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49章 野心
  第449章 野心
  這次行政區劃改革最主要的功能是依托中央鐵路,對內陸地區進行合理的產業布局,所以讚比亞,剛果南部高原(加丹加高原),津巴布韋被分成三個省。

  施瓦本省的主要產業是銅礦開發,除了銅礦外,還有鈷礦,錫礦,鈾礦,金礦區則分布在黑森省,其人口主要分布在南方的熱帶草原區域,北部則是熱帶雨林。

  東非的施瓦本省相較於前世剛果的加丹加省實際面積是變小了的,但是礦產資源依然佔到剛果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前世,剛果加丹加省的資源,比如鈷礦和鈾礦實際上都控制在美國人手中,而加丹加省的鈷礦資源佔到世界的七成,鈾礦(鈾238)佔到世界的百分之六十,同時錫礦佔世界的百分之十,銅礦在百分之八左右。(各個機構數據不統一,作為參考即可)
  這種資源稟賦,讓前世加丹加地區衝突不斷,英,美,比利時,俄羅斯都在當地扶持勢力,甚至連盧旺達也摻和進來。

  霍亨索倫行省資源稟賦也不算差,處在中間位置,南北交通便利,能夠承接南北施瓦本省和馬塔貝萊省兩省之間資源交互。

  馬塔貝萊省,也就是津巴布韋的資源,最出名的,也就是津巴布韋大岩牆,呈南北橫貫津巴布韋中央區域,與中央鐵路基本貼合。

  這是中央鐵路從哈拉雷修建到布拉瓦約,而沒有走捷徑,同時放棄前世英國人走國王瀑布(維多利亞瀑布)一線,改從前世卡裡巴水庫東岸修建跨河大橋的主要原因。

  在這一點上,恩斯特充分借鑒了前世經驗,就比如卡裡巴水庫,卡裡巴水庫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讚比亞北岸卡裡巴水電站正常蓄水位是487.79m,死水位475.5m,最大庫容1 850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以下調節庫容為608.5億立方米,為讚比亞、津巴布韋共享,作為參照,遠東最大的三峽水庫總庫容量只有393億立方米。

  對於卡裡巴水庫這種超級工程,恩斯特是想要在東非複現的,但是當前東非沒有這個能力和條件。

  所以卡裡巴水庫就留在了恩斯特的小本本上,等到將來條件成熟了在建設。

  前世卡裡巴水庫東西長達二百多公裡,因此中央鐵路整體向東偏移了二百多公裡,這使得中央鐵路從盧薩卡到哈拉雷再到布拉瓦約段,總體上變成了一個大三角形。

  不過因為比勒陀利的原因,中央鐵路整體上還算比較直,同時可以照顧沿線的(大)城市,利用率還是比較高的。

  等到中央鐵路完成後,東非就能一舉激活內陸經濟,順帶開發南部的新漢堡港。

  對於原德蘭士瓦共和國恩斯特打算延後開發,原祖魯王國(南邊疆省)就不用了,祖魯王國境內主要以煤炭為主,而且兼有港口的便利。

  所以開發德拉肯斯山脈的煤礦資源是一個重要項目,這裡的煤礦開發後可以直接通過海運送往東非,用以支撐東非東部沿海工業發展,像達累斯薩拉姆,巴加莫約,坦噶,蒙巴薩,姆特瓦拉等沿海城市都能因此直接受益。

  畢竟英國最不缺的資源就是煤礦,本土的煤礦資源足夠多,加上殖民地,可以說煤礦是英國人最廉價的礦產,如果他們連南邊疆省(原祖魯王國)這點煤礦資源都貪,恩斯特很願意教教他們做人。

  眼下隨著經濟危機的持續,距離全世界被瓜分也進入倒計時時間,實際上意大利和比利時都已經展開行動。

  意大利人目前鞏固了阿比西尼亞帝國東南方向的控制,而且在經濟危機影響下,意大利王國把國運都賭在了阿比西尼亞帝國。

  比利時的利奧波德二世也施展了前世自己的特長,通過各種手段,把烏班吉河以西的剛果土著騙得團團轉,已經拿到了當地的主權。

  兩個國家下場,而其他大國還沒有什麽動作,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們還沒有感受到競爭對手的壓力。
    東非王國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德意志地區經濟危機,德國和奧匈帝國在經濟危機中整體向好,危機最嚴重的美國則承受了比歷史上更嚴重的危機。

  因為德國大多數工廠維持基本運轉的原因,加上黑興根財團對美國的競爭(主要在電力產業領域),美國的鋼鐵,電力等產品很難在歐洲打開銷路,同時美國的農產品也遭受了比原歷史更加嚴重的競爭,尤其是糧食,煙草等作物,反倒是本土因為失業率高漲,前途不明朗的原因,煙草銷量暴漲。

  不過美國的這次危機,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嚴重,因為東非消化了美國的一部分失業人口。

  東非移民署在美國的德裔社區大量招聘德意志失業工人和農民,甚至通過德裔社區的報紙來打廣告,許多德意志工人搭著東非的販奴船就去了東非。

  至於城市的德裔社區為什麽還有德意志農民,這也是東非王國的鍋,農業危機之下,美國南方種植園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紛紛縮減成本,減少開支,所以大量極其廉價的黑人取代了原本種植園雇傭的白人農工。

  黑人勞工根本就不需要工資,因為他們的合同是直接和海地政府掛鉤的“務工人員”,也就是勞務派遣工。

  理論上他們的工資是海地政府簽發的,美國種植園主沒有任何義務和責任給這些“勞工”發工資,只需要保證他們的一日三餐即可。

  種植園主最不缺的就是糧食,現在倉庫裡糧食堆積如山,都賣不出去,拿來養養聽話的“奴隸”也不錯。

  而且這些奴隸完全合法,聯邦政府和法院也挑不出任何毛病,這些奴隸老了或者殘疾了也好解決,因為美國解放黑奴的原因,社會上的黑人可不少,不需要的時候直接放流社會就行了。

  大量新型黑奴湧入南方種植園,底層白人的生活自然更不好過,也就波及到了白人農工。

  而美國龐大的德裔人口,美國最主要的工人來源,也是失業的主力軍,就被東非吸納。

  僅1874年前三月份,就有二十多萬德裔美國人前往東非,超過德國和奧地利成為東非德意志移民第一大來源國。

  歐洲和美國這麽卷,所以遠東市場很受世界各國關注,遠東極大消化了這次經濟危機造成的產能過剩。

  相較於歐美的還算克制,日本直接選擇對遠東腹下的蛋灣島動手,結果在提前得知消息的蛋灣島上級政府(福建)的乾預下,直接撞得頭破血流。

  東非王國駐珠海通商區的領事館護衛連,收獲了一筆意外之財,不過也傷亡不小,德意志雇傭兵是全世界出名的,換句話說恩斯特祖上也做過雇傭兵生意,這種事在歐洲一點也不稀奇。

  作為殖民和開發非洲的急先鋒,恩斯特並不準備在這次瓜分世界的熱潮中無動於衷,除了鞏固非洲取得的成果,東非也打算在非洲更進一步,同時等到東非的海軍初具規模後,恩斯特心心念念的印度洋,也可以開始有所行動,而且不單單是印度洋,太平洋方向,恩斯特也準備試探一下,看看能不能渾水摸魚。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