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
  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
  1869年1月13日。

  維也納。

  年底一過,恩斯特即刻動身來到了奧地利,一月份的奧地利還很寒冷,維也納的積雪看著別有一番風味。

  維也納黑興根財團辦事處。

  “這裡距離維也納城區大約有兩裡的路程,周邊基本上是農田,而且受到地形限制,土地不太肥沃,所以價格不高。

  最難得的是此地是維也納周邊少有大片空地,其主人是奧地利的萊克斯頓子爵,我們已經和他商量好了價格,如果整塊購入的話,價錢可以更便宜。”駐維也納的黑興根財團負責人布恩指著地圖上維也納城郊的一塊土地正在向恩斯特匯報情況。

  “面積有多大?”恩斯特問道。

  “總計1.642千畝,足夠用來建設好幾個工廠的廠地,所以大小方面絕對沒有問題。”布恩說道。

  “嗯,交通方面條件如何?”恩斯特問道。

  “距離火車站和多瑙河都不到二十分鍾的路程,如果能把道路翻修一下,肯定能更快,所以從這裡集散物資都很方便。”布恩如數家珍的回答道。

  “很好,你們去和萊克斯頓子爵商量價格吧!順便問一下周邊的人是否有意向出售土地,盡量爭取讓此地更大一些,當然,前提是要土地連在一起。”恩斯特一錘定音,基本上宣告這塊土地產權落入黑興根王室手裡。

  新一年,恩斯特打算將食品生產從黑興根財團旗下的日用品集團中剝離出來,成立專門食品集團。

  之前,因為黑興根財團掌握食品加工製造業規模較小,所以就放在日用品集團下托管。

  而1869年,東非殖民地經過三年開發,已經今非昔比,可以為黑興根財團提供足夠的農產品原料。

  最重要的是1869年,東非移民任務減輕,這就能節省出大量富余糧食用於出口。

  前三年,東非都是盡可能的移民,而安置新移民就需要糧食,為了供養新移民,前期移民需要口糧由東非殖民地和黑興根財團共同墊付,一直持續到土地開發直到收獲。

  好在東非一年四季溫度一個樣,移民能很快投入生產,只不過旱季移民會優先向河流湖泊附近安排。

  今年,東非不再追求最大移民數量,就能將更多糧食拿來出口。

  直接出口糧食肯定不怎麽賺錢,尤其是如今整個歐洲歌舞升平,生產秩序井然,英法俄奧普都在埋頭髮展。

  所以為了提升東非糧食的競爭力,恩斯特力求在歐洲建立一個現代化的食品企業集團。

  而和以往不同,這次恩斯特將新公司的總部放在了奧匈帝國境內,第一次貫徹了黑興根財團德奧非一體的發展模式。

  食品是一個不亞於日用品生產的重要行業,如果能發展起來,在黑興根財團的版圖裡絕對又是一個重量級產業。

  發展食品行業,黑興根財團具有天然優勢,背靠東非殖民地,原材料充足,而且今年資金更富裕,過去用於擴大移民的資金可以投入到新產業投資上來。

  加之奧地利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穩定的社會秩序,將食品企業建在奧地利具有天然優勢。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能更好的借用奧匈帝國的資源,奧匈帝國本身就是個農業大國,黑興根公司的葡萄酒原料就是奧匈帝國提供,同時黑興根財團還經常將匈牙利地區的糧食借助超市系統在整個歐洲銷售。

  雙方有天然的合作基礎,政治上,黑興根王室又和奧地利皇室關系緊密,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恩斯特這邊。

  以上條件,德意志地區同樣具備,但是奧地利有一個德意志無法比擬的優勢,那就是奧地利在地中海沿岸。

  只等年末蘇伊士運河開通,東非殖民地的物產就能通過蘇伊士運河一路直達的裡雅斯特,到時奧匈帝國就是連接德意志和東非殖民地的中心。

  而且德意志地區工業化水平高,在食品加工領域也是如此,相對來說奧匈帝國在這方面空白很大,而黑興根財團正好填補這個空白,錯開競爭。

  而且恩斯特挑這個時間段到維也納來布置食品企業建設,可以說非常微妙。

  從征地到工廠建成投產,至少需要幾個月時間,這還只是維也納地區,後續的裡雅斯特肯定也要建廠。

  維也納可以充分利用奧地利和匈牙利的農業資源,而的裡雅斯特正好銜接東非的農業資源。

  這樣內外兼備,抗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時的裡雅斯特工廠建設時間安排在下半年,正好和蘇伊士運河開通時間對應。

  上半年建設維也納工廠,下半年建設的裡雅斯特工廠,也不用趕工期,等到蘇伊士運河開通正好水到渠成。

  恩斯特坐在桌前,用紅色鉛筆在地圖上將漢堡,柏林,黑興根,維也納,的裡雅斯特等城市用圈圈起來。

  這幾個城市和地區將成為黑興根食品企業在歐洲的支點,剛好兼顧整個歐洲地區。

  歐洲食品行業的競爭絕對是非常激烈的,除了歐洲本土,還會受到海外各國殖民地的競爭。

  因此利潤方面恩斯特也沒有抱多大幻想,暴利肯定太可能,所以細水長流就好,而且東非的產品主打的是量大,數量足夠,也能獲得可觀的收入。

  同時也能為東非未來的農產品提前鋪墊好市場,兩百萬人口能提供的糧食產量絕對是可觀的。

  畢竟這個時代,絕大多數國家還是靠著農業稅支撐財政,東非沒有農業稅,但是農業生產的利潤九成以上都掌握在黑興根財團手中。

  只不過前三年,東非殖民地的投資也很大,所以黑興根財團拿到的錢基本又投入到東非的建設中去了,而且前兩年黑興根財團完全做的是賠本買賣,補貼大量資金建設東非,導致在歐洲的企業發展緩慢。

  而且,東非現在人口才接近兩百萬,只有這兩百萬人口同時進行生產活動,其農業利潤才能高,也就是說只有幾個月後,東非才真的能產出兩百萬人口規模的農業價值,畢竟農業是有周期的,農作物需要時間生長。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