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143章 奴隸製經濟
  第143章 奴隸製經濟

  8月,姆貝亞礦區,土著被用木製枷鎖,束縛住雙腳,扛著鋤頭清理地面的雜草和碎石。

  因為行動不方便,所以效率不高,但是一旁監督的東非看守人員,絲毫不害怕低效率壞事。

  東非壓根就沒指望這些土著效率能高起來,每天定一個死目標就完事了。

  至於完成不了,自然少不得竹鞭炒肉和夥食減量。

  反正土著乾的都是粗活,東非壓根不期待其做的多完美,只要數量夠了就可以。

  刨土,拉磚,挖溝,砍樹……都是上手就會的技能,這些土著搞個大概,後面只要東非的移民再修整一下就好了。

  尤其是姆貝亞礦區,在人口非常稀缺的情況下,東非想保證煤炭生產,就少不了大量使用土著。

  姆貝亞煤礦,目前就工作著三千多名土著勞工,雖然名義上是勞工,其本質就是奴隸。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存在著兩種文明,一個是原始社會,以部落形態存在,一個奴隸社會,以奴隸製王國為形態。

  東非肯定是屬於奴隸社會,因為東非真的存在大量黑奴,並且是東非殖民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東非殖民地開辟之前,東非雖然也有大量奴隸,但文明形態依舊是原始部落為主。

  所以坦噶尼喀地區的土著被稱為東班圖人諸部。

  東非殖民地建立等於是將東非整體的文明形態從原始社會向奴隸製社會改變。

  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東非土著部落是用奴隸來和阿拉伯人交易,甚至是祭祀和當做口糧。

  而東非殖民地則把奴隸用來搞生產建設,把奴隸從商品(食物)變成了生產工具。

  而等到東非自身又處在奴隸製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狀態。

  東非的移民那都是根正苗紅的封建民眾,沒有受到過自由主義思想的襲擾。

  而東非的黑人奴隸處在不斷減少的狀態,那時整個東非就以封建民眾為主,所以說未來東非至少會經歷過短暫的封建時代。

  當然,不管進入哪個階段,東非的建設都少不了土著來出大力,就像美國南方種植業,都資本主義了,奴隸該用還是用。

  搞建設,尤其是在熱帶地區搞建設,那就必須拿人命去填,東非高原還算不錯,其他熱帶地區那是真要命。

  這一點東非殖民地政府就深有體會,沿海地區雖然開發早(包括桑給巴爾蘇丹國的建設),但是真的不如內陸宜居。

  民眾經常要頂著高溫工作,更不用說那些奴隸了。

  姆貝亞海拔在一千七百米左右,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所以雖然地處熱帶,姆貝亞卻非常涼爽。

  這樣的好天氣,自然適合土著下礦工作,而移民也不是什麽也不乾,維持礦道支撐的木架(坑木)等,就需要移民來完成。

  這說實話,真不是什麽比較難的活,但是土著就做不了,他們會敷衍了事,或者裝傻充愣。

  仿佛一個小小的木架支撐成為了非洲土著難以解決的世界性難題。

  實際上這些土著就是沒有耐心,他們寧可乾那種又苦又累但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也不願意完成稍微具有一點技術性的活。

  這不是瞎說,在他們沒有被東非殖民地俘虜之前,還處在部落狀態的時候,他們可以用枝條編出棚屋,會將木頭雕成漂亮的雕塑,還會打磨武器,製作弓箭……

  可當他們落入東非殖民地手中後,那些天生的技藝仿佛一夜之間就消失了,只能當做畜力來用。

  早期,東非殖民地有些不信邪的管理人員嘗試用黑人來種地(那時還在東部),結果把水田裡的秧苗搞得東倒西歪,疏密不一,把華人農民都心疼壞了,最後全部推倒重來。(我國農業人員援助非洲種植花生的時候就遇到過類似情況,手把手教,當地人也學不會按照相同距離埋種子,最後我國農業人員製作了那種帶標記的繩子,非洲人按照繩子上的標記,才能埋好花生種子。)
  農業是東非的第一產業,糧食產量更是關系著東非經濟的好壞,所以不能讓土著這麽敗活。

  土著們的工作也就被限制在那些沒有技術含量和非常吃體力的工作上。

  比如,東非開發田地,在燒荒後,要對田地進行翻土,而東非當前的畜力明顯不足,所以土著就成為了畜力的替代品。

  姆貝亞的土著奴隸,就是被充當礦車使用,礦下的的原煤,全部都需要土著奴隸背上來。

  就算這樣,東非殖民地政府對這些土著照樣不放心,要每隔一段時間就下礦檢查一遍,防止土著在礦道裡違規操作。

  而姆貝亞煤炭運輸出去,卻用不著這些土著,反而使用牛馬車來將這些煤拉到東非去。

  姆貝亞的產能其實並不高,但是相較於當前東非殖民地的需求,也是遠遠過剩。

  恩斯特將這些煤在東非各地存儲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也就東非的幾個蒸汽機工廠需要煤作為能源。

  東非雖然以草原為主,森林面積也不小,所以各地都不缺木材,可以用來滿足各地的燃料需求(生火做飯等),所以對煤的需求不算高。

  但是姆貝亞挖出煤又不能白白浪費掉,乾脆在東非各地建立倉庫存儲起來。

  至於銷往歐洲,德意志坐擁魯爾區不缺煤,還會擠佔原本用來移民的船隻運力,所以完全合不來。

  而且後面東非要建設一些初級工廠,少不了這些煤炭出大力,姆貝亞煤礦開發出來後,東非殖民地就不再從德意志進口煤礦到東非來,就省了一大批錢。

  而姆貝亞煤炭開采主要用的是土著奴隸,成本非常低,只是需要管飯就可以了。

  除此外,基本沒有什麽投入,許多工具都是就地取材,也就是部分鐵質工具還要從歐洲進口。

  除了姆貝亞礦區的開發外,東非各地都大量使用奴隸建設生產,但大多數都是規模比較大的工程才會用,畢竟移民們也不能閑著,許多工作還是要移民自己來完成。

  就比如田地的開發,在開發之初,會用土著來充當畜力,但是後面田地開發後,就要交給移民自己來完成所有工作了。

  同時,移民還要接受兵役,定時清理殖民地區域的野獸和參與殖民地的擴張任務。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