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
  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

  “實際上推動這次德國和法國一致的深層原因,在於這幾年法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東南亞地區,法國在越南,柬埔寨取得了相當大優勢,基本上構建了法國在遠東地區殖民地的核心。”

  “在1883年,法國已經把遠東殖民地的范圍拓展到遠東帝國北部灣附近,越南阮朝已經徹底成為大國的保護國。”

  “而法國在非洲最大的進展就是加蓬沿海殖民地北擴,吞並了西部的奧倫古王國(加蓬中部古王國),而西進和南下的道路被比利時的剛果殖民地堵死。”

  “德國在非洲,也有一定的攻勢,主要是幾內亞灣的巴姆王國(德屬喀麥隆的一部分),這個區域緊挨著西班牙的幾內亞殖民地,往西就是英國的邦尼殖民地。”

  從這些點上就可以看出,法國在西非地區也不能使上全力,而德國的殖民事業更是夾縫中生存。

  殖民的手段分很多種,而德國的殖民政策是保守性的,與之對比,東非就是激進性的,甚至東非從一開始就不是“殖民主義”,而是黑興根王室推動的“海外建國”事業。

  兩者在性質上就有極大的不同,殖民是各國工商業資本尋找蓄水池,為各國本土利益服務,謀求從殖民地獲得巨大利益,促進本土的發展,本土始終是核心。

  而黑興根王室,從一開始就不存在“本土核心”,因為在恩斯特穿越前黑興根親王國,就已經事實上並入普魯士,沒有“本土”的黑興根王室,和歐洲一抓一大把的普通貴族,幾乎沒有什麽區別,可以說黑興根王室除了人脈關系,幾乎不存在任何優勢,而且人脈是需要實力來鞏固的,黑興根王室失去“封地”,本身就在政治上的價值大打折扣,而且還“比較窮”,一代還好,後面只會越來越弱。

  這也是恩斯特積極推動“海外建國”的根本原因,在歐洲大陸玩出花來,也不過是變成猶太人那種漂泊“資本”,實際上各國一個封殺,猶太人世代積累的財富就被掠奪大半,甚至可以說猶太人現在的狀態就是歐洲培養出來的“韭菜”。

  所以財團路線,從來都不是恩斯特發展的終極目標,任何時候有錢都能擺平很大一部分問題,但是權力才是黑興根王室的立身根基。

  在歐洲,黑興根王室從“封地貴族”變成了附庸普魯士王國的貴族家族,事實代表著黑興根王室重要性的下降,這也就代表著黑興根王室在德國無論如何發展,上限擺在那裡,永遠也不可能超越普魯士王室,而且黑興根王室人丁稀薄,這樣在歐洲政治發展也注定不會順利,這一點在黑興根王室開拓非洲之前非常明顯。

  而東非王國建立後,黑興根王室直接晉升為世界上重要的政治實體領導者,即便歐洲很多國家對於非洲國家身份存在偏見,但是改變不了東非王國存在和發展的事實。

  這是黑興根王室的發展策略,其實猶太人也有類似的策略,不過猶太人始終沒有“自力更生”的概念,而是繼續發揮“寄生”傳統,在歐洲,猶太人尋找不到出路,所以更多的把精力投入到美國這個新興的完全資本主義國家。

  德國目前殖民依然以民間勢力推動為主,俾斯麥召開柏林會議,也有民意的推動,但是沒有歷史上強烈。

  因為現在德國有更好的選項,那就是德國工商界傳出的“大德意志經濟圈。”

  所謂大德意志經濟圈,針對性十分強,實際上就是東非這塊“肥肉”,東非的潛力已經體現出來,同時東非為了經濟發展,大量出口糧食,礦產等原材料,還有除歐美之外比較強的市場消費能力,對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頗具吸引力。

  這種聲音在德國的興起,無可厚非,不過必然不是黑興根王室所願意看到的結果,這也是這次柏林會議,東非派出擁有華裔血統的思維特參會的重要原因。
    這也體現了東非移民政策對維系黑興根王室統治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數量龐大的遠東移民群體,是黑興根王室最堅定的支持者。

  如果東非全部是德意志移民,那德國的大德意志經濟圈就有可能變成現實,通過拉攏德意志人完全可以實現對東非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操縱,架空黑興根王室,從而將東非變成其經濟殖民地的目的。

  這就是一個社會問題,就比如美國,那麽多民眾,根本就沒有所謂家國概念,而東非在這個問題上比美國還要嚴重,美國如今也有百年歷史,而東非才二十多年。

  而且美國人和英國是不對付的,東非的德意志人對德國可沒有這種心理,所以東非更要在這個問題上嚴防死守。

  實際上“大德意志經濟圈”,不僅東非反對,奧匈帝國也不認同這個概念,說到底還是主導權的問題,如果東非主導,那東非自然同意,但是反過來德奧兩國肯定也不會同意。

  當然,“大德意志經濟圈”也只是一部分民間團體一廂情願的想法,德國政府雖然也希望如此,但是知道這一點是無法做到的,大德意志方案(德奧合並)還有可能,東德合並沒有絲毫可能性。

  首先就是東非已經形成了一套自成體系的利益團體,擁有自主的國家意識,這個利益團體和歐洲貴族體系是脫離的,除了黑興根王室,無法和歐洲貴族群體形成網絡。

  當然,現階段更主要的是歐洲貴族不會認同東非的貴族體系,就像歐洲不認同俄國是歐洲的一部分是一個道理,歐洲對非洲的妖魔化歷史少說有幾百年,所以東非作為非洲國家,擺脫不了各種偏見。

  不過恩斯特倒是無所謂,貴族這種落後東西就是淘汰掉恩斯特都不心疼,至於東非的貴族,那完全是因為黑興根王室是傳統封建國家王族,所以分封貴族是必要的統治手段。

  而且歐洲人不認同無所謂,從前世歷史發展來看,歐洲貴族能不能保留都是一個問題,其他不說,現在的法國又變成了共和國,貴族雖然存在,但是共和派力量日益增強,總有一天貴族會變成一個頭銜,甚至連頭銜都保不住。

  像恩斯特這種明知道君主專製未來會被淘汰的人,自然也不會逆歷史潮流而行,除非黑興根王室想走前世沙俄皇室的後路。

  只不過當前東非適合君主專製這種制度,其他體制,東非也玩不轉,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結構轉變,未來王室必須主動妥協,以謀求其他方面的利益,保證黑興根王室的延續。

  實際上東非國家的最大危機就是內部危機,從上到下都極其不穩定,如果走錯方向,恩斯特十幾年來的心血都會崩潰,現在恩斯特的目標就是讓東非作為國家,保持大方向上押注正確,隨後對東非粗糙的國家體制,不斷查缺補漏,這個時間至少要經過五六十年,最後社會各方相互融合,妥協,東非作為一個國家才能成熟。

  國家不成熟,那就會像前世非洲國家一樣,動不動就軍事政變,爆發戰爭,政局不穩定。

  所以東非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尤其是19世紀到20世紀,這種國際局勢強烈變動的時期,保證國家定力,才能和其他國家競爭,並且成為最後贏家。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