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80章 緩衝區
   第680章 緩衝區

  凱洛斯說道:“比屬剛果的位置,實際上十分重要,放在歐洲就相當於盧森堡或者比利時,德法兩國如果爆發戰爭,那這兩個國家就處在危險的境地,說句兵家必爭之地也不為過,而且我們和比利時的關系很不錯,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對比屬剛果的關注,把有利東非的情報向東非傳遞。”

  德法兩國發生大戰,就繞不開德法邊境的比利時和盧森堡,所以兩國都對其進行拉攏。

  而他們又很清醒,幾乎不再德法之間站隊,尤其是比利時,人口分成德語和法語兩大族群。

  就比如為黑興根財團工作的勒努瓦,原歷史上就是法國人,而實際他出身在前世盧森堡境內的比利時人,所以本身屬於半個德意志人,這也是當初黑興根財團能輕易請他到德國工作的原因之一。

  利奧波德二世本身也是個平衡高手,在德法之間遊走,而且沒有翻車,獲得大量好處,比屬剛果之所以能夠建立就有這個原因,在柏林會議上,兩大國都賣比利時面子,在加上東非和葡萄牙兩個國家也不反對,所以比利時殖民地可以說在非洲的合法性最強。

  “比屬剛果畢竟是殖民地,和我們東非有著極大區別,尤其是利奧波德二世的統治可以說相當殘暴,這一點在對黑人的態度上顯得尤為明顯,所以你平時見到,也不要打抱不平。”凱洛斯對著瓦爾這個新同事提醒道。

  “凱洛斯先生,我又不是什麽爛好人,我知道東非的國家利益才是我們應該維護的,至於比屬剛果的爛事,看見我也不會說三道四。”瓦爾表態道。

  “你能這麽想最好,實際上現在很多年輕人,因為經歷太少,就忘記了我們東非的立國之本,從來不是仁慈和憐憫,否則也難以在非洲大陸上立足,所以我原本對你是有些擔心的,不過現在看來,你確實和普通人不一樣。”凱洛斯誇讚道。

  瓦爾對此嗤之以鼻,雖然接受了祖國的十年義務教育,但是他家可不是後來那些移民可比的,他父母到東非的時間是1868年,當時他其實已經七歲,和父母從遠東帝國漂洋過海到東非生活。

  而他也是趕上了好時候,成了最早一批接受東非義務教育的小學生之一。

  而瓦爾家就分配過幾個奴隸使用,後來才因為東部去黑人化,加上東非生產工具性能提高,畜牧業大發展而得到解決。

  而且他經歷過東非奴隸製的全過程,畢竟早期東非大量使用黑奴,那個時候東非用不起牛馬,只能讓黑人來承擔大多數勞動力。

  所以東非建國的過程,甚至是在遠東帝國生活的記憶,他都殘存不少,不過通過零星的畫面,還有父母的口述,知道曾經生活的不易。

  實際上已經取消奴隸制度的東部地區,大多數人的想法恐怕也是如此,甚至他們很願意回到奴隸制度時代。

  所以瓦爾不僅不會憐憫黑人,甚至認為像比利時這樣奴役黑人是理所當然的,這和他曾經的生活環境有關。

  就像現在東非中西部,很多種植園和農場依然在大量使用黑奴,在沒有找到替代品之前,他們是絕對支持繼續使用黑奴的。

  現在牛馬雖然動力更大,但是黑奴能完成很多工作,尤其是對農業的維護和勞動,黑奴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就比如棉花種植,等到棉花豐收的季節,牛馬可沒有能力卻采摘棉花,而黑人就很容易辦到。

  不過東非順應時代潮流,奴隸制度終歸是落後且殘忍的制度,注定被時代所拋棄,而且東非未此沒少受英法兩國聖母為代表的廢奴主義者批評。
    當然,從恩斯特的角度,是更害怕受到殖民主義的反噬,所以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就必須做到,讓這些“受害者”從東非的土地上徹底消失。

  瓦爾:“凱洛斯先生,你之前所說比屬剛果就如同比利時本土在歐洲的重要性,我們東非是不是也有這種想法,從比利時身上打主意?”

  凱洛斯:“差不多是這樣一個道理,眾所周知我們和葡萄牙之間的仇恨是無法被抹除的,這樣一個敵人存在,而且封堵了我國兩大洋的許多出海口,所以我們和葡萄牙之間必有一戰,而戰爭是多重因素的疊加,像比屬剛果這種重要戰略位置,自然也在我們東非軍方的關注之內。”

  凱洛斯大大方方的向瓦爾說明了這一點,畢竟他未來的工作,少不了和東非的諜報部門,還有軍方打交道,所以提前了解部分工作內容很有必要。

  畢竟凱洛斯是東非駐比屬剛果領事,屬於外交人員,而瓦爾是他的助手,這種情況下,任務還是比較多的。

  瓦爾:“軍方是想繞道進攻葡萄牙?”

  凱洛斯:“我可沒這麽說,畢竟現在我們東非可是很愛和平,國內各地都忙著建設,沒有對外擴張的念頭。”

  實際上東非也就最近幾年沒有打仗,確實老實了不少,畢竟大規模戰爭會極大佔據政府的精力,阻礙國家發展,至於小規模戰爭,那就未必了,可以隨時磨礪軍隊,保證軍隊的軍事水平。

  東非這幾年小規模戰爭也比較少,軍方更多是和鎮壓奴隸暴動,還有清理野生動物的工作居多。

  凱洛斯接著說道:“有些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而且比屬剛果是緩衝區,這就是得到柏林會議各國默認的中立地帶,所以我們東非不到最後時刻,不可能輕易打比屬剛果的主意。”

  至於最後時刻,自然是指戰局不利時,東非不得不采取各種手段來保證戰場上的勝利,就包括從比屬剛果借道,從後方襲擊安哥拉。

  不過,這種情況一般情況下很難發生,至少大多數東非人是這樣認為的,因為東非已經戰勝過一次葡萄牙,對葡萄牙人的戰鬥力記憶猶新,所以存在心理上的優勢。

  而東非軍方自然也是這種心態,不過作為國之重器,軍隊行事不能魯莽,該做的預案都必須考慮到。

  而各國軍隊都會從最大程度上給敵人增加數據,就像前世很多國家以美俄為遐想敵一樣,在模擬中恨不得美軍全部開著高達,然後再極端環境下和這種現實不可能存在的軍隊對抗。

  東非總參謀部在推演戰爭時,也會考慮萬一前線失利的因素,畢竟葡萄牙背後有英國人支持,而葡萄牙本身也有些能力,萬一真被英國人扶起來了呢!

  至於英國陸軍的能力,規模確實比不上德法兩國,但是單兵質量上也穩穩排在前五,至少比沙俄要強一些。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