿過,撒上香料和鹽烤了起來。

  探險隊帶著乾糧,都是殖民地產的大米,他們從華人手裡學會了蒸米飯的本事,其實相對於米飯,探險隊成員中的德意志人更想吃上麵包。

  可惜殖民地條件目前不允許,而且揉面烘烤等程序很複雜,不適合野外操作,這些都還是次要的,主要原因是探險隊都是大老爺們,之前根本不會做飯。

  也就是烤肉和煮飯這種簡單的烹飪方式隨便一學就會。

  用鋁製餐盒,裝好大米和水,直接扔在炭火上悶飯,獰貓肉在炭火的熏烤下滋滋冒油,加上從野外采摘來的野菜,還能湊活一餐。

  殖民地的大米是南亞那種長粒的,野菜是從當地土著那裡學到和認識的,而獰貓肉味道還不錯,但可能因為飲食習慣的問題並不是多好吃。

  吃罷,隊員們開始休息,兩個人負責守夜,輪流換班,防止野獸侵襲營帳。

  黑暗中,火焰在空地上翩翩起舞,蟲鳴四起,附近的山林裡仿佛有幾雙閃光的眼睛盯著探險隊的位置。

  守夜的隊員,一邊添柴維持著篝火的火焰,一邊握緊手中的槍,警惕四周。

  ……

  第二天,一夜平安無事隊員們收拾起物資,再次踏上前往肯尼亞的征途,而越過恩貢山就可以進入肯尼亞境內。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