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332章 稻種
  第332章 稻種
  對於布爾人暗地支持恩德貝萊人的行為,東非政府非常不爽,許多人,包括康斯坦丁為首的鷹派都想立刻對德蘭士瓦共和國發難。

  不過,被恩斯特攔了下來。

  恩斯特:“對於布爾人的行為我們是一定要嚴懲的,但是現在不是我們動手的時候,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逼迫太甚,致使布爾人投靠英國,那我們就不好收場了,所以就算要對布爾人動手,也要畢功於一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德蘭士瓦共和國抹除掉,不給他們反應過來的機會。”

  恩斯特的考慮是有史可鑒的,歷史上布爾人難以應對祖魯王國的壓力,就主動投靠過英國人,雖然祖魯人背後有英國人支持。

  後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布爾人居住地發現大量鑽石和金礦,作為此地主人的布爾人肯定是想獨吞的。

  但是英國人隻想白拿,布爾人自然不滿意,“你怎這麽自私呢!”所以就有了第二次布爾戰爭,說到底是利益上的爭端。

  雖然布爾人反抗英國,但在遇到威脅的時候他們知道該怎麽選擇,英國雖然不似人君,但東非這種極端封建專製國家對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威脅更致命。

  最後,東非王國的決定是先做戰爭準備,在一切就緒後,在年底向德蘭士瓦共和國突然問罪,然後直接閃擊德蘭士瓦共和國,不給其反應時間,至於東非手中的人證物證,現在也不要先拿出來,以免打草驚蛇,到時候有這個宣戰借口就足夠了,本質上還是東非想不想的問題。

  於是在東非政府的一番合計下,先向馬塔貝萊高原轉移兵力,其次對布爾人支持恩德貝萊人的行為選擇視而不見,繼續加大對布爾人共和國的貿易力度,麻痹布爾人統治層,同時通過貿易和聯絡布爾人中的德意志人等方式,加大對布爾人王國的滲透和情報搜集工作。

  ……

  6月,正值大湖區附近水稻收獲的季節,大湖區水稻收獲時間不太統一,不過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的6到12月。

  目前,大湖區域是東非重要的水稻種植區域,其水稻種植規模已經超過東部沿海平原,成為東非最大的水稻種植基地。

  同沿海一樣大湖區降水豐富,熱量也充足,和東非沿海平原不同的是這裡海拔高,大湖區附近氣溫相對涼爽,像烏乾達夜晚可能跌破十攝氏度。

  所以大湖區附近的水稻種植品種和東非沿海平原的秈稻不同,而是東亞地區的粳稻。粳稻相比較秈稻的優勢是更加耐寒,適合中高緯度種植。

  東非選擇大湖區稻種地點可能讓人意想不到,是在遠東諸多地區中精挑細選後,找到的和東非大湖區最相似的遠東北方水稻品種。

  大湖區肯定氣候和遠東北方不一樣,但是遠東北方一些地區夏季溫度上同大湖區比較相似,不同點在於大湖區雨水更加充足,土質上也有差別。

  但是水稻對溫度是很敏感的,尤其是低溫,東非高原上溫度比東非沿海幾乎低了了十攝氏度左右,所以遠東這樣緯度的夏季氣溫反而和大湖區更加相像。
    實際上,遼東也是一個好地方,但是東非在遼東沒有相應據點,清政府對龍興之地也比較重視,所以選擇了在北方取種。

  “目前看來生長最好的是這種來自遠東一個叫山西地方的水稻品種,和大湖區環境適應,尤其是海拔越高的農田,其生長狀況就越好,我去年在西大湖省調研水稻種植情況時就發現,那裡的水稻總產量偏高。”東非水稻研究員馬爾科斯對著北大湖省政府官員們說道。

  北大湖省高官布熱斯津問道:“馬爾科斯先生,也就是說,明年我們應該主動在省內大規模推廣這種水稻種植?”

  馬爾科斯:“是的,如果你們追求更高產量和質量的話,不過我的意思是呢!還是要多保留一些其他品種的實驗田,或許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所突破,尤其是防治病蟲害方面可以隨時找到替代品。”

  布熱斯津:“那您認為我們這裡種植的水稻和東非沿海平原地區有什麽不同?”

  馬爾科斯:“因為溫度的原因,這裡水稻的生長期比沿海平原要長一些,兩者光照差不多,但是這裡的日溫差更大,根據我前面在遠東觀察的經驗,這樣的水稻產出的大米,口感上更加飽滿,不過東非沿海種植的是印度的長粒米,和這大湖區水稻有很大差別,印度水稻品種的口感肯定也不差,不過這完全看個人飲食習慣和愛好。”

  布熱斯津請教道:“能具體一點嗎?”

  馬爾科斯:“就比如中東和印度流行抓飯,而遠東則流行蒸飯,雙方在飲食上有不同的追求。”

  布熱斯津:“那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大湖區的大米更適合遠東市場,而東非沿海省份的大米更適合中東和印度市場?”

  馬爾科斯:“大概是這樣的,想一想中東人和印度人用手抓食物的習慣,還是長粒米更適合,不容易粘手,而用東亞地區的稻種產出的大米,出鍋後相對水分更多,口感軟糯,但是對不用餐具的民族很不友好,而且更燙手。”

  馬爾科斯作為一個東非少有的水稻農業專家,可以說只是二把刀水平,畢竟德意志在這方面確實沒有相關人才。

  在東非聘用他成為水稻研究員之前,他只是東非熱帶農業研究所的一名實習生,研究方向也不是水稻,屬於半道出家。

  所以,他的能力很有限,只能觀察每一種水稻品種的生長情況,總結經驗,最後把數據記錄下來,供東非政府參考。

  東非王國是拿來主義,沒有研究育種以及雜交方面能力的人才,所以水稻都是引入國外那些成熟品種,然後在東非種植,最後比一比那個產量高,那個品質好,然後就在該地區大規模推廣,也算是因地製宜。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