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
  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

  在1874年,東非對農業投入實際上並不積極,除了擴大內陸種植區域以外,沒有其他政策落實。

  截止到今年四月份,讚比亞地區移民人口已經突破五十萬,以村落和市鎮的形式遍布整個讚比亞地區,加上剛果南部高原地區,總人口是八十萬左右。

  同期津巴布韋人口則剛剛突破十五萬,雖然人口數量不多,增長速度卻最快。

  除了這三個區域以外,其他區域人口增長總計三十萬左右,包括南非,安哥拉東部高原區域,白尼羅河盆地,阿讚德高原,奧卡萬戈河三角洲等區域,其中南非和安哥拉東部高原區域移民主要是鞏固邊境的需要,像沒有這種需求的奧卡萬戈河三角洲僅僅增加了三千多人口。

  “從達累斯薩拉姆港和姆特瓦拉港到姆貝亞,已經形成了一條完善的移民路線,移民在南薩爾茨堡省,通過陸地和馬拉維湖進行分流,這是讚比西河流域和剛果河流域南部地區人口能夠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同期讚比西河流域南北兩岸的農業發展水平有了顯著提升,除了水稻和小麥兩種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增加以外,其中煙草是重要經濟作物,劍麻等發展速度也比較突出。”

  “內陸地區人口增長也給我們的工作添加了不少麻煩,主要體現在行政效率上,一是讚比西河北岸,包括剛果河流域省級行政區劃過於密集,但是人口又不足夠多,所以造成很嚴重的浪費;二是讚比西河以南地區,行政管理比較混亂,軍事管理區過多,同時以市鎮為各自核心很難協調調度。”

  這主要是津巴布韋地區沒有省級行政區劃,依然是按照之前的軍區來進行管理,而哈拉雷和布拉瓦約又各自形成了區域色彩的市級行政區單位。

  “不僅如此,我國東部現在也面臨這個問題,以前的省級行政單位過多,但是現在看來許多省份的發展差距過大,不足以支撐其單獨發展,工農業發展水平都比較低。”

  又到了東非王國行政版圖變動的時候了,實際上自從東非佔領南非後,東非的行政區劃就已經徹底過時了。

  主要體現在非洲內陸地區,東非以軍區的形式對西部,西南,南部三個方向實行籠統的統治。

  當初實行軍事管制,那是因為東非內陸地區沒有什麽人口,除了軍隊基本上都是土著人,對待土著采用軍隊高壓統治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則不同了,之前在一些地區,人口比例已經向移民傾斜,就比如津巴布韋,隨著東非對當地人口的一抽一送,移民人口佔了接近百分之十九。

  而東非東部的一些省份,功能重疊,或者沒有必要設省,比如濱海省,和乞力馬扎羅省。

  隨著政府研究討論,最後恩斯特拍板決定,東非在1874年的新行政區劃正式出爐。

  新的行政區劃將東非分為二十六個省份,和之前一樣,但是這次行政區劃變動包含整個東非國土,許多省份重新合並,就比如讚比亞地區的六個省合並為兩個省。

  (原行政區劃圖):

  變動後的東非行省如下:

  北方四省不變(包括北方省,圖爾卡納省,朱巴省,北大湖省)。

  在西北增加尼羅河省(南蘇丹),新巴伐利亞省(阿讚德高原東部),西阿讚德省(阿讚德高原西部),三個新省份。

  西大湖省不變。

  前世肯尼亞區域,東大湖省撤銷,並入南普魯士省,省會設在內羅畢。

  坦桑尼亞境內,乞力馬扎羅省撤銷,濱海省撤銷,分別並入中央省,東方省和高原省,濱海省省會坦噶並入中央省。
    南大湖省和霍亨索倫行省並入高原省,原高原省和霍亨索倫行省南部並入南薩爾茨堡省,原高原省東部部分地區(主要是河流源頭區域)並入中央省,坦桑尼亞南部海湖省改名為新符騰堡省。

  除了這些省份變動以外,塞倫蓋蒂自然保護區面積擴大,原乞力馬扎羅省省和南大湖省部分地區劃入(相當於無人區)。

  在米通巴山脈,撤銷米通巴省,合並入黑森省,方便對橡膠種植區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同時該地區也是東非重要的礦產區域(包括銅礦和鎢礦等)。

  讚比亞和剛果南部高原地區的西部省,南邊疆省,東加丹加省,西加丹加省,西高原省,瓦隆加省,這六個行省整合為北部的施瓦本省,南部的霍亨索倫行省兩個行省。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原本索倫湖以東的霍亨索倫行省被取消了,但是恩斯特在讚比亞新設立了一個同名的省份,相同待遇的還有(新)南邊疆省,不過這個省份之後再說。

  西部,剛果河流域設立一個剛果省,在剛果省西部寬果高原設立多瑙省,在隆達高原讚比西河源頭設立讚比西省,奧卡萬戈河中上遊區域設立萊塔尼亞省(取自奧匈帝國)。

  南部,卡拉哈迪盆地,以奧卡萬戈河內陸三角洲為中心設立洛林省。

  津巴布韋區域設立馬塔貝萊省,前世英屬貝專納設立新巴登省(主要是英屬貝專納)。

  原德蘭士瓦共和國和斯威士蘭王國設立黑興根省。

  原祖魯王國,萊索托王國部分地區,奧蘭治自由邦交界處設立新的南邊疆省。

  同時恩斯特貼心的把比勒陀利亞以南的乾旱草原地帶,暫時確定為林波波河自然保護區,用來覆蓋金礦地帶。

  這次行政區劃,同時撤銷了奔巴島和桑給巴爾島,以及馬菲亞島的單獨行政區劃地位,奔巴島和馬菲亞島由省級行政單位,變成中央省一部分,桑給巴爾島更是以附屬國地位被納入中央省。

  主要還是這三個島嶼現在對比東非國土來說太小了,但是位置又不能忽視,所以乾脆納入中央省,方便構築軍事防禦。

  同時科摩羅群島升級為市級行政單位,主要供東非海軍停靠和補充補給,充當海軍基地使用。

  (新行政區劃圖)
  同時新行政區劃中,東非對西部的規劃明早不上心,這倒不是東非不重視,反而說明東非非常重視該區域,東非政府很清楚,目前東非只是停止擴張,版圖最終定型並沒有完成,所以西部國土隨時可能發生變化。

  同時這次行政區劃,高原省整體得到加強,實際原因則是之前該區域發展不理想,除了原南大湖省發展還算不錯外,原霍亨索倫行省和高原省沒有太大起色。

  南非的南邊疆省和新巴登省則主要是用來防范開普敦殖民地的威脅,所以南邊疆省呈東西狹長分布,而新巴登省是為了更有力控制奧蘭治河北岸,德蘭士瓦共和國改為黑興根省的意義自然不必多說。

  同樣和黑興根王室有關的省份名稱是在讚比亞和剛果南部高原設立的(新)霍亨索倫行省和施瓦本省。

  因為黑興根親王國以前就是施瓦本公國的一部分,施瓦本地區對德意志有非凡意義,包括符騰堡,黑興根親王國,錫格馬林根親王國,巴伐利亞的施瓦本行政區的貴族都屬於施瓦本系貴族。

  施瓦本地區走出的哈布斯堡家族,霍亨索倫家族更是影響和主導了整個德意志民族的歷史。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